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B.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四世同堂》《茶馆》,话剧《骆驼祥子》《龙须沟》等;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C.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被后世称为“诗仙”,又与杜甫被称为“李杜”。
D. "敝"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学生备战月考,关键是调整生活学习状态,把握复习迎考节奏,切忌不要打“疲劳战”。
B. 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C. 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多善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D. 通过运动员的努力拼搏,使我们班一举夺得了年级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上山赏雪。
B. 午饭铃声一响,学校的楼道里顿时人声鼎沸,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跑向食堂。
C. 六一儿童节,小朋友们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跳起精心排练的舞蹈。
D. 他得罪了我,当我说要告诉老师时,他变得盛气凌人,开始向我求情。
4、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树杈(chā) 脸颊(xiá) 绽开(zhàn) 分歧(qí)
B.不禁(jìn) 诅咒(zhǔ) 沉寂(jī) 絮叨(dāo)
C.憔悴(cuì) 匿笑(nì) 祷告(dǎo) 侍弄(shì)
D.玷污(diàn) 霎时(chà) 攥着(zuàn) 褪色(tuì)
5、走进名著。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创业史》中为了实行稻麦两熟计划,梁生宝一路省吃俭用,为互助组买回了“百日黄”稻种。
B.许云峰是《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放弃戒备,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最后越狱带领解放军同志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C.《骆驼祥子》描写了祥子及他周围各色各样的人物,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
D.《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是我们家的保姆,她迷信唠叨,令人厌烦,但她为我买来了《山海经》,让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建的吐鲁番新区水上游乐园为小朋友提供了划船、滑梯、迷宫、超市等游乐设施。
B.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举世阻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分不开的。
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
D.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旁边的一名记者见状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想象奇特,气势豪迈,极具浪漫主义风格。
B.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其诗影响了中国作家冰心。
C.《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的牧羊人的故事。他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荒原的植树工作上,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D.蒲松龄,清代文学家,他创作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
8、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选自《呻吟录》,有删改)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忽 病 其 大 又 病 其 小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3】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9、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2)______________,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3)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山望远能让人心胸开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表达了豪情满怀、壮志凌云的豪迈气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表达了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0、最后一课(节选)
都德
可怜的人!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忽然听见老师叫我的名字。轮到我背书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
“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内容。
【2】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画线句。
【3】“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谈谈你对这句话中“高大”一词的理解?
【4】为什么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11、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②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③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④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填写空格,梳理选文所写景物及其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段落 | 主要内容 | 景物特点 | 作者思想情感 |
第①段 | (1) | 温情 | 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景的(4) |
第②段 | 薄雪覆盖下的山 | (2) | |
第③段 | 济南城外的远山 | (3) | |
第④段 | 济南的水 | 澄清 |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2)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3】“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在选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这是一个精美的写景片段,请你从“动词之美”“色彩之美”“动静之美”中任选一个角度,写段赏析性的文字。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升入初中,“我”很荣幸被同学们选为班长,于是“我”开始用自己的方式管理班级。由于“我”的严格管理,班上有些同学渐渐对“我”不满,有些同学说“我”爱管闲事,好出风头。对此,“我”说:“这是我的责任。”一年下来,我们班各个方面表现都很突出,被学校评为“优秀班级”,同学们纷纷对“我”表示赞扬,“我”还是说:“这是我的责任。”
学习、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曾说过“这是我的责任”这句话呢?请以“这是我的责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写自己真实的经历或感想,不得套作和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和地名;4.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得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