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淮北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巧夺( )( )   ( )( )如生     ( )( )

    ( )( )   断断( )( )   ( )( )冲冲

    (1)柱子和屋檐上雕刻的飞禽走兽都________________,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

    (2)这场雨________________地下了一星期,池塘里的水都涨满了。

  • 2、作者借助关键句逐步推进,清晰明了地讲解了自己的观点。请你结合各部分的关键句,说说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讲了哪些内容,并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2自然段) 地球是美丽而又渺小的

    (3-4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只有一个地球

    (5-7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9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词语综合训练。

    (1)“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一句中的慈祥还可以与        等词搭配;有求必应这样首字是字的成语还有        。句中的           也能印证姥姥的有求必应”。 

    (2)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这句话中的耍赖本义是         ,在这里的意思是        ,从中可以看出十分      

  • 4、翻译古文《曾子杀彘》中的句子。

    ① 衣素衣而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理解字词。

    岱宗:     未了  

    造化:     钟:  

    荡胸:     决眦:  

    会当:     凌: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________________。

    两岸猿声啼不住,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在横线上把古诗补充完成

    2解释下列词语。

    发:________        朝:________ 辞:________        还:________

    3说明船行速度极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课内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背景】1935年春天,毛泽东率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突破腊子口天险,向陕北革命根据地挺近。

    【注释】六盘山:指的是甘肃、陕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交接处的六盘山山脉,海拔3500米,山势险峻,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前征服的最后一座高山。

    望断:向远处望直到望不见了。

    屈指:弯着指头计算。

    长缨:这里指的是人民军队和工农红军武装力量。

    【1】“屈指行程二万”指的是___,“苍龙”指的是___

    【2】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画面。

    _________

    【3】读这首诗,我感受到了毛主席表达出了_________

  • 8、阅读诗段,回答问题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第一节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从哪些方面把两种人作了对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你如何理解这节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骑在人民头上”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中“骑”和“俯”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课文片段。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péng jià 上看瓜藤(       )一天可以长出几寸(       )你到竹子林(       )高粱地里听声音(       )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tái xiăn ;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1】规范书写这段话的最后一个句子。

    _________

    【2】根据拼音,按顺序填写生词。

    【3】给第二句话括号内补充标点符号。

    【4】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_________

    【5】举这段话中的一个例子,说明作者是怎样写出“生物在夏天里飞快生长的状态”的。

    _________________

  • 10、最后的时刻

    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守望在牢门边的人们清楚地看见,一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急速地向渣滓洞开来。特务说是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这时,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个学习讨论提纲。一听见喊她的名字,她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跳下床来,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子,像平常一样地梳着她的黑发。

    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都跑过来围着江姐。但一看到她那样平静和不慌不忙的表情,顿时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有些同志连忙给江姐收拾行李。

    江姐梳好了头发,在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过的一身阴丹士林布旗袍,脱下了打着“x”号的囚服。

    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

    “留给大家用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

    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

    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

    “同志们,永别了!”

    “江姐!江—”人们红肿着双眼,像猛地醒过来似的,忽地一下扑向签子门。

    江姐和许多男同志,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1】阅读短文,根据提示完成思维导图。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短文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监狱中的场面,其中,“面”是对______的描写,“点”是对______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短文中画“ ”的句子,写写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短文题目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江姐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B.黎明到来前最黑暗的时刻。

    C.反动派最后疯狂的时刻。

    D.即将获救的江姐在狱中最后的时刻。

    【5】读完短文,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江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那姐妹俩

    去年夏天,我去一个贫困山区采访。

    那天,我走进一家昏暗的屋子里,看到了眼前的一切:破铜烂铁、废纸张和残器具随处可见。一个小女孩低头忙着将各种各样的废品分门别类地码整齐,墙壁上贴满了奖状。那些奖状引起了我的注意:每一张奖状上,无一例外都写着两个名字:程思爱、程思晴。似乎每次表彰都是两个人同时获奖,但仔细一看,就发现并非如此。每张奖状,最初只有一个名字,另一个名字的字迹歪歪斜斜,分明是后来添上去的。

    小女孩发现我在打量奖状,主动说话了:“我叫程思晴,姐姐叫程思爱。”

    我问:“你姐姐呢?”

