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营口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 “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的事件是

    A.商鞅变法 B.实行“和亲”政策 C.汉通西域 D.孝文帝改革

  • 2、清朝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下列选项与此无关的是

    A.设置伊犁将军

    B.设置驻藏大臣

    C.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

    D.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 3、我国领土幅员辽阔,先民很早就有人生活于此,留下的文物就是证明。下列与半坡居民有关的是( )

    A.渔纹彩陶盆 B.猪纹陶钵 C.铜刀 D.骨笛

  • 4、曼弗雷德•马伊在《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中认为,1848年2月发表的某一文献,“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一个救世福音,对另外一些人,它则是一个魔鬼学说”。该文献是(  )

    A.《人民宪章》

    B.《共产党宣言》

    C.《国际歌》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5、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  )

    ①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③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④ 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⑤政府采取措施,进行了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 6、通过对图文物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一地区的文明

    A.古代希腊 B.古代印度

    C.古代埃及  D.古巴比伦

     

  • 7、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的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8、二战后初期,罗伯特·奥本海默曾说:"我们或可以预料一下这样的情形,两个大国都可以毁灭对方的文明和生机,虽然自身也处于危境。"这里的"两个大国"指的是(   )

    A. 英国和德国   B. 美国和苏联   C. 德国和日本   D. 英国和法国

     

  • 9、小诺四人正在讨论: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的相同作用。你认为她们谁说得对( )

    A. 小诺:摆脱了经济危机   B. 小刚:恢复了国家经济

    C. 小丁:巩固了人民政权   D. 小阳:巩固了工农联盟

     

  • 10、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经济大危机的冲击,各国统治者纷纷寻找出路。下列四国中应对危机的方式明显不同的是( )

    A.日本

    B.德国

    C.意大利

    D.美国

  • 11、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A.改善人民生活 B.高速度,低通胀

    C.高速度,低失业率 D.信息化和全球化

     

  • 12、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

    A.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北魏实力

    B.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洗雪了中国人民百年耻辱

    C.亚历山大的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D.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3、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逐步形成了一种高度集权的模式。创建者是

    A.列宁

    B.斯大林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 14、1940年8月,苏联《红星报》发表评论指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正在山西积极勇猛地作战,河北、山东及北平附近之游击战争,亦有极大之展开。美国合众社驻北平的记者发出电讯:“自华军部队在河北大规模进击之后,北平附近之华军,亦实行响应,甚为活跃。现北平日军极为震动,平津铁路,昨日不通。”上述新闻媒体报道的是

    A. 血战卢沟桥   B. 百团大战   C. 台儿庄战役   D. 平型关大捷

  • 15、18世纪后半期,大英帝国和其北美13个殖民地的革命者,以及几个欧洲强国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是

    A.来克星顿枪声 B.《独立宣言》的发表

    C.约克镇战役 D.萨拉托加大捷

  • 16、“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这首《及第谣》中体现的制度正式诞生是在

    A. 隋炀帝   B. 唐太宗   C. 唐高宗   D. 武则天

  • 17、英国学者韦尔斯在研究日本发展的历史时说:“……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1899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促使日本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完全西方化的原因是

    A.门户开放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对外侵略

  • 18、我国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于秦朝、开始巩固于汉朝。下列属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有: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③派张骞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④开创科举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 19、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下列口号按其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民主”“科学”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自强”“求富”  ④“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③②①④

  • 20、下列关于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

    A.割香港给英国 B.赔款白银2100万银元

    C.开放上海等5处通商口岸 D.英商进出口货物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万隆会议: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洲、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第一次________,也就是万隆会议。会议所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________________,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________的精神,被称为“________”。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________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________登上了国际舞台。中国提出的________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

  • 22、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全球化

    背景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____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____的趋势加强

    ★表现

    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____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明显

    阻碍因素

    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

    世界贸易组织

    建立

    ____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背景

    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

    职能

    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____、解决贸易争端等

    ★作用

    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23、观察如图,请将下列地名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在慕尼黑会议中被德国侵占的地区。B、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二战爆发时最早遭到德军打击的国家

  • 24、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局面是汉初的______。汉武帝颁布______削弱封国势力。

  • 25、一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______”。

  • 26、俄罗斯的由来: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 )人的一支,9世纪晚期建立( )罗斯。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 )公国逐渐崛起,到15世纪纪晚期终于统一了俄国。到莫斯科大公( )即位后,正式采用“( )”的称号,强化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 27、历史上一些重大会议的召开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引发了中国国内五四运动的会议:

    (2)暂时协调了一战后日美矛盾的会议:  

    (3)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安抚法西斯国家的会议:  

     

  • 28、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列举相对应的内容,

    (1)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差异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

    (2)汉代开通沟通东西方的最早陆上要道——

    (3)隋朝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加强南北交通而开凿的工程——

    (4)唐朝见证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促进文化交流的壮举——

  • 29、牛顿因苹果从树上坠落而产生________的灵感。

  • 30、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_______、西亚、_______统治的新秩序。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古埃及奴隶制国家的统一时间?统治者?把他怎么称呼?

     

  • 32、19世纪40年代,西方列强通过哪一次侵略战争导致了香港问题出现?写出与此相关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香港和澳门分别在什么时候回归祖国?香港和澳门最终能够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及其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 33、埃及人民收回苏伊士运河的原因有哪些?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后面的解说文字,回答问题。

    图一:《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强占香港,中国领土的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封建社会。

    图二:《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今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根据条约规定,增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中国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与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开矿办厂。《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图三:《辛丑条约》,签订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年,故名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中国赔款价息合计9.8亿两白银,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清政府拆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从以上图片和解说文字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______ ;信息点二: ______ ;信息点三: ______

    (2)根据三幅图片和文字说明,分别写出和这些条约有关的三次战争。

    (3)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幅图片反映的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深远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