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的奥斯瓦尔德•维拉德在给参议员罗伯特•拉福莱特的信中称,和约是‘人类曾经制定的最不公正的媾和文件’,‘违背了停战时美国向德国做出的庄严承诺’,‘散发着欺骗、复仇和不人道的臭味’。在维拉德看来,和约‘不仅保留了旧的邪恶的世界秩序,而且使这一秩序变得更坏’,‘构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潘多拉的盒子’。”这个“和约”是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国际联盟盟约》
D.《华沙条约》
2、他被授予了“解放者”的荣誉称号,他曾说“只有团结,才能驱逐西班牙人,建立一个自由的政府”。这里的“他”是
A.圣马丁 B.章西女王 C.玻利瓦尔 D.卡斯特罗
3、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开国大典 ②土地改革 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④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4、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指出“我们最重大的首要的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为了 “使人民有工作可做”,他领导的政府采取的直接措施是( )
A.调整工业,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B.让农民缩减耕地,稳定农产品价格
C.大力兴办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 D.大力整顿银行,迅速恢复银行信用
5、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文明成果。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 )
A.加速国际贸易的增长
B.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C.促进贫困国家的发展
D.降低各成员国的关税
6、马克思说:“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仔细观察下图,美国南北矛盾的焦点( )
A.国内市场问题
B.关税问题
C.奴隶制存废问题
D.生产原料问题
7、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历史上,长三角地区也曾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地区。19世纪末建于这一地区的民族工业大生纱厂的创办者是
A. 李鸿章
B. 曾国藩
C. 左宗棠
D. 张謇
8、1981年,被誉为“迈出承包、雇工第一步”的陈志雄在当地引起了众多非议。是年5月15日,《南方日报》刊发头条,大胆肯定了这个搞活搞好渔业生产的能手。这反映了( )
A.土地改革深受农民的欢迎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切实可行
C.人民公社化运动决策正确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顺利实现
9、这是一份特殊的考试试题(如下图),考查的对象是645名学子。这次名为考试,实为问卷调查。这份特殊问卷的出题者是( )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左宗棠 D.孙中山
10、美国黑人作家阿历克斯·哈利在其著作《根》中写道:1760年,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昆塔的悲惨遭遇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 )
A.亚历山大东征 B.罪恶的“三角贸易”
C.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 D.西欧城市的兴起
11、俄国1861年改革中,废除农奴制的法律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块份地。农奴得到份地的方式是( )
A.暴力夺取 B.出钱赎买
C.政府分配 D.地主出租
12、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有很多,你赞成下面哪一项( )
A.上帝造人说
B.女娲造人说
C.人是由古代的猿类演变而来的
D.人是由猴子演变而来的
13、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多次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C.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14、据《查士丁尼法典》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了,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A.形成博大缜密的法律体系
B.注重保护奴隶主的权益
C.留下重证据的法治传统
D.初步具有“契约”思想
15、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属于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的是
A. 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B.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C. 凡尔登战役具有转折性意义
D.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16、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近代化”是指( )
A. 其目的是为了抵抗外米侵略 B. 其过程是学习西方科技创办机器生产的工业企业
C. 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 其结果是以破产而告终
17、1863年10月,联邦政府组建了58个黑人军团,黑人士兵达到37482人,这说明
A. 联邦军队占绝对优势
B. 内战初期,联邦军队战事顺利
C. 林肯政府措施得力扭转局面
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影响
18、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来说,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 )
A.推行农奴制改革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形成斯大林模式
19、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开始
B. 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 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D. 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做了重要准备
20、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最后完成是在
A.东汉末年
B.隋朝中期
C.唐朝中期
D.南宋时期
21、从分散隔绝到联系紧密,今天的我们都生活在“地球村”。
⑴促成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重大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
⑵第二次工业革命中,_____________的发明使人类真正进入了航空时代.
⑶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是_______________。
22、生态与人口问题
生态问题 (啲变化) | ____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臭氧层被破坏;淡水资源面临短缺危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导致热带雨林大片消失,直接影响到全球的生态平衡 | |
人口问题 | 世界 人口日 | 联合国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____,以提高人们对人口问题的重视 |
影响 | 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世界粮食问题日益凸显。在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人口过快增长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 |
应对 | 生态与人口等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认真应对 |
23、________(事件名称)使全球开始连成一个整体;1995年,________(机构全称)的成立标志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24、美国内战期间宣告奴隶解放的法律文件____
25、___________ 好莱坞娱乐电影跌入低谷,从___________起,好莱坞娱乐电影重新崛起。
26、“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事迹: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他是___________;发现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获诺贝尔奖,她是___________。
27、1921年,列宁实施__________,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933年,美国实施____________,逐步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
28、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如:东欧的民主德国、________、波兰等;亚洲的________、朝鲜、________等;拉丁美洲的古巴。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
29、随着受________程度的提升,妇女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妇女摆脱_______的束缚,参加社会工作。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行业中,都活跃着女性的身影。女性________率持续增长,以往男性独占的领域,涌现出不少杰出的女性。
30、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1)伟大的思想家 创办了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彰显了教育公平理念。
(2)司马光主持编纂的《 》整理了从战国到五代、前后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
(3)乐晋时期我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4) 是盛唐转衰时期的诗人,其诗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被称作“诗史”。
31、20世纪上半期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灾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走进一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什么?
(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绞肉机”“屠场”之称的战役是什么?
[走进二战]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是什么?
(4)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感悟历史]
(5)两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深刻教训?
32、读史有感
历史的发展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它常常伴随着各种危机。面对殖民危机,被压迫的民 族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斗争;面对社会危机,落后的国家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革;面对经济危机,各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如今,面对在全球肆虐的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病毒)许多国家采取了积极的防控措施。
(1)18~19 世纪美国和印度为争取独立、反抗英国殖民侵略的领导者分别是谁?
(2)19 世纪 60 年代,日本历史上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其中在社会生活方面的措施是什么?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3)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美国政府为缓和矛盾,救治危机所采取的核心措施是什么?德国和日本走上了什么道路?
(4)面对新冠疫情,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管控措施?对此你有什么感受和启示?
33、古埃及奴隶制国家的统一时间?统治者?把他怎么称呼?
34、主题:现代世界格局的演进
(1)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归还波兰等国;(2)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3)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4)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 1971年7月6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说,指出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我们面临这样一种局面,有几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 ——引自黄安年《二十世纪美国史》 | |
材料一 | 材料二 | 材料三 |
(1)根据材料一, 从表面上看,《凡尔赛和约》中能够体现“公正与和平”的内容是哪条?《凡尔赛和约》对中国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格局是什么?这一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担心的“挑战”力量来自哪里?这些“挑战”力量对国际格局影响如何?
今天,随着旧的体制的消失,新的世界更加自由,却更加不稳定。共产主义的垮台已经唤起原有的仇恨,引起新的威胁。很清楚,美国必须继续领导这个我们为之作出了许多贡献的世界。 ——节选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就职演说(1993年1月20日) |
严格意义上的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 | 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卡斯特罗 |
材料四 | 材料五 | 材料六 |
(4)材料四中“旧的体制的消失”指的是什么?克林顿的演说显示美国的意图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指出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根据材料六分析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中国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采取了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