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本溪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下列不属于这一范围的“改变”包括(  

    A.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B.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C.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D.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 2、刘少奇同志在一次大会报告中指出:“从1953年起,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这里“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指的是(     

    A.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通过

    C.建立中国第一个汽车制造厂

    D.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3、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土地改革运动基本结束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 4、同学们在研究性学习中查阅了如下资料:《中日甲午战争之威海战役》《唐景嵩与乙未反割台斗争》《义和团》等,同学们探究的主题是

    A.近代中国求民主的历程

    B.近代中国反侵略的历程

    C.近代中国求发展的历程

    D.近代中国反封建的历程

  • 5、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到来的标志是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 6、林则徐曾上奏道光帝:“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三万余箱,在粤销毁。”材料叙述是

    A.鸦片走私 B.虎门销烟 C.鸦片战争 D.金田起义

  • 7、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黄宇浩同学整理的内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B.中共“十五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共十八大---科学发展观

  • 8、下图所示该货币发行于

    A.公元1909年

    B.公元1910年

    C.公元1920年

    D.公元1921年

  • 9、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它“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

    C.“一五”计划开始

    D.土地改革

  • 10、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标志是

    A.清帝退位

    B.孙中山辞职

    C.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中华民国约法》的颁布

  • 11、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开创了用条约形式使列强掠夺和奴役中国“合法化”的先例

    ③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开始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2、某校准备举办太平天国运动陈列展,请你将以下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①金田起义

    ②北伐

    ③定都天京

    ④天京陷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②④

  • 13、邮票是国家的名片,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下图中,这组邮票纪念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 14、硝烟散尽,回望历史,抗战精神将化为永恒,它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下列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无关的是(     

    A.中国人民实现了真正的和平与民主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 15、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

    A.有效地维护了清政府的统治

    B.彻底瓦解了封建传统的自然经济

    C.打击了国内的太平天国运动

    D.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16、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而现在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二十世纪最大谎言”的事件是

    A. 九一八事变

    B. 南京大屠杀

    C. 卢沟桥事变

    D. 常德细菌战

  • 17、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土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此报道描述的战役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C.提高了中共和八路军的威望

    D.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 18、张华带来了家中的两样物品,从“粮票”到“超市购物卡”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文化生活的丰富

    B.市场经济的繁荣

    C.消费观念的变化

    D.自由择业的观念

  • 19、邓小平曾经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段话中的“这些东西”是指

    A.大庆油田

    B.籼型杂交水稻

    C.“两弹一星”

    D.青蒿素

  • 20、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武汉会战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____、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2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______、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______》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 23、目的:推翻________、孙传芳、________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 24、由陈独秀创办的《______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阵地;中华民国建立后,颁布了《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重要文件。

     

  • 25、______(地名)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1947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______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 26、1951 年,______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促进了民族大团结,这也是___________制度在西藏的成功运用。

  • 27、填空题:随着   的完成,全国三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 28、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第一部____类型的宪法;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____

  • 29、镇压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___________,随即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不久,他又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___________》。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

  • 30、1978年,___________的召开,实现了我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2017年,___________的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简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 32、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成就

  • 33、1)观察下面《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19371945 年)》,请将下列 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 中共中央驻地:延安

    B国民政府陪都:重庆

    2)据图指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有何特点?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

    材料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白《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这场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及其口号。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