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蛔虫病是由于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所引起的,表现出面部白斑、生长迟缓等症状。下列有关蛔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体表有角质层,具有保护作用
B.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
C.生殖器官和运动器官都很发达
D.注意个人饮食卫生,有利于预防蛔虫病
2、下列生物都生活在水中,其中不属于鱼的是( )
A.鲫鱼
B.大鲵
C.鲨鱼
D.海马
3、某地区鼠害严重,人们可以采取的最佳防治鼠害措施是( )
A.大量投放鼠药,把老鼠全部毒死
B.经常发动群众四处围捕老鼠
C.保护好粮仓,使老鼠断粮
D.禁止捕杀蛇、猫头鹰等鼠类天敌
4、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B.鲸鱼终生生活在水中,属于鱼类
C.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D.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
5、俗语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某课外小组为了解释其中原因,选择校园中的裸地、草地和灌木丛三种环境,用干湿温度计连续测定这三种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植被环境 | 裸地 | 草地 | 灌木丛 |
相对湿度 | 70.0% | 74.4% | 75.0% |
温度 | 31.6℃ | 28.6℃ | 28.0℃ |
A.空气湿度大小与蒸腾作用无关
B.树叶散失的水分可增加空气湿度
C.上表中,草地环境的温度最低
D.叶片光合作用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
6、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们对它“爱恨交加”,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B.细菌和真菌通过与动植物共生而使其患病
C.细菌和真菌必须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7、某同学用概念图整理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主要内容。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③相对应较合理的是( )
A.与动植物共生;根瘤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B.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结核杆菌;与动植物共生
C.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地衣;与动植物共生
D.与动植物共生;肺炎球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8、下列分类单位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
①界 ②纲 ③种 ④ 科 ⑤目
A.①②⑤④③
B.③④⑤①②
C.③④⑤②①
D.①②③④⑤
9、怀柔区某学校学生参加了北京市中小学农业实践活动——蘑菇种植比赛,他们发现菌棒“变白”后会长出蘑菇,以下说法或做法不合理的是( )
A.蘑菇属于大型真菌
B.菌棒内接种了蘑菇的孢子
C.菌棒内部“变白”是菌丝生长的表现
D.为了准确记录数据,小奇同学每天多次打开培养箱观察蘑菇的生长情况
10、造成植物细胞失水的原因是( )
A.细胞液溶液浓度大于周围溶液浓度
B.细胞液溶液浓度等于周围溶液浓度
C.细胞液溶液浓度小于周围溶液浓度
D.以上均不正确
11、“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蝴蝶和蜻蜓是常见的昆虫,下列对昆虫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头部有一对触角
B.胸部有三对足
C.体表有外骨骼
D.附肢分节,身体不分节
12、能产生芽孢是细菌的一个重要特征。下列关于芽孢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B.形成芽孢是细菌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
C.芽孢是细菌的生殖细胞
D.一个芽孢可以萌发成一个细菌
13、某同学回家路上,被突然响起的汽车喇叭声吓了一跳,他迅速避让到路边。在此过程中,听觉形成于( )
A.鼓膜
B.听小骨
C.耳蜗
D.大脑皮层
14、每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就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油菜提供油料属于直接使用价值
C.物种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D.大豆品种繁多属于遗传多样性
15、每种动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涡虫生活在淡水中,利用触手捕获猎物
B.蛔虫生活在寄主体内,消化器官非常发达
C.缢蛭生活在海洋中,利用体壁进行呼吸
D.蜥蜴生活在陆地上,卵具有坚韧的卵壳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下图是观察鸟卵的部分操作及鸟卵的结构示意图。
【1】一般情况下,我们若要观察鸟卵结构中的气室,应用剪刀轻轻敲碎鸟卵的( )
A.钝端
B.尖端
C.任意端
【2】在鸟卵的结构中,内有细胞核,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17、下列代谢废物中,人体只能通过一条途径排出体外的是( )
A.水
B.无机盐
C.尿素
D.二氧化碳
18、中国首只无壳孵化小鸡——“小茶缸”诞生的大致过程是:打开种蛋(即用于孵化的鸡卵),将内容物倒入如图的孵化装置中,盖上塑料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胚胎发育的场所是①
B.种蛋是雌鸡和雄鸡交配后产生的
C.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③
D.通气孔和脱脂棉的作用都有助于透气
19、生活在海里的“儒艮”,人类在观察它们时一般距离比较远。当儒艮出海时,头上偶尔会披着海草,远远看上去就像一位披着长发的美女。另外,儒艮在喂养幼崽时,在海草丛中露出半截身子,再加上传说的渲染,被人们称为“美人鱼”,是因为其胎生下一仔,雌体胸鳍旁边长着一对乳房,用于给幼儒艮喂奶,像人类哺乳的情形。你认为“美人鱼”属于( )
A.鱼
B.软体动物
C.两栖动物
D.哺乳动物
20、小口大枣是甘肃省靖远县的特产,因其原产于该县石门乡小口村而得名。小口大枣植株属于( )
A.真菌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21、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______、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_______.
