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年吉林吉林初三下册期末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与大棚种植蔬菜相关的措施及分析中,正确的是

    A.施用农家肥,可提高大棚中CO2的浓度

    B.加大蔬菜的种植密度,可不断提高蔬菜的产量

    C.阴雨天适当提高大棚内温度,可明显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

    D.用红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可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

  • 2、下图表示人体内“脑—脾神经轴”的调节机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脑—脾神经轴”调节机制能对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B.若T淋巴细胞中乙酰胆碱受体基因表达量下降,可影响抗体生成。

    C.适度压力刺激使“脑—脾神经”兴奋性提高,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D.乙酰胆碱在该调节过程中作为神经递质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 3、据调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       

    A.演替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未改变

    B.演替速度变慢,演替的方向未变

    C.演替速度未变,演替的方向改变

    D.演替速度未变,演替的方向未变

  • 4、下列关于细胞中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四分体含有四条染色体

    B.联会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形成四分体

    C.联会时期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D.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会形成23个四分体

  • 5、一场长达7个月的大火导致澳大利亚的凤头鹦鹉和食蜜鸟等一大批标志性物种以及大量珍贵植被正在消失。下列有关火灾对澳大利亚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不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火灾后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B.火灾导致澳大利亚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

    C.火灾后随着次生演替的发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

    D.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快速恢复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并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 6、在生长素的发现史上,1913年丹麦植物学家波森·詹森进行了如图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结果支持达尔文的假说

    B.黑暗处理后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

    C.若使该实验更有说服力可增加对照组

    D.温特通过分离化学物质改进了该实验

  • 7、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B.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较低

    C.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D.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

  • 8、下列关于成年人神经细胞各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树突增大了神经细胞膜面积,利于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

    B.突触小体兴奋时可能释放肾上腺素

    C.细胞体是染色质中DNA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

    D.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是多种化学反应进行的场所

  • 9、红安格斯牛因肉质鲜美营养全面被称为“贵族牛”,某示范养殖基地利用本地黄牛作受体牛“借腹生子”,同期移植接种了150枚的纯种胚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红安格斯牛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胚胎

    B.对本地黄牛要采取超数排卵技术

    C.“借腹生子”可以充分发挥红安格斯牛的繁殖潜力

    D.本地黄牛作受体牛应具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

  • 10、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 11、生长素和赤霉素均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因此具有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和赤霉素的作用原理相同

    B.“X”表示的是促进作用

    C.植物生长主要是生长素作用的结果

    D.欲证明两种激素的协同作用,至少需设置4组实验

  • 1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群落丰富度调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某有翅、趋光性强的昆虫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记名计算法常用于个体较小、种群数量较多的群落

    C.取样器取样法可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也可调查某种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

    D.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原因是土壤小动物的活动能力弱

  • 13、成熟植物细胞中原生质层是指(       

    ①细胞膜   ②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   ③液泡膜  细胞壁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14、东亚飞蝗是我国历史上发生大蝗灾的主要元凶,在土壤含水率<15%的情况下,85%以上的受精卵可以孵化,一旦食物(植物幼嫩的茎、叶)等条件得到满足,很容易发生大爆发。下列因素中,对东亚飞蝗的繁衍、扩散起阻碍作用的是(  )

    A.充沛的降水

    B.肥沃的土壤

    C.连片的麦田

    D.仅取食种子的鸟类

  • 15、利用洋葱根尖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若想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恰当的操作是(  )

    A.坚持对一个细胞持续观察

    B.调节显微镜的焦距

    C.移动显微镜下的装片位置

    D.调节显微镜的亮度

  • 16、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  )

    A.基因突变

    B.表观遗传

    C.染色体变异

    D.基因重组

  • 17、某居民区组织了一次灭鼠活动,基本消灭了该居民区的褐家鼠,图为灭鼠后7年内该居民区褐家鼠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褐家鼠的种群数量可用标志重捕法获得

    B.a点后数量少量增加的原因可能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C.b点年龄结构可能是增长型

    D.c点鼠的数量为该居民区褐家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 18、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②发烧时采用加盖棉被,增加排汗来辅助降低体温

    ③过氧化氢酶、载体、抗体、血浆蛋白不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④人体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⑤人体对花粉等过敏时,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液出,造成局部组织液增多

    A.一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 19、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其在昼夜节律(生物钟)的分子机制方面的发现。人体生物钟机理如图所示,per基因的表达产物为PER蛋白,夜间PER蛋白积累到最大值后与TM蛋白结合进入细胞核影响per基因的表达,白天PER蛋白降解,从而调控其浓度呈周期性变化,变化周期为24h。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昼夜节律的变化只与per基因的表达有关

    B.过程①需要DNA聚合酶,过程②③体现了核孔的选择性

    C.图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到右

    D.过程③抑制了per基因的表达,属于负反馈调节

  • 20、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A.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B.血浆渗透压升高

    C.产生渴感

    D.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 21、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酶①为解旋酶,酶②为DNA聚合酶

