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A. “羞花闭月”是形容词,“遗憾”是动词,“体会快乐”是主谓短语、“感到孤单”是动宾短语。
B. “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这个句子中“生来”作状语。
C.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这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
D.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一句中,“与”字删去也不影响表情达意。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到新学校后,班集体相敬如宾的和谐氛围让晓亮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
B.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深思熟虑,又要随机应变,关键要敢于迎难而上。
C.西方人看中国人用筷子感到不可理喻,不知道中国人是如何自由地操纵这两根竹棍的。
D.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随时随地学习,这是不断提升自我的唯一的不二法门。
3、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战国时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B.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写于1926年,共12篇。《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藤野先生》都是其中的作品。
C. 王安石,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半山,号介甫,人称“临川先生”。《伤仲永》选自《王临川集》。
D. 中共重庆市委委员江姐联络地下党员,决定出版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刊物,取名《挺进报》。与此同时,他还领导了一个备用联络站 “沙坪书店”。
4、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陈涉世家》节选自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而《孙权劝学》出自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作者是南宋时期的司马光。
B. 《三国志》是晋朝时期史学家陈寿所著。该书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历史。
C. 《战国策》是西汉时期刘向根据战国史书编纂而成的,共33篇。
D. 《蝈蝈与蛐蛐》作者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
5、 鱼我所欲也
《孟子》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一箪食,一豆羹 食之不能尽其才
D.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君子成人之美
【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蹴尔而与之 聚室而谋曰
C.万钟于我何加焉 苛政猛于虎也
D.乡为身死而不受 武陵人捕鱼为业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B.文中第②段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在生死关头却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C.文章通过“不辩礼仪”接受“万钟”和“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舍生取义”的观点,论证非常有力。
D.本文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也能经受住考验”的道理。
【4】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首联中“二十三年弃置身”中的“弃”字意蕴颇丰,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请从意象选用的角度分析诗歌颈联蕴含的哲理。
