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年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重庆市专用)(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也面临着发展中的转折点,但当前的中国能否实现健康、平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关键取决于我们的做法和对未来有怎样的希望。

    B. 由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制作的大型历史剧目《长恨歌》近日在泰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播,该剧以气势恢弘的场景赢得了现众的一致好评。

    C. 王教授作为该团队的领军人,通过他的精彩的报告,除了可以让评审专家深入了解技术的应用,更让听观众感受到了科技改变生活的力量。

    D. 面对电信诈骗犯罪行为激增的现状,政府和电信各层管理部门必须联手,打击网络福彩及公众微信摇奖,切实保护普通民众的合法权益.

  • 2、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 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定语后置句)

    C.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句) D.得复见将军于此(状语后置句)

  •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诗的情趣都从沉静中回味得来。感受情感是能入,回味情感是能出。诗人对于情趣都要能入能出。单就能入说,   ;单就能出说,   。能入而不能出,或能出而不能入,都不能成为大诗人,所以“主观的”和“客观的”在诗中是不存在的。比如班婕妤的《怨歌行》,陆游的《书愤》和李煜的《虞美人》,   ,入而能出,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李白的《长干行》,杜甫的《石壕吏》和《无家别》,   ,出而能入,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

    ①它是主观的 ②都是痛定思痛 ③它是客观的 ④都是体物入微

    A. ③①④②   B. ①③②④   C. ①③④②   D. ③①②④

  •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大江去,浪淘尽 B.樯橹飞烟灭

    C.都门饮无绪 D.竹杖芒鞋轻胜

  • 5、“无接触配送领域团体标准的出台,为电子商务平台、配送和餐饮企业提供了翔实可操作的无接触配送服务模式,给疫情期间的消费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阅读下图,对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消费者自行下单若备注要求无接触配送,平台方经订单中心处理直接送至配送端进行配送。

    B.消费者若未备注“无接触配送”,订单中心会按“无接触配送”订单转送配送员,由配送员主动联系消费者确认商品放置位置。

    C.配送员在商品送达后,将拍摄商品位置信息的图片发给消费者,便于消费者到指定位置取商品。

    D.“无接触配送”是配送员不与消费者直接接触,双方沟通后配送员将商品放置到指定位置,由消费者自行领取的一种配送方式。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的古文化发展序列清晰,是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独立文化区,从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先后经历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和广富林文化等发展阶段。马家浜、崧泽时期的文化积累为良渚文明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良渚文明所处的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2300年,这是中国史前文化发展的特殊时期。经历黄河流域庙底沟文化、大汶口文化,长江流域油子岭文化、凌家滩文化、崧泽文化和北方地区红山文化的扩展与融合的大发展之后,各个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逐渐走向一段稳而快速的发展阶段。良渚文化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支。良渚文明存在的时期,也正是古埃及、苏美尔、哈拉帕文明开始出现的年代。鉴于此,我们认为以良渚文明为代表的这一时段,可称为良渚时代,它上承庙底沟时代,下启龙山时代,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诞生及发展的重要时期。

    良渚文明的最具代表性的物质遗存。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余杭地区,处于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的C形盆地北部。古城南北分别峙立着大遮山和大雄山两座天目山余脉,西部散布着一系列低矮山丘,这三处山体均距古城约2公里,向东则是敞开的平原,总体有一种以山为郭之感。发源于天目山脉的东苕溪,自西南向东北蜿蜒流过,最终向北注入太湖。可见,古城所在的区域有着广阔的腹地、优越的自然环境,由此带来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良渚古城遗址是整个良渚文化的核心,是良渚文明的都城,它与良渚玉器等一同构成交通条件。

    自2007年良渚古城发现和确认之后,经过七八年不间断的考古发据、调查和勘探,我们对良渚古城的结构布局和格局演变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良渚古城的核心区可分三重,最中心为面积约30万平方米的莫角山宫敝区,其外分别为面积约300万平方米的内城和面积约800万平方米的外城,堆筑高度也由内而外次降低,显示出明显的等级差异。同时,古城北部和西北部还分布着规模宏大的水利系统和与天文观象测年有关的瑶山、汇观山祭坛,在古城外围也存在着广阔的郫区,良渚古城核心区、水利系统、外围郊区的占地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规模极为宏大。整个城市系统的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显示良渚先民在规划古城时的广阔视野。

