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两幅图片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资料。他研究的课题是( )
A.世界经济信息化 B.世界经济全球化
C.经济区域集团化 D.世界文化多元化
2、武士是日本古代社会产生的一个独特的阶层,他们
A.是贵族的私有民
B.是地方豪强自保的产物
C.效忠的对象是国家
D.代表地方政府的利益
3、2021年1.月1日,我国第一部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奠定了欧洲民法基础的是( )
A.《罗马民法大全》
B.《十二铜表法》
C.《汉谟拉比法典》
D.《权利法案》
4、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的扩大
B.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
C.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5、下图是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A.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B.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C.表现真实自然的人性 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6、历史学家罗香林在(中国通史》中指出:‘“从汉末至东晋,中原汉人南迁长江流域,这是第一次大迁徙。东晋时期,长江流域战火纷飞,汉族民众又继续向南迁移。”这里所说的“汉人南迁”在当时
A.激化了南方和北方的矛盾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不利于东晋对全国的统一
D.将战乱转移到长江以南
7、恐怖主义是21世纪的“政治瘟疫”。20世纪30年代,多国出现了国家恐怖,其中对内制造“国会纵火案”、掀起反犹狂潮的是( )
A.德国
B.奥地利
C.意大利
D.日本
8、某班同学组织主题图片展览,以下图片应确定的主题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交通工具的创新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社会生活的变化
9、在英国工业革命中,技术的革新要求解决动力问题,因为机械生产能力的增加,使传统的人力或蓄力无法提供适应的动力,因而发明一种在任何地方都能使用的动力机就成为寻找出路的关键。解决材料中“关键”的人物是( )
A.爱迪生
B.斯蒂芬孙(史蒂芬孙)
C.哈格里夫斯
D.瓦特
10、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最终完成于( )
A.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1、运用时间轴培养时空观念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与下图“?”处对应的事件是
A.长沙会战
B.重庆谈判
C.内战爆发
D.南京解放
12、学者蒙格指出:1907年英国和俄国缔结《英俄协约》的主要动机是改变欧洲的力量对比,尤其是要加上一个对付德国的砝码。该材料可以用于研究( )
A.一战的背景
B.一战的影响
C.欧洲的衰落
D.俄国的崛起
13、在党的某次会议上,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该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古田会议
14、下面表格为《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单位:%)》,该表说明( )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15、包括《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等名篇的民间故事集,是研究某一国家的珍资料。这个国家是( )
A. 查理曼帝国 B. 阿拉伯帝国 C. 亚历山大帝国 D. 罗马帝国
16、马克思曾说:“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以下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文艺复兴
B.资产阶级革命
C.三角贸易
D.拿破仑对外战争
17、1500年左右,大西洋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之地,其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美洲、非洲等)的人则意味着灾难。”材料论述的历史事件是( )
A.亚历山大东征 B.新航路的开辟 C.“三角贸易” D.工业革命
18、十月革命前夕,列宁曾经提出过土地国有化的主张;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并没有立即实施土地国有化政策,而是宣布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将全部土地无偿地分配给农民使用。列宁这一调整意在:( )
A.推翻沙皇专制政府
B.争取农民对革命支持
C.促成苏维埃的成立
D.瓦解临时政府的统治
19、美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国两制”的经济格局,其中“两制”是指( )
①北方资本主义经济②南方封建经济③北方奴隶经济④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下图为联合国会徽,图案中间是从北极上空看下去的地球,边上有橄榄枝,象征着用和平包围着整个地球。下列关于该组织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②中、英、德、俄、美是5个常任理事国
③联合国大会每年举行一次④它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查士丁尼法典》:
(1)目的:______。
(2)根本目的:______。
(3)内容: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
22、(1)古埃及的________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汉谟拉比实行________制度。
(2)________统治时期是古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斯巴达人从小就接受________训练,被培养成纪律严明、英勇无畏的战士。
(3)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________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希腊神话影响广泛,特点是________。
(4)雅典________神庙是希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________的名言。
(5)中世纪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和________权;________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23、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是_____;_____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24、冷战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的出台。
25、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是 。
26、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________》一书。《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作者是________。
27、詹姆士一世推崇“君权神授”理论,违背了《________》确立的“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原则;________年英国议会发动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28、_________ 一度控制着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有“海上马车夫”之称。_________凭借强大的实力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29、下图是巴黎和会“三巨头”,他们分别为:法国总理___________、英国首相___________、美国总统___________。
30、请写出与下列提示信息相关的历史事件
(1)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西欧奴隶社会结束的标志是——
(3)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
(4)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
31、14-18世纪,人类历史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嬗变,这是一个不断变革、充满活力的时代。根据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14-16世纪,使西欧走出黑暗的三次巨变分别是什么?
(2)17-18世纪,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狂飙迭起,英国革命最大的政治影响是什么?独立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什么障碍?
(3)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共同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4)请分别列举出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及开始的标志。
32、概括17-18世纪欧美社会发展的主要局势。
3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它给人类带来了哪些灾难?
34、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在欧洲近现代史上有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近代西方的幡然觉醒】
(1)近代欧洲走出蒙昧源于14-16世纪的哪次思想解放运动?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是什么?
(2)17-18世纪是欧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这次运动发生在哪个国家?这些思想家们主张用什么驱赶愚昧和黑暗?
【近代世界的理性曙光】
(3)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这一理论被称作什么?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这个理论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