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霂”的读音可能与下列哪个字的读音相同?( )
A.沐
B.霖
C.霜
D.森
2、下列诗句和“黑云翻墨未遮山”运用修辞手法一样的是( )。
A.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C.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D.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尼莫艇长的出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描写尼摩艇长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自信,他的脑袋高昂着,立在两肩之上,眼睛冷漠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
B.刚毅,他的眉头能够快速收缩。
C.冷静,他的皮肤苍白而不红润,说明他性情平和。
D.勇敢,胡须茂密,目光坚定,身材矮小但很健壮。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自相矛盾》选自 《___________》 。这则寓言中,楚国人在街上卖盾和矛。他先是夸他的盾坚固无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又夸他的矛锋利无比,没有什么东西是它不能刺破的。当有人问他:“_________________”那个人就回答不出来了。
2.《自相矛盾》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
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夫”在句中读___,放在句首,表示____。“夫”的另一个读音是_____,“夫子”是旧时对____的尊称。
(2)“陷”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在现代汉语中,“陷”有以下几种解释:
①掉进,坠人,沉下;②凹进;③设计害人;④被攻破,被占领;⑤缺点。
在“他的眼睛深陷进去”中应选第_____种解释;在“沦陷”一词中应选第_____种解释。
5、给下面的汉字加上偏旁组成本册的新字,再组词。
出____( ) 几____( ) 才____( ) 相____( )
其____( ) 走____( ) 瓜____( ) 旁____( )
6、按课文内容填空
(1)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中,“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2)古诗中有很多诗句描写不同季节的景象。其中《咏柳》“______”一句,形象化地描绘出春风的动态及其创造力;《对雪》“______”一句,写出了冬日旋风中乱转的急雪。
(3)真诚是忘我而( )的。(邓浩)
(4)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了《______》、《______》、《______》这三部传记,其中,饱受耳聋折磨的人是______。
7、用“烈”组词并填空。
1.海风__________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2.当你经过_________运动时,心脏就会奏起快速的进行曲。
3.有时,人生像惬意的观光;有时,人生像一场__________的战斗。
4.歌迷们用高亢的喊声,_________的掌声,_________要求歌星再唱一首。
8、形近字组词。
概( ) 彻( ) 罐( ) 捐( ) 蹄( )
溉( ) 沏( ) 灌( ) 鹃( ) 啼( )
9、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给予是幸福的
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失迷了方向,他饥饿难忍,快要支持不住了。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
这间屋子已经很久没人住了,风吹日晒中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就用力抽水,却一滴水也没有。他失望到了极点。
忽然,他看见吸水器旁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紧紧地塞住了。壶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请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满满一壶水。
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要不要按纸条上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去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壶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
他思索再三,最后,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吸水器中果然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了一会儿,他重新把水壶装满水,塞上壶塞,在纸条上加了两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一己之利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摇摇欲坠—________ 小心翼翼—________
【2】“你只有把一己之利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甜关的泉水”这句话中“置之度外”的意思是________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3】这篇短文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一想,如果他把这壶水喝了,会发生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文片断,相信你一定能完成练习。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1】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颤动﹣﹣_____
恬静﹣﹣_____
【2】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阿炳原名 ,民间 。他创作的 是一首享誉国剧乐坛的二胡曲。这首乐曲表现了阿炳 。
【3】“坎坷的经历”指的是什么?想一想,阿炳历经了哪些坎坷的经历,请写下来。
_____
【4】用“﹣﹣”画出文中描写琴声的句子。
【5】阿炳之所以能从琴声中听到 、 、 、 ,是因为 。
【6】你最喜欢的音乐家是谁?你喜欢他的哪一首歌曲或乐曲?
