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贵港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猎人海力布》中的海力布是一个(  )

    A.打猎高手

    B.自私自利的人

    C.善良的人

    D.舍己为人的人

  • 2、下列对课文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读了《我和祖父的园子》,让我们感受到萧红在祖父的院子里自由自在地生活,全文充满了祖父对她满满的爱。

    B.《景阳冈》一课,我们认识了勇敢威武的武松;《草船借箭》一文,向我们展现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C.《军神》一文,对沃克医生的大笔墨描写也是为了写刘伯承。

    D.从《汉字真有趣》中,我们了解到汉字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五中字体最为典型。

  • 3、下面词语中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

    A.吮诺

    B.博物馆

    C.家常便饭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名句积累。

    (1)《山居秋暝》中动静结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只有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才能不断达到新境界。正如朱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求学要有进取心,不能懈怠。

    (4)葛洪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告诫年轻人要爱惜光阴,努力学习。

    (5)春天最美是_________________。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___________的天空,染上_____________,飘着___________________的彩云。—《四季之美》

  •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6分)

    ( )的眼睛   ( )的色彩

    ( )的大海   ( )的蝉翼

    ( )的风光   ( )的早晨

    ( )的绿阴   ( )的果园

    ( )的黄昏   ( )的游鱼

    ( )的蠕虫   ( )的胸襟

     

  • 6、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戏弄——(   )   敏捷——(   )   欺侮——(   )

    饶恕——(   )   卑怯——(   )   坚决——(   )

     

     

     

  • 7、填字

    张口( )舌   惊叹不( )  乌云(  )布 张牙(  )爪

    点( )之笔   电闪雷( ) ( )不舍 名(  )其实

     

  • 8、比一比组词语。(16

    杭( ) 末(   ) 周( )忧(   )

    坑( ) 抹(   ) 绸( )扰(   )

    解( ) ( ) ( ) ( )

    然( ) ( ) ( ) ( )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阅读。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用“  ”画出文中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2.找出文中描写摔跤动作的词语,并写下来。

    3.小嘎子和小胖墩儿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 10、阅读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在河湾的岸边,看见两个孩子,他们的神情既紧张又专注,似乎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

    ②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

    ③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这是在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④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

    ⑤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⑥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我才能在春天这本书里,读到了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⑦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1小男孩和小女孩是怎样救助和关怀这只蝴蝶的?根据文章内容填一填。

    2读第③段中划“_______”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圈出句子中小男孩、小女孩的动作。

    ②从中可以感受到小男孩、小女孩___________

    3第③段加点的词语:“生命线”“蝴蝶”与第⑤段加点的词语:“避难所”,在文中分别指什么?根据文章内容,选一选(填序号)。

    A.小女孩的红头绳        B.用红头绳接起来的柳条

    C.另一只蝴蝶        D.蝴蝶型的发卡

    E.一丛野蔷薇        F.搭起的几片树叶

    “生命线”:__________    “蝴蝶”:__________    “避难所”:___________

    4读了文章后,看到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再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举一个例子,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百宝箱。

    《滴水穿石的启示》(片段)

    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1文中波浪线的句子中微不足道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说明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用 划出。

    3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顽石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滴水穿石的精神指:_______。这段话告诉我:_____________

    4将划 的句子改为带句号的句子,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留去,不会落在窝里。

    【1】片段围绕“松鼠的窝”依次介绍了哪三方面的内容?松鼠建窝的步骤是怎样的?请完成下列图表。

    【2】“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句中“勉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与理解。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1】文中画“____”句子是___描写。诸葛亮选在“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是为了___

    【2】把船只“一字摆开”是为了___

    【3】“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是为了___

    【4】画“﹏﹏”句子是对鲁肃和诸葛亮神态、语言的描写,请注意加点词语,结合选文内容,体会人物内心。

    (1)鲁肃“吃惊”,是担心___。诸葛亮“笑”,表明他知道___

    (2)这里运用了___的手法,鲁肃的“吃惊”和诸葛亮的“笑”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诸葛亮的___

    【5】有人说曹操不敢派兵迎战,是因为曹操这个人太胆小了。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理解

