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石河子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宋太祖为防止相权过大,采用削弱相权的办法是

    A.分化事权

    B.撤销所有权力

    C.实行三年一换

    D.设通判分其权力

  • 2、为了便于加强党对黄石地区的统一领导和更好地开展党组织活动,1922年5月林育英等正式了黄石地区第一个党的领导机构。它是

    A.中共大冶钢厂小组

    B.下陆机修厂工人俱乐部

    C.中共港窑湖工矿区特别支部

    D.中共大冶铁矿小组

  • 3、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说法错误的是(   )

    A.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B. 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C.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D. 民主与法制加强

     

  • 4、晚清时期,《中国女报》介绍西方杰出女性时,逐渐从贤妻,孝女转向女爱国者,女政治家。这种变表明

    A.辛亥革命后女性地位提高

    B.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C.女性的政治地位已与男性完全平等

    D.近代新式报刊意图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 5、有人认为,青藏铁路是“中国梦”的完美诠释。下表中,青藏铁路从提出设想到全线车的过程说明了

    A.孙中山很重视铁路交通建设 B.青藏铁路修建过程较为顺利

    C.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D.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6、“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材料反映了当今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A.军事政治集团涌现

    B.政治格局已定型

    C.经济全球化趋势

    D.多极化趋势加强

  • 7、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建军节的由来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 武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南昌起义   D. 广州起义

     

  • 8、希特勒正式登上德国的政治舞台是在(     

    A.1929年

    B.1930年

    C.1933年

    D.1936年

  • 9、圣地无需秉烛行,圆珠替月倍分明。何须浪掷千金买,海上天开不夜城。出现这一景象最该感谢的人物是

    A.哈格里夫斯   B.贝多芬

    C.居里夫人   D.爱迪生

     

  • 10、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多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其中“多强”除了中国、日本外,还有

    A.意大利、英国

    B.欧共体、德国

    C.法国、加拿大

    D.欧盟、俄罗斯

  • 11、提出了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英国生物学家是(     

    A.哥白尼

    B.爱因斯坦

    C.牛顿

    D.达尔文

  • 12、2019年1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互致贺信,共同纪念某一历史事件40周年,该事件是(  )

    A. 基辛格秘密访华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尼克松总统访华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13、1787年宪法“采取了比人类至今所建立的任何政府所采取的还要多的防范和其它难以逾越的措施,以防止走向暴政。”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

    A. 允许各州有自治权

    B. 保障人民基本权利

    C. 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D. 加强联邦政府权力

  • 14、《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后,反法西斯同盟加强了政治对话和军事合作,下列史实能够体现这一点的有(     

    ①诺曼底登陆                    ②雅尔塔会议

    ③攻克柏林战役               ④珍珠港事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5、“国会纵火案”“白色方案”“虎!!!”等体现的学习主题应该是 (  )

    A.动荡与变革 B.世界走向战争

    C.走向多极格局 D.和平与发展

     

  • 16、《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据此我们知道,西周的统治者管理国家实行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等级制 D.分封制

  • 17、二战结束后初期,下图人物的一次演讲,引起了大家的争议。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上述材料指的事件,成为美苏“冷战”的信号。它就是(   )

    A. 丘吉尔“铁幕”演说   B. “和平演变”战略

    C. 杜鲁门主义   D. “慕尼黑阴谋”

     

  • 18、在慕尼黑会议上被英、法出卖的国家是( )

    A.捷克斯洛伐克   B.中国

    C.奥地利   D.波兰

     

  • 19、傅雷评价《蒙娜丽莎》时说:“吸引你的,就是这神秘。因为她的美貌,你永远忘不掉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在听一曲神秘的音乐,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这说明该画作体现的主要精神是

    A. 现实主义

    B. 人文主义

    C. 浪漫主义

    D. 蒙昧主义

  • 2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劳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下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由此可见

    A.英国向德国勒索钱财意在20年后发动战争

    B.英国与德国的矛盾经过一战没有得到解决

    C.英国从德国得到的钱财使用期限是20年

    D.英国为了20年后的战争与德国签订和约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______,特别是东南地区。

  • 22、唐朝高僧______接受邀请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明中期倭寇横行,明政府派将领_______抗倭,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他被称为伟大的民族英雄。

  • 23、一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______”。

  • 24、《凡尔赛条约》:《凡尔赛条约》的签订:最后,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主要内容包括

    (1)领土:重划德国疆界,________________归还法国,________煤矿归法国开采;

    (2)军事: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________占领15年.茉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________制,不许德国拥有________,规定陆军人数小得超过10万;

    (3)政治:德国承认________、波兰等国独立;

    (4)赔款:由协约国设立“________”决定德国战争陪款的总额;

    (5)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________等国瓜分。

    (6)国际组织:还决定建立________,但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外,美国因为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未能实现,既不批准《凡尔赛条约》也不加入国际联盟。

  • 25、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其成员的关税水平普遍________,贸易壁垒进一步________,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的________年里,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倍。世界贸易组织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之一,它与________一起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________,推动着世界的________

  • 26、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________;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________

     

  • 27、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的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的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 28、战国后期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修建了________,它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隋炀帝下令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________,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

     

  • 29、19世纪,随着_______________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_______________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____,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____,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 30、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________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________年。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14~16世纪的欧洲被称为“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指的是哪两个事件。

     

  • 32、二战前,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结合史实分析各自的特殊原因,并指出其发动侵略战争的必然性。

     

  • 33、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和不同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美国经过二战,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美国冷战政策的种种表现,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组成了“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至此,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双方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对峙。美国、苏联两国的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

    请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经济、军事条件是什么?举出 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冷战曾使世界长期不安定,世界人民怎样做才能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国际局势纷纭变幻,“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和政府提出的战略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事情的本质而言,“冷战”是美苏双方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对外战略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的结果,是双方相互遏制和相互对抗的产物。

    ——张盛发《斯大林与“冷战”》

    (1)根据材料一,归纳二战结束后导致美苏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请说出在冷战时期最能体现中国政府“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外交政策。

    材料二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2)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新的力量”都有哪些?请举一例。

    材料三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冷战结束后,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世界政治格局有何显著特点?指出“新旧交替”时期中国政府奉行“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活动。

    (4)综上所述,影响国际政治格局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