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眨眼(______) 小贩(______) 彼此(______) 甜腻(______)
恰好(______) 搅合(______) 肿胀(______) 腊八粥(______)
2、古诗名句填空。
(1)子规夜半犹啼血,________。
(2)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
(3)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4)________,才了蚕桑又插田。
(5)________,溪头卧剥莲蓬。
3、读拼音,写词语。
huāng dǎo(_____) qī liáng(_____) jià zhí(_____) lǐ zhì(_____)
gé jué(_____) xí jī(_____) zhà lan(_____) kǒng jù(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水与人类密切相关:水奔流不息,是________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_______……水穿山岩,_________,从无惧色,它好像有______……水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品行;我们赞美长江,她是_________,我们依恋长江,她有_________;在人们的眼中,烟台的海分明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__________,是一座壮丽的__________。
(2)______(国籍)作家莫泊桑被誉为“_____________ ”,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3)在_______里,在_______里,在______里,看不出有什么_________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_________的时候,无日__________。作者喜欢夹竹桃,不仅因为夹竹桃___________,还因为它能引起许多的幻想。月光下的夹竹桃,在季羡林眼里是__________、是__________、是__________,真是浮想联翩、妙趣横生啊!
5、按要求写诗句。
①赞颂美好品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示寄情山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抒发送别之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描写传统节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两句描写的情 境非常新奇,令人陶醉。联系上下文,发挥想 象,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代词人______,号______。
【2】这首词写的是______时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______之情。
【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两句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解释词语。
中庭:__________________ 地白: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来写月夜。“地白”从__________来写;“冷”从__________来写;“树栖鸦”从__________来写。
【3】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 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 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选文第一自然段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 的结构来写的。
【2】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元宵节的同时,又提到了除夕、大年初一,这是运用了______的手法,写出了元宵节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阅读选文中画线部分,画“ ”的部分说明了元宵节灯的_____________画“﹏﹏﹏”的部分说明了灯的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老舍着力描写元宵节的灯的目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突出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B.突出元宵节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C.说明他小时候家庭条件优越。
D.烘托出元宵节的欢乐气氛。
10、登 山
我十岁开始登山。我登上的第一座山峰叫泽恩阿尔施托克,我们的村子就坐落在它的脚下。在山顶,我头一回看到高山的惊险和美丽。深壑,比比皆是的冰和雪水,绿玻璃般的冰川,丑怪的冰碛(qì),高踞这一切之上的是高而圆、其状如钟的天空。一个人被夹在高山和湖泊之间,又被近处的山峦团团围住,并在这狭小的田地里生活了十年,那么,这一天他是万万不会遗忘的。在这一天里,他第一次头顶宏大寥廓的天宇,面对无垠的视野。③在上山途中,我已经惊讶不已地发现,我在山下早已熟悉的崖坡峭壁竟是如此硕大无比。如今我全然被这瞬间制服了,又惧怕又欢呼,突然看到这寥廓渗入我的心里,世界竟是如此宏大!④我们的整个村落,远在谷底,迷迷蒙蒙,只剩下一个小光斑。从谷底望去以为是紧密相邻的山峰,原来彼此相距许多小时的路程。
我开始预感到,我仅仅眯缝着眼看到了一线天地,还没有把世界看个真切,并且山外有山,或挺立,或倾倒,这可能有大事正在发生,而有关的消息从未传到我们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山镇里来过。同时,我心中有什么像指南针一样的在颤动,以一股不自觉的力量拼命指向那辽阔的远方。如今,当我看到浮云向着无边无涯的远方流浪时,我才完全懂得了浮云的美和忧伤。
【1】根据句意,读拼音写汉字。
我第一次登山,爬到山顶,见到的是深 hè( )、冰雪、天空,头顶宏大liáo( )廓的天宇,面对无yín( )的视野,我感到自己是多么的miǎo( )小。
【2】文中第一段“一个人”与“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带序号的句子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真实景物?哪些是作者产生的联想?请把句子序号写在下面。
真实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几个词语概括作者在登山过程中的感情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登上山顶,我全然被这瞬间制服了,又惧怕又欢呼……”“惧怕”与“欢呼”两个词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末尾,作者说他“完全懂得了浮云的美和忧伤”,请你说说,浮云的“美”和“忧伤”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有过登山的感受吗?登上山巅,你会产生怎样的感受?请把它写下来吧。(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19时12分,指挥员发出点火的指令。瞬时,一个宏伟壮丽、动人心魄的情景出现了:只见栽着卫星的巨型火箭,发出巨大的轰鸣,喷着璀璨的烈焰,如山呼,似海啸,像惊雷,拔地而起,直冲云天。
这飞行的火箭,并非寻常的火箭,它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火箭。
这飞驰的卫星,毛并非一般的卫星,它是一颗凝聚我国几代科学家智慧和心血的地球同步试验通讯卫星。
【1】第1自然段从哪三个方面描写火箭升空时的情景。
① ② ③
【2】画横线的句子用的是 、 的修辞手法,着重从 方面写火箭发射的情景。
【3】寻常”是 的意思,这“并非寻常的火箭”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
① ② ③
【4】“飞驰”“飞行”是 词,只不过 更快一些。这“并非一般的卫星”,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① ;
② ;
③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当官的不能搞特殊
1930年夏,彭德怀带领红五军转战鄂东南,由于战事频繁,加上生活艰苦,他的身体日渐消瘦起来。
警卫员看到这种情形很是焦急。有一天,他暗地里让炊事员下了一碗汤面端到了彭德怀面前。看到面汤里还有几片猪肝,彭德怀问:“哪里来的?”“我看到你连日熬夜操劳,怕身体拖垮了,特地请炊事员做的。”警卫员回答。
彭德怀听后,非常严肃地说:“谁给你这个权力?我一再强调,红军官兵平等,当官的不能搞特殊!”
