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反映了缔结封君封臣关系的仪式,连接封君与封臣之间关系的纽带是
A. 政治特权
B. 土地的封赐
C. 军功
D. 神权
2、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① | 西安事变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② | 淞沪会战 |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
③ | 吴起镇会师 | 长征胜利结束 |
④ | 新中国成立 | 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
A.①
B.②
C.③
D.④
3、1864年,欧洲各国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在第一国际的领导下,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随后,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相继展开。这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 )
A.促进了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
B.是东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
C.推动了中俄两国的革命进程
D.极大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4、诗句“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反映的制度的作用是( )
A.巩固了边疆统治 B.改善了选官制度 C.加强了经济交流 D.有利于中外往来
5、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的事件是
A.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B.雅各宾派掌权
C.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D.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
6、以“金字塔的国度”著称的文明古国是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代雅典
7、阿拉伯帝国不仅包括来自半岛的阿拉伯人,还包含了西亚的叙利亚人、巴勒斯坦人、伊拉克人等,这为帝国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材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 )
A.帝国统治者的重视
B.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东西方文明交流
D.社会经济高度发达
8、据统计: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花了84年、电动机为65年、无线电为35年、雷达为15年;而第三次技术革命中的技术则多在10年以内,如原子能利用为6年、电子计算机为5年、晶体管为4年、激光器仅为1年。由此表明
A.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蒸蒸日上
B.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C.教育是基础,教育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D.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9、在手工工场里,制作一双鞋子被分成剪裁、缝制等工序,分别由不同的生产者完成。生产者日益熟练,劳动效率显著提高。可见,手工工场生产效率的提高得益于
A.工人数量增多
B.工人分工合作
C.工人的发明创造
D.工人是雇佣的
10、下面是某同学学完世界古代史之后制作的相关欧洲国家演变的思维导图,下列选项中序号对应国家正确的是( )
A.①查理曼帝国②拜占庭帝国③威尔士
B.①阿拉伯帝国②东罗马帝国③德意志
C.①拜占庭帝国②波斯帝国③英格兰
D.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德意志
11、为了追求文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类制定了法律。奠定了欧洲民法基础的法典是
A.《大明律》 B.《汉谟拉比法典》
C.《罗马民法大全》 D.《十二铜表法》
12、为了改变下列状况,美国( )
A.发动独立战争脱离英国
B.制定宪法确立联邦体制
C.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原则
D.推行邦联政府实权制度
13、下边书法作品是( )
A.《宣示表》
B.《张猛龙碑》
C.《兰亭集序》
D.《比丘道匠造像题记》
14、“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这是《三字经》中的一段话,下列对该三字经材料的解读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
B.这一时期的分裂动荡,阻隔了各民族间的交往
C.这一时期民族交融是重要特点
D.这一时期南方相继出现定都金陵的四个政权
15、“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市民身份”“城市工商业还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这些措施使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下列各项中,能表达当时市民心声的是
A.“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大学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16、如图为首都博物馆所藏元代景德镇生产的白釉多穆壶。“多穆”为藏语音译,意为盛酥油的桶。多穆壶则是在酥油桶造型之上,于口沿加僧帽状边,又添把手和壶嘴而成的壶形。此文物可以用来说明元朝时期( )
A.农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B.瓷器设计吸收多元文化
C.市民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D.边疆地区得到有效治理
17、2013年4月四川雅安地震后,中国“红十字会”对灾区实施救助。“红十字会”是舍己救人的象征,始于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据此,你认为“红十字会”标记起源于下列哪一宗教( )。
A. 道教 B. 基督教 C. 伊斯兰教 D. 佛教
18、下图历史档案中的这位名人最有可能是( )
姓名: 生卒年代: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3年 主要活动:十年东征建立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评价:伟大的军事家、好战的将领、贪婪的侵略者、文化的爱好者 |
A.伯里克利
B.亚历山大
C.屋大维
D.穆罕默德
19、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A.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
B.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血战
C.一战爆发之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D.一战中,交战国使用了坦克和潜艇等新式武器
20、希腊被称作欧洲的“精神家园”。古希腊文明的辉煌主要得益于( )
A. 种姓制度 B. 《汉谟拉比法典》 C. 雅典民主政治 D. 基督教信仰
21、______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______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发现古巴和海地。
22、古希腊哲学家______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______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23、按要求写出下列法律文献:
(1)奠定欧洲民法基础的是《________》。
(2)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________》。
(3)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宪法是《________》
24、1519年______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继续寻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亚洲,经过3年的航行。船队穿越大西洋、______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______的正确。
25、日本在646年改革的领导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斯巴达克起义:
(1)概况:公元_____年,斯巴达克(一名角斗士奴隶)发动奴隶起义。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声势浩大,多次打败罗马军团,但最终被血腥镇压。
(2)影响:斯巴达克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27、1519-1522年, ______ 率领般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28、中世纪西欧庄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____;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____帝国最终灭亡。
29、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出现了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一些富裕农民将土地集中起来,______建立;随着手工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集中的______。
30、第一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______时代,开启工业文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向______阶段过渡,加速对殖民地国家的掠夺。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侵略中国,出现______的狂潮。
31、思想解放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被称为“人的发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指导这一历史事件的核心思想叫什么?
(2)马克思说:“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共产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是什么?运用这一理论进行的无产者掌权的第一次伟大实践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3)20世纪初,一场划时代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兴起,它被称为什么运动?在这场运动的前期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了哪两大口号?
32、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的过程,可以从多角度进行概括和总结。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思想解放】
(1)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的事件什么?为法国大革命做了理论准备的事件是什么?
【政治革命】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被议会尊为“护国主”的领袖是谁?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的雅各布布宾派领袖是谁?
【经济发展】
(3)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经济支持。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哪一次技术革新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国家独立】
(4)历经八年抗战,殖民地最终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的战争是什么?
【学史感悟】
(5)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你认为国家发展可以从中获得什么可以借鉴的启示?
33、请简述世界三大宗教的名称创始人及经典。
34、某校九年级(1)班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搜集了关于亚非文明古国的一些资料,请你利用这些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
【感受文明】
材料一
(1)观察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古国示意图,将下列古代文明成就与其诞生地进行匹配。(填写字母即可)图1:____ 图2:____ 图3:____ 图4:____
【分析史料】
材料二 第196条 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
第200条 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第205条 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汉谟拉比法典》
(2)仔细分析材料二史料,前两条和第三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深入探究】
材料三 在古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而未被中断,成为人类历史上延续最长的文明,在经历了外族入侵、朝代更替以及半殖民统治后依旧延续至今。相比之下,其他古文明和社会因种种原因而中断。例如,古埃及和希腊文明因罗马人的入侵而中断……波斯人结束了巴比伦的繁荣。
材料四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为此,我愿提出四点主张。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摘编自习近平主席演讲的《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古埃及和巴比伦灭亡的原因?
(4)世界上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如何才能保持文明的绵延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