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球演化过程中,联合古陆解体,陆地由一整块变成多块。联合古陆解体,是地球内部圈层影响的结果,同时又影响着地球外部圈层。下图示意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1】联合古陆解体,地球内部移动部分与不移动部分的临界面是( )
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
C.软流层顶面
D.软流层底面
【2】联合古陆解体对大气圈产生较大影响,直接影响表现为陆地气候( )
A.变干
B.变湿
C.变热
D.变冷
【3】地球演化过程中森林面积扩大往往造成气候变冷,是因为森林大量消耗(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水分
D.土壤养分
2、读图甲,图中虚线箭头表示天体的运动方向,完成以下各题。
【1】图甲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
A.天体1
B.天体2
C.天体3
D.天体4
【2】2019年中秋节有网友拍到飞机“穿越”月球的画面(图乙),若图甲中天体1为太阳,则网友拍到的月球可能是( )
A.天体2
B.天体3
C.天体4
D.以上都不是
【3】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在月球正面成功着陆,它主要由着陆器和轨道器等部分组成。以下选项属于自然天体的是( )
A.月球
B.着陆器
C.陨石
D.宇宙飞船
3、读下面的地理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流水
B.冰川
C.风力
D.海浪
【2】图示景观照片显示的当地主导风向为(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4、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根据地球仪的相关特点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纬线与赤道平行,长度相等
B.纬线与赤道相交,长度不等
C.经线是过南北极点的大圆圈
D.经线是过南北极点的半圆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纬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B.经过南北极点的经线有360条
C.地轴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D.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可演示地球公转
5、“中国天眼”是全球已建成的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它建于贵州平塘县大窝凼(喀斯特地貌所特有的一大片漏斗天坑群),它就像一个天然的“巨碗”,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读中国天眼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天眼”选址大窝凼的主要原因是( )
A.基础稳定,地表水不易下渗
B.环境优美,大气能见度好
C.地形独特,开挖工程量小
D.人口稠密,基础设施完善
【2】该地区喀斯特地貌( )
A.不易形成水土流失,有利于农业发展
B.溶蚀作用形成的浑圆状石灰岩山峰成片分布形成石柱
C.沉积作用形成的从地面向上长高的堆积体是石钟乳
D.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可溶性岩石广布
6、大气活动和风、霜、雨、雪等天气过程主要发生在(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7、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国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组织了野外地貌考察。下图为考察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处山顶与乙地之间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
A.150
B.200
C.220
D.250
【2】返校后同学们写了观察报告,下列报告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河流干流自东北流向西南②乙地坡度较丁地大③丙地位于阳坡④站在丙地可以看见丁地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8、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23年10月4日19时21分在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海域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2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5.40度,东经126.25度。下图示意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局部),其中界面1、界面2为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2】关于图中界面1及此次地震地震波从震源经过该界面时的传播情况,正确的是( )
①为古登堡界面②为莫霍界面③传播速度变快④传播速度变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图中字母正确表示出岩石圈范围的是( )
A.a
B.b
C.c
D.d
9、川西高山灌丛草甸土壤氮、磷含量大体呈现出高海拔高于低海拔的特点。土壤中的氮主要由植被对空气中的氮进行固定,随后在土壤中分解累积而来。在川西高寒山地,阳坡的氮含量高于阴坡;土壤中磷的分布表现为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磷主要来源于岩石风化,生态系统从一开始就有固定的磷含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阴坡相比,川西高寒山地阳坡土壤氮含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气温较高
B.降水较少
C.风速较大
D.坡度较小
【2】下列关于川西高寒山地土壤磷含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随海拔升高,土壤中磷含量降低
B.低海拔地区植被对土壤中磷的消耗小
C.高海拔地区土壤中磷的损失较小
D.土壤水分增加,土壤中磷含量增加
10、据报道,日本计划于2023年夏季正式开启通过海底隧道排放福岛核污水,届时放射性物质将在57天扩散至太平洋中部,3年到达美国和加拿大,10年蔓延全球海域,对人类和地球生态造成重大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1】放射性物质到达美国和加拿大主要借助的海水运动是( )
A.波浪和潮汐
B.海啸和洋流
C.洋流和波浪
D.海啸和潮汐
【2】福岛核污水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有( )
①水污染②土壤污染③气候变化④影响生物多样性⑤水土流失⑥危害人体健康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①④⑥
11、2021年10月20~21日,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在延安市发现了8处重要的恐龙足迹化石。如图为“陕西某地地质到面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有可能找到恐龙化石的地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陕北煤炭资源丰富,这可推断其成陆后的古地理环境曾是( )
A.冷湿的湿地
B.暖干的草原
C.干热的灌丛
D.湿热的森林
12、2022年9月13日(农历八月十八),浙江省海宁市沿江一线潮盛景吸引了超过15.7万游客驻足观看。下图为浙江省海宁市区域图和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誉的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日期中,有可能出现一线潮的是( )
A.2023年4月1日(农历二月十一)
B.2023年4月15日(农历二月廿五)
C.2023年4月27日(农历三月初八)
D.2023年5月19日(农历四月初一)
【2】推测海宁市所在海湾一年中盐度最低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对该海湾盐度季节变化影响较大的因素是( )