警卫员还想再解释,彭德怀猛地站起命令道:“不要说了!你快给我送回去!”这时炊事员连忙过来打圆场:“军长,面已做熟了,不吃也是浪费,还是吃了吧!下不为例就是了!”
“不能就是绝对不能!这个先例决不能开!否则就不能说服人。我彭德怀闹革命不是为个人吃好的。如果只为享福,我就呆在国民党里,享受好吃好喝的了!”说完,他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茶缸子掉在了地上。
炊事员看到军长怒气冲天,顿时不敢吱声了。过了一会儿,彭德怀才缓缓地说:“同志哥,你将这碗猪肝面送给重伤员吃吧。”转头又批评警卫员,“以后约法三章,谁也不准违反。”
【1】本文中,“打圆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彭德怀与警卫员约法三章,“约法三章”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是抓住彭德怀的_____________进行描写,表现彭德怀高尚的品质的。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
随着知识的增长,我和班上一些同学一样,强烈地爱上了写日记。在万物复苏的季节,您带我们到野外去找春天。我们听着小鸟的欢叫,闻着小草的芳香,感受着阳光的温暖,当然也带回了写日记的灵感。老师,您真像童话中的仙子。您这儿一指,那儿一点,我那平平淡淡的日记就充满了生机。日记中长出了小草,开出了小花,小鱼儿在里面欢快地游。日记中有我为小鸟出世发出的笑声,也有我因小兔的死流下的眼泪……
【1】“您这儿一指,那儿一点,我那平平淡淡的日记就充满了生机”写出了老师对“我”的___________。
【2】在正确的理解后打“√”。
日记中长出了小草,开出了小花,小鱼儿在里面欢快地游。
A.我在日记中描写了小草、小花、小兔。 ( )
B.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的日记内容丰富,描写了大自然中许多景物( )
【3】仿照画线的句子写话。
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统计表,完成下列小题。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10万册图书,最近学校对图书损坏情况做了调查,并做了如下统计。
损坏情况 | 完好无损 | 损坏较轻 | 损坏较重 | 严重损坏 |
图书数目(册) | 20000 | 20000 | 40000 | 20000 |
【1】从此表中,我知道这是关于_______________ 的调查。
【2】我发现损坏较重和严重损坏的一共有_____册,占了全部图书的__________。
【3】我从此表中得出的结论_________;我的建议__________。
15、句子乐园。
【1】那天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仿写句子)
【2】天气太热了,小狗只好趴在地上呼哧呼哧喘粗气。(改为双重否定句)
【3】小草长出来了,原野上到处一片碧绿。(改为比喻句)
【4】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带着面具演出的。(改为反问句)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乾隆皇帝的题字插在题诗与画之间,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应该尊敬普通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扩句,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成双重否定句。
(1)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坡下的每一块土地都被洪水淹没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应该知道这件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的时候。
19、按要求写句子。
1.他惭愧地低下了头。(改为否定句,意思不变。)
2.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3.笑声从远处传来。(改为比喻句)
4.天气太热了,简直叫人受不住。(改为夸张句)
5.人人都说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英雄。(改为双重否定句)
20、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小心地说道:“我没有开玩笑,请救救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展示。
题目:再见了,____________
提示:选填内容可以是学校,也可以是班级、老师、同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