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潮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楚汉之争

    D.桂陵之战

  • 2、下列措施不属于隋文帝实行的是

    A.统一币制

    B.发展经济

    C.编订户籍

    D.开通大运河

  • 3、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明朝修筑长城的原因是(   )

    A. 防御匈奴   B. 旅游观光   C. 包围都城北京   D. 防御蒙古骑兵南下

  • 4、按下列成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作出正确排列,应该是

    ①纸上谈兵 ②破釜沉舟 ③退避三舍 ④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⑤霸王别姬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③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①

  • 5、下图反映了我国汉代某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这其中包括“蒸煮”“舂捣”“制浆”“晾晒”“码放”等一系列工序,这一生产活动是

    A.造纸 B.冶铁 C.纺织 D.制瓷

  • 6、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开凿至今1400多年,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2014年6月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运河开凿的重大意义在于(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南水北调

    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 7、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 8、某导演筹拍电视连续剧《1908年北京故事》,剧本中有以下场景,你认为其中有明显历史错误的是(       

    ①几个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正在找客栈住宿

    ②何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

    ③王先生在街上遇到两个来京的北洋西学堂的学生

    ④朋友相见多行握手、鞠躬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9、秦军号称虎狼之师。《史记》中也记载:战场上的秦军竟然袒胸赤膊,索性连仅有的铠甲也脱掉了。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直接得益于商鞅                                               (  )

    A.推行县制

    B.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编制户口

  • 10、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西汉的某--政策时,搜集到一-则材料,其内容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请你判断汉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要措施是( )

    A."推恩令” B.设刺史 C.察举制 D.禅让制

  • 11、下列战役中,以少胜多的是(        

    ①官渡之战 ②赤壁之战 ③城濮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12、七年级某班正在召开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最可能被用作正面论据的是(   )

    A. 大禹治水   B. 烽火戏诸侯   C. 立木为信   D. 卧薪尝胆

     

  • 13、我国古代有这么一位帝王,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革新经济;北击匈奴;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这位颇具雄才大略的帝王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高祖

    D.晋武帝

  • 14、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 15、在战国时期开凿的,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重要水利工程是

    A.大运河 B.六辅渠 C.白渠 D.都江堰

  • 16、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的选项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B

    1954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赎买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C

    1966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D

    “大跃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A.A

    B.B

    C.C

    D.D

  • 17、下列不是发生在秦始皇统治期间的是

    A.创立一套中央集权制度

    B.统一度量衡

    C.秦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D.大泽乡起义

  • 18、小强准备以隋唐时期的历史内容为素材,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你认为下列切入点可供其选择的是(   

    A.民族大汇聚

    B.社会大变革

    C.繁荣与开放

    D.政权分立

  • 19、“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材料中的“高祖”是指

    A.刘邦

    B.刘秀

    C.刘备

    D.刘徽

  • 20、下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带来的影响是(   )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促进民族交融和江南的开发

    C.阻碍了民族交融 D.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秦朝的国家机构中起“监督”作用的官职是________

  • 22、中国古代商业发展集中体现在城市经济的繁荣,北宋开封最繁华的地方是____,元朝最大的商业城市是____

  • 23、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

  • 24、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 )、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 2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商业区,市为居民区。

    错误   改正

  • 26、(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年的()人。

    (2)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3)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两种粮食作物是半坡居民种植的()和河姆渡居民种植的()。

    (4)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我国()(朝代)的()。

    (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在()年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在()年建立。

    (6)秦朝中央政府设置的三个主要官职分别是()、()、()。

  • 27、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的姓名____

     

  • 28、地点:______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 29、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主持修建都江堰的秦国蜀郡郡守。________

    (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________

    (3)被后世称为“医圣”的东汉名医。________

    (4)西晋的建立者。________

     

  • 30、填空:

    (1)____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

    (2)约公元前1600年____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3)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____,史称西周。

    (4)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5)____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将下列诸子与其对应观点连线

    孔子                    主张“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庄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提出“仁”的学说,提出“仁者爱人”

    墨子                    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

    韩非                    强调治国应顺应自然和民心

    荀子                    “兼爱”“非攻”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举出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骞,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探险家和外交家之一。他本是侍卫皇宫的一个普通郎官,不甘心碌碌一生,于是应募出使,投身绝域。在他之后,商贾驼队、政府使节、屯田军吏在绿洲与戈壁上穿梭行进。史书形容当时的景象说:“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材料二   观察如图所示

    材料三   《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张骞被称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探险家和外交家之一”,他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10余年,但坚持完成使命。他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材料二中商路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西域到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历史上狭义的西域指的是哪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