    良渚人创造的规模庞大的城市系统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书写了辉煌的属章。莫角山宫殿区堪称中国最早的宫城,宫殿区的面积要远远超过年代更晚的龙山时代的石峁、陶寺和夏代的二里头的宫殿区或宫城。宫殿区、内城、外城的格局类似后世都城中宫城、皇城、外城的三重结构体系,这是中国最早的三重城市格局,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以8平方公里的外城计算,其占地规模一直领先了1500年,直到距今3500年前后才被郑州商城超越。

    (节选自刘斌《中华文明始于股商?良渚文明破除此国际偏见》,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的良渚文明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的直系继承。

    B.经历文化扩展与融合的大发展后,良渚文化逐渐走向稳定快速的发展阶段。

    C.良渚古城因南有大遮山、北有大雄山、西有矮山丘、东有平原而交通便利。

    D.良渚古城核心区分莫角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三重,具有明显的等级差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述了良渚文明诞生的条件以及它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意义。

    B.文章先后评介了良渚古城的地理环境、布局特点,呈现出层进式的结构关系。

    C.文章列举了良渚古城城市布局等考古数据,这些数据是相关推论的重要依据。

    D.文章结尾总结全文,肯定良渚古城在中国城市建筑史上的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渚文化是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独立文化,它先后经历了许多文化发展阶段。

    B.良渚文明与古埃及、苏美尔等文明始出年代相当,这一时期可称为良渚时代。

    C.良渚古城建筑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显示良渚先民规划古城的广阔视野。

    D.良渚古城所开创的三重城市结构体系,对后世的城市建设具有很好示范效应。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白居易送别友人时,初闻江面上传来的琵琶声便被深深吸引而致“____________”,欣赏琵琶女的演奏后更是以“____________”来赞美琵琶女的演奏是“词曲只应天上有”。

    (2)《小石潭记》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者借鱼儿的游弋,侧面写出了潭水的清澈见底。

    (3)“酒”是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意象。《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酒引发了范仲淹的思乡之愁;《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____________”,酒让苏轼胸怀更加开阔。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既交代时令背景又蕴含了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黑格尔的名言“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就是从不吸取任何教训”如出一辙。

    (3)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用与文人雅士交往来表现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空缺的部分。

    1)越王勾践破吴归,____________。(李白《越中览古》)

    2)青,____________,而青于蓝。(《荀子》)

    3____________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

    4____________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5)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王维《山居秋暝》)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感叹人生短促、个体渺小,他夸张地把人比作天地间的小飞虫和大海里的一粒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董解元《西厢记》中有“莫道男儿心如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泪人眼中血”的佳句,而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不胜枚举,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相去万余里,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

    (2)胡马依北风,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

    (3)盈盈楼上女,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

    (4)______________,游子不顾返。(《古诗十九首》)

    (5)人生天地间,_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

    (6)______________,磊磊涧中石。(《古诗十九首》)

    (7)______________,郁郁园中柳。(《古诗十九首》)

    (8)操千曲而后晓声,____________________。(刘勰《文心雕龙》)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宿扬州

    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晩,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注)①迷楼:隋炀帝命人在扬州建造的宫室。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展现出雄浑开阔的境界,长江下游江面开阔,潮涨潮落;点出了诗人到达扬州的时间,紧扣题目。

    B.诗人在江上听到南归大雁凄清的叫声,目送它们飞过楚地湖泽,透过深深浅浅的红树隐隐约约望到了扬州城。

    C.诗人远距离看到了扬州的夜景,桥上灯火璀璨,水边商船聚集,景象壮观,展现了当时扬州的繁盛景象。

    D.诗人观察到当时扬州的风俗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当地的人们还是沉迷在醉生梦死的奢靡生活之中。

