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麦生长的后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A.种子的生长发育
B.蒸腾作用
C.果实的生长发育
D.茎叶的生长发育
2、合理密植能够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这是由于植物充分利用了( )。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土壤中的水分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D.太阳光能
3、“藕断丝连”是常见的现象,这里的“丝”属于( )组织
A.保护组织
B.营养组织
C.分生组织
D.输导组织
4、如图是一条食物链中的四种生物,在某一时间点它们相对数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丙→甲→丁→乙
B.甲、乙、丁都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
C.甲、乙、丙、丁及它们周围的非生物部分组成生态系统
D.如果生态系统被农药污染,则农药积累最多的是乙
5、“风吹,吹起一河粼粼波光。一群白鹭自芦苇丛中齐齐惊起,扑腾着翅膀,划出的弧线骄傲有力。”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此句中包含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如果尿液中泡沫多、大并且不易散去,这种情况被称为“泡沫尿”,泡沫尿可能是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正常值导致的。请推测,出现“泡沫尿”时人体可能发生病变的结构是( )
A.肾小球
B.肾动脉
C.肾小管
D.肾静脉
7、小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地向同学描述,并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 )
A.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
B.显微镜的物镜转换了
C.射入的光线发生改变
D.没有调节细准焦螺旋
8、如图表示某森林公园中的一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
B.当甲的数量大量减少时,短期内对乙毫无影响
C.甲和丙之间是捕食关系
D.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9、某植物的体细胞中有40条染色体,分裂一次后形成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 )
A.40条
B.10条
C.20条
D.5条
10、为了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将生长状况一致的玉米幼苗分别培养在完全培养液(是指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的培养液)和缺氮、缺磷、缺钾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四组玉米幼苗的生长状况如下图所示。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各组除了培养液成分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
B.甲、丙两组进行对照,实验变量是含磷的无机盐
C.要探究含钾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应选择乙和丁
D.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11、陕西的猕猴桃种植面积广泛,种类丰富,果肉酸甜可口,富含维生素C和多种微量元素,以品质优良而闻名,被誉为“猕猴桃之乡”。但采摘后的猕猴桃若贮藏不当,容易腐烂,不仅影响其营养价值,更会影响果农的收益。据此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猕猴桃树是雌雄异株,雌花相比雄花要大一些,颜色洁白,非常美丽,花香且有蜜腺,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能够结出果实的是乙图中的花
B.猕猴桃果实里有很多种子是因为雌蕊的子房中有许多胚珠
C.根据猕猴桃花的特性,可判断它属于风媒花
D.猕猴桃花的传粉方式是自花传粉
【2】为解决保存猕猴桃的问题,科研人员分别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贮藏猕猴桃,并测定果实的呼吸强度。果实的硬度作为评价果实贮藏情况的指标,当猕猴桃软化到一定程度不适宜贮藏,则停止测定,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同时研究发现,呼吸作用还依赖于细胞内的多种活性物质才能顺利进行,这些物质的活性越高,呼吸作用越旺盛。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猕猴桃细胞在贮藏过程中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B.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
C.为了延长猕猴桃的贮藏时间,可以向猕猴桃喷洒促进细胞内活性物质的药剂
D.通过实验可知1℃最适宜于贮藏猕猴桃
12、骨髓移植能够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因为健康人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如图所示过程称为细胞的( )
A.分裂
B.分化
C.生长
D.癌变
13、不论是参天大树、还是小蚂蚁,基本结构单位是一样的,这个基本单位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14、含钾的无机盐能够使植物体( )
A.枝叶繁茂
B.幼苗发育
C.茎秆健壮
D.种子提早成熟
15、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湖泊
B.树林里所有的鸟
C.校园里的樟树
D.草原上的羊群
16、观察叶片表皮细胞时,调节显微镜看到甲和乙两个视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目镜相同,图甲使用的物镜比图乙长
B.图甲视野亮度比图乙暗
C.从图甲变为图乙,需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
D.转动转换器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像更清晰
17、下列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①水母②乌贼③涡虫④沙蚕⑤竹蛏⑥海蜇⑦虾⑧蜗牛
A.①④⑦
B.②⑤⑧
C.③⑥⑦
D.②④⑥
18、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若发现视野中相重叠或边缘破损的细胞,不易观察,应采取的方法是( )
A.换目镜
B.换物镜
C.动装片
D.动粗准焦螺旋
19、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结果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预期结果 |
A |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 可看到叶绿体 |
B | 用放大镜观察水绵的形态特征 | 看不到根、茎、叶的分化 |
C | 用刀片将桃花子房纵切,并用放大镜观察 | 子房内能观察到种子 |
D | 在玉米种子纵剖面上滴一滴碘液 | 被染成蓝色的区域是子叶 |
A.A
B.B
C.C
D.D
20、下列生态系统中被誉为“绿色水库”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21、绿色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人从环境中获得饮食和氧气,通过汗液、尿液和呼吸排出废物,这些现象都是____。
22、图为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
(1) 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的场所是[ ] 。
(2) 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 ] 和[ ] ,它们都流 血
(3) 体循环终止部位是[ ]__________ 。
23、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__________范围内,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在草原生态系统的环境中影响草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它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___________因素,如阳光,水等;另一种是___________因素,比如鼠等。
24、下图所示的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①表示细胞的__ __过程,判断的依据是①过程只有细胞 的增多。
(2)图中的②表示细胞的__ __过程。②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 。
25、细胞的结构中,______能控制物质的进出,______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26、雏鹰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了如图的三个装置:植物、培养液、隔板、光照等条件都完全相同.
(1)甲、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 .
(2)把植物放到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后,分别将甲、乙、丙的叶片取下,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进行 ,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3)甲、乙、丙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入碘液,叶片不会变蓝的是 .
(4)如果把上个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甲、乙、丙中培养液的水分分别减少了100mL、95mL、95mL.通过对甲、乙、丙中培养液减少的缘故对比分析,说明甲培养液比乙、丙培养液多减少的水分用于了植物的 .
(5)根据甲、乙两组实验得出结论,应用与温室里的植物栽培,为了促进植物的生长,应该适当增加温室里的 .
27、_____是人体最大的腺体.
28、进入青春期后,男孩会出现_________,女孩会出现__________。
29、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它位于 内,左右各一。
30、第十四届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2022年11月5日至13日在湖北武汉举办,此次会议主题为“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___________”之称。
31、请把下列植物类群与结构特征用线连接起来
被子植物 结构简单,没有器官的分化
藻类植物 有茎和叶,有假根
苔藓植物 有根、茎和叶,有输导组织
蕨类植物 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32、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体内有毒物质就积累得越少(____)
33、下图为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__________是动物细胞,图 ____________是植物细胞。(填“甲”或“乙”)
(2)图中结构②细胞膜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图甲所示的细胞特有的,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 。
(4)细胞的控制中心是[ ]______________。
(5)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 ] ______________[ ⑥ ]___________________。
34、用显微镜观察青霉和曲霉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从形态上属于青霉的是图___________(填“A”或“B”)。
(2)从图中可以看出青霉和曲霉都是___________(填“单”或“多”)细胞生物。
(3)能够吸收营养物质的应是菌丝___________(填序号)。
(4)青霉和曲霉的营养方式均为___________(填“自养”或“异养”),必须以现成的___________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