_____
11、阅读理解。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像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这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原来那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 ,劲儿先就自泄了一半。那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楸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1】根据意思写词语。
高声大叫,发出洪亮有力的回荡的声音。( )
又急又响的雷。( )
【2】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划波浪线中“扑”、“掀”、“剪”三字描写了老虎怎样的特点?这对刻画武松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第1自然段中武松三个“一闪”,你体会到什么?“闪”能不能改成“躲”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觉得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居里夫人的故事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动 惊动)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奖金的女科学家。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希望 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 愿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中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轮椅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播 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1】画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2】选择一个最正确的答案,在括号内写上序号。
(1)短文是通过( )来表现居里夫人的高尚品质的。
A.一件事 B.两件事 C.四五件事
(2)“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老人流下了“热泪”是因为( )。
A.老人能参加开幕典礼,上了主席台,很激动,所以流下热泪
B.老人被居里夫人的这种成名不忘老师的美德所感动,所以流下了热泪
C.老人看到会场的热烈场面,感动得流下热泪
13、课内阅读。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筒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那支磨蹭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斜挂在他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那些磕长头去拉萨朝觐的藏家人心甘情愿地走一条布满艰难和险情的漫漫长路。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1】照样子写词语。
(1)沉甸甸:________ ________
(2)无名无姓:无___无___ 无___无___
【2】用“——”画出描写老猎人外貌的句子。
【3】写出介绍老猎人打猎生活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一句话概括老猎人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写景状物散文。
晋祠
①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米,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100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
②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③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④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⑤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当你沿着水去观赏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
【1】根据原文填空。
(1)晋祠的总体特征是____。
(2)晋祠的美,在____,在____,在____。
(3)晋祠的水,从___、___、___、___多方面给人以美感。
【2】认真阅读第②到⑤自然段,第②自然段和第③④⑤自然段的关系是( )。
A.承接 B.总起——分述 C.并列 D.转折
【3】在描写晋祠的风光时,作者详写了晋祠的_____。
【4】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晋祠水清的句子。
【5】认真阅读画“ ”的句子,这些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在说法正确的选项后面打“√”,错误的选项后面打“×”。
(1)第一个画“ ”的句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树的造型奇特。(____)
(2)“晋祠流水如碧玉”是李白引用别人的话,采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更体现出晋祠水的清澈。(____)
(3)“这几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采用的修辞手法是疑问。(____)
(4)“晋祠流水如碧玉”是引用,引用的就是李白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连大诗人都这样称赞晋祠的水,可见晋祠的水清、水美了。(____)
15、课内阅读。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1】请根据选文内容,填写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的对阵表。
场次 赛马双方 | 第一场 | 第二场 | 第三场 |
田 忌 | (___) | (___) | (___) |
齐威王 | (___) | (___) | (___) |
【2】在赛马的过程中,田忌的神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3】你认为田忌在赛马时能够获胜的原因是哪些?( )
A.齐威王大意轻敌。 B.他换了更好的马。
C.他调换了马出场的顺序。他很信任孙膑,采用了孙膑的办法。
【4】读了选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
印章
【材料一】
印章,如同文房四宝一般,既是工具,亦是工艺品。是古代文人书斋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印章自古就有,且样式繁多,但一直以来限于标示姓名等实用内容。至唐宋,开始被应用于书画鉴藏,出现了完全脱离实用而纯粹标示文学志趣、哲理心得的闲章,使印章的艺术性大为增强。至元代,文人用印已经非常普遍,文人印章真正走向成熟。元代成为印章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为明清崛起的印章流派、篆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有篆刻爱好者将《游子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部分诗句、词语刻成了印章,见下图:
①寸草心 ②黄鹤楼
【材料三】
印章以小巧之身,蕴藏了包括中国工艺、书法、文学等诸多领域的精华,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美,都浓缩在这几寸见方的小小石材之中。如今,大量现代简易印章仍然被人们作为凭证而使用;另一方面,传统手工印章也因其审美价值不断地在人们手中流传,被人们欣赏和赞叹。
【材料四】