    思晴说:“我姐姐去学校读书了。”

    我找了个小板凳,坐下,问:“你干吗不去上学?”思晴的脸瞬间红了,她低下头,将脑袋埋进两膝间:“我明天才去上学,今天该姐姐上学。”

    我惊奇地问:“你们姐妹俩轮流去读书?”“嗯。”思晴的声音比蚊子哼得还低。

    我很吃惊,一边帮思晴整理废品,一边和她攀谈起来。

    我很快知道,她家的生活很艰难:毫无收入的妈妈只能靠捡破烂维持全家人的日常生活,再供两个孩子读书就很困难了。这样一来,思爱和思晴这对10岁的双胞胎姐妹,只能轮流去学校读同一班级,真是一条奇特的“妙计”。

    这对可怜的姐妹,每天只能有一个去学校读书,另一个要么随妈妈去拾荒捡破烂,要么待在家里清理废品并进行分类。到了晚上,去学校读书的那个又当“老师”,把当天学来的知识全部“教”给另一个。至于考试,赶上哪个去学校,哪个就当考生……

    思晴越说兴致越高,她指着满墙的奖状骄傲地说:“叔叔,你看,我和姐姐老考第一,又都是班干部,学习委员轮着当。同学们常把我俩当小老师,有不懂的就问我们……”我望着思晴那张沾着黑色泥渍却无比明媚的小脸,心里说不上是欣慰还是沉重。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昏暗——(______)     沉重——(______)

    【2】请在第2自然段中用“____”画出表现两姐妹家里生活艰难的句子。

    【3】文中的“奇特的‘妙计’”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思晴的脸瞬间红了,她低下头,将脑袋埋进两膝间”,此时思晴心里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姐妹俩说吧,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我怀念那条河

    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我是生长在它旁边的一双耳朵。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音乐、这波涛的诉说、这尽激情的灌注,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柳阴是理所当然的,洋槐洁白芬香的花絮是理所当然的,竹林里布谷鸟黄鹂鸟的啼鸣两岸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当时幼稚的心里,却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念头:这河流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理所当然属于我们。

    我在河里学会了游泳。我把蝴蝶的姿势、青蛙的姿势展示给水中的鱼;我仰躺在水床上,看天,在天蓝和水蓝之间,我是漂浮的梦。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在横渡河湾的时候,我遭遇过一条水蛇,小小的头昂着,更小的眼睛圆睁着打量陌生的天空,它也在不测的水里横渡它的命运。

    我在竹林里制作了第一管竹笛,摹仿北斗的指法(它也是七个音孔),我在静夜里向身后村庄和远方的岁月吹奏。

    当时,我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奇迹,真不觉得我内心的水域,有一多半来自这河流的灌溉。我那浮浅、单纯、蒙昧的心里,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没有想过,这河流会有断流的时候。我没有想过,它似乎源远流长的水,是来自哪里?它的温柔碧波和浩然激流,是怎样一点一滴汇成?

    带着它的涛声和波光,我湿琳淋地走了。我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我是它站起来行走的一部分,我的记忆里流淌着它的乳汁。

    我仍然觉得它理所当然存在于那里,理所当然属于我,属于我们,而且永远。

    年前回家,我愕然了。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岸上的柳林、竹林、槐林、芦苇荡都已消失,荒滩上,有人在埋头挖坑淘金;三五个小孩,在放一只风筝,几双眼睛一齐向上,望着空荡荡的天空和那只摇摇晃晃的风筝。

    我已找不到当年游泳地方,那让我感到河水深度、照过我少年倒影、用蓝色的旋涡激起我最初诗意想像的地方,已被高大的垃圾堆覆盖。

    我多想,我多想找到死去的源头,去大哭一场,让泪水复活这条梦中的河流。

    这时候,才痛彻心肺地明白:天地间没有理所当然永远属于我们的事物。

    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去珍惜——这才是唯一属于我们的理所当然。

    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爱,枯竭了;我们内心的河床,不再是碧波倒影,而是注满了污水,堆满了垃圾。