    【2】本诗与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相比,在情感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蒋之奇,字颖叔,常州宜兴人。擢进士第,中《春秋三传》科,至太常博士;又举贤良方正,试六论中选。

    初,之奇为欧阳修所厚,制科既黜,乃诣修盛言濮议之善,以得御史。复惧不为众所容,因修妻弟薛良孺得罪怨修,诬修及妇吴氏事,遂劾修。神宗批付中书,问状无实,贬监道州酒税,仍榜朝堂。

    新法行,为福建转运判官。时诸道免役推行失平,之奇约僦庸费,随算钱高下均取之,民以为便。迁淮东转运副使。岁恶民流,之奇募使修水利以食流者。如扬之天长三十六陂,宿之临涣横斜三沟,尤其大也,用工至百万,溉田九千顷,活民八万四千。元丰六年,请凿龟山左肘至洪泽为新河,以避淮险,自是无覆溺之患。凡六年,其所经度,皆为一司故事

    元祐初,知广州。妖人岑探善幻聚党二千人谋取新兴略番禺包据岭表群不逞借之为虐其势张甚之奇遣铃辖杨从先致讨生擒之。

    徙河北都转运使、知瀛州。辽使耶律迪道死,所过郡守皆再拜致祭。之奇曰:“天子方伯,奈何为之屈膝邪!”奠而不拜。未几,复出知熙州。夏人论和,请画封境。之奇揣其非诚心,务守备,谨斥候,常若敌至。终之奇去,夏人不敢犯塞。

    崇宁元年,以疾告归,提举灵仙观。三年,,年七十四。之奇为部使者十二任,六曲会府,以治办称。且孜孜以人物为己任,荐处士陈烈、孝子徐积,每行部至,必造之。特以畔欧阳修之故,为清议所薄。

    (节选自《宋史·蒋之奇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妖人岑探善幻聚/党二千人谋取新兴/略番禺/包据岭表/群不逞借之/为虐其势/张甚之奇/遣铃辖杨从先致讨/生擒之

    B.妖人岑探善幻/聚党二千人/谋取新兴/略番禺/包据岭表/群不逞借之为虐/其势张甚/之奇遣铃辖杨从先致讨/生擒之

    C.妖人岑探善幻/聚党二千人谋/取新兴/略番禺/包据岭表/群不逞借之为虐/其势张甚/之奇遣铃辖杨从先致/讨生擒之

    D.妖人岑探善/幻聚党二千人/谋取新兴/略番禺/包据岭表/群不逞借之/为虐其势张甚/之奇遣铃辖杨从先致讨/生擒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言简义深,不易理解,《春秋三传》就是对《春秋》的注释,分别为《公羊传》《谷梁传》《左传》。

    B.贤良方正,原指德才兼备,汉朝时设置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

    C.“故事”有多种含义,如典范、旧事、旧业、旧日的典章制度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蒋之奇是一般任官职者,故曰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蒋之奇误信人言,自污其德。蒋之奇误信薛良孺之言,弹劾欧阳修与吴氏“乱伦”,经查无实而成诬告,遭贬,并被当时士人轻视。

    B.蒋之奇推行善政,造福百姓。蒋之奇任职淮东时,碰上年岁不好,逃荒者多,他就招募这些人兴修水利,使淮河分流,减轻了水患。

    C.蒋之奇不阿不屈,气节凛然。辽使耶律迪死于出使宋国途中,沿路地方官都卑躬屈节地为他拜祭,独有蒋之奇祭而不拜,大义凛然。

    D.蒋之奇洞察明见,未雨绸缪。西夏人要求谈判,划定疆界。蒋之奇洞察其心叵测,加强了守备,准备随时迎战来犯之敌,边境安宁。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临床医学的平均误诊率为30%,其中80%的医疗失误是由思维和认识错误导致的。《医生的抉择》一书提到,每个医生心里都有片墓地。

    误诊研究是医学发展的同行者,医生需要借助误诊成长,丰富经验。

    中国现代医学史上留下痕迹的“大家”,在回望从医生涯时,极少提及成就,都在讲犯过的错误。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