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康熙时有人修《明史》,对南明的史事使用了明朝纪年,结果朝廷下令把参与编写、印刷、销售的70多人全部处死,总共处罚了200多人。大臣胡中藻写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人们把上述社会现象称为
A.廷杖制度
B.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特务统治
2、“尽管他是篡立,但使全国统一获得实现,功不可没……统一南北,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整整四百年的大分裂局面。”这段话描述的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宗
D.宋太祖
3、朝廷的财政收入日益减少,而支出却不断增多,出现了财政危机是在( )
A.康熙以后 B.雍正以后 C.乾隆以后 D.嘉庆以后
4、元朝时,居住在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与汉、蒙、维吾尔等族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
A. 满族 B. 女真族 C. 契丹族 D. 回族
5、“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这里描述的事件发生在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6、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四段,最南边的一段是( )
A.江南河
B.永济渠
C.通济渠
D.邗沟
7、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中书省时,打破“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政区。元朝这样划分行政区域主要是为了
A.改变以前地方无权状态
B.巩固统治,防止地方割据
C.便于各族杂居,促进民族交融
D.便于发展畜牧经济
8、唐朝末年领导农民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的是
A.陈胜
B.黄巢
C.项羽
D.吴广
9、“北通涿郡(北京)之渔商,南运江都(扬州)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是对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历史作用的评价
A.郑国渠 B.灵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10、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元灭南宋 ② 蒙古灭西夏 ③ 元统一全国 ④ 蒙古灭金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
11、在古代对外交往的事例中,与“丝绸之路”属于同一类的是( )
A. 戚继光抗倭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郑和下西洋 D. 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
12、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局面的历史事件是
A. 黄粱起义
B. 宦官专权
C. 安史之乱
D. 藩镇割据
13、下图所示这一和约
A.鼓舞了宋军士气 B.彻底结束了宋辽之间的战争
C.限制了宋辽贸易 D.使宋辽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
14、“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皇帝的话反映了清朝政府的什么政策
A. 清朝统治者的盲目自大
B. 清朝统治十分巩固
C. 清朝商品经济的发达
D. 清朝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15、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商业的场所,叫做
A.瓦子
B.勾栏
C.大相国寺
D.集市
16、下图为《雁塔题名》拓片(部分),雁塔题名反映了历代文人学子通过考试取得功名后,以此纪念,为非常荣耀之事。该典故可以印证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科举制
C.行省制
D.文字狱
17、我国的活字印刷术对世界影响最大,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比欧洲早了约( )
A. 200年 B. 300年 C. 400年 D. 500年
18、“一场大戏,由黄袍加身开始;一段往事,由崖山之役沉沦;手中权柄,消失在杯酒释兵权;盛世繁华,凝固在清明上河图。”材料“清明上河图”反映了
A.唐朝农业生产的繁荣
B.唐朝对外关系的发展
C.宋朝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宋朝社会经济的繁荣
19、清朝时期造成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量的开荒垦田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的发展 D.对外贸易的发展
20、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关汉卿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是
A.《窦娥冤》 B.《醉里挑灯看剑》
C.《念奴娇·赤壁怀古》 D.《琵琶行》
21、宋代东京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__。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__。
22、历史上,很多中央政权都重视维护边疆的稳定和捍卫祖国的统一。
(1)1793年,清朝颁布《_____》,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2)元朝政府设置_____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3)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_____》。
23、根据下列提示内容完成填空:
(1)建国初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是《_______》。
(2)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______》保证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成为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
(3)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
(4)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______策。
(5)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______原则。
(6)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的方针—--------______的方针。
24、清初,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被尊称为“________”。
25、历史典故“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其故事的主人是________(人名);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以加强贸易管理。
26、人口的增长
(1)清朝前期_____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这是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
(2)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____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3)人口增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_____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27、1966年,中国组建的战略导弹部队是________。
28、六次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29、唐朝农业技术不断改进,________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唐都________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0、_____利用设酒宴的手段,解除______等统军大将的兵权。这就是有名的“______”。
31、请对下列著作与相关作者进行搭配
李白 《长生殿》
苏轼 《水浒传》
关汉卿 《春夜洛城闻笛》
洪昇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施耐庵 《窦娥冤》
宋应星 《天工开物》
32、列举题:请你列举出宋元时期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大城市。
33、材料一 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 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请回答:⑴两宋时期,成为全国最重要粮仓的地区具体在什么流域?
⑵为有效管辖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