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真珠”指珍珠。
B.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这句话形容的是冬天夜晚作者在江边看到的景象。
D.这句诗的意思是露珠像珍珠一样,月亮像弓一样。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西林壁(书写)
B.可怜九月初三夜(可爱)
C.竞走取之(跑)
D.女娃游于东海(游泳),溺而不返(淹没)
3、“惩恶扬善”中“扬”的意思是什么?( )
A.高举
B.容貌好
C.向上播撒
D.传布
4、以下属于“中国神话故事”的是( )
A.《诺亚方舟》
B.《女娲补天》
C.《守株待兔》
D.《白雪公主》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了新含义的一项是( )
A.我把资料保存在电脑D盘的文件夹里的,你自己找一下。
B.叔叔特别喜欢潜水,还考了深海潜水证呢。
C.从我家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美丽的长江。
6、下列词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稻穗(dào suì)
B.荧屏(yíng píng)
C.相貌(xiàng mào)
D.蓄水池(chǔ shuǐ chí)
E.暴风骤雨(bào fēng zhòu yǔ)
7、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林林实力超群,在1000米赛道上,与其他队员齐头并进。
B.海面上风平浪静,只有几只海鸥在飞翔。
C.站在高楼上,我们有时会有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
D.国庆节时,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走过了天安门广场。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但使龙城飞将在,______________。
(2)每个人既有优点,也有不足。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八字成语“_______________”。
(3)我们要勤学好问,正如《尚书》所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王戎没有去摘李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此必苦李”。
(5)这学期,我还积累了与秋天有关的谚语“八月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
山重水复疑无路, 。
【1】把诗句补充完整,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__诗人____的作品。表达了诗人_______的真挚感情。
【3】“腊酒”的意思是___________。
【4】这首诗后两句告诉我们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它是哪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这样做,是对的
①放学了,我戴上白色的圆盘形校帽,一味使劲地朝下拉。我想用帽檐遮住脸,因为我的脸不但刺痛难受,而且涂满红药水,像一个战败的印第安酋长。
②一路上,我都低着头,假装专心踢路上的小石子,其实,我是怕别人看见我的怪模样。一张脸,不是半张或一小块地方,全部涂成红色的!
③走到家门口,照例大喊一声“妈妈开门”,就像阿里巴巴说“芝麻开门”-样,立刻就听到妈妈由远及近的拖鞋声,接着,大门开了。
④我抬起头来,妈妈像看见鬼一样哇的一声,倒退三步。
⑤我把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上午课间休息时,我和李爱兰在操场玩抓人游戏,我在前面跑,她在后面追,我跑得太急,她追得太猛,李爱兰伸手一推我脚底一滑,整个人就面朝下地跌向铺满碎石子的地面!
⑥“后来,老师罚她站在讲台前面,又带我到保健室擦药,就变成这个样子啦!”“你跌成这个样子,哭了没有?”
⑦“我没有哭,李爱兰倒哭了。”我摇摇头,继续说下去,“妈妈,李爱兰并不是故意把我推倒在地上的,所以,后来我走上讲台把她拉起来,请老师不要罚站了。”
⑧妈妈听了,微笑地点点头:“你这样做,是对的。每个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通常,对于无心造成的错误,当事人也会觉得很懊恼。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我很高兴你有原谅别人过错的度量。”
⑨“不过,我也很担心你变成真正的大花脸呢!”
⑩我一直记得,为了防止我乱抠脸上结疤发痒的地方,有一段时间,每当我晚上入睡以后,妈妈都会用布条把我的双手固定在床边上!
