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格中粮食总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1953-1958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
时间 | 1953年 | 1954年 | 1955年 | 1956年 | 1957年 | 1958年 |
粮食总产量 | 166.83 | 169.52 | 183.94 | 192.75 | 195.05 | 197.65 |
A.“大跃进”的掀起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农业生产合作化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2、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普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的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 心怀善意、通情达理
B.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C.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 没有反美、反西方的言论
3、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被非法监禁,迫害致死。这突出表明文化大革命期间(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
D.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4、1976年10月,代表中央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是
①周恩来
②邓小平
③华国锋
④叶剑英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5、漫画源于生活。如图的图一和图二是不同时期关于着装的对话,对话内容的变化体现的实质是
A.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B.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C.消费观念曰新月异
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6、我国从第二代到第五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分别是
A.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
B. 华国锋、邓小平、胡锦涛、习近平
C.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习近平
D. 刘少奇、邓小平、江泽民、习近平
7、“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中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香港回归
B.澳门回归
C.西藏和平解放
D.中葡签署联合声明
8、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美好愿望的著名基础工程是
A.武汉长江大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川藏公路
D.鹰厦铁路
9、从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主导地位
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发展
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10、1984年,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的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1、漫画往往是现实的艺术性再现。观察下面的漫画,给下面这幅漫画配上恰当的说明性文字,应该是( )
A.改善生态环境
B.党风廉政建设
C.优化育人环境
D.努力发展经济
12、2019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早在1958年中央军委的一次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10年功夫完全可能。”从毛泽东的表述中可以得出中国研制原子弹的直接目的是
A. 充当世界霸主
B. 增强国防力量
C. 促进经济发展
D. 改善人民生活
13、“五年计划”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下列成就是在“一五”计划中取得的是
A.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B. 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C. 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14、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说道:“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的自主权,使每一个工厂和生产队能够千方百计地发挥主动创造精神。”下列选项与材料思想吻合的是( )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设立经济特区
C.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D.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
15、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是
A.民族区域自治 B.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C.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D.西藏和平解放
16、2018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5周年,为以此为西主题实现拓展学习,某学习小组收集资料并制作展板。下列歌词可以作为展板内容的是
A.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土砍去”
C.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D.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7、在开国大典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你认为其中的数字“28”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抗日战争 B.辛亥革命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一五计划
18、抗美援朝战争中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英雄人物是
A. 黄继光
B. 邱少云
C. 雷锋
D. 杨靖宇
19、近年来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了大批成果,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出版了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江格尔》和《玛纳斯》。这说明
A.国家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B.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保证
C.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取得了重要成果 D.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20、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
A.民主集中制
B.毛泽东思想
C.实事求是
D.四项基本原则
21、开国大典:概况: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____成立,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标志着____成立。
22、1951年,___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1953年_________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3、______年,______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_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一一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一一
(3)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一一
(4)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一一
25、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标志: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2)西藏和平解放意义:祖国____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6、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___。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____、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7、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____________》,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______________》,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28、结束:1976年10月,粉碎________反革命集团。
29、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分别是在________年和________年。
30、(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__________》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会议决定以《__________》为代国歌。
(2)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_____,到__________,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的宪法;大会选举__________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4)1992年,中共__________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__________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5)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__________,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
31、(1)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请你谈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请你说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内容。
3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3、从新中国建立到1957年,我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回答:
(1)从1953年起,社会主义改造迅速展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 。走集体化道路。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 的高潮。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转变为社会主义 的任务。
(2)列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建设的四项成就。
(3)请用史实说明这一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或法制建设的成就。(举两例即可.)
34、 材料一:这一次土地改革运动,是在人民革命战争已经取得全国胜利,统一的人民政权已经建立的条件下进行的。党面临的最大课题已不是如何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而是如何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也在于此。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总产值统计表(单位:亿元)
时间 | 1952年 | 1953年 | 1954年 | 1955年 | 1956年 |
农业总产值 | 461 | 510 | 535 | 575 | 610 |
——摘自《中国统计年鉴(1983)》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几个月里,地方和中央政府经过讨论决定采纳“责任制”或“包产到户”。在这个制度下,土地仍然是公有的,但每个农户得到一块田地用于耕种,并与公社的生产队或经济合作社签订一份合同,合同上写明耕种庄稼的产量和上缴给生产队或者合作社以支付土地使用费用的产量指标。
政府也鼓励农村劳动者进行庄稼,牲畜、家禽或其他各种副业的专业化生产“专业户”逐渐出现了,他们并不耕种田地,而是完全从事非庄稼生产。
1987年,稻麦产量比公社制度时期的产量增长了50%,更重要的是,农民现在每年平均在庄稼上只花60天时间,而在农业合作化时期,他们一年要在田里劳动250天到300天,空余的时间花到了旨在盈利的副业上。现金收入翻了两番,参与改革的农户盖起了新的砖房,购置了新的电视和家具,穿上了色彩更鲜艳的新衣服,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次土地改革运动”的目的是什么?请写出这次运动的起止时间。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52一1956年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出现了哪些变化?
(4)根据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农业发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