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等量萌发和煮熟的小麦种子分别装入甲、乙两瓶中,放到温暖的地方。一天后进行检验,下列分析或结论不合理的是( )
A.甲瓶和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B.选择等量的种子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
C.现象是甲瓶的蜡烛熄灭,乙瓶的蜡烛继续燃烧
D.甲瓶的蜡烛熄灭,说明种子的萌发产生二氧化碳
2、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北风吹,雁南飞”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D.“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下表表示某健康成年人血浆、肾小囊内液体和输尿管中液体三个样本中部分成分的含量(单位:g/100mL),根据数据判断,样品甲、乙、丙依次是( )
部分成分 | 甲 | 乙 | 丙 |
蛋白质 | 8 | 0 | 0.03 |
葡萄糖 | 0.1 | 0 | 0.1 |
尿素 | 0.03 | 1.8 | 0.03 |
无机盐 | 0.72 | 1.1 | 0.72 |
A.血浆、尿液、原尿
B.原尿、尿液、血浆
C.原尿、血浆、尿液
D.血浆、原尿、尿液
4、给病人输液时,常用橡皮带扎紧病人的前臂,发现手上的“青筋”隆起。这些“青筋”是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动脉与静脉
5、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下列在使用显微镜时出现问题,采取的措施不能解决问题的是( )
A.视野中物像偏左上方——向右下方移动装片
B.环境光线较暗时——选用凹面镜
C.看到物像了但很模糊——调节细准焦螺旋
D.看到的物像较小——换高倍物镜或高倍目镜
6、下列各项中,可以被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
A.校园里的人
B.校园里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整个校园
D.校园里所有的动物和植物
7、云南普洱市村民发现一种兰花螳螂,其形态颜色都与兰花相似,可完美的与其环境融为一体,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与兰花螳螂相似的是( )
A.企鹅皮下脂肪很厚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蚯蚓能疏松土壤
8、盐腌萝卜时,萝卜会出现萎蔫变软的现象,其原因是( )
A.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盐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B.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盐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C.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盐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D.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盐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9、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10、下列结构中,通常不会直接参加简单反射活动的是( )
A.脊髓中枢
B.效应器
C.大脑皮层
D.感受器
11、在探究“不同营养液对草履虫培养效果的影响”时,兴趣小组设计了下表实验。下列对实验的改进建议中,合理的是( )
组别 | 营养液种类 | 营养液数量 | 营养液温度 | 草履虫数量 |
甲组 | 稻草浸出液 | 500毫升 | 25℃ | 2只 |
乙组 | 稻草浸出液 | 500毫升 | 10℃ | 2只 |
①统一用稻草浸出液 ②营养液温度统一为25℃
③每组草履虫数量改为10只 ④增设用清水做培养液的对照组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③④
12、颤藻在光下能产生较多氧气,使其浮上水面,成为漂浮的絮状物,过度繁殖可能导致水华。科研人员研究了温度及沉水植物对颤藻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图中T表示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实验可知,颤藻繁殖的最适宜温度是20℃
B.混合培养时,沉水植物与颤藻不存在竞争关系
C.可以适当种植沉水植物,以控制颤藻的繁殖
D.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应该促进颤藻大量繁殖
13、下列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的陈述中,属于事实的是( )
①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 ②“东非人 ”生活在距今 175 万年前
③“露西 ”脑颅小,脑容量与古猿类似 ④人类起源于非洲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4、如图所示为不同环境中生长的两种绿色开花植物。其中A植物可能分布的环境是( )
A.温暖地区
B.干旱地区
C.湿润地区
D.寒冷地区
15、小肠全长4~6米,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它通过不断的分节运动、蠕动来把消化液与食物充分混合。“肠道的分节运动、蠕动”说明小肠中含有( )
A.神经组织
B.肌肉组织
C.结缔组织
D.上皮组织
16、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那么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
生物种类 | A | B | C | D | E |
农药含量 | 0.84 | 0.33 | 0.002 | 1.6 | 0.01 |
A.A→B→C→D→E
B.E→D→C→B→A
C.D→A→B→E→C
D.C→E→B→A→D
17、“树怕剥皮”是因为树皮中存在一种贯穿于植物体各个器官的组织,该组织是
A.机械组织
B.营养组织
C.输导组织
D.保护组织
18、雨点打在含羞草的叶上,叶片会立刻合拢,叶柄下垂,这一生命现象属于( )
A.生物需要呼吸
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C.生物的生长需要营养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19、根据自然界中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特征,可以把植物分为多个类群。下列对一些植物类群代表植物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海带、紫菜有根、茎、叶等器官