A.径流、气温、降水
B.地形、气温、降水
C.洋流、海冰、径流
D.海冰、径流、气温
13、2023年1月6日-11日,太阳活动非常活跃:据相关研究员介绍,太阳活动具有周期性特点,随着太阳的自转,有几个比较活跃的区域(太阳活动区):从太阳的东边缘慢慢地转出来,这些突然增亮的太阳活动区会被地球上的观测者看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这些太阳活动区主要位于太阳大气层的(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电离层
【2】太阳活动非常活跃时( )
A.西藏接受的太阳辐射量锐减
B.黑龙江可能会出现极光现象
C.指南针剧烈震动的几率减小
D.导致全球海平面迅速上升
14、阅读下列描述波浪潮水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②其杭人有一等无赖不惜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伺潮出海门。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或有手脚执五小旗浮潮头而戏弄。
——《梦粱录》
【1】材料①描述的海水运动形式是( )
A.海浪
B.潮汐
C.洋流
D.风暴潮
【2】引起材料②描述的海水运动的主要力量来源是( )
A.风
B.月球和太阳的引力
C.太阳辐射
D.海底地震
15、2023年9月,韦伯望远镜在距离地球124光年的一颗系外行星K2-18b上,发现了生命存在的痕迹,这颗行星的大气层极其浓厚,韦伯望远镜在它的大气光谱里发现了二甲基硫醚,这种气体分子在地球上主要由海洋生物和浮游动植物产生。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系外行星K2-18b位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据材料中的信息,可以推测出系外行星K2-18b具备生命的条件( )
A.生物生存所需的液态水
B.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C.适宜的光照
D.适宜的温度
16、下图为地球所在的天体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北极星属于c天体系统②d是目前人类已探知的宇宙范围
③金星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a④太阳是b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7、如图是“海洋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表示暖流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关于洋流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顺洋流③航行的海轮可以节省燃料
B.与沿岸渔场的形成有关
C.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减缓净化速度
D.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18、2023年7月8日16时许,湖北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月山村突发一起山体滑坡。该滑坡体滑向宜来高速一标段二工区工地(位于滑坡山体半山腰,见下图),预估现场滑坡体50万方,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3S技术在本次救援中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用RS确定救援车的位置
B.运用BDS估算滑坡体的体积
C.运用GIS确定失踪人口数量
D.运用RS对比滑坡前后的山体
【2】下列可以降低滑坡灾害发生频率的措施是( )
A.修建大型水库
B.山区开矿采石
C.保护坡地植被
D.陡坡修建梯田
19、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学活动,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出“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图”和“土壤剖面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对土壤矿物质的成分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坡度
B.植物
C.降水
D.基岩
【2】图中甲、乙、丙依次对应的层次正确的是( )
A.淀积层淋溶层母质层
B.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C.淀积层母质层淋溶层
D.淋溶层母质层淀积层
20、下左图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下右图为理想模式气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上图左所示,判断该区域所在半球及甲气压带的名称分别为( )
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B.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2】据左图所示季节,①地的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干燥
B.温和少雨
C.温和多雨
D.高温多雨
21、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如图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纬度每变化一度,正午太阳高度减少一度。)读图,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2019年1月20日22时28分在西藏日喀则市发生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距日喀则市区约141千米,市区有明显震感。下左图表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下右图示意青岛—日喀则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1】这次地震的地震波传到地面时,将经过( )
A.地壳
B.地幔
C.莫霍面
D.古登堡面
【2】据上右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圈层厚度与距海远近成正比
B.①圈层就是岩石圈
C.横波经过莫霍面时突然消失
D.岩浆主要发源于②圈层上部
【3】如果利用地震波来寻找黄土高原的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可能储有石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超深孔地质钻探是指研究地壳深部和上地幔地质、矿藏等情况而进行的钻探工程,目前人类最深的钻孔位于俄罗斯的科拉半岛上,深度达12262米。超深钻孔对于研究地壳和上地幔物质组成、矿产分布规律等有重要的意义,但对各类孔底动力机、钻头、测井仪器、电缆等钻探工具要求很高。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俄罗斯科拉半岛上的钻孔最深处到达了上图中的( )
A.甲层底部
B.乙层底部
C.甲层上部
D.乙层上部
【2】科拉半岛上超深钻井钻探过程中探测到地层中的物质可信的是( )
A.高温的岩浆
B.大量的石英矿物
C.大量液态或熔融状态的铁和镍物质
D.大量铁、镁含量很高的硅酸盐矿物
【3】超深钻井的钻探工具相比较常规的钻探工具应具有的特点是( )
A.耐低温
B.耐腐蚀
C.耐高温
D.能适应黑暗环境
24、卡塔尔大部分地区被沙漠覆盖,凭借丰富的油气资源,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外籍人口约占本国总人口的75%.完成下面小题。
【1】卡塔尔吸引大量外籍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 )
A.就业机会多
B.政局稳定
C.气候适宜
D.交通便利
【2】大量外籍人口的迁入,可能导致卡塔尔( )
A.城市化进程减缓
B.人口合理容量变小
C.男女性别比失衡
D.人地矛盾得以缓解
25、读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海域位于_____半球。
(2)若该环流位于太平洋,图中①处附近海域为世界著名的_____渔场,它位于d和_____的交汇处(拉不拉多寒流或千岛寒流)。
(3)图中②洋流按性质属于_____(寒流或暖流),它对附近陆地气候有何影响_____?