7、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当我们再次与众英雄聚集在-起,会惊异地发现,我们的灵魂已在不知不觉中升华。近日,学校组织次“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名言我鉴赏]有许多名人留下了千古传通的佳句,请选取某一古名人的一句名言,加以品味,并写上简单的批注。
示例名言: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批注:劝诫世人不能忽略细小的事情,语重心长。
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人我评论]请你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古名人,为他写几句评论性的文字。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评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著我推荐]自古以来,有很多名人留下了绝世佳作,阅读这些名著,仿佛与古人对话,既能了解历史又能净化自己的灵魂。请根据你积累的名著知识填写下面的句子。
经典滋洞心灵,名著丰盈人生。《水浒》 如一碗浓烈的酒,酝酿出英雄的豪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童年》似一壶苦涩的茶,浸泡出人生的艰辛。
8、文学常识与古诗文默写。
读下面一副对联,从下联中任选三个短语,写出短语所涉及的人物姓名,并默写他作品中的一个诗文句子。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我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吾山庄。
示例:相如赋——司马相如——“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相约在春天开花(20分)
孙道荣
妻子突然从厨房里冲出来,甩着湿漉漉的手,急匆匆就要出门。
外面飘着漫天的雪花,这是今冬以来,杭州下的第一场雪。她这是要出去赏雪吗?可是,雪刚飘下来,就都融化了,还没有积起来呢。妻子摇摇头,说,昨天我和人家约好了,要买她的盆景,差点忘记了,刚刚想起来。
我拉住她,外面下着大雪,买什么盆景?等天好了再买也不迟啊。
妻子却坚持马上去。她解释说,昨天中午吃过饭后,我在单位附近溜达,在桥头,看到一个骑着三轮车卖盆景的老太太,有剑兰,文竹,金菊,还有水仙球。我想买几颗水仙球,赶到春节的时候,正好能开花。老太太却告诉我,这几颗水仙球都是卖剩下来的,芽发的迟,估计要到春节后才能开花。她说,我要是真想买的话,她明天再带几颗好的球株来,确保能在春节期间开花。真是一个善良的老太太。于是,我和她约好,第二天中午这个时候,还在这个地方,我等她。
我探头看看窗外,雪下得更紧了。我对妻子说,外面下着这么大的雪,谁还会出门啊?再说了,那种路边的买卖,本来就是随口说说而已,你还当真了。
妻子执意要去。
我推出自行车,那就我替你跑一趟吧。
妻子的单位,离家大约三四公里,顶着风雪,向前骑去。我心里嘀咕着,肯定是白跑一趟,权当是体验一下雪中骑车的滋味吧。赶到妻子单位附近,四处张望,风雪中除了偶尔几个顶着伞的路人,路上显得空空荡荡。果然被我言中了,也难怪,大雪天,谁还出门没事找事啊。
路滑,推着车往回走。拐弯的时候,忽然看见,路边的墙角,蹲着一个老大爷,面前摆着两只箩筐,都是水仙球株。没想到,这个天,还真有人坚持做生意,小本买卖,不容易啊。
问好价钱,我买了五个水仙球株。我是这样打算的:回去跟妻子撒个谎,就说找到那个和她约好的老太太了,水仙都是从她那儿买来的,免得她有失落感。
老大爷细心地用塑料袋,帮我将水仙球株一个个装好。他的毡帽上,飘落了好几片雪花,竟然没有融化。一看,落在地上的雪,也已经开始积聚了。这说明,气温在下降。我劝老大爷,天冷,又下雪,不会再有什么生意了,赶紧回家吧。老大爷双手凑到嘴巴前,一边哈着热气,一边点着头。
我推着车,慢慢往前走去。身后,隐约听到老大爷在自言自语:“人家也许不会来了,真的不会来了。这个鬼天气,谁还会出门啊。老太太,太冷了,我得回家了,你可别怪我,我可是已经足足等了一个多时辰哦。”
原来……我霎时明白了。
我转回身……
雪打在我手中的水仙球株上,它们已经长出绿叶,她们相约,在春天开花。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4分)
| “我”的所见所闻 | “我”的内心感受 | “我”的反应 |
起因 | 看到妻子要冒雪去相约的老太太处买盆景。 | 无 奈 | (1) |
经过 | (2) | (3) | 决定到老大爷处买水仙球来应付妻子。 |
