1、新中国成立前夕及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策是
A. 民族区域自治
B. 民族区城自由发展
C. 民族区域独立
D. 在民族区域内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
2、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奖项,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后颁发荣誉证书和500万元高额奖金(2019年奖励800万元)。屠呦呦获此奖项的科技贡献是( )
A.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B.研制“两弹一星 ”
C.突破纳米技术瓶颈 D.研制成功青蒿素
3、历史上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的第一个边境条约是
A.《尼布楚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
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4、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实行土地改革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进行三大改造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土地改革法令是( )
A.《中国土地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国土地改革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6、某年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地方上感到事情很难办。……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应该是
A. 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B. 一五计划完成,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 三大改造完成,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开始改革开放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最大得益者是( )
A.农民 B.工人 C.外商 D.手工业者
8、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人民银行”,到使用“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
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地主阶级已经不复存在
C.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9、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反革命集团残酷迫害的国家主席是
A.刘少奇 B.周恩来 C.康生 D.张春桥
10、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百年大计、国家大事。回顾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的是
A. 深圳经济特区
B. 长江三角洲地区
C. 辽东半岛地区
D. 上海浦东开发区
11、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邓小平,邓小平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邓小平
A.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B.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C.为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D.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12、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 )
A. 中共“十八大”的召开 B. 进行三大改造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中共“八大”的召开
13、《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载:“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A.“求同存异”方针
B.“一国两制”构想
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4、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同时,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详实说明。《拉贝日记》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最主要理由是( )
A.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B.日记时间的一致性
C.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D.日记内容的丰富性
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创造性,主要指采取的政策是
A.没收
B.公私合营
C.赎买
D.建立合作社
16、下图是一座城市市政府楼前的雕塑,这座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它是
A. 深圳
B. 珠海
C. 厦门
D. 海南
17、读春联,忆历史往事。在下列春联中,反映文革时期的是
A.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 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C. 反革命真反动后代休造反,红卫兵举红旗江山万年红
D. 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18、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是因为( )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②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④志愿军战士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我国《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A. 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原则 D. 坚持互利互补原则
20、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制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
A. 公私合营 B. 土地改革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________”战略布局,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22、重大历史事件对社会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根据提示,请将下列事件补充完整。
(1)________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________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________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4)________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3、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 ____________ 。1997年党的十五大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 ___________ 。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体现了铁人______________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代表了一种奉献精神。
25、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___________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年代,全国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铁人”__________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___________4个经济特区;1988年,___________被划为经济特区。
26、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______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______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所以说,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______。
27、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_______
28、根据提示写出下列人物:
(1)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
(2)舍身堵抢眼的志愿军英雄:
(3)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4)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
(5)中国首位进人太空的航天员:
(6)中国首位实现太空行走的航天员:
29、一国两制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年____月____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____年____月____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0、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1、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分别是在哪年?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是什么?
3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哪一年?此会议的内容有哪些,又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3、请认真研读新中国大事记:
1949年9月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
1949年10月1日 | 开国大典 |
1954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
1953—1956年 | 三大改造完成 |
请回答:
(1)“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是在上述哪件大事中决定的?
(2)“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它向全世界宣告了哪一政府是新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3)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哪部?该宪法确定了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三大改造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
34、创新是一个民族能够发展的原动力,是民族竞争的核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全国率先推行了农村改革,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在农村普遍推行以大包干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经营体制,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王郁昭《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现代化》
材料二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一国两制”。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为什么能使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率先实行农村改革的地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实行民族自治政策的前提和目的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构想”成功实践的事例。
(4)综上所述,制度创新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