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临沧市九年级质量检测化学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20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溶质的状态可以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C.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 NaCl溶液,量取水俯视读数,会使质量分数偏小

  • 2、总结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数字含义

    B.能量变化

    Fe2+:一个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SO3: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有3个原子

    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C.环境保护

    D.除杂问题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工业“三废”处理达标后排放

    除去O2中的N2: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

    除去Cu中的Fe:加足量稀硫酸后过滤

    A.A

    B.B

    C.C

    D.D

  • 3、下表中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固体

    泥沙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气体

    通入氧气,点燃

    C

    溶液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D

    锌粉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A.A

    B.B

    C.C

    D.D

  • 4、历史文化知识彰显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下列对文献记载的解读错误的是

    A.《本草纲目》“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NaOH

    B.《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发生化学变化

    C.《易经》记载:“泽中有火”,是指甲烷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燃烧的现象

    D.《周礼》记载:“煤饼烧砺房成灰”,砺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属于盐

  • 5、劳动创造幸福。下列劳动项目涉及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相关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相关解释

    A

    用过的塑料矿泉水瓶放入可回收垃圾桶中

    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B

    在厨灶上方安装天然气报警器

    天然气易燃且密度大于空气

    C

    在阳光下晾晒湿衣服

    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D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A.A

    B.B

    C.C

    D.D

  • 6、氮化镓是生产5G芯片的材料之一,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镓是非金属元素

    B.氮化镓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

    D.氮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

  • 7、模型建构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A.原子结构

    B.C60分子结构

    C.地壳中元素含量

    D.氯元素化合价

  • 8、分析以下实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或目的的是

    A.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B.由酚酞溶液变红可知,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实验结束未冷却至室温,则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D.点燃氢气时发出尖锐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

  • 9、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装药品;②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加热;④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⑦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④③⑥⑤⑦

    B.①②④③⑥⑦⑤

    C.②①④③⑦⑥⑤

    D.②①④③⑥⑦⑤

  • 10、“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与吸收总量平衡,实现“零排放”。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绿色出行

    B.种植树木

    C.火力发电

    D.节约能源

  • 11、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醉翁亭记》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风霜高洁

    B.水落石出

    C.临溪而渔

    D.酿泉为酒

  • 12、“化学”一词曾被认为最早出于清朝的《化学鉴原》一书,该书把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元素翻译成“矽(xī)”,此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A.SI

    B.Gi

    C.Si

    D.S

  • 13、在学校的实验操作竞赛中,小红抽取到的操作试题为“用胶头滴管吸取适量液体于试管中并进行加热”。小红的有关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 1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

    C.木炭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D.相同质量的炭粉分别在足量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A.A

    B.B

    C.C

    D.D

  • 15、检验集气瓶中的CO2是否集满的正确方法是

    A.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B.向瓶内倒入澄清石灰水

    C.在瓶口闻其气味

    D.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里

  • 16、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甲表示向灼热的氧化铜中通入一氧化碳

    B.图乙表示相同质量的炭粉分别在足量的氧气和空气中燃烧

    C.图丙表示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D.图丁表示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

  • 17、制取与储存氢气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如图是制取与储存氢气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MgH2 + 2HCl = MgCl2 + 2H2↑)   

    A.理论上,制氢过程中无需再补充ZnFe2O4

    B.反应Ⅲ中氩气用作保护气

    C.该循环制氢过程中,不断被消耗的物质是H2O

    D.反应Ⅱ产生的H2和反应Ⅲ所得MgH2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H2质量相等

  • 18、在反应中,28g A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 C。若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则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A.7:8

    B.8:7

    C.7:24

    D.24:7

  • 19、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加热液体

    C.称量固体

    D.检查气密性

  • 20、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添加酒精

    B.量筒读数

    C.倾倒液体

    D.取用少量液体

  • 21、用如图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称得装置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m1,引燃白磷,冷却后称得装置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m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白磷必须要过量

    B.实验过程中气球会一直膨胀变大

    C.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m1=m2

    D.反应生成 P2O5的质量等于该装置中白磷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爆炸都是由剧烈燃烧引起的

    B.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

  • 23、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锰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锰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

    B.锰的核外电子数为25

    C.锰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锰元素质子数为54.94

  • 24、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CO2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

    C.稀硫酸加入铁粉中,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冒出,溶液呈浅绿色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生成黑色固体

二、 (共2题,共 10分)
  • 2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 26、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

    C.