B.油松、水杉有真正的花和果实
C.桃的受精极核发育成胚
D.肾蕨、铁线蕨利用孢子繁殖
20、“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命观念的一项重要内容。下列叙述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
B.肺泡壁由多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C.动脉损伤比静脉损伤危险得多,与其内血液压力高、流速快有关
D.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瓣膜,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21、某中学“爱科学”实验小组的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四种处理:其中第①种处理是模拟了口腔中的牙齿,舌,唾液的作用,第②③④种处理都是①的对照实验,利用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 加入物质 | 处理情况 |
① | 馒头碎屑+2ml唾液 | 充分搅拌 |
② | 馒头碎屑+2ml清水 | 充分搅拌 |
③ | 馒头块+2ml唾液 | 充分搅拌 |
④ | 馒头碎屑+2ml唾液 | 不搅拌 |
(1)当以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 与①进行对照实验
(2)①与②进行对照实验是为了探究 的作用
(3)在设计方案时,有的同学提出:“这个实验有严重失误的地方.”你认为 (填“有”或“无”)失误,理由是没有提供 的温度.
(4)①在适宜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后,向试管中滴加碘液,试管内液体是否变蓝? .
2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曾广泛分布在 洲等地区,尤其是 洲的热带丛林.
23、(1)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倒雌蕊柱头上的过程。(_____)
(2)受精: (________)
24、实验分析
(1)当你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用_______________擦。
(2)在操作显微镜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首先要在洁净的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____________。
(4)盖盖玻片时,要将盖玻片的__________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平,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显微镜下观察自制的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黑边圆形物,用镊子轻压盖玻片时,发现该物移动,则该物是_________________。
(6)制作临时装片时,一般都要染色,染色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科学家根据有没有脊椎,把世界上的动物分为__________动物和__________动物。
26、韭黄是韭菜在遮光条件下形成的,这说明叶绿素只有在___________下才能形成。
27、简答题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___,它的范围包括__________的底部、__________的大部和__________的表面。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___的。
(3)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有有机质的土壤中,能从土壤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营养,这说明生物能_________环境;蚯蚓的活动过程又使得土壤空隙增多,土壤肥力提高,这说明生物能_________环境。
28、下面已经写出了呼吸作用的关键词,你能写出光合作用的关键词吗?
呼吸作用的关键词 | 光合作用的关键词 |
●释放能量 | ●___ |
●消耗氧气 | ●___ |
●放出二氧化碳 | ●___ |
29、移栽树苗时剪掉部分的枝叶,主要是减弱其_____。
30、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扩张,气体被__(填“吸入;’或“排出”).
31、连线:
32、肝脏可以将暂时不用的葡萄糖合成糖原贮存起来。( )
33、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女子短道速滑比赛的激烈竞争至今让人记忆犹新.激烈的竞争提高了观赏性,对运动员却是极大的考验.
(1)图1所示是比赛中的一个场景,此时运动员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这是_____共同调节的结果,其中维持动作协调和身体平衡的是_____.
(2)开赛时运动员应枪声迅速起跑,这种反射属于_____,其感受器位于图2耳的__________中.
(3)比赛时运动员需要大量的氧气,当深吸气时,膈的变化是_____;吸人的氧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_____;氧最终在细胞的_____中被利用.
(4)比赛后运动员要进行尿检,若运动员尿液检出了兴奋剂,兴奋剂从血液到尿液经过的肾脏结构是_____.
34、如图是“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过程,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能观察唾液对______的消化作用,这物质主要在______器官消化。
(2)把这三个试管都放在37℃的温水中5至10分钟后取出,向①号试管内滴加碘液,摇匀,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填“变蓝”或“不变蓝”),其原因是馒头内的某物质在唾液的作用下,分解成_________。
(3)馒头中的这种物质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成______,馒头中的这种物质与_________和__________都能为人提供能量。
(4)此实验表明:馒头变甜与______分泌的唾液、牙齿的_________和______的搅拌都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