结果 | 得知老大爷就是代替老太太来等妻子的人。 | (4) | 决定大声地告诉老大爷他没有白等。 |
【2】
(1)分析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赶到妻子单位附近,四处张望,风雪中除了偶尔几个顶着伞的路人,路上显得空空荡荡。果然被我言中了。”
(2)文章多次写到风雪,有什么作用?(4分)
【3】文章以此为题,有什么妙处?简要分析老太太的人物形象,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从她身上获得的启示。(8分)
10、阅读《荒街春绣地丁花》,完成下列小题。
荒街春绣地丁花
梁新英
①残雪消融,空气里漾着泥土的新鲜气息。衰草里有抹儿绿意,细长的锯齿形叶子,放射状匍匐于草丛,以一丝新绿撕开冬日弥漫的枯寂,那么柔弱,又那么坚强,它是婆婆丁。婆婆丁隐匿风中,含笑倾听草原的心声。
②婆婆丁的花金黄色,铜钱大小,小小花朵胜却温室里的姹紫嫣红。矜持地笑在绿草丛中,把藏了一冬的心事悄悄说给晨曦暮色。这朵还没谢,那朵紧跟着开了,接力一样,唤醒小草,唤醒各色野花,婆婆丁是春的代言人。
③故乡的春天,我最喜欢挎着篮子和伙伴们到田野、河滩挖婆婆丁。那时物质匮乏,家境困窘。漫长的冬季,餐桌上是一成不变的老三样,土豆、酸菜和咸菜,单调乏味,婆婆丁的新绿勾引着家人的食欲。父亲把葱叶和婆婆丁裹在一起蘸酱吃,大口嚼着,仿佛在享用极好的人间美味。我依样学吃,实在难以下咽。小孩子的味蕾天生拒绝苦味,婆婆丁没能成为菜肴上的新宠。
④不过,我和妹妹挖婆婆丁依然卖力。婆婆丁若生在贫瘠的土地,经脉红褐色,叶子清瘦狭长,苍凉坚韧,呈现生命的尊严和热烈。这样的婆婆丁虽有禅意,充满哲学意味,却不如低洼向阳处叶子肥嫩的婆婆丁口感好。挖到肥美的婆婆丁,忍不住呼朋引伴地把玩一番。斜阳里,我们提了一篮子的欢悦回家。
⑤长大后离开家乡,来草原上的小城工作。一次在路边发现了婆婆丁,那份激动和亲切,如同他乡遇到故知。婆婆丁是蒲公英的乳名,别号“黄花地丁”。诗云“废苑苔生天子笔,荒街春绣地丁花”,婆婆丁不苛求生存环境,有一颗随遇而安的心,长在废苑荒街,甚至长在水泥地的缝隙里,只要有丁点儿的土地,就扎下根,冲破石头砖块的阻挠破土而出,开出一季一季的繁华回报世界。即使被人畜踩踏,被车轮碾压,茎叶受伤,仍然不顾一切地生长。如水的时光中,花开,花谢,种子飘飞,一茬又一茬,不知疲倦,不肯停歇。
⑥再吃婆婆丁依然感觉味苦,却有了回味的悠然和牵念。每年不吃几次婆婆丁,不亲自挖一次,似乎那个春天就缺少些什么。人的饮食习惯里有着童年的影子,或者故乡的情愫,那是岁月留给我们的印痕。
⑦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中医的消炎药里常见它的踪影。进入小康生活,人们追求绿色食品,讲究养生,婆婆丁大受青睐。春天阳气渐升,人肝火旺盛,生吃婆婆丁能败火。用开水焯一下婆婆丁和肉馅儿,饺子的味道清鲜。有一种特别的吃法:将刚出锅的肉丝酱盖在婆婆丁、鲜葱和香菜上,把蒸熟的土豆搅成泥,放一起搅拌,这道美味让人胃口大开。
⑧春吃婆婆丁,夏晒茶。我有两包特别的婆婆丁茶,一包是我的学生晒的,一包是父亲晒的。
⑨我有咽炎,一上火或者讲课多了嗓子就疼,声音沙哑。听说喝婆婆丁茶能减轻咽炎症状,那个夏天就上演了感动的一幕——预备铃响过,教室里空无一人,我正疑惑。叫思奇的男孩儿抱着婆婆丁跑进来,把婆婆丁放在讲台上,抹了把汗,红扑扑的脸儿瞬间成了花猫脸。那么爱干净整洁的他,白T恤的胸前被婆婆丁的浆汁和尘土涂抹得面目皆非。他笑着,笑容干净快活。
⑩跟在后面的有班级里的淘气包、学霸、娇气的女孩子,手里无一例外地抱着婆婆丁,脸儿晒得红红的。楼前草地上的婆婆丁茂盛,趁午休时间,孩子们顶着大太阳用剪刀或者刻刀去挖,只为老师的嗓子能早些好起来,将洗净晾干的婆婆丁包进素花布袋,这包暖心茶意义非凡。
⑪另一包婆婆丁茶是“老爸茶”,父亲一生勤劳,患脑血栓后走路不利索,一瘸一拐的,仍闲不住。他到小区周边的草地上挖回婆婆丁,和母亲择好洗净晒干,亲自送到我家。母亲劝他,告诉我去取就行,或者由母亲送过来,他执意不肯。不知行动不便的他是怎样走过来的,途中歇了几歇,到我家时后背的衬衣湿了一大片。父亲一再嘱咐我要坚持喝婆婆丁茶,对嗓子好。
⑫没到新晒婆婆丁茶的时候,父亲永远地离开了。在婆婆丁茶微苦的清香里,父亲颤颤巍巍的身影重现,微笑着叮嘱我保护嗓子,不觉泪眼婆娑。
⑬婆婆丁朴素、平凡,却给人力量和坚定的信念。它是亮在大地的一盏小灯,微弱却生生不息。它是我在人间寻得的好药,不名贵,却能治愈冷漠,为失血的灵魂止痛。
(选自《新青年》2018年第8期,选文有改动)
【1】文章围绕“婆婆丁”叙述了哪几件事情?请分条概括。
【2】从修辞角度,结合全文,赏析第②段的划线句。
婆婆丁的花金黄色,铜钱大小,小小花朵胜却温室里的姹紫嫣红。矜持地笑在绿草丛中,把藏了一冬的心事悄悄说给晨曦暮色。
【3】“婆婆丁”其实还有大家更熟悉的名字——蒲公英,作者在文中为什么总是用“婆婆丁”这个称呼呢?
