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汪圣云在《张謇与大生纱厂的兴衰》描述:20世纪初,张謇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个实业大王……1922年,大生一厂和二厂都出现严重亏损。1925年,大生集团由于资不抵债,被迫清资偿债。此后,各企业的经营实权已落入江浙财团代理人之手。对大生纱厂衰败的根源解读最准确的是( )
A.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B.民族工业经营方式管理水平落后
C.民族工业资金薄弱生产技术传统
D.文人经商儒气太重重名轻利思想
2、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被誉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是( )
A.邓小平
B.江泽民
C.周恩来
D.胡锦涛
3、二次革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 )
A.革命党人军队不足
B.国民党力量涣散
C.袁世凯军队强大
D.袁世凯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4、今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一百年前的北京青年学生用他们的满腔热血揭开了新时代的序幕。在他们身上我们最能感受到的是( )
A.艰苦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C.保卫世界和平的国际主义精神 D.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下图遗址所示建筑曾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园中收藏了不计其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1860年,两个强盗对它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升腾的浓烟弥漫北京城上空,遮天蔽日,久久不散。这一罪行的实施者是( )
A.英美侵略者
B.英法侵略者
C.英德侵略者
D.德法侵略者
6、1949年9月,下列人物没有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是( )
A.宋庆龄
B.林彪
C.张澜
D.李济深
7、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洋务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8、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成功收复新疆。这里的“他”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
9、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下列作品中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介绍的是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民的胜利》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0、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同时,奠定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基础的根本政治制度也确立了,它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1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大事的时间采用世纪纪年,应是( )
A.18世纪40年代
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50年代
D.20世纪40年代
12、下列哪一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 )
A.长春一汽的建成
B.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
C.川藏公路的修建
D.兰新铁路的修建
13、漫画《步步高升》创作于1949年9月。该漫画重在强调中国人民政治商会议( )
A.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准备
B.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C.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
D.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14、“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教。”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勒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C.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15、某同学对某一主题进行探究时查找了以下资料: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一次明确概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年南方谈话、党的指导思想。据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C.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D.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16、“火箭军”从诞生伊始,就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2015年,“火箭军”是由下列哪一部队更名而来( )
A.华东军区海军
B.中国人民志愿军
C.第二炮兵部队
D.战略支援部队
17、下图所示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措施,这一举措的完成( )
A.标志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使国民经济得以均衡协调发展
C.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D.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如表是1978—201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简表。据表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年份 |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 世界排名 |
1978 | 206.4 | 第32位 |
1997 | 3250.6 | 第10位 |
2007 | 21738 | 第3位 |
2017 | 41045.04 | 第2位 |
A.工业体系逐渐完善
B.对外开放不断深入
C.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D.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19、爱国华侨谢缵泰绘《时局图》并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该现象发生于下列哪场战争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018年4月12日上午,中央军委在中国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48艘舰艇,76架战机,万余名官兵参加受阅,这是新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海上阅兵。那么,人民海军诞生的标志是
A.北海舰队的建立
B.东海舰队的建立
C.南海舰队的建立
D.华东军区海军的建立
21、内容:根据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________,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________,叶挺任军长。
22、孙中山创立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_,少年时代特别爱听太平天国的故事,称赞________是“反清英雄第一人”。
23、他曾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位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人类每一次重大疫病爆发之时,都有科学家战斗的身影,发现青蒿素能有效抵抗疟疾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
24、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是
25、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如图(图一)中对应的题号内
A.辛亥革命首义地点:武昌
B.中华民国成立地点:南京
26、中国革命史上第一次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
27、_______年9月,毛泽东回到湖南领导_______起义。
28、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9、根据以下描述,猜猜“他”是谁?
(1)他在与英国人较量中,既表现出御侮的民族气节,又表现出接纳新知的开明。他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代表作有《四洲志》。他是
(2)他出生寒微,考中状元,但并不满足于仕途。甲午战败后,他提出实业和教育是“富强之大本”,在家乡创办大生纱厂,主张“实业救国”。他是
(3)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然而他的生命没有像他的精神那么长久,最终亡于张作霖这个刽子手下。他是
(4)他是一个伟大的维新战士,放弃逃亡,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他临刑前的豪言壮语!他是
30、____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________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31、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侵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哪个历史事件?举出中国人民在白山黑水之间抵抗日军侵略的抗日队伍一例?
(2)国共两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御侮局面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举出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中取得胜利的战役各一例
(4)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5)从中你能感受到中国军民在抗战中的哪些精神?
3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开始焕然一新。某班举行中国共产党革命史展览,请你完成活动。
(1)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什么事件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3)中共开创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学开创了哪一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4)哪一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一会议在中共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产生第一次理论飞跃诞生了什么理论,中共哪一会议把这一理论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6)回顾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历史,你有何感想?
33、问题探究
张明和王浩参加了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选择了“评价辛亥革命”的课题进行调查研究学习。现遇到了一些问题,请你为他们提供帮助。
(1)今年(2013年)10月10日应该是辛亥革命多少周年纪念日?
(2)他们在研究中认为辛亥革命既成功了,又失败了。你认为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3)孙中山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思想品质?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和我国一衣带水,中日交往源远流长,中日两国人民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材料二 7世纪中期,日本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皇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1)根据材料一,列举古代史上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事实。(举一例)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的哪一次改革?说说这次改革对日本的影响。
(3)日本的改革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