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历朝专制统治不断加强。为了进一步集中权力,哪个朝代废除了丞相制度?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2、史料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大类,它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下列史料所属的类别不正确的是
A.司母戊鼎和唐三彩骆驼载乐俑是实物史料
B.《三国演义》和《西游记》是文献史料
C.抗战老兵的回忆录音是口述史料
D.《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是文献史料
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的“一代天骄”是我国哪一民族的首领( )
A.党项族
B.蒙古族
C.女真族
D.契丹族
4、为发展与吐蕃的关系,唐朝把哪位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是( )
A. 金城公主 B. 文成公主 C. 太平公主 D. 安乐公主
5、《红楼梦》问世曾被统治者列为禁书,但嘉庆年间就有“开谈不说红楼梦,遍读诗书也枉然”的说法。今天《红楼梦》已经被翻译成二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在全球出版发行上亿册,拥有数十亿读者。这说明《红楼梦》( )
A.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世界文化宝库的珍品
B.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C.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D.研究《红楼梦》是一学问
6、《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推出的一档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它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充分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各题。
【1】从写作的形式与内容来看,下列选项中,节选自唐诗的是
A. 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B.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唐朝时期诗歌盛行,最主要的原因是
A. 科举制的发展 B. 造纸术的改进 C. 统治者的个人喜好 D.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3】下列诗词中涉及的历史事件,与北宋灭亡有关的是
A. 塞上如今无战尘,汉家公主出和亲。(张籍《送和蕃公主》)
B.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C.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满江红》)
D.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伟业《圆圆曲》)
【4】和唐诗相比,宋词、元曲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活泼,将“吟诗”变为“唱歌”和“演戏”,其功能从“言志”逐渐倾向“娱人”。这种变化体现了
A. 统治者的意志 B. 八股取士的要求 C. 市民文化的兴盛 D. 科学技术的进步
【5】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借助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来怀古思幽或讽刺时事的例子,如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对于文学作品中的史料,正确的做法是
A. 毫无价值,不能采信 B. 很有价值,应该采信
C. 没有价值,可以采信 D. 较有价值,谨慎采信
7、所谓排序型选择题,即把打乱了顺序的事件按一定的要求(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排列出正确的顺序。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
①北宋的建立②阿骨打建立金国③元昊称大夏皇帝④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8、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这表明科举制( )
A.带来了文化繁荣 B.挖掘培养了人才 C.促进了思想解放 D.加速了文化传播
9、隋朝大军沿长江兵分八路全线出击,导致守军首尾难顾,仅用四个月时间就灭亡陈朝,统一中国。由此可见,隋朝能够实现统一大业的原因是( )
A.人民渴望统一
B.陈朝政权腐败
C.战略战术得当
D.隋朝国力强盛
10、辽太宗统治时期,契丹从后晋皇帝石敬瑭手中得到了( )
A. 黄河以北地区 B. 幽云十六州
C. 淮河以北地区 D. 长江中下游
1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A.北宋 B.南宋 C.隋朝 D.元朝
12、下列关于我国结束分裂割据,实现大统一的封建王朝的排序,正确的一组为
A.隋-西晋-秦-元
B.西晋-隋-元-秦
C.秦-隋-西晋-元
D.秦-西晋-隋-元
13、下列有关唐朝对外交往的正确叙述是
A.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B.天竺参照汉字创制了文字,在社会上至今还保留着唐人的某些风尚
C.唐太宗时,鉴真应日本邀请,东渡日本
D.唐玄宗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14、“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与此盟约无关的是
A.辽军逼近澶州城,威胁北宋都城的安全
B.北宋应许给辽岁币
C.盟约签订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北宋向辽称臣
15、我国历史上曾出现“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它们的共同特征有
①社会比较安定 ②民族关系融洽
③经济得到发展 ④科举制度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这一主张
A.蕴涵了“一国两制”的精髓
B.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C.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D.直接推动了“九二共识”的达成
17、盛唐的升平景象,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而下,爆发了大规模的动乱,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这场动乱是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农民起义
18、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帝王,下列史实与他密切相关的是
A.创立皇帝制
B.颁布“推恩令”
C.贞观之治
D.设宣政院管理吐蕃
19、比较以下两幅示意图,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①长安城中出现早市和夜市,说明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②长安城只有东市和西市,商业活动场所不如北宋东京多
③瓦子作为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存在于长安城和东京城内
④东京城的城市布局不如长安规整,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0、某位同学看到一幅历史漫画(如下图),发出这一严正声明的是
A. 忽必烈
B. 戚继光
C. 郑成功
D. 康熙皇帝
21、艺术:明朝时期,书画艺术继续发展,出现了书法名家__________、绘画名家_________。
22、契丹族:(1)区域:契丹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2)建国: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____临潢府。(3)统治:发展生产,创制____,国力不断增强。
23、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宪法,它颁布于____________年。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路迈进。
24、列举题(填空):
(1)隋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通 ,南达 ,全长 。
(2)宋代发明的新的农具—— ;兴起于北宋,我国著名的瓷都—— ;北宋前期,我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主要的稻米产区—— 、 。
(3)北宋画家 的 生动反应了东京城内外和汴河两岸商贩云集、交易繁忙的景象。
(4)北宋词人 词作意境高远,豪迈雄浑,开创豪放词派;婉约派女词人 生活在两宋之际,前后期词作风格迥然不同;靖康之变后南宋的豪放派词人 词风慷慨奔放,词作充满豪迈气概和爱国情怀。
25、两宋时,原产于越南的 ______ 由福建推广到江淮一带, ______ 成为著名的瓷都。
26、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加以管理。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________,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
27、历史典故“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其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人名);宋真宗时辽与北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宋辽盟约称为“________”。
28、唐太宗时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后来其弟子根据他的口述记录成书的《________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时的珍贵文献。
29、影响: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______”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0、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_______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_______。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31、诗仙 杜甫
画圣 李白
药王 吴道子
诗圣 孙思邈
32、请根据提示,写出与之相对应的书名或作者。
(1)《水浒传》的作者__________。
(2)《本草纲目》的作者__________。
(3)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______________》。
(4)浪漫主义色彩神话小说《__________》。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
——唐太宗
材料二 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域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还表现在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官;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摘编自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的哪些治国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最能体现唐朝时期“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把大唐文化传播到日本的著名代表人物是谁?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唐与各族政权建立深厚民族感情的史实。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国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