22、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____,有的群体中还能形成______,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23、试述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__________
24、下面是某科技活动小组探究“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的影响”所进行的实验过程:
步骤一:配制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先取四个烧杯分别加入20mL、30mL、40mL、50mL的蒸馏水,然后都加入等量的同种香烟烟丝浸泡1天,得到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滤液备用.
步骤二:取20只大小一致的成年水蚤分成5等份,分别移入清水及20mL、30mL、40mL、50mL的烟草浸出液中,5分钟后测量每只水蚤的心跳次数,分别重复3次.
步骤三:分别计算各组水蚤10秒心跳次数,其数据记录如表:
不同体积的蒸馏水 配置的烟草浸出液 | 20mL | 30mL | 40mL | 50mL | 清水 (对照) |
10秒内心跳次数 | 42 | 39 | 36 | 35 | 33 |
请回答:
(1)该小组提出的问题是: ?
(2)实验时,取大小一致的水蚤的目的是 .
(3)该实验中,实验的变量因素是 ,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在步骤三中同学们对所记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是 .
(4)通过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具有 作用(“促进”或“抑制”).
(5)吸烟首先危害人体的 系统,进而引起各种不同的慢性病.严重时还会导致肺癌、冠心病等.
(6)烟草中含有很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请写出其中的一种 .
25、脊椎动物的共同特点是身体内都有由 组成的 。
26、人的性别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请将下列性别遗传的图解填写完整。
27、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____和_________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28、绝大多数动物的生殖方式和人一样是_______________,而昆虫、鱼类、两栖类和鸟类等大多是_______________动物。
29、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________动物在整个动物界都占绝对优势。
30、小王家住农村,他发现爸爸种植马铃薯时,把马铃薯切成许多带芽的小块。他想:“种植马铃薯切成的每一小块必须带有一个芽眼” 。为此他设计了一个实验,请你帮助小王完成他的探究实验。
(1)小王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完成和小王的实验过程:①取几个马铃薯,分别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块。②将切成的小块分成两组,甲组都_______________,乙组都________________。③将两组马铃薯的小块分别种到甲、乙的两个花盆里(处于适宜发芽的条件下)。④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甲、乙两个花盘,发现甲花盘里的马铃薯小块萌发,乙花 盘里的马铃薯小块没有萌发。
(3)小王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请将下列动物和它所对应的类群用线连接起来。
32、鸟类具有双重呼吸,肺和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 )
33、如图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的_____构成雄蕊. (填序号)
(2)图中的_____构成雌蕊. (填序号)
(3)图中的_____将来发育成果实.
(4)图中的_____将来发育成种子.
(5)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将来发育成_____.
34、随着赠台大熊猫“团团”和“圆圆”入住台北市立动物园,标志着两岸同胞进入了。团圆”的新时代,随行的17棵珙桐树苗也在台北安家:同时,大陆也接受了台湾同胞回赠的长鬃山羊和台湾梅花鹿。请回答:
(l)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大熊猫的学名,它的种加词是_____。在分类学上,大熊猫与长鬃山羊同纲不同目,长鬃山羊与台湾梅花鹿同目不同科,3种动物中亲缘关系较近的2种是_____。
(2)1969午,最后一只野生台湾梅花鹿被捕杀,该物种已野外灭绝。后经人工复育成功,现在岛内有近千只台湾梅花鹿存活。一般来讲,一个物种的灭绝,代表着由这个物种所有个体的基因组成的_____也随之消失;同时,该种生物的灭绝必将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反过来,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也会加速_____多样性和_____多样性的丧失。
(3)被称为植物界“大熊猫”和“活化石”的珙桐与处于同等地位的桫椤相比,二者在分类特点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
(4)“团团”和“圆圆”来自我国最大的熊猫繁殖基地_____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