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诗人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的是( )
A.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C.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D.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被称为“20世纪最成功的三次改革”,它们的相似之处是( )
A. 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都巩固了新生政权
C. 都调整了社会生产关系
D. 都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
3、毕加索反德国法西斯暴行的绘画作品是
A. 《蒙娜丽莎》 B. 《最后的晚餐》
C. 《向日葵》 D. 《格尔尼卡》
4、“一战”后,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引发中国五四运动的国际会议是( )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慕尼黑会议 D. 雅尔塔会议
5、古代埃及人在天文学上取得的成就是( )
A.修建金字塔
B.制定太阳历
C.制成木乃伊
D.修建空中花园
6、“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港澳回归后成为现实。提出“一国两制”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习近平
7、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时说:“共产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斯大林强调要重点发展的是( )
A. 重工业 B. 轻工业
C. 农业 D. 民主发展建设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战争废墟上,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起来,其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①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 ②都受到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③都获得大量的美国军需订单 ④都采用了先进的科技成果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9、20世纪70年代初,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而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是
A. 日本
B. 法国
C. 德国
D. 英国
10、苏台德德意志人党党魁克洛德·汉莱因希望捷克政府可以答应苏台德地区高度自治。但是西方大国通过一场阴谋,将其割让给德国,这场阴谋是( )
A. 苏台德阴谋 B. 捷克阴谋
C. 英法阴谋 D. 慕尼黑阴谋
11、每一个摆设都有着深刻的寓意。联合国参加中心入口处有一座雕塑,展现的是一支枪管打结的枪。这座雕塑寓意联合国所形势的主要职责
A. 推动发展中国家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
B. 协调国际间的经济和贸易关系
C. 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D. 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
12、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生活特点不包括
A.过定居的生活 B.会种植庄稼
C.会建造房屋 D.陶器的艺术风格相同
13、据资料显示,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周期在19世纪50年代到一战前为3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缩短为?年,20世纪?o年代以后只需3—5年,这表明
A.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B. 新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C. 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D. 科技革命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
14、下列哪位美国人于1869年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
A. 海厄特
B. 诺贝尔
C. 夏尔多内
D. 戴姆勒
15、《明太祖实录》记载: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君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
A.强化皇权
B.提高办事效率
C.制约地方
D.维护国家统一
16、“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它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主张世界各国在相处中相互监督,实行对等的约束和自我约束,具有法律性和道义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文中的“它”指“求同存异”的方针
B. 文中的“它”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表明申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 “它”在万隆会议时提出,促成会议圆满成功
17、1897年成立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与北京大学同时被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这家出版机构创办于
A. 中华民国成立的所在地 B. 袁世凯复辟的地点
C. 黄埔军校所在地 D. 中国共产党诞生地
18、在西柏坡,毛泽东曾打趣说:“打了三大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话中提到的三大战役是
①辽沈战役
②平津战役
③渡江战役
④淮海战役
⑤百团大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⑤
19、读题表:《香港转口贸易的主要市场及比率》,表中中国内地“比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重返联合国 B.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C.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 改革开放的实施
20、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农学最为发达的时期,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农书的增加,在数量上全面超越了以前各个历史时期,《救荒本草》等应用植物学著作的产生是明清农学发展的又一特点,这些著作不仅对野生可食植物的形态、功效、使用方法进行详尽的描述,还配以图画,方便辨识利用。这段材料反映了当时
A.政府重视科学研究 B.人地矛盾突出
C.经世致用思潮盛行 D.人们讲究绿色养生
21、1687年,牛顿出版________,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22、牛顿因苹果从树上坠落而产生________的灵感。
23、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最早的纸币——(_____________)。
24、1895年,《________》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________”构想的提出,推动了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25、(1)观察如图,请将下列条约中被破对外开放的地点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中英《南京条约》中位于最北端的通商口岸B、《马关条约》中位于最西边的通商口岸
(2)从中英《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的通商口岸的变化,指出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形成了欧洲西线、北非、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等主要战场。
27、《凡尔赛条约》:操纵会议国家及巨头:英国首相________、法国总理________和美国总统________操纵了会议,由于各国都想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所以会议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激烈的争吵之中。
28、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结果:殖民政府发布________,逮捕甘地,有数万人被判刑。后来,印度总督与甘地谈判,双方妥协
29、随着受________程度的提升,妇女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妇女摆脱_______的束缚,参加社会工作。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行业中,都活跃着女性的身影。女性________率持续增长,以往男性独占的领域,涌现出不少杰出的女性。
30、二战后,成立的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分别是_____和_____。
31、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它随着时代进步将会不断得到强化。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汉谟拉比法典》是哪一文明古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这部法典维护的是哪一统治阶级的利益?
(2)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在希腊的雅典城邦全盛时期,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它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是什么?
(3)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的法律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哪一部法律?
(4)东罗马帝国时期,以皇帝名字命名的法律文献是哪一法律文献?
(5)综合上述问题,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32、韩国发展经济实行“不均衡增长”战略有什么好处?
33、简述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主要内容及意义。
34、沟通互鉴,交流影响
材料一 图为一幅1675年绘制的油画。园艺师正在向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敬献第一个在英格兰长出的菠萝。菠萝原产于南美洲,在当时的英格兰被称为“国王的水果”。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在世界地图中指出菠萝的原产地,并分析菠萝出现在英国的原因。
材料二 南海一号古船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沉没地点位于中国广东省。“南海1号”长约30米,宽近10米,型深3米多。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底800多年的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整艘船没有翻、没有侧,而是端坐在海底,船体的木质比较坚硬。专家们已算过船上文物有6万到8万件,打捞出水的大量金、银、铁、陶瓷类器物以及万余枚细钱。根据水下试掘资料,沉船所载文物以瓷器为主,分属浙江龙泉、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等宋代几大著名窖系的外销瓷器,造型独特,工艺精美,绝大多数文物完好无损。
南海一号古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请你说出南宋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
材料三 阿尼哥(1244—1306),尼泊尔人,设计并主持定造北京妙应寺白塔。
至元十六年,阿尼哥建成万安寺(妙应寺)白塔。皇帝(忽必烈)参观后大喜,赐给阿尼哥大都附近一万五千亩良田等。 | ||
①现代壁画艺术性地表现了阿尼哥设计、修建妙应寺白塔。 | ②妙应寺白塔具有印度早期佛塔特征,这是中原地区最早的此类建筑。 | ③阿尼哥原碑文(摘译)由元朝文臣受忽必烈之命撰写。 |
(3)从材料三中选出研究阿尼哥事迹可信的两则材料(写序号,多选、错选不得分)依据材料三,概述元代中外交流的表现。
材料四 俄国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很少引起关注。列宁在俄国夺取政权后,李大钊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虽然李大钊接受了俄国革命的主张,陈独秀也注视着俄国革命的局势,但他们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者。1919年的反帝运动期间,李大钊、陈独秀的思想有了重大发展,他们都坚定地站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阵营,并且还有一群学生追随他们。
——摘编自史华慈《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
(4)依据材料四,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程。结合所学,说出材料中提及的促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