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七台河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列唐太宗施政措施中,直接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的是

    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②“戒奢从简”

    ③任用贤才,虚心纳谏④完善三省六部制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 2、明代文学家宋濂说:“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这种情况是由于宋代

    A.重文轻武 B.统一货币 C.开设武举 D.统一文字

  • 3、下表说明五代时期延续了

    A.北方稳定的政局 B.藩镇割据的局面

    C.民族政权的并立 D.阶级矛盾的尖锐

  • 4、“五万里的尘土与寒暑,长安与那烂陀寺相遇的机缘……孤独的灵魂,却在万众的仰慕中升腾,你,才是真正的行者!”诗歌中的“你”最有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A.鉴真

    B.马可·波罗

    C.玄奘

    D.阿倍仲麻吕

  • 5、下列对于《资治通鉴》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成书于北宋时期 B.叙述了从战国到北宋的历史

    C.是编年体通史 D.它总结出许多历史经验教训

  • 6、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部分)。据此判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秦朝疆域

    B.宋朝疆域

    C.元朝疆域

    D.明朝疆域

  • 7、根据下图判断,五代十国时期,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江南地区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 8、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曾经对世界历史的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推动了人类教育、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对造纸工艺的改进,做出重大贡献的是谁?(   )

    A.蔡伦 B.张衡 C.毕昇 D.张骞

  • 9、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A.七国之乱 B.黄巢起义

    C.八王之乱 D.安史之乱

  • 10、下图为中国古代某朝代疆域图(局部),据此判断,山西在当时直属于

    A.甘肃行省 B.陕西行省 C.河南江北行省 D.中书省

  • 11、《东京梦华录》记载:瓦肆中的技艺多种多样,有小唱、散乐、舞旋、杂剧、傀儡、影戏表演,有说书、讲史、猜谜及杂技表演,还有相扑、踢球、斗蟋蟀等,真是多姿多彩,应有尽有,令人流连忘返。此生活景象反映(  

    A.隋朝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达

    B.唐朝经济繁华,奢靡成风

    C.宋代城市生活丰富,文化繁荣

    D.元代社会开放,政治清明

  • 12、下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表格。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

    时间

    地区

    北方

    南方

    宋初

    人口100多万户

    人口230多万户

    北宋

    贡献财政收入20%

    贡献财政收入80%

    南宋

    谚曰“天上天堂,地上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

     

     

    A. 人口大量南迁 B. 宋朝社会生活

    C. 经济重心南移 D. 苏杭百姓生活富足

  • 1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 14、下框内是某电视台播放的一部纪录片的部分目录,请你据此判断这部纪录片的主要内容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游天竺

    D.文成公主入藏

  • 15、创作昆曲代表作《牡丹亭》的是

    A.洪昇 B.孔尚任 C.汤显祖 D.高鹗

  • 16、宋代统治者“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其目的在于

    A.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

    B.实行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C.加强地方军队的战斗力

    D.加强中央直属部队的战斗力

  • 17、宋朝之所以能诞生《清明上河图》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当时的绘画题材广泛

    B.画家的风格和技巧成熟

    C.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人民生活对风俗画的需求

  • 18、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记载的是

    A.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 B.纸张在当时比较昂贵

    C.胶泥活字印刷的诞生 D.指南针在航海中出现

  • 19、有学者认为,宋朝的文人普遍比唐朝的文人有学问,其关键因素是宋朝文人享有丰富多彩的阅读资源。这主要得益于(   )

    A. 造纸技术的日新月异   B. 印刷技术的不断提高

    C. 科举制度的日臻完善   D. 诗歌创作的日薄西山

     

  • 20、苏州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材料可以佐证下列明清经济的哪一特点(       

    A.工商业市镇繁荣

    B.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

    C.人地矛盾突出

    D.海外贸易的兴盛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北宋兴起的江西 _______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 22、持续八年之久的________是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利加大,逐渐形成唐末________的局面。

  • 23、“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你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吗

    A. 雍正年间

    B. 康熙年间

    C. 乾隆年间

    D. 道光年间

  • 24、“贞观之治”:

    (1)背景:626年,_____即位,次年改年号为“____”,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

    (2)措施:①在思想上,吸取______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如敢于直言的____);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如著名宰相_____、杜如晦)。②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_____,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_____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③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______”。

  • 25、元朝末期爆发农民起义  ______领导的队伍逐渐强大,于1368年建立明朝。明朝末年,政治腐败  ______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于1644年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 26、统一:(1)进程: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____,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____等人拥立南逃的宋宗室成员,继续展开抗元斗争。____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2)意义: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_____局面,为______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 27、1127年,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________(宋高宗)登上皇位,史称南宋。

     

  • 28、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________位,我国的几次铁路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营运效率。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________,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 29、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从________开始,到________时最后完成。

  • 30、战:______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_____时,辽军大举攻宋,宰相_____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_____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请对下列著作与相关作者进行搭配

    李白           《长生殿》

    苏轼           《水浒传》

    关汉卿          《春夜洛城闻笛》

    洪昇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施耐庵          《窦娥冤》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   请你列举出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至少列举出三条)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4年,邓小平会见香港人士时说:“我国政府在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香港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除了派军队外,不向香港派出干部,不干涉香港的内都事务。”

    (1)为和平“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伟大构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材料二 

    (2)材料二的两幅图片分别展示的是哪两个地区回归祖国时的政权交接场景?结合这两个地区的发展现状谈谈你对“一国两制”的看法。

    材料三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指出:“70年来,我们秉持求同存异精神,推动两岸双方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九二共识’,开启两岸协商谈判…….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两岸同胞要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3)根据材料三指出“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什么?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针对哪些问题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