    我,该怎样打开内心的纯洁水源,复活那死去的河流?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愕然( )       珍惜( )

    【2】联系短文内容填空。

    (1)过去的“那条河流”是( )的地方,如今的“那条河流”是( )的地方。

    (2)作者用“我怀念那条河”作为题目,作用是 ( )

    (3)文中“我”的感情随河流的变化而变化,经历了认为

    理所当然→( )→明白 → ( )( )的过程。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打“√”,错的打“×”。

    A.作者从记忆中的那条河流写起,通过今昔对比,表现了人类要懂得珍惜的思想。            ( )

    B.描写捉螃蟹和遭遇水蛇的细节,目的表现自然界充满竞争,一切事物都面临危机。        ( )

    C.作者认为那条河流是个“奇迹”,是因为那条河流曾给他童年带来乐趣 ( )

    D.本文描写河流的变化,省略了变化的过程,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花一样的姑娘

    ①星期天的早上,我到一个朋友家去,路过一条小巷口,忽然眼前一亮:嗬!好美的花,在路边一字排开,开得正盛、正旺,为这破旧的小巷平添了几分生机。我欣喜不已,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深深地被花儿吸引住了,真想过去嗅一嗅。

    ②“吱——”一声门响,一间矮矮的花房中伸出一根拐杖来,一个十五六岁、眉清目秀的小姑娘,吃力地提着一壶水,仅靠一只左脚和一根拐杖走了出来。是她?每天总能在菜场上看见她。我第一次看见她时,她瘦得像一根豆芽菜,尖削的肩膀托着一张憔悴、忧愁的脸,就像一个久病的人,给人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仿佛一阵风便能吹倒她。不用问,她肯定是个乡下的孩子。

    ③这次我再看她时,她一身朴素的打扮,裤子上还有补丁。她看见了我(   ),就开始仔细地给花浇水了。不用问,这些花一定是她种的,多美呀!我赞叹着。

    ④在朋友家里,我们又谈起她。我不禁产生了怜悯之心。朋友告诉我,她和奶奶住在一间十平方米不到的小破屋里,阴暗潮湿,因为阳光都被四周高高矗立的楼房挡着。奶奶生了重病,成天躺在床上,靠孙女照顾和每月几十元的救济金勉强维持着生活。毕竟这是不行的,因为奶奶还要看病、吃药,所以,她把自己心爱的花儿拿出来卖了,十几盆花,一一搬出来,稍微挣点钱,贴补家用。

    ⑤下午,我正往回走时,又见到她。她正用左手托着一盆花,吃力地横穿马路。我不由得跑去扶着她。“谢谢,谢谢。”她(   ),似乎刚才麻烦了我,让她心生愧疚。然后,她又吃力地慢慢往前走。我想:唉,这个样子,也真够惨的,她一定会灰心丧气,因为这样的生活太困难了。可是,当我注视着她的眼睛时,我呆住了,这是一张年轻的焕发着青春的脸。在这张脸上,没有任何悲伤的表情,只有微笑,那是幸福的笑,对生活充满信心的笑。我情不自禁地问:“你的腿……”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谁知她并不在意,平静地说:“一次意外……可这世上还是好人多,今天,又碰见了你。好了,过了马路了,谢谢你,再见。”说完,她转过身,又(   ),然后径自走了。我对她挥了挥手,呆呆地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心想:

    ⑥嗬,花一样的姑娘!多么令人敬佩的姑娘!