    B.图示体现了边解旋边复制及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C.在复制完成后,甲、乙可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开

    D.将该模板DNA置于15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占100%

  • 22、《联合国气候恋化框架公约》的主要目标是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为把升温幅度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才能降低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生态风险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力植树造林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问题

    B.温室效应是生物圈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导致的,这是个全球性问题

    C.岛国受温室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大,因为岛国的CO2排放量更大

    D.为了尽快降低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应立即实现CO2的净零排放

  • 23、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由于薇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

    C.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捕食,则会导致估算结果偏低

  • 24、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他们发现果蝇的昼夜节律与PER蛋白浓度的变化有关。下图示PER蛋白作用的部分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PER蛋白可反馈抑制per基因的转录

    B.permRNA的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C.PER蛋白与TIM蛋白结合后穿过核膜进入细胞核

    D.一个permRNA分子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相同肽链的合成

二、非选择题 (共8题,共 40分)
  • 25、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全民关注美食的热潮,片中多次讲述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美食,富庶的江南地区历来不乏美食的出现,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绍兴黄酒制作的介绍中提到“这需要江南地区绵长而不剧烈的冷”,这是因为酿酒的主要菌种进行酒精发酵的适宜温度为_____。休宁县毛豆腐让我们看到长满菌丝的毛茸茸的豆腐, 这些菌丝是由___________(填菌种名称)形成的。红方是腐乳的一种,因加入了_____而呈深红色。镇江香醋制作需要将糯米蒸熟放凉后进入醇化阶段制作,然后才进行醋酸发酵;醋酸发酵过程中的物质是怎么变化为“醋”的_________

    (2)泡菜的制作是中国传统发酵技术之一,实验室常采用_________法来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为使泡菜滤液变得无色透明,在滤液中要加入_____。在泡菜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随着泡制时间的延长,泡菜坛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

    (3)酿造食品在工业生产中需要严格无菌操作,若用平板划线法进行纯化培养,划线时需注意_____(答出三点即可)。

    (4)若操作员自身进行了严格的消毒、接种工具进行了严格灭菌,可在接种培养后发现,培养基上有形态、颜色、大小各异的菌落,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 26、植物的根是合成激素的主要器官,又是植株生长发育的基础。请回答相关问题:

    (1)当研究水稻胚芽鞘的向光生长时,发现生长素分布不均也能引起根的背光生长现象,现已测得图中A、B、C、D四处生长素浓度,请在坐标曲线上标出A、B、C、D对应的位点。___________

    (2)茎的向光性生长现象能否体现生长素的双重性作用?_________,试举一生长素作用双重性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要由根尖产生并且与生长素和赤霉素等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干旱会导致植物体内生长素、_______等明显减少,脱落酸和_____________大量增加,从而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促进叶片等器官______________过程。

    (4)有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验证“植物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在幼根处进行极性运输”,请绘图表示实验组结果并标注说明__________

  • 27、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指将人的全部抗体基因插入噬菌体的基因组中,然后让该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最终使抗体以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于噬菌体的表面,形成含有全套抗体谱的噬菌体抗体库。请问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的抗体在合成后,以_____________的方式分泌到内环境中。

    2)若要获取人的抗体基因,可以从细胞中提取相应的RNA,通过逆转录过程获取_____________片段,再合成目的基因。目的基因可以通过PCR技术扩增,PCR技术的全称是_____________

    3)构建重DNA分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过程中,

    _____________(填需要不需要)利用CaCl2处理大肠杆菌以制备感受态细胞,理由是_____________

    4)检测大肠杆菌转录出的相应RNA时,应先从细胞中提取其RNA,再以_____________为探针,与RNA杂交,该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 28、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性痴呆,病理特征为-淀粉样蛋白(A)沉积引起神经元凋亡,使患者学习记忆能力减退。大蒜素是大蒜中的活性成分,具有保护大脑神经元和抑制脑细胞凋亡等作用。为研究大蒜素对AD发病进程中学习记忆能力和神经元病理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以同月龄、生长状况相似的小鼠,构建AD模型小鼠。

    ②进行如表所示的分组及处理,连续用药4个月。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玉米油灌胃处理

    AD模型小鼠

    大蒜素(溶于玉米油)灌胃给药

     

    ③三组小鼠进行水迷宫实验:在水中放置平台,训练小鼠记忆平台位置;之后再撤去平台,观察小鼠的运动轨迹,以检测小鼠的_______

    ④测定三组小鼠脑内A的含量和其他三种蛋白PS1BaxBcl-2PS1为催化产生A的酶;BaxBcl-2则为细胞凋亡相关的蛋白)的表达水平,以了解小鼠神经元病理情况。

    请回答:

