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代国歌、国都、纪年方式的会议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幸福指数是衡量一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1952年底,中国农民的幸福感主要来自于
A.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B.参加了开国大典
C.参加了解放战争
D.打败了美帝国主义
3、“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上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是由于
A. 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 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A. 没收资本家的财产
B. 开展合作化运动
C. 组织生产合作社
D. 实行公私合营并推行赎买政策
5、下表是中国与印度、美国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面对这种局面,中国选择了一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的道路
B.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工业实力远远落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
C.知耻而后勇,中国应该在这两个领域奋起直追
D.中国的工业建设受到美国等国家的阻挠破坏
6、有些人的名字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A. 生于1949年,取名叫建国 B. 生于1951年,取名叫援朝
C. 生于1958年,取名叫跃进 D. 生于1964年,取名叫文革
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我们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苏联,俄罗斯民族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很不正常,我们应当接受这个教训,我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来共同努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为此,我国对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 )
A.“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
D.“三不”政策
8、假如你穿越到1956年,你不可能看到的事情是
A.农民在农业生产合作社劳动
B.安徽凤阳小岗村土地包产到户
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热火朝天
D.公私合营
9、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这段话
A.强调了港澳特区的经济地位
B.强调了和平统一的价值
C.阐明了“两种制度”的意义
D.设定了高度自治的底线
10、1950年9月,周恩来发出严正警告:“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文中的“邻人”是指
A.泰国
B.越南
C.朝鲜
D.缅甸
11、下列不属于三大改造内容的是
A. 农业合作化
B. 手工业合作化
C. 公私合营
D. 包产到户
12、1976年10月,伦敦《每日电讯报》报道了来自中国的一则重大新闻:“毛的遗孀被捕,四个领导人被指控策划北京政变。”这则新闻
A. 宣告三大改造完成
B. 宣告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C. 宣告“文化大革命”开始
D. 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
13、下面的表格反映了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情况。这一情况表明当时的中国
A.农业发展速度缓慢 B.工业水平很低
C.交通运输业落后 D.人民生活十分困难
14、既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一场攻坚战的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发展乡镇企业
C.建立经济特区 D.国有企业改革
15、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列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尼克松访问中国
③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④中美正式建交
A.③②④①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
16、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地方民族自治机关;
17、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宋代,下列情景不可能遇到的是
A.安装有指南针的海船出海远航
B.工匠使用泥活字印刷书籍
C.人们颂赞“画圣”吴道子的名画《送子天王图》精美绝伦
D.人们在瓦子中谈论军机处成立、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的事情
18、下面的四幅图片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收集的材料。由此可确定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9、“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这是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他”是
A. 王淦昌 B. 邓稼先 C. 袁隆平 D. 钱学森
20、曾经有“第二炮兵”之称的是人民解放军的
A.潜艇部队 B.航空母舰编队 C.海军陆战队 D.火箭军
21、导弹部队的发展
(1)____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导弹部队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____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
(2)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____。
22、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和平解放作出重要贡献的地方代表是_______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______。
23、中国近代史上,社会各阶级颁布了法律文献来巩固自己的政权。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文献。
(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________,想建立“大同”的理想社会;
(2)孙中山颁布的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献。
(3)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________,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
24、“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以此为基本目的,我国进行了_______。
25、三、拨乱反正
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进行全面________。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________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26、______________在抗日战争中发动百团大战,在抗美援朝中,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迫使联合国军撤退至北纬38度线以南,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极大地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及世界的和平。
27、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调任兰考任县委书记时,正值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等“三害”最严重的时候,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______________始终坚持人民公仆的本色,想的仍然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
28、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________”;2017年,在中共十九大上,________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9、有人曾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________(人名)另一位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________(人名)。
3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____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________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________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________建设奠定了基础。
31、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决策篇】
(1)哪次会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写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2)1980年我国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写出福建设立的特区名称。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成就篇】
(3)写出2012年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取得的重大成就一例。
【外交篇】
(4)写出本世纪初,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的历史事件。
【感悟篇】
(5)通过资料搜集与整理,你对这个主题有哪些认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材料二: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依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了怎样的建设规划?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我国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请你结合我国现代化工业发展历程,谈谈我国工业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应注意些什么?
33、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他总结我国长期故步自封、闭关自守造成停滞落后的教训,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必须开放”。
(1)概括材料一中邓小平讲话的核心观点。
材料二 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2)依据材料二,指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能够成为经济特区的条件。
材料三 经济特区的创办很快就取得了显著成就,深圳、珠海在短短几年内,就变成了高楼矗(chù)立、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前沿地区,它们的发展,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累了经验。
(3)根据材料三概括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