【1】“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吗?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听了,微笑地点点头:“你这样做,是对的。”这里的“这样做”是指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文章后,你觉得“我”和“妈妈”分别是怎样的人?联系具体内容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古人盛赞钱塘潮》,完成习题。
古人盛赞钱塘潮
一年一度的钱塘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向浙江海宁,去看那千军万马般的波涛扑向岸边,去听那金鼓雷霆似的潮声震撼天地,这实在是人生一乐。
然而,真正能欣赏到这种壮观景象的人并不太多。因为钱塘江不像明媚的漓江,一年四季都向游人敞开迷人的胸怀;也不像美丽的西湖,无论阴晴雷雨都不乏动人之姿;再说偷闲前去,也未必恰巧能遇上最奇特、最令人惊叹的涨潮伟观。所以,无缘见到涨潮伟观的游客,不妨领略一下古人笔下的观潮、听潮的兴味。
钱塘潮历来为人所神往。如宋之问就为之留下“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的名句,苏东坡对之也有“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赞叹。诗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名山胜水见得虽多,但哪一处潮可与钱塘潮媲美呢?于是,他们就通过自己的生花妙笔来描摹这天下奇观,从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
钱塘潮的动人之处,在于它的惊天动地、气魄雄伟。唐诗有云:“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清诗有云:“惊涛直上海门西,欲卷青冥失会稽(jī)。”清诗人施闰章在《钱塘观潮》中形容得更妙:“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可见钱塘潮有如春雷齐鸣,万浪攒动,潮水卷起浪花,浪花追着浪头,漫天铺地,汹涌澎湃,横扫一切,大有气吞山河、包含日月之势。
【1】是什么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向浙江海宁?( )
A.一年一度的钱塘潮
B.金鼓雷霆似的潮声
C.一年四季都明媚的漓江
D.不乏动人之姿的美丽西湖
【2】钱塘潮的动人之处在哪里?( )
A.惊天动地、气魄雄伟
B.春雷齐鸣、万浪攒动
C.明媚迷人、柔情蜜意
D.动人柔美、气象万千
【3】为什么真正能欣赏到钱塘潮的壮观景象的人不多?( )
A.因为钱塘江位置偏远,游人不一定能够前往欣赏。
B.因为钱塘江气候特殊,游人由于天气不佳无法前往。
C.因为普通游客欣赏钱塘潮后无法领略它的独特魅力。
D.因为钱塘潮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才有这样壮观的景象。
【4】古人为什么会留下那么多咏叹钱塘潮的名句?( )
A.古人觉得只有将钱塘潮描绘好了,才能吸引游客前来。
B.古人觉得钱塘潮与名山胜水一样美丽,值得用诗赞美。
C.古人虽见过颇多名山胜水,但觉得钱塘潮比其他的潮更加震撼人心。
D.古人被钱塘潮的美景震撼得无法用话语来形容,只好写诗,用文字来形容。
【5】文章以“古人盛赞钱塘潮”为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出自宋之问的《灵隐寺》,描写的是灵隐寺的门对着钱塘潮的画面。有人认为这两句诗并没有描绘出钱塘潮雄伟壮观的气势,用在此处不合适。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春 日
朱 熹
胜日寻芳①泗水滨②,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①芳:芳香的花草。②泗水滨:泗水河的沿岸。
(1) 解释下面的词语在诗中的含义。
①胜日: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时: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理解诗句意思。
①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作者在泗水滨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作者在寻芳后,想了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shēn qū( )yǎn hù( )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它准备着一场bó dòu(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páng dà( )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便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1】看拼音,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
【2】请你在文中任选一处用横线画出来,并在下面横线上作批注。
【3】所选文段是怎样把内容写清楚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老麻雀会说话,试想象一下,回到家里,它会怎样安慰小麻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后来,梅兰芳不堪其扰,只好又回到了上海。
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但是,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都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1】“蓄须明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梅兰芳是在__________的情况下蓄须的。
【2】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本司令官逼他,他________;戏园子老板请他,他______。从中你体会到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非常重要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仔细观察怎么能对爬山虎有如此细致的了解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园的花丛中五颜六色的蝴蝶在开心地飞舞。(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诗人苏轼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尽快地改正、及时发现作业中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的病句。
只要他参加,定能夺回一个好名次。李小杰是我心中的自满。虽然面对学校的征文比赛,但是全区的讲故事比赛。
_______
18、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1.校园里五颜六色的花儿。
2.我闻着菊花散布出来的香味。
3.早上出门的时候妈妈嘱咐我说,“阴沉沉的天气,可能要下雨,你代上雨伞吧?”
19、妙笔生花。
作者在课文《让它们自由生息》中描写“野草”和“鸟”两大部分内容时,都是围绕重点句来具体展开的,习作中我们也会经常这样写,下面试着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我们的课间活动可真丰富,你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