    海水燃烧

    在自然界中,可以燃烧的物质很多,然而你听说过海水燃烧吗?水火不相容,人们早已熟知的自然规律,然而在自然界中确有海水着火的怪事。

      1973年的某一天,在印度东南部孟加拉湾附近的海域,突然刮起猛烈的飓风,顿时海浪咆哮,刹那间海面上出现了奇迹:高达三四十米的浪峰上竟然燃起熊熊大火,红彤彤的火焰与湛蓝的海水交相辉映,照耀着几十公里的海面。景色蔚为壮观,看到者无不目瞪口呆。

      令人觉得奇怪的是:这场海上大火从何而起?是油船着火?可是,海面上并没有油船。难道海水也能自燃?不可能!那到底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原来这场大火的纵火者就是飓风。在海洋上形成的飓风,风速有时可高达每秒钟70米,飓风所到之处,掀起巨浪。由于飓风与海水摩擦,产生了巨大的能量,使海水分解,产生大量易燃、易爆的氢气和能助燃的氧气,所以在某一瞬间引起了氢气的燃烧和爆炸,因而在汪洋大海上,燃起了一场大火。

    据科学家测定,这次大火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00颗氢弹爆炸时产生的能量,难怪其燃烧场面是那样惊心动魄。在能源紧张的未来,如果人类能征服大自然,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的风能、水中的化学能以及太阳光的光能,那该多好啊!

    1的最后一笔是,那么第三笔是   。“   结构的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到合适的词语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____________

    (2)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____________

    3摘录第②节中表示时间短的词语,依次写在横线上,并再写一个这样的词。

    摘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奇迹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找到具体描写海面上出现奇迹的一句话,并把它抄写在下面方格内,注意抄写的格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海水燃烧的原因。(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③节中一连出现了四个“?",你能联系文章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 )金碧辉煌的殿堂,(  )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___苏州的狮子林___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___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___如蓬岛瑶台___武陵春色___园中( )有民族建筑,(   )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选择一组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冷清——____      现实——_____

    4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短文阅读

    常常见到故乡

    ①睡梦里,我常常见到故乡。

    ②那五光十色、熙熙攘攘的山村小镇,留给我多少天真的笑容;那欢乐奔腾的小河,流淌着我一串串童年的歌声;那漫山遍野的杜鹃花,藏着我一个个神奇的梦;那长满蘑菇的山沟里,留下多少赤足的脚印……故乡的风、故乡的云、故乡的树、故乡的月、故乡的小路,它们是一组凝固了的彩画,紧紧嵌在我心里。

    ③想起故乡,心上又自然浮起一行行熟悉的诗句:“露从今夜白,______”“粼粼故乡水,______”“乡书何处达?______”……字里行间,渗透了多少深挚的乡情,流动着多少感人的乡音!

    读着诗句,眼前又闪出一幅幅眷恋乡土的形象:诗人艾青在国难深重的时刻,用赤子之心反复呼唤“大堰河,我的保姆”;作曲家冼星海用悲壮激昂的旋律,谱出了“保卫黄河”的强音;生物学家蔡希陶无论走到哪里,总是那样深情地爱着边疆的一草一木;世界文豪高尔基流连在伏尔加河之滨,却久久不忍离去……

    ⑤是的,故乡的一草一木长在心里,故乡的一泉一水流在心里。古往今来,谁无乡土情?当你抚摸着故乡的每一片绿叶时,当你走过故乡的每一条小路时,你能不深深地爱恋着这片土地?你能不骄傲地说:“我是故乡的儿女!”当点点滴滴的乡情注满心田时,你定会以做一个炎黄子孙而自豪!

    ⑥如果说故乡是你生长的摇篮,那么祖国便是哺育你的母亲。在人的一生当中,当浓郁乡情与爱国之情融合起来的时候,人的情操必然得到升华,生命也就变得无比充实,无比瑰丽了。

    ⑦年轻的朋友,热爱你成长的摇篮,热爱哺育你的母亲吧!

