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东营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各项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B.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C.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我已经掌握了语言的钥匙。

  •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加点词是多义词,这里是引申义)

    B.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水花在窗玻璃,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加点词是名词)

    C.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本句运用比喻手法)

    D.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 3、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都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从济南的山写到济南的水,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天净沙·秋思》体裁是小令 ,其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作者是元朝马致远。表达了诗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的思乡之情 。

    D.《金色花》是一篇散文,作者是印度的泰戈尔。代表作有《新月集》。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梁子湖区第八届蓝莓节在涂家垴镇官田村3A景区盛大开幕,慕名而来的游客约300余人参加了活动。

    B.我们要让美丽乡村底色“亮”出来,切实提升农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C.近日,在沼山省级森林公园山麓隆重举行了鄂州市首届“梁湖良品·有机碧玉茶”。

    D.梁子湖区全面推进“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代表行动,多渠道、多方式了解群众广泛诉求。

  • 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令郎、尊君、贤侄等是尊称,而家父、舍妹、鄙人、愚兄等是谦称。

    B.《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

    C.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子夜》,话剧《茶馆》《四世同堂》等。

  • 6、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气pò   huì  bài  gěng住

    B.pǔ   chéng罚  ào悔   jì

    C.障píng  hán  zī zhì

    D.lán语  fàn滥   gǎo头  xiá

     

  • 7、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像春蚕在(jǔ)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yàn),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B.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mí)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è)而不舍。

    C.它咆(xiào),它奔腾,冲起的雪白浪头比岸上的山头还高,是激流,是浓雾,旋卷在一起浩浩荡荡,汹涌澎(pài)。

    D.我们随现场的观众一起(qiáo)首而望、(píng)息敛声,见证吕伟在跳水比赛中夺冠的精彩时刻。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释】①日:一天天地。②朴陋:粗俗鄙陋。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下列句中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非宁静无以致远:走到远方

    B.年与时驰,意与日:丧失

    C.非学无以广才:增加、增长

    D.此即日于傲矣:习惯

    【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静修身               为师矣

    B.险躁不能治性     见乡人嗤其朴陋

    C.夫君子            尔与诸弟戒

    D.为人谋不忠乎     家无井出溉汲

    【3】对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

    B.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

    C.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

    D.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

    【4】用现代汉语翻译列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5】【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平心静气”,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默写填空。

    (1)   此头须向国门悬。

    (2) ,家祭无忘告乃翁。

    (3)几处早莺争暖树,  

    (4)杜牧的《江南春绝句》中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5)根据自己的积累,分别写出一句描写春风、春雨、春花、春草的古诗。

    春风:  

    春雨:  

    春花:  

    春草: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让我看着你

    ①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着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里抹眼泪。

    ②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 我扭过头, 眼泪无声地掉落下来。

    ③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母亲唠叨着她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老衣,可惜还少了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④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她说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

    ⑤一天,一个女孩子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来了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 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⑥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向了母亲。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上忽然现出少见的一点血色。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

    ⑦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我知道,那是母亲临走之前努力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

    ⑧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因为她觉得儿子的眼角膜毕竟比我母亲的要年轻。更重要的一点,她说,她也想让儿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她。从我母亲的身上,她明白: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时间:某一天

    地点:我的办公室门口

    人物:我的母亲、男孩的母亲和我

    起因:我劝男孩的母亲捐献儿子的眼角膜给患者,她不肯,还责难我

    经过:

    结果:

    【2】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的理解。

    【3】男孩的母亲为什么会从“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到后来“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写这一变化有什么作用?

    【4】文章结尾说“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这样的方式”指什么?

    【5】“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 11、阅读《访兰》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访兰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出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大了呀。

    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欢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15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1】文章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________。

    【2】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你是如何理解的?

    【3】简要分析第1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

    【4】第2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文章。

    树木,要感激的是森林,因为它给了树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小溪要感激的是大海,因为它给小溪奔流不息的生命;大地,要感激的是太阳,因为它的光辉给人类生活的乐园…… 同学们,是谁在你陷入困境时给你帮助?你要感激的人是谁呢?

    请以“我最感激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2)叙述清楚,要有真情实感;

    (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各、地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