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文学常识错误的一句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无产阶级现代文化的奠基人。
B. 贺敬之,诗人,剧作家。代表作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
C. 《灯笼》选自《吴伯萧散文选》。吴伯萧,散文家、教育家。
D. 《回延安》这首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展示出了浓郁的陕北风情。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要塞/堵塞 镌刻/隽永 呓语/怡人 惧惮/殚精竭虑
B.娴熟/嫌疑 着陆/着急 澎湃/膜拜 摒弃/屏息敛声
C.凌空/棱角 悄然/悄悄 酷似/似的 悲哀/惨绝人寰
D.磅礴/螃蟹 追悼/悼念 杀戮/山麓 崩溃/振聋发聩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顶天立地”“丰功伟绩”“支持和关怀”都是并列短语。
B.“他酒没沾边,心早就热了”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着喝水”的主语中心语是“老人”。
D.“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的主干是“他吵嘴”。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宛如(wǎn) 教诲(huì) 杀戮(lù) 深恶痛疾(è)
B.辍学(chuò) 酒肆(sì) 黝黑(yǒu) 杳无消息(yǎo)
C.诘责(jié) 篡改(cuàn) 裹挟(xiá) 气宇轩昂(áng)
D.缰绳(jiāng) 脸颊(xiá) 躁热(zào) 惨绝人寰(huán)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首联的①“_______________”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城的景象,使诗歌意境开阔,②“_____________”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拉近了两地的距离,拓展了诗歌的意境。
【2】人们说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洗古代送别诗凄凉伤感的风格,你从诗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得出来?请举出一例作简要分析。
6、古诗文默写。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__,______。(《答谢中书书》)
(2)陶渊明的《饮酒》中,表现从大自然中悟到了无法言说的人生真谛,悠然忘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引发词人对年华流逝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2分)
我终于看到了,你那钢铁般的身躯;又一次领悟了,你那钢铁般的精神;你用你顽强的生命奏响了,一曲无悔的生命赞歌。
上面的这段文字可以用来赞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 ,小说主人公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名称是 。
8、“三好生”
(1)上小学的时候,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从未当过“三好生”,也从未想过当“三好生”,尽管他成绩不错,表现也很好。
(2)村子很偏僻,村子的东北方向有一个军营,军营子女就成了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比农家子弟“得宠”。村里的孩子只要不是很出色,很难引起老师的注意。他那时很自卑。
(3)五年级临放寒假时,学校照例在小操场上召开表彰会,“三好生”上台领奖往往是表彰会的高潮。校长在上面讲话,学生在下面说话,老师在后面吸烟,整个操场乱哄哄的什么也听不见,他坐在下面低着头想自己的心事。
(4)“ 要发奖了!”有人喊了一声,同学们的目光都聚到主席台上。被喊到的大都是军官子女,他很羡慕他们。当然仅仅是羡慕,即使夜里做一百零八个梦也不会梦见自己 当“三好生”,他觉得“三好生”不是他这种人当的。直到旁边的“大棍”用胳膊肘捣他,“快!校长喊你到台上领奖,你是‘三好生’啦!”福星真的照到了自己的头上。他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激动得不知所措。
(5)“快去呀!”旁边的几个人叫道。
(6)就这样,在小学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他第一次被评上了“三好生”。
(7)领奖的时候,为了替农家子弟争回些面子,他走得郑重其事。到主席台上,他也像军官子女那样向校长敬了一个标准的队礼。
(8)接下来,就该双手接奖状了。
(9)“你来干什么?”校长的神色奇奇怪怪,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10)“我来……领奖呀。”他不明白,为什么校长对别的“三好生”笑容可掬,惟独对他冷冰冰的。他有些委屈。
(11)“领什么奖?!”校长一下子暴怒起来,“简直是胡闹!”
(12)他一下子懵了,“不是你喊我来领奖的吗?”
(13)“我叫你来领奖?”校长把“三好生”名单往他面前一递,“你看看,上面连你的名字都没有,我会叫你来领奖?”
(14)他听到身后传来了同学们的笑声。只听“大棍”一边笑一边大声嚷嚷:“哎,他信了!他信了!”
(15)这时他才知道自己被人捉弄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无地自容,转身就跑。
(16)他的班主任,一个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得近乎古板的人,走过来拦住他:“别走,这次‘三好生’有你呀。”
(17)全场一下子静了下来。
(18)班主任走到校长面前:“这次‘三好生’有他。怎么能没有呢?我明明记得有嘛。”
(19)校长生气地把名单递给他。他仔细地看了两遍,一拍脑门:“哎呀,你看我!我写名单的时候把他漏掉了,都怪我!”
(20)校长脸一沉,“胡闹!亏你平时那么认真,也能出这种错!现在怎么收场?”
(21)全场静得出奇。
(22)班主任把上衣口袋里的钢笔拿下来递到他手上:“没有奖状和红花了,这个奖给你吧!”班主任平时常穿一件蓝色中山装,上衣口袋里常常别着一支钢笔,钢笔的挂钩露在外面,在阳光下白灿灿的,常引得学生羡慕不已。要知道,那个时候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钢笔还是奢侈品啊。
(23)那个寒假,他过得既充实又兴奋。他拥有了第一支钢笔,最主要的是,这支笔代表着一种荣誉,是自己应该得到的奖品。他的自卑感一下子就消失了,从此和“三好生”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高中毕业,进入大学。
(24)他当时对班主任虽有感激,但更多的是埋怨。埋怨他一时的疏忽让自己在众人面前出了丑。要是领奖那天没有那令人难堪的一幕该有多好!他常这样想,并遗憾万分。从此以后,无论在校内校外,他见了班主任总觉得不自在,尽量躲着走。班主任一笑置之,待他如故。
(25)二十年后,他已是某中学的一位班主任。
(26)一天,他向妻谈起了往事,提到他当年的班主任,那个平时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得近乎古板的人。
(27)“你说,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把我漏掉呢?”他感慨道。
(28)妻子笑吟吟地反问道:“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单单把你漏掉呢?亏你现在还是班主任。”
(29)半晌无语。夜半,他披衣而起,两眼含泪,拿起信笺……
( 作者:陈庆苞)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24)段中“那令人难堪的一幕”所指的内容。
【2】文中第(3)段划线句子属于场面描写,它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3】第(27)段:“‘你说,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把我漏掉呢?’他感慨道。”请你揣摩“他”说此话时的心理。
【4】文章结尾,“他”为什么“两眼含泪”?
【5】读了本文,你一定会喜欢文中的那位小学班主任的,请你对他作点评价。
9、作文
人的一生,总要面临各种各样的告别。我们会与亲人告别,与朋友分别,我们也会与自己的懦弱、胆怯、悲伤告别,当然,也有与一段时光的告别。告别一个人,告别一个地方,告别一段岁月,告别一种心绪……告别中见真情,告别中见哲思。
请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记叙文,讲一讲你记忆中那些印象深刻的告别。
A.那次让我 的告别
B.我记忆中的告别
要求:(1)书写工整,卷面整洁。(2)选择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写,写出真情实感。(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4)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