【4】本文先写物再写人,两者有何共同点?文中描写的人和物带给我们什么启示?联系实际说说你的阅读感悟。
11、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生不可无书
①近来总有人问我如何作文,我皆以一言作答:“读书。”
②高尔基曾经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黄庭坚曾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也必然是有过三日不读书的经历才能有感而发。读书是一种精神享受,更应成为生活中必备物事。古人说“食不可无肉,居不可无竹”,其后应当补一句:“生不可无书”。
③读书是为了愉悦精神,更是为自己积累知识财富。如果把写作比作燃烧精神篝火,最佳的燃料便需要从书本中获得。假如不读书,篝火便渐渐熄灭,要再燃烧起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必须时时向火中投放柴禾,并注意保存火种,才能让篝火延绵不熄。
④有人问我,读书记不住怎么办?我无从回答。读书自然不是背书,其中乐趣自然也不同。背诵享受的是写作中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之乐趣,如能帮助他人,自然是一种享受。读书享受的是与作者神交,读者不仅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闻,更能升华自己,滋养灵魂。这等乐趣多是独自享受,不好与人分享,自然也不在乎是否记住。读过的书自然有印象,需要用时自然会在脑海里浮现。读得多了,积淀自然丰富,也可以达到与背诵一般无二的效果。可以说,背诵是积累的速成法,读书则是慢工出细活。速成未必不好,然而终究根基不稳。
⑤很多人批评中国人没有信仰,不知敬畏。其实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或者缺失信仰,而是忘却了自己应有的信仰。这种信仰在哪里体现呢?在书里。中国在经历了百年欺侮之后,一些人觉得自己国家的文化“落后不堪”,于是奉行“拿来主义”,求诸于外国,殊不知,这恰恰背离了“拿来主义”的本义……
⑥其实这也不能全怪读书的人没有求诸于内,大概是因当下社会,书生意气似乎难以挥斥方遒,正如时下中学生选择读文、理科之尴尬。大多有志于学习文科的学生,都会被父母和老师以“文科不好找工作”为由推入理科,文科生之失意也尽可见了。上面这句诗,不仅应见“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更应见下句“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读书人应谨记读书的初衷,不是将其当作一块用完即弃的敲门砖,也不是将其当作求取“黄金屋”“颜如玉”的法宝,而应当把读书看作是一种执着、一种信仰、一种终生之爱好才对。
⑦请拿起书本,做一位意在读书的阅读者吧!
【1】本文首先由作文引出___________的话题,再引用高尔基等名人的名言引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③段运用________________论证方法,证明“更是为自己积累知识财富”的观点,生动形象。
【2】下列不能证明“读书是为了愉悦精神,更是为自己积累知识财富”的观点的一项是( )
A.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B.《孙权劝学》中,吴主孙权劝说吴国大将吕蒙读书,吕蒙发愤读书终有所成
C.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数学使人严密……凡有学者,皆成性格;凡有读者,皆有乐趣。”
D.孙中山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快乐生活。”
【3】试用文中观点,联系实际,劝说身边的同学“不可无书”。
12、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创文期间,记者走访市区的公共场所,发现一些不文明现象让公园美景“大打折扣”。
府山公园的凉亭里,有一位市民倚靠着亭柱,光脚踩在坐凳上抽烟,抽完后,竟随手将烟头丢在地面上。
在凉亭廊道的地面上,还散落着喂剩的鱼食。
在市民健身公园,也有“睡客”公然躺卧,有的人在闭目养神,有的人在玩手机。
在南湖广场记者发现,有两位男士在阴凉处,打赤膊乘凉,有损城市形象。
请选择其中的一种不文明现象,以志愿者的身份,写一段劝说辞,劝阻此类不文明现象,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