    1)将上述实验过程中的部分内容补充完整。

    ②甲组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_

    乙组实验处理:______________

    丙组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_

    ③观察小鼠的运动轨迹,以检测小鼠的_______

    2)小鼠水迷宫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表示迷宫实验时水中平台位置)。

    该实验结果支持大蒜素对AD有改善作用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

    3)三组小鼠神经元内三种蛋白PS1BaxBcl-2的表达水平如图2(条带宽窄和颜色深浅代表相应蛋白表达水平的高低;-actin广泛分布于细胞溶胶中,蛋白表达水平通常不会发生改变,因此被广泛用于实验时样量是否一致的参照)。

    ①结合图2结果,预测三组小鼠脑内A相对含量(设计一个坐标系,以柱形图表示)。_________

    ②根据以上结果,推测大蒜素可通过_________,减少A的含量;还可通过________,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神经元的凋亡,进而使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改善。

  • 29、土壤含盐量过高对植物造成的危害称为盐胁迫。某科研小组研究了提高CO2浓度对盐胁迫下的黄瓜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净光合速率和植株生长的影响,有关实验结果如下所示(其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的固定)。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处理方式

    实验结果

    CO2浓度(μmol/mol)

    NaCl浓度(mmol/L)

    叶绿素A

    (m/gFW)

    电子传递

    速率

    净光合速率Pn

    (umolm-2s-1)

    干重

    g/株)

    400

    0

    1.80

    220

    19

    3.50

    80

    1.65

    186

    17

    2.02

    800

    0

    1.69

    230

    20

    4.50

    80

    1.53

    201

    18

    ?

     

      表一

    1)图甲是采用叶龄一致的黄瓜叶片,在______相同且适宜的实验条件下测得的RuBP羧化酶活性。据图甲可知,当______时,RuBP羧化酶的活性减小。

    2)据表一数据推测,遭受盐胁迫时黄瓜叶片会发生的变化有______

    A.水的光解加快   B.色素对光能吸收减少   C.C3的还原加快 D.(CH2O)积累速率下降

    3)分析表一中的数据推测,CO2浓度为800μmol/mol时,盐胁迫环境中生长的黄瓜。

    幼苗植株的干重最可能为______

    A.2.7   B.5.0 C.1.0 D.3.8

    4)高浓度CO2______(增强/缓解/不影响)盐胁迫对黄瓜幼苗净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由题中信息可知,盐胁迫条件下提高CO2浓度,一方面可使黄瓜幼苗的电子传递速率有所提升,从而使光反应速率加快,另一方面______,进而使光合速率上升。

    5)进一步研究发现,脱落酸是一种抗逆激素,在各种逆境下植物内源脱落酸水平都会急剧上升,以调节植物对逆境的适应。现取新疆的胡杨实生苗栽于10L塑料桶,分4组对材料根部作如下表处理。

    处理

    蒸腾速率

    (mmolH2Om-2s-1)

    气孔导度

    (mmolH2Om-2s-1)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m-2s-1)

    实验开始时

    实验12h

    1

    IL自然水

    IL自然水

    3.70

    102.60

    7.28

    2

    lL钨酸钠

    IL自然水

    3.36

    97.62

    8.10

    3

    lL自然水

    1LNaCl

    1.92

    37.50

    3.92

    4

    lL钨酸钠

    1LNaCl

    3.16

    80.49

    6.18

     

    表二

    ①分析表二中第13组的数据可推测,脱落酸是通过______来抵抗盐胁迫。

    ②由表数据可推测,钨酸钠对逆境下脱落酸的合成起______作用。

  • 30、观察下图,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下列物质或结构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量_________[] []的重吸收作用_______,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3)这种调节水盐平衡的方式属于_________调节。

    4)某人出现多饮多尿的症状,医生确诊为尿崩症。其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最终原因是___________

  • 31、冰碛层是冰川融化后形成的裸地,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下表为冰碛层演替过程中优势植物的替代情况及部分阶段土壤的pH。请回答下列问题:

    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的替代顺序

    冰川退去后的裸 地

    苔藓→草本植物→柳树

    赤杨

    云杉、铁杉

    第9年

    第18年

    第35~50年

    第80~100年

    土壤的pH

    7.9~8.0

     

    7.2

    6.5

    5

    4.8

    (1)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__(填写演替类型)。

    (2)由表分析,演替过程中土壤pH的变化主要与____________(填生物名称)有关。

    (3)赤杨定居后,一些固氮微生物侵入赤杨根部,形成根瘤。这些固氮微生物从赤杨根部获得营养,同时也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离子形式。固氮微生物与赤杨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据此分析,云杉和铁杉成为优势种的原因有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4)据表分析,从冰碛层上的优势种替代过程可以看出,群落的发展变化是生物与环境间定向________的结果。

  • 32、回答下列问题

    (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_,醋酸菌是一种________细菌,它的最适生长温度为_______________,乳酸菌是________细菌,在无氧的情况下,将葡萄糖分解成___________

    (2)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的数目可以通过滤膜法来测定,将滤膜放在____________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的菌落呈现___________,从而计算出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目。

    (4)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化学结合法、____________和物理吸附法。酶更适合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___________固定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0
题数 32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