    D.

三、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7、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构成,根据A、B、C、D框中所示的微粒,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用恰当的化学符号表示相应图中的信息:

    A是______;B是______;C是______

    (2)如果上图A、B、C、D表示图中所给出的粒子构成的物质,则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填番号,下同),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

  • 28、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宏观物质世界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请根据如图所示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甲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属于第_____周期元素。

    (2)图乙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的数值是_____,该原子形成的阳离子符号是_____,该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排第_____位。

    (3)图丙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 29、下表是KNO3 、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请回答问题:

    温度(℃)

    10

    20

    40

    60

    80

    KNO3

    20.9

    31.6

    63.9

    110

    169

    NaCl

    35.8

    36

    36.6

    37.3

    38.4

     

    ① 10℃时,NaCl 溶解度是__________

    ② 在20℃时,将50克硝酸钾溶解在100克水中,形成的是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升温至40℃,形成的溶液质量为_________g,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精确到0.1%)

    ③ 某温度时,氯化钠与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则溶解度的最小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④ 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坐标图中描点、绘制符合KNO3溶解度变化规律的曲线__________

    ⑤ 固体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可以通过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等步骤分离提纯硝酸钾。可以利用该方法分离的理由是__________

    Ⅰ. 固体混合物中硝酸钾的含量较高,氯化钠的含量较低

    Ⅱ. 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

    Ⅲ. 40℃至100℃,硝酸钾的溶解度始终大于氯化钠

    ⑥ 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如右图所示,图中t2对应的温度为30℃,则t1对应的温度_________

    A.小于30℃   B.等于30℃   C.大于30℃   D.无法确定

     

  • 30、现有硝酸铜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加入锌粉首先生成固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滤渣中加入稀硫酸后,可能会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 31、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燃烧的条件,解释成语“钻木取火”:__________

    (2)从粮食产量、环境等因素简述化肥和农药的功与过:__________

  • 32、三聚氰胺的化学式可用C3N3(NH23表示,婴幼儿长期大量摄入可引起泌尿系统等疾病,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

    (1)三聚氰胺中“碳、氮、氢”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

    (2)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 33、“见微知著”比喻以小见大。请结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氯化钠由_________________构成,水由_______________构成。

    (2) 图②的微观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互相转化,请以图①为例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__

    (4) 工业上电解氯化钠制得钠和氯气( Cl2),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 34、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让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1山更绿离不开绿色植物。

    ①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水和______,可有效减缓温室效应。

    ②酸雨不利于植物生长。煤燃烧产生的______进入大气层可形成硫酸型酸雨。

    2水更清就得保护好水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工业废水需经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

    b.为保护好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c.天然水只要通过处理后变清即可饮用

    d.为了改善水质,可向其中加入大量的净水剂和消毒剂

    3空气更清新需要监测、防止大气污染。目前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的有______(填序号)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可吸入颗粒物   d.稀有气体

  • 35、用化学用语表示或写出含义:

    (1)铁元素______

    (2)2个碳原子______

    (3)钠离子______

    (4)2Mg2+前面数字“2”的含义______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

    (6)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______

    (7)氦气______

    (8)人们常说“高空缺氧”中的氧是______

  • 36、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填序号)①空气 ②氧气 ③水蒸气 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固体剩余物。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共2题,共 10分)
  • 37、10分)常温下没有氧气存在时,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小明很好奇,设计如下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产物。

    1)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

    3)探究试管中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常见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能否被磁铁吸引

     

     

     

     

     

    【初步验证】试管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剩余固体是FeFe3O4;猜想二:剩余固体是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结论】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该黑色固体不可能是Fe2O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拓展 】 把赤铁矿冶炼成铁,其主要反应原理是在高温下,一氧化碳夺取铁矿石里的氧,将铁还原出来,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8、根据如图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_(填装置序号)。

    (3)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利用装置______(填装置序号)收集。如果要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用这种装置收集氧气时应注意_______。

    (4)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

五、简答题 (共2题,共 10分)
  • 39、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图所示的实验,其中①③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②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请写出该实验中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实验现象(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0、学好化学能帮你走出认识上的许多误区,从感情走向理性,如从化学的角度看,纯碱不是碱,是一种常见的盐,请再举2例:

    (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200
题数 40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
三、填空题
四、实验探究题
五、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