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等称谓是由于( )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B. 建国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C. 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的贯彻
D. 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的事实
2、毛泽东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南京解放
3、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当时哪些部队会师后组建起来的( )
①湘南的工农武装 ②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 ③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 ④中国工农红军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4、1952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在未来要把私营工商业经济挂在共产党的火车头上,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为实现这一设想,我国( )
A. 组织互助组 B. 成立生产合作社
C. 通过赎买实现公私合营 D. 建立人民公社
5、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爱国救亡运动是:
A. 九•一八事变
B. 一•二八事变
C. 一二•九运动
D. 八•一三事变
6、1980年,我国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了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A.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B.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形成
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7、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B. 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小工人日子更难过了
C. 这么多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
D. 听说广西那边有人开始反抗了,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
8、下列关于1931年到1937年7月中国历史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大举侵华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国民政府组织中国军民开始在局部地区抗日
D.国共两党的关系由内战逐渐走向联合抗日
9、《时局图》所述局面的出现是在( )
A. 鸦片战争以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C.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
10、对新文化运动,毛泽东曾作出这样的评价:“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好的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这段话指出了新文化运动存在的缺陷是( )
A. 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存在绝对化的倾向
B. 尚未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
C. 没有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D. 矫枉过正是文化改革运动的通病
11、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共同成果是
A.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帝制 B.成立了中华民国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12、下侧历史地图的名称应是( )
A.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
B.武昌起义形势图
C.二次革命形势图
D.北伐战争形势图
13、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抗震救灾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模,他们无畏无惧、争分夺秒救援群众的事迹感天动地。追溯历史,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我国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其中之一被称为党的好干部,他是
A.邱少云 B.邓稼先 C.焦裕禄 D.王进喜
14、“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下列事件与电文内容相关的是( )
A.日本投降
B.内战爆发
C.北平谈判
D.重庆谈判
15、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一阵波潮”是指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
16、有学者称:“在西方工业革命飞速发展的时代,洪秀全却怀着浓厚的复古情愫,将小农生活理想化、绝对化。”体现这一“情愫”的是( )
A. B.
C. D.
17、1979年6月,邓小平在听取了安徽省委书记万里汇报包产到户的问题后说:“不要争论,你就这么干下去就行了,就实事求是干下去。”7月中旬,邓小平又亲自到安徽视察,考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情况,用行动表明了自己对于“包产到户”的态度。可见,农村改革在全国推开的原因是
A.小岗村农民的努力
B.决策层的肯定与支持
C.广大农村的愿望
D.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18、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他们共同点是( )
A.都是革命指导思想
B.都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C.坚持阶级斗争为纲
D.都主张发展计划经济
19、下图内容为某历史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该人物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蒋介石
20、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引发下表所示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须经双方协议
B.《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C.甲午战败后中国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鼓励兴办工矿企业
21、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公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_ 。
22、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启示青年“应战胜恶社会,而不被恶社会所征服。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是________。
23、________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________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4、口号:义和团曾提出“________”的口号。“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________的斗争意志,又具有________的落后性。“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________的本质认识不清。
25、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英雄史,请根据提示写出英雄人物的名字。
(1)“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句话中“本大臣”是指 ______ 。
(2)主持设计并修筑京张铁路的中国近代铁路之父是指 ______ 。
(3)在戊戌变法运动中为变法而牺牲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指 ______ 。
26、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体制:201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__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7、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____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____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8、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________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
29、(_____)历时4个多月,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产;(_____)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30、我国宪法规定_____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1、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101年来,党在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艰苦奋斗,不断探索,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1)哪次会议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该会议有何历史意义?
(2)被誉为党的历史上“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的是哪次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32、请说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是哪场运动的标语?这场运动发生在什么时间?运动前期的地点是哪里?今天,我国的哪一个节日来源于这场运动?
33、20世纪初的中国,“民主共和”成为众多国人的共识与追求,请回答: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起步于哪一团体的建立?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它失败了,你怎么看?请说说你的理由。
(3)为捍卫民主共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发起了反专制独裁、复辟帝制的斗争,写出这些事件名称。
34、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抗日联军政委赵一曼1936年8月牺牲前留下的家书
材料二: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写给妻子的家书
材料三:国民革命军第二〇〇师师长戴安澜1942年5月绝笔家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东北抗日联军是东北三省沦陷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英雄部队。东北三省沦陷始于日本发动的哪一事变?这一事变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左权将军所在的八路军改编之前的名称是什么?该部队改编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信中提到的“百团大战”在抗战中有怎样的地位?请根据书信内容判断书信写于哪一年?
(3)材料三中的“国民革命军”的组建和哪一军校有关?信中的“上面”指国民党中央,请问此时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所在地是哪里?戴安澜将军1942年出征缅甸,与美英盟军共同抗击日寇。这体现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有怎样的国际意义?
(4)请结合材料,说说中国人民在抗战中表现出了怎样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