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历史,必须清楚哪些是史实,哪些是结论。下列属于“结论”的是( )
A.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C.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
D.1915年蔡锷、李烈钧等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2、近代史上,为授教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尝试了各种救国道路。十九世纪末出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下列人物中,哪一位是实业救国的代表?( )
A.孙中山
B.陈独秀
C.李鸿章
D.张謇
3、下图所示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4、有学者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
A.十字军东征
B.创立伊斯兰教
C.教皇为查理加冕
D.大化改新
5、1970年10月10日,毛泽东会见金日成时说道:“那个时候,我们虽然摆了五个军在鸭绿江边,可是我们政治局总是定不了,这么一翻,那么一翻,这么一翻,那么一翻,嗯!最后还是决定了。”材料中“最后还是决定了”的事情是( )
A.上甘岭战役 B.解放西藏
C.抗美援朝 D.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6、被称为“带来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春天的”事件是
A.中共十六大召开 B.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
C.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 D.海南成为经济特区
7、下图是新中国50年代至70年代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①时期的科技发展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完成
B.②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科技发展相对缓慢
C.③时期的科技成就得益于“三大改造”的完成
D.④时期取得的成果有“两弹一星”
8、在中国近代,国共曾有过兄弟般的合作。下列图片对应的历史事件中能体现这种合作的有( )
A.
B.
C.
D.
9、某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专题——-70年代中国外交的发展。下列可以放进资源包的是( )
①论文:《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外交斗争》
②文件:《中美<联合公报>》
③照片:《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④地图:《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分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3④
10、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伊犁条约》
D.《天津条约》
11、下图所示数据直接反映了( )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
年份 | 农业总产值(亿元) | 工业总产值(亿元) |
1952年 | 46.5 | 11.4 |
1978年 | 155.6 | 212.1 |
2014年 | 11352.3 | 64369 |
A.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区域自治
B.“一国两制”构想实施的影响
C.市场经济体制产生的巨大作用
D.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12、几十年前让西藏人民欢唱《翻身农奴把歌唱》 的事件是( )
A. 改革开放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西藏和平解放 D. 废除封建农奴制度
13、“一个中国的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的基本准则。下面的历史事件中,对这一原则的解释正确的是
A.1971年,27届联大,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驱离了台湾代表团,表明联合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美国正式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C.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改善
D.1999年,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政策的成功实践
14、"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这段文字最适宜存放在( )
A.远征军入缅作战纪念馆
B.武汉会战纪念馆
C.南昌起义纪念馆
D.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15、习近平总书记曾颇为感慨地说:“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与“红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三大 D. 百团大战
16、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慈禧太后不顾一切地扼杀了—场旨在进行“现代化的尝试”。这场“现代化的尝试”
A.挽救了民族危亡
B.实现了富国强兵
C.促进了思想解放
D.推翻了封建帝制
17、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C.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
18、之所以说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你认为最主要是指:
A.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后;
B.北洋政府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C.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D.无产阶级逐步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19、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想建立一个“四有两无”的理想社会,为此颁布了( )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治通鉴》
D.《变法通议》
20、下图是2005年“五一”节放在天安门前的画像,下列叙述与画像人物无关的是( )
A.创立了中国同盟会
B.提出了“三民主义”
C.创立黄埔军校
D.领导工人运动
21、“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事变。
22、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
23、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西( )会师。( )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4、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___;黄海海战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__________。
25、诗歌中蕴含着历史。阅读下面的诗句,写出相应的内容,
(1)“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足对虎门销烟英雄的赞颂•
(2)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根据提示,写出正确的笞案.
(1)面对刽子手, 仰天长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故!快哉!”
(2)九一八亊变后,中国并产党派 等人组织抗日游击队,抵抗日本的役略.
(3)1940年,八路军以 为总司令发动了百团大战,增强了人民的抗战信心。淸末状元实业家张赛提出“ ”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
26、洋务运动在中央的代表是( )
27、1955年在______________的万隆召开,是第一次没有__________________参加的_____________会议。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团结与合作。
28、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完成下列表格中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的相关知识内容。
战 争 | 不平等条约 | 对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影响 |
鸦片战争 | (1)《 》 | (2) |
| ||
(3) |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
| ||
中日甲午战争 | (4)《 》 | (5) |
|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6)《 》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
|
29、_________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湖北__________首先发动,并取得胜利。
30、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川藏、青藏、_____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31、探究国共之间的关系,我们不难发现,它是紧紧和中国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的,依据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两党什么时候开始了第一次合作?合作的标志是什么?请举出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成就一例?
(2)两党第一次合作结果如何?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3)第一次合作结束后,国共走向第一次对抗,请举出第一次对抗期间发生的两次会师?国共的这次对抗为哪个帝国主义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
(4)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的统一战线是什么?举出此战线领导下取得的成就一例
(5)从国共关系与国家之间的联系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32、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的人民游击战的战法有哪些?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推进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措施有哪些?指出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土地改革的法令及这次土地改革的作用。
33、写出“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及“兵谏”蒋介石的关键人物。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何深远影响?
34、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三十一师师长池峰城奉命率部死守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拉锯战。由于伤亡惨重,池峰城曾向长官孙连仲请求转移阵地,孙连仲说:“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
材料二 在战役中,八路军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拔除据点2900多个,破坏铁路(如图)470余千米、公路1500余千米,破坏桥梁、车站、隧道260多处,缴获大批武器和战略物资。
材料三 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在他的领导下,南洋华侨提出“组织华侨千百万,复兴中华一条心”的口号。1939年2月,首批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80人从新加坡出发。陈嘉庚说:“你们代表千万华侨回国服务,一定要坚持到底。”
(1)材料一反映的是正面战场哪一次战役?该战役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是敌后战场哪一次战役?该抗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简述海外华侨为抗日战争作出的贡献。
(4)结合上述材料,简评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海外华侨抗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