    1(提取信息)用“   ”画出文中的一组排比句。

    2(整体感知)读短文,填一填。

    (1)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是________句,也是这一段的________句,这一自然段列举了___________等眷恋乡土的代表人物,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中将浓郁的乡情发展为爱国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理选择)把下列诗句填到文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依依旧人情   ②归雁洛阳边   ③月是故乡明

    4(分析判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它们是一组凝固了的彩画,紧紧嵌在我心里”这句话中的“嵌”字形象地说明故乡的山山水水已经铭刻于作者的心里,永远不会磨灭。______

    (2)文中引用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对故乡的山水特别有感情。______

    (3)“古往今来,谁无乡土情”的意思是:古往今来,谁都没有乡土情。______

    (4)文章第⑦段中“成长的摇篮”指的是故乡,“哺育你的母亲”指的是祖国。 ______

    5(体会情感)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抒发心声)读完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四季的美

    [日本]清少纳言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荧火虫儿翩翩飞舞。(   )是蒙蒙细雨的夜晚,(   )有一两只萤火虫儿,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关是黄昏。夕阳映照西山时,感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儿,在高空中比翼联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下,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叫人xīn kuàng shén yí(   )。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关,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在无雪无霜lǐn liè(   )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廊下时,那心情儿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儿,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1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括号内。

    2在文中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和谐______________

    (2)扫兴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的彩云。

    __________最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读书学文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的著名作家。他读《白洋淀纪事》,每遍都要从中学到一些东西,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次学开头、结尾,下次学结构、描写,再次学语言运用……当时,贾平凹没有给他这种读书法起什么名字,我们就叫它“读书学文”法吧!

    从别人的文章中学写作的方法,其实在古代就有不少人用过。如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吕祖谦,就是通过阅读著名作家的范文,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的。他说:“第一看文章的主旨大意,第二看整体布局,第三看文章展开的主要线索,第四看遣词造句……”通过这“四看”,吕祖谦既读了书,又学会了写。

    北宋诗人黄庭坚读书时特别留意作家对作品的修改之处。一次,黄庭坚从开封相国寺得到一本宋子京写的《唐史》初稿。这本史稿是经作者修改过的,稿纸空白处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蝇头小楷,有的字已无法辨认,黄庭坚却如获至宝,对修改之处读得特别仔细,凡宋子京改过的字句,他都反复推敲,对比分析。这样读下来,黄庭坚收益很大。

    这些经验表明,“读书学文”,以提高写作能力为目的,从名家的范文中吸取营养,是一种非常可靠的读书方法。

    【1】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2】本文讲了__________________三人的读书方法。用一句话总结一下黄庭坚的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什么是“读书学文”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每年四月是我国“全民阅读月”。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

    材料二   

    已故湖北省著名的百岁将军童陆生,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乐。他深知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除了读医学、文学杂志,他还整理出多个诗集和回忆录。

    材料三   

    《语文课程标准》向小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小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上。

    【1】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出一个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材料三中的读书现象,学校准备开展“与经典有约”主题读书活动。

    (1)请你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童陆生将军还在世,老师让你去邀请他到学校为全校师生作报告,你准备怎样对他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让你推荐一本经典名著给同学们阅读,你会推荐哪本书?为什么?

    我会推荐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他们运输小槐米到全国各地。(改成字句)

    2.我喜欢吃很多水果,如苹果、西瓜、草莓等。(修改病句)

     

  • 21、西门豹是好官。(改为反问句)

      ?  

  • 22、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温和(形容气候):____________

    温和(形容性格):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与表达。自选一题,完成一篇作文。

    (1)同学们在《太阳》、《松鼠》这样的课文中学到了关于说明文的一些知识,还学会了一些事物的方法。现在,请你选择一种物品介绍给大家,如:蔬菜、水果、健身器材、玩具、文具或电器等。

    要求:按一定顺序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并且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把一种事物的不同方面介绍清楚。题目自拟,字数在450字左右。

    (2)我们常会从生活中获得启示,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一次不经意的观察和发现,都有可能会引起我们的思考。请以“我懂得了______的道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出自己从中受到的启示和教育。要求书写正确、工整、规范、美观,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