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是“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会徽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分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中国传统印章,下部分是用毛笔写的“Beijing2008”和奥运五环的标志。
【1】阅读【材料一】,完成下面的表格。(3%)
朝代 | 印章发展的过程 |
唐代以前 |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被应用于书画鉴藏,出现闲章,印章的艺术性大为增强。 |
元代 | _________________ |
【2】阅读【材料二】,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两句与图片对应的诗。
与图①对应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与图②对应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的印章字体属于( )
A.甲骨文
B.篆书
C.隶书
D.楷书
【4】仔细观察【材料四】中的会徽印章部分,你发现印章部分蕴含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印章镌刻技艺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
B.书画鉴藏有力地促进了印章向艺术性方向的发展
C.现代社会简易印章流行,传统的手工制作印章越来越不受重视
D.元代以后,文人刻印成风,为后代印章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7、课内阅读。
一时,丫鬟们又都拿了许多各式各样的送饭的来,玩了一回。紫鹃笑道:“这一回的劲大,姑娘来放罢。”黛玉听说,用手帕垫着手,顿了一顿,果然风紧力大;接过籰子来,随着风筝的势将籰子一松,只听一阵豁剌剌响,登时籰子线尽。黛玉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笑道:“各人都有,你先请罢。”黛玉笑道:“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李纨道:“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紫鹃笑道:“我们姑娘越发小器了。那一年不放几个子,今日忽然又心疼了。姑娘不放,等我放。”说着,便向雪雁手中接过一把西洋小银剪子来,齐籰子根下寸丝不留,咯噔一声铰断,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那风筝飘飘飖飖,只管往后退了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再展眼便不见了。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是四大名著《____》中的章节,作者是____代的____。
【2】黛玉看见风筝飞走感到不忍,由此能看出黛玉的性格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一语未了(liǎo ē),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zēnɡ cénɡ)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xì jì)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近来。这个人打扮与众不同(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 zhāo cháo)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1】请在括号里给本文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请为加点的词语写一个近义词,将其填在旁边的括号里。
【3】我会找出文中的几个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找出描写王熙凤衣着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是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文段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的描写。
19、捉贼
①那是一个飘雪的冬夜。我弓腰缩背,双手紧拢,踩着没过脚踝的雪,跟着父亲走向村外的后岗。父亲气愤地说:“今晚一定能捉住那个偷稻草的贼。”
②我和父亲钻进我家的小草堆洞里,茫然地看着黑咕隆咚的雪的世界。不一会儿,推了一整天磨的父亲传出了轻微的鼾声。
③不知过了多久,一窝微弱的灯光向这边慢慢移来,很快,一大一小两个孩子,提着防风的煤油灯,径直来到我家大草堆前。
④“从里面拉,轻点,别拉倒了草堆。”小个子低声对大个子说,还挥了挥右臂——半截的右臂!天啊,她不是孩子,是矮婶啊!小江上身穿一件破棉袄,下身是一件旧单衣,而矮婶上下身穿的都是破旧的单衣。母子俩好不容易才拉下了一捆稻草。然后。他们又合力拉下一捆。母子俩提着稻草一前一后地往回走。
⑤我已经决定不叫醒父亲让他们走了,可父亲却突然醒来,一声大叫,明亮的手电筒的光就照上了三四丈开外的母子俩身上。
⑥手电筒的灯光里,矮婶怀抱稻草,弯着腰,脸紧紧地贴着稻草,一动不动。呼呼的北风掀翻她单薄的衣服,枯瘦的后背整个地裸露在寒风中,任由密密的冰子劈头盖脸地击打。小江更是吓坏了,提着稻草,浑身颤抖得异常厉害。
⑦父亲也似乎明白了什么,关了手电筒,大声地说:“二柱三柱,你们拿回去吧,明天……明天我再找你们算账……”望着矮婶母子远去的背影,父亲长长叹了一口气。
⑧回到家,父亲对母亲说:“你这就起来,给矮婶送稻草去……”母亲一听,猛拍脑门,懊恼地说:“我应该早就想到是她娘几个了——秋天草堆失了火。一个女人家,手不方便,还带着那么多孩子,再加上牲口,这冰天雪地的草不够用,可怎么熬啊……”
⑨此后,每隔两三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母亲就带着我,将几捆稻草悄悄地放到矮婶家的门口。
⑩又是一个大雪夜,送草回来,我很快地进入了梦乡,梦中依稀看见矮婶家的四周长出了青草,一片连着一片,郁郁葱葱……
【1】结合图表,理清文章脉络及父亲心情的变化。
【2】读语句,结合问题谈谈体会。
(1)手电筒的灯光里,矮婶怀抱稻草,弯着腰,脸紧紧地贴着稻草,一动不动。(用了描写人物的什么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后,每隔两三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母亲就带着我,将几捆稻草悄悄地放到矮婶家的门口。(结合加点词语谈谈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推了一整天磨”和“鼾声”我们读懂父亲非常辛劳,请照例结合父亲的两处言行,写出父亲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选项对文章结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结尾耐人寻味,表达了“我”对矮婶一家的祝愿,希望他们能早日摆脱困境。
B.结尾照应前文,点明中心,表达“我”继续为矮婶家送草的决心。
C.结尾留给读者想象空间,表现了“我”希望矮婶家早日摆脱困境,这样“我”就不用冰天雪地去送草了。
20、修改病句。
(1)我的家乡是山东人。
(2)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改进了自己的缺点。
(3)今年,我在邮局订了《少年文艺》、《童话大王》、《百家作文指导》和《小学生学习报》等报纸。
(4)市场上的水果真多啊!有苹果、葡萄、西红柿、香蕉、西瓜等。
(5)海洋里有各种各样的鱼,有带鱼、有黄鱼、有鳗鱼、还有鲸鱼。
(6)这个深深美好的想法印在我的脑海里。
(7)爸爸触景生情,想起许多过去的陈年往事。
(8)他怀着甜蜜的盼望进入了梦乡。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儿的景色真美,使我流连忘返。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月,桂花香。
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照样子,给句子换个说法。
例: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3)大娘,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妈妈忘记?
23、习作表达。
人间最美四月天,绿柳如烟,芳菲尽染,春光以最美的姿态,在大地上流淌,赏个花,爬个山,拽马兰,放风筝,采采草莓,挖挖竹笋,种下小树……让我们拥抱大自然,赴一场与春天的约会。请你选择一种春天里开展的活动写下来,做到描写具体,详略得当。题目自拟,字数在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