26、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图中各字母所在的气压带名称,B___ C___ D__ 。
(2)在C和B之间的风带①是 ;在C和D之间的风带②是 。
(3)夏季受气压带C控制,冬季受风带①影响,形成 气候。
(4)常年在D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为 ,这种气候的特点是 。
(5)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 的移动而发生季节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 。
27、读“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代号①~⑦表示的物质是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环境中的___物合成___物,同时把__能转变为__能储藏在有机体中。
28、下图所示区域是太阳系的一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天体中,表示地球的是_____。比太阳系更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_____。
(2)按照图中所示的顺序,图中④是_____,图中⑤是_____,在它们的轨道之间存在一个_____带。
(3)按照天体分类,图中天体①~⑥均属_____,在太阳系中还有小行星、_____、_____和_____等小天体。
29、读图回答问题
(1)在下图中画出晨昏线,并用表示夜半球。
(2)太阳高度大于00的点是 ,等于00的点是 。B点位于 上(晨线或昏线)
(3)若D点地方时为12时,则A点是 时,B点是 时,C点是 时。
(4)将C、D、E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是
30、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地理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该模式图示意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________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
(2)若该模式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_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___。
若该模式图示意地球的大气垂直分层。
(3)A层高度因纬度而异,________(高、中、低)纬度最高,原因是__________。
(4)B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________。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填下列选项)。
A.受太阳辐射多 B.接受地面的热量多
C.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 D.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5)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于________层(填图中字母),该层大气层空气________运动显著。有利于航空飞行的是________层(填图中字母),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影响的是________层(填图中字母),在________层(填图中字母)中可发现极光。
31、读“太阳系部分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图乙中数字序号表示的天体名称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______,②______。
(2)______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该标志主要发生在图甲中的______层(填字母)。
(3)图甲中的______层(填字母)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______现象。
(4)地表的热量主要来自______,而影响地表获得热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5)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依据图乙中的信息得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是______和______。
32、流水地貌是由流水塑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1)图a所示的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可能和小岛连接的岸堤是____、____(填数字)。
(2)图a所示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河道将慢慢变浅
B.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
C.江心洲洪水期一定会被淹没
D.若在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沙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
(3)图b中阴影所示的河流地貌位于河流的____(凹、凸)岸,流水____作用形成。
33、读我国地震带与泥石流主要分布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泥石流多发生在哪个季节?
(2)下列地区中形成泥石流的水源与其他三地不同的是( )
A.云南 B.广西 C.新疆 D.台湾
(3)我国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简述其自然原因。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开罗已发展成为中东第一大城市、非洲第二大城市,也是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但埃及人口的快速增长让新城市的建设势在必行。据统计,埃及人口在2020年初就已突破1亿人大关,按照当前的人口增长速度,预计未来40年内埃及人口将翻一番。由于大部分国土被沙漠覆盖,埃及只有8%的土地有人居住,其中,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开罗人口超过2200万人,其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2万人。
材料二 在埃及开罗以东45公里的茫茫沙漠中,一座座高楼正拔地而起,这里是埃及新行政首都所在地,埃及政府从2021年12月开始迁往新的行政首都。新首都位于开罗以东约45公里沙漠中的甲地(下图左图),可容纳650万人口。新首都Q区内有非洲第一高楼(高385.5米的“标志塔”)及20多栋高层建筑。
材料三 下图右图示意新首都核心区的土地利用。
(1)指出人口的过快增长给开罗城市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
(2)分析新首都选址在左图中甲地的原因。
(3)推测右图中Q区最可能的功能区类型,并说明Q区建筑物特点产生的作用。
35、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和“局部地区热力环流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一些序号代表的事物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2)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______(序号)增大,地面最主要直接的热源是_______。
(3)在图中用箭头标出此时的环流。
(4)在图中该环流对城市环境有什么影响?
36、读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示地区主要的水循环类型并简述其过程。
(2)近年来图中河流下游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推测其可能的人为原因。
(3)图中城市发展较快,近年来内涝严重。试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城市内涝发生的原因。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86亿,其中在区县以外流动的外出农民工达到1.71亿。但近年来,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从流入地向流出地回流迁移的“逆迁移流”现象表现得更加明显。
材料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从农民工输入地看,西部地区吸纳能力逐步增强。2017年,在西部地区务工农民工5754万人,增长4.9%,占农民工总量的20.1%,增速明显快于其他地区。
(1)分析导致农民工“逆迁移流”现象出现的原因。
(2)简述农民工“逆迁移流”现象对乡村地区的积极影响。
(3)分析西部地区吸纳能力逐步增强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