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下面这首词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的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诗词中出现“明月”一般都是表达思乡之情,而在这首词中,表达出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字词游艺厅。
(1) 由“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我想到的词语有:_____ ___、___ _____。图中具有这种精神的人物是( )、( )。
(2)“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请用一个成语概括“他”的下场:__________。
(3)“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请用一个成语概括“他”的影响:__________。
3、日积月累。
(1)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
(2)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朱熹)
(3)__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曹植)
(4)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孟浩然)
(5)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辛弃疾)
(6)____________,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
(7)____________,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4、多音字组词。
弹dàn(__________) tán(__________)
干gān(___________)gàn(___________)
觉 jiào(___________)jué(___________)
兴xīng(__________)xìng(__________)
降jiàng(________)xiáng(________)
扇shān(___________)shàn(___________)
5、由于伯牙子期的传说,人们常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用“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6、阅读下面两首诗
江 南 春 山 行
杜牧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___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2】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____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7、阅读与欣赏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中“绝胜”一词意思是________,这句话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黄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这首诗写作者看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写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
【2】“九曲”是形容______________,“万里”是形容________________。古诗中有很多诗句都含有这样的数量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之所以想到“同到牵牛织女家”,是因为他觉得这“九曲黄河”是来自牛郎织女相会的“_________”,借用这一传说,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情怀。同时,“直上银河去”表达了诗人_______的气概。
9、课外阅读。
时间就是生命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他用笔做武器,写文章激励广大群众起来革命。他在从事写作的三十年间,写作和翻译了六百多万字。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意思是说,他的知识和成就,是由于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得来的。
鲁迅充分利用时间,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省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做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的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珍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人等他。就是下大雨,他也总是冒着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耗费别人的时间和谋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鲁迅珍惜时间,为的是认真学习和写作,他几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革命事业。
【1】“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
【2】鲁迅把节省时间看作是__________;把工作之余看书看作是_____________;把无缘无故耗费别人的时间看作是___________。
【3】“鲁迅不仅珍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这句话在文中起__________的作用。
【4】文用了哪些句子来说明鲁迅珍惜别人的时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主要写了( )
A.本文主要写鲁迅先生抓紧时间学习和工作。
B.本文主要写鲁迅先生不但自己抓紧时间学习和工作,还珍惜别人的时间,从不浪费别人的时间。
C.本文主要写鲁迅先生珍惜别人的时间,从不浪费别人的时间。
【6】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大街小巷里,花色斑谰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 )投以好奇的眼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看啊!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劳倦,它背着几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甲虫音乐家们( )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早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1】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美丽( ) 闲谈( ) 疲倦( )
【2】在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四字词语。
【3】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这句话中“——”的作用是( )
A. 解释说明 B. 声音延长 C. 表示转折
【4】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片段中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比喻和拟人; B. 夸张和排比; C. 反头和比喻
【5】在片段中也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找出表现作者独特感受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语段精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在选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在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新鲜——________ 品味——________ 晴朗——________
【3】细读选文中画“ ”的句子,回答问题。
(1)”“无边的绿毯”指的是______________,“白色的大花”指的是____________,“中国画”指的是______________。
(2)这样写,让人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初次来到草原,开始想“高歌”,后来想“低吟”小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哩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给加点字注音。
坠(_______) 榴(_______) 雹(_______) 呱(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居高临下:______________
山涧: ______________
【3】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文中画线句予,说说你的体会。
“石头像雹子一样”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一个“砸”字写出了________。
【5】这段文字描写了壮士们的________和________,表现了壮士们________的精神。
【6】五壮士引敌人上狼牙山的原因是( )
A.追不上连队。
B.不让敌人追上连队。
C.无路可走。
D.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
【7】为什么说“石头像雹子一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片段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__
【2】“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实际上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周围黑洞洞的”怎么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表现了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天安门前看升旗(节选)
①北京来得多了,故宫、西山去过,八达岭上过,早已没有当年的兴致。忽然想到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可不可以去看看呢?
②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起个绝早,在空旷的天安门广场独自徜徉,任晨风撩起长发,让思绪回到悠远,在曙光中看红旗冉冉上升,该是怎样的心情!把这念头在旅馆里一说,居然立即有众多的呼应者,这倒是我未曾料到的。
③我们去看升旗的那天是个普通的秋日,才4点钟的时候我们就走上了街头,晨风凉飕飕地拂人面颊,几个衣着俏丽的女孩已哇哇地叫冷了。原以为广场上人不会太多,未料等我们赶到时,早来的,竟已有千人之众,这又令我吃惊。
④国旗班的战士过来了,一如电视上那潇洒的英姿,只是这是真人实景,又远胜了电视的朦胧。人群起了躁动,站在后面的焦急得直跳,有个新潮的女孩竟然坐上了男友的肩头。
⑤国旗班的战士英武、矫健,这三十几位战士组成的方阵威风凛凛,让每一位看升旗的观众都赞叹不已。红旗在擎旗人手中划过一道优美的曲线,然后便徐徐上升在国歌声里,红旗愈益升高了。
⑥庄严的国歌在广场上空回荡,那一刻,我心头猛地一热,像又回到青春的年华。刚才还喧闹不止的人群宁静了,面对升旗,有谁不为之感动?人群里,几位鬓发苍苍的老者神情肃穆,他们凹陷的眼眶里泪光闪闪,怕是又想起创业的艰辛?
⑦国歌令我又激动起来,久已沉寂的心里起了波涛,仰望直上蓝天的红旗,让人觉得自豪,更让人感到一种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相对伟大的国家固然渺小,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能依然这么淡漠吗?
⑧国旗班的战士远去了,消失在金水桥那边的红墙里,人群却久久不散,像是还沉浸在国歌的旋律里。升旗仪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第②自然段描述作者想象的语句。其中与第⑤自然段天安门前看升旗时的实际情况并不相同的一句话是哪一句话?
【3】下列选项对第②③④自然段中加点字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②自然段中的“居然”一词写出了“我”对呼应者多的出乎意料。
B.第③自然段中的“竟”写出了人们观看升旗的热情高、来得早。
C.第③自然段中的“竟”写出了“我”的出乎意料和吃惊。
D.第④自然段中的“躁动、直跳、竟然”写出了观看升旗的场面混乱,人们对升国旗没有庄重的仪式感。
【4】短文在描写天安门广场上升旗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在下列句子后的括号里填上“点”或者“面”。
(1)人群起了躁动,站在后面的焦急得直跳。____
(2)有个新潮的女孩竟然坐上了男友的肩头。____
(3)国旗班的战士英武、矫健,这三十几位战士组成的方阵威风凛凛。____
【5】短文结尾写“升旗仪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请结合文中的人和事,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
【6】想象如果你在现场,你会走过一条怎样的长长的心路?请用简要的语言把你想到的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
15、改为双重否定
1.楚王只好吩咐手下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2.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
3.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排球赛。
4.我们必须承认太阳不是绕地球运行的。.
5.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16、改成转述句。
汤姆•索亚叹了一口气,对妈妈说:“妈妈,您可以帮我把门关上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轻声说:“我知道你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匹马。”(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很凶。(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闰土见人很害怕。闰土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先生对我说:“曹先生的书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它天性这样。跟它说住在我们的房子里不会冷,是没有用的。(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写下来。
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用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表达。
今天是期末考试的第一天。想一想,考试前你在场内都看到了些什么,有哪些人,大家都在干什么,哪几个人特别引人注意,周围环境给你什么印象,你心里想了些什么。以《考试之前》为题写一篇作文,描写一下考试前的场景,表达出你的真实感受。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反映出场景的主要特点。4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