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鄂尔多斯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南宋《契丹国志》中记载太祖(耶律阿保机)曰:“我为王九年,得汉人多。请帅种落居古汉城,与汉人守之,自为一部。……其后,太祖击灭七部,复并为一。”这一段文字记述说明(       

    A.汉族人帮契丹灭宋

    B.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

    C.契丹族被汉族同化

    D.汉族与契丹族共同戍边

  • 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图示解读正确的是( )

    A.图示反映的主题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B.在①时间,洋务派提出了“求富”口号

    C.③时间反映的事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D.②和④爆发的运动都彻底批判儒家思想

  • 3、“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思想文化的发展

  • 4、在甲骨文的造字法中,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如“从”字,两个人形结合在一起。这种造字法是

    A.假借

    B.象形

    C.形声

    D.会意

  • 5、元朝建立后,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的中央机构是

    A.中书省

    B.枢密院

    C.御史台

    D.宣政院

  • 6、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这些报纸的得名都与当地古代建立的诸侯国有关,“燕”、“齐”、“鲁”、“晋”、“楚”这些地名源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

  • 7、史书中记载,商汤伐夏时,各地人民欢迎商军“若大旱之望云霓(雨的征兆)”。这表明(

    A. 商军伐夏是正义之举,深得民心   B. 商国的制度比夏国民主

    C. 夏国的奴隶制远比商国残酷   D. 商军伐夏时天气不好

     

  • 8、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顾恺之——《女史箴图》

    B.李冰——都江堪

    C.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D.钟繇——《兰亭集序》

  • 9、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其统一时间相当于(     

    A.公元前1世纪后期

    B.公元前2世纪前期

    C.公元前3世纪前期

    D.公元前3世纪后期

  • 10、唐招提寺是日本保留唐朝风格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中日友好关系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当时主持修建该寺的是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高僧(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戚继光

  • 11、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从木、石、骨、蚌农具到铁制农具的使用是生产工具方面的革命,铁制农具开始出现是在(       

    A.商朝

    B.春秋后期

    C.战国时期

    D.黄帝时期

  • 12、“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镇南关起义

    B.武昌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广西起义

  • 13、把曹魏、北魏、西晋、前秦等几个政权归属同一类的标准是

    A.都由少数民族建立

    B.都曾统一过北方

    C.都定都洛阳

    D.都实行过改革并取得成功

  • 14、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创造发明。下图是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先进生产工具,其功能是(  

    A.耕种田地

    B.灌溉田地

    C.鼓风冶铁

    D.纺织丝绸

  • 15、《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 )

    A.齐桓公称霸

    B.晋文公称霸

    C.城濮之战

    D.三家分晋

  • 16、河南洛阳牡丹花雍容华贵,艳而不俗,柔而不媚,被誉为“国色天香”。你到洛阳除了赏花外,还可以参观(   )

    A.云冈石窟 B.龙门石窟 C.秦陵兵马俑 D.都江堰

  • 17、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A.关天培战死炮台

    B.太平军击毙华尔

    C.圆明园惨遭洗劫

    D.义和团廊坊大捷

  • 18、宋初大将曹翰在《退将诗》中写道:“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     

    A.宋朝轻视文化教育

    B.宋朝经济水平低

    C.宋朝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D.宋朝社会局势安定

  • 19、西周为控制地方、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采用的措施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 20、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内,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战争征赋不断,名都长安和洛阳都曾被毁……但这又是走向统一安定的时期,为北宋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五代十国”分裂并存局面形成的历史根源是(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唐末农民战争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_____》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其中最优秀的剧作家是_____代表作是《窦娥冤》。

  • 22、楚汉战争历时   年,最终以   的失败而告终。

     

  • 23、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______,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战役是______

  • 24、公元前 年,秦国灭齐,完成了统一大业;公元 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 25、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北伐战争荡涤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污泥浊水。然而,国民党右派的叛变断送了国民革命。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24年1月,孙中山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 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口号,开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汹涌澎湃的国民大革命拉开了序幕。

    (2)1926年夏,国民革命军在   誓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北伐军进攻湖南、湖北,转战江西,进而占领南京,进逼上海。半年时间,国民革命军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

    (3)1927年春夏, 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

  • 26、北宋兴起的江西____,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_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27、【统一蒙古建立政权】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____

  • 28、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________

  • 2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①促进了_____,也增强了____的实力。②加速了北方各族_____的进程。

  • 30、传说________部落和________部落联合在涿鹿打败了蚩尤部落 ,形成了日后的华夏。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唐太宗这个历史人物后,把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与相关名言进行梳理,请根据以下内容进行分类连线。

    用人          食为人天,农为政本

    重农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纳谏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之如一

    民本          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天下英雄入吾殻中矣

    民族关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都城。

    (1)盘庚把商朝都城迁到——

    (2)西周的都城——

    (3)东周的都城——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

    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中所反映的我国古代两种首领传承制度(按先后顺序写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的名称以及这一制度曾经起到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建立的政治制度,并指出图中①所示的官职。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度创新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