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 )可能是原始大气的成分
A.甲烷、氨、水蒸气、氧气
B.甲烷、氨、水蒸气、氢气
C.甲烷、氨、二氧化碳、氧气
D.氨、水蒸气、氢气、二氧化硫
2、下图表示食物中某种有机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据此推断该有机物是( )
A.淀粉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3、某人患有地方性甲状腺肿,请分析他日常食物中最可能缺乏的是( )
A.含钾的无机盐
B.含钙的无机盐
C.含铁的无机盐
D.含碘的无机盐
4、用显微镜观察时,所要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其原因是( )
A.便于放置在显微镜上
B.能让光线透过
C.不易污染目镜
D.易于染色
5、植物任何部位的活细胞都能进行( )
A.吸收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
6、下表为探究有关黄粉虫幼虫的实验方案。该实验研究目的应为( )
放置黄粉虫幼虫的位置 | 黄粉虫幼虫数量 | 光照 | 温度 | 湿度 |
纸盒左半侧 | 20只 | 明亮 | 28℃ | 适宜 |
纸盒右半侧 | 20只 | 阴暗 | 28℃ | 适宜 |
A.探究黄粉虫幼虫数量对其分布的影响
B.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分布的影响
C.探究温度对黄粉虫幼虫分布的影响
D.探究湿度对黄粉虫幼虫分布的影响
7、下列含消化液种类最多的器官是( )
A.胃
B.小肠
C.大肠
D.肝脏
8、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农田
B.一块草地
C.生物圈
D.一条河中的所有的鱼
9、关于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的原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鼻腔黏膜能分泌黏液,可以湿润空气
B.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尘埃
C.鼻腔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
D.鼻腔比口腔小,更容易控制空气的进入
10、“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外星球”这一生命起源的推测得到了部分人的认可,理由是( )
A.米勒的实验为该推测提供了证据
B.原始地球条件下不可能形成有机物
C.陨石和星际空间发现了有机物
D.在其它星球上已经发现了原始生命
11、以下属于人体基本组织的是( )
A.保护组织
B.输导组织
C.结缔组织
D.营养组织
12、下列有关青春期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男女出现各自的外形特征
B.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C.身高迅速增长
D.身体已经完全发育成熟
1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肺适于气体交换的主要结构特点的是( )
A.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个,与气管相通
B.肺泡总面积约有100平方米
C.肺泡外表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D.肺泡壁很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
14、在晴天环境下,研究人员对栽种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温室进行二氧化碳含量的测算。如图所示为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测定统计。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从0时到6时,只进行呼吸作用
B.6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的强度相当
C.18时,植物体内有机物累积得最多
D.植物一天24小时都在进行呼吸作用
15、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养料和废物位于( )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红蛋白
16、如图是同一实验条件下不同的动物所需要的“尝试与错误”次数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B.学习行为是脊椎动物特有的,无脊椎动物不具备学习行为
C.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D.学习行为的获得借助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不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有利于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17、下列关于胎儿获得营养物质和氧的途径,正确的是( )
A.母体→脐带→胎盘→胎儿
B.脐带→母体→胎盘→胎儿
C.胎盘→母体→脐带→胎儿
D.母体→胎盘→脐带→胎儿
18、在木本植物的树干上环割一周,深度至形成层,剥去圈内树皮,过一段时间可见到环割上端出现瘤状物,这种现象说明( )
A.韧皮部输送有机物受阻
B.木质部输送有机物受阻
C.韧皮部输送水和无机盐受阻
D.木质部输送水和无机盐受阻
19、从生物学的角度看,随地吐痰的危害主要是( )
A.痰中有黏液
B.痰中有尘土
C.这种行为不文明
D.痰中往往有病原微生物
20、人体心脏存在瓣膜,保证血液在心脏的流动方向是( )
A.动脉→心房→心室→静脉
B.动脉→心室→心房→静脉
C.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D.静脉→心室→心房→动脉
21、反射弧有(____)部分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2、________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舌头、________和________。
23、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涂片视野一部分,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作用的是[3] ;
(2)患急性炎症时数目增多的是[ ] .
(3)1和2在结构上的区别是 .
(4)血液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血液中[2] 中的 呈红色,使其具有 的作用,如果尿检中发现了2这种细胞,说明肾脏的 作用出了问题.
(5)人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和机体产生的废物是在[ ] 中进行运输,它还有具有运载 的作用.
24、人体的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____________,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80升,而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左右,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进行了重吸收作用。
25、营养不良和________都属于营养失调。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______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26、“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能调节瞳孔大小的“黑葡萄”指的是____,当光线由弱变强时,瞳孔会____。
27、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___________,也得益于___________。
28、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 。
29、晶状体的______可以根据眼与所视物体之间的不同______而改变,使物像正好落在______上。
30、血液成分:血液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请将血液成分和对应的主要功能配对起来。
(1)血浆 A. 止血凝血
(2)红细胞 B. 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
(3)白细胞 C. 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4)血小板 D. 运输氧
(1)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
32、正常人能够看清较近的物体,主要是因为角膜的曲度可以调节。(______)
33、小雯对自己怎么来到这世界感到困惑。请你参照下图,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帮她解惑:
(1)小雯新生命的起点是_____,由①和卵细胞在_____内结合形成。
(2)女性产生卵细胞的器官是____,男性产生①的器官是_____,还能分泌______。
(3)②通过细胞分裂和③____发育成胚胎,胚胎在妈妈的_____内发育成胎儿,发育所需营养通过___和脐带从母体获得。
34、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震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我县为了提高学生的生存意识和技能,各学校先后开展了系列逃生演练活动,回顾演练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警报铃声响起,同学们迅速离开教室。完成该反应的神经结构是______。在这个过程中警报声引起了_____的振动传到内耳,刺激____内的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进而经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______产生听觉。
(2)奔跑中,促使同学们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现象的激素主要是______,人体调节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中枢位于______。
(3)一次自驾旅游中,看见路障标牌“前方泥石流,请绕行”的告示后,绕道避开。该反射的类型是_____,因为人类特有的_____中枢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