    1请细读短文,选择正确的短语或词语分别填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A.回眸一笑 B.浅浅地一笑 C.歉意地一笑

    2短文虽然写小姑娘,但“我”的情感也随之发生变化,请再读短文,予以补充。

    欣喜→____________→怜悯→______________

    3文中三次写到小姑娘“吃力”地做事情,以下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说明小姑娘做事非常费力,生活很不便。

    B.说明小姑娘面对困难,不退缩,不放弃。

    C.说明小姑娘想博得别人同情,得到救济。

    4第④段中,朋友向“我”转述了小姑娘的有关事情,下列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小姑娘和奶奶住在阴暗潮湿的小破屋里。

    B.小姑娘家境贫寒,为给奶奶看病买药,她就卖花贴补家用。

    C.小姑娘的奶奶生了重病,成天躺在床上,靠孙女照顾和每月几十元的救济金勉强维持着生活。

    5细读第⑤段,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充“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6本文的题目是《花一样的姑娘》,请你写一写这样取题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活动二:入木三分

    画画也得实事求是

    ①齐白石、张大千和徐悲鸿都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

    ②1934年,张大千画了一幅《绿柳鸣蝉图》。画上是一只大蝉趴在柳枝上,蝉头朝下,作欲飞状。齐白石见了这幅画便说:“大千此画谬矣!蝉趴在柳枝上,欲飞时,其头当永远朝上,绝对不能朝下。”张大千得知后,虽然没说什么,心中却不服气。

    ③1939年,张大千到四川青城山写生。那时时值盛夏,住处附近的蝉声此起彼伏。张大千想起齐白石的话,不禁跑到屋外仔细观察。只见大树上密密麻麻爬满了蝉,其欲飞时,都是头朝上。张大千不禁对齐白石大为感佩。

    ④1945年,徐悲鸿夫妇在家中设宴,专门招待齐白石与张大千。饭后,徐悲鸿提议请齐、张二人合作一幅绘画作品,但要“反串”,即请齐白石画张大千擅长画的荷花,而张大千则画齐白石拿手的虾,共同组成一幅画。张请齐先画,齐白石乘兴挥毫,用黑墨画了三片荷叶,另又着色,用赭红画了两朵荷花。接着,张大千在齐白石的图上补绘了几只小虾,在荷叶下的水中嬉戏,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完整的作品。忽然,齐白石向张大千使了个眼色,把张拉到一边,悄悄说道:“大千先生,虾……虾身只有六节哟!”张大千一听,有些疑惑,但还是在画面上又添了些水草与水纹,把节数不准确的虾身给盖了起来。

    ⑤宴席散去,张大千回到旅社,马上派人买了一大篓河虾,仔细观察后发现,虾不论大小,其身子通通只有六节。从此,张大千更佩服齐白石了。

                                       (选自《百家讲坛》2013年第11期   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选出文中加点词“反串”理解错误的一项( )

    A.本义是指扮演自己行当以外的角色。

    B.本义是指扮演自己擅长的角色。

    C.文中指请齐白石画张大千擅长的荷花,而张大千则画齐白石拿手的虾。

    【2】读文中画“ ”的句子,为这幅画拟一个名字,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A.小虾戏荷图

    B.虾荷图

    C.水草图

    【3】从文中画“ ”的句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多选)( )

    A.给别人提意见时语气要委婉。

    B.不管什么场合指出别人错误时都要直截了当。

    C.指出别人的错误时要使用恰当的方式,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

    【4】围绕题目,短文写了两件事。选出下列概括错误的一项( )

    A.齐白石指出张大千画蝉的错误,令张大千感佩。

    B.齐白石指出张大千画虾的错误,张大千更佩服齐白石了。

    C.齐白石、张大千和徐悲鸿都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

    【5】你认为张大千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句子训练营。

    (1)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给句子换成肯定句,意思不变。)

     

     

    2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把这句话改写为字句)

     

     

    3随手把作业本郑重地交给老师。(把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 16、按要求句子。

    1竹子的品格体了我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灵鸟上叫。(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香。(成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十五的月亮很。(成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把这句话改写成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改写句式。

    1)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我们要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写反问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保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1.整个森林的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改为比喻句)

    2.昨天妈妈买了荔枝、苹果、南瓜等好多水果。(修改病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朋友相聚或班级出节目时,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表演时曾经有过怎样的趣事?想一想,合理安排内容,然后写下来。

    要求:题目自拟,把表演时的趣事写具体,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