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
(1)平常我最喜欢读的报纸是《________》,它通常有________个版面。我最喜欢的栏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印象比较深的文章有《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剪贴本可以按照“动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科学________”“人体医学”“________之谜”“天文________”“军事博览”等分类。
2、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在古诗中,有很多事物被赋予了人的情感与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传达出诗人李贺渴望建功立业,但又壮志难酬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诗人于谦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品质。
(2)小明被老师批评后心里很难受,爸爸却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听得进别人的批评,这有利于你的成长。”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通过这群敲鼓的西北后生,让我们看到了________,看到了________,同时也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可以用“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四字词语来形容安塞腰鼓的气势。
4、看拼音,写词语。
mò shēnɡ yōu jìnɡ fēi bēn chèn tuō
( ) ( ) ( ) ( )
shī mínɡ dàn yǎ qín jiàn liàn jiù
( ) ( ) ( ) ( )
5、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石头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向敌人头上砸去。(________)
(2)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________)
(3)孩子呼吸均匀而平静,睡得正香甜。 (________)
(4)群众用欢呼和掌声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________)
6、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乡音无改鬓毛衰。
,笑问客从何处来。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从题目可以看出本诗是贺知章__________时偶然写得的。
【3】本诗中通过诗人的“变 ”——“___________”和“不变”——“____________”之间的对比,以及儿童所问“________________”,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
7、课内阅读。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你能从诗句中提炼出三个成语来概括石灰制造的过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借石灰来表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文阅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 ,(2) 。
【1】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_____》。
【3】这首诗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表现江南春天的特点,请至少写四个景物出来。
_____
9、阅读《梅》,完成答题。
梅
梅花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花,有国花之誉。请仔细阅读以下材料,进行比较,然后答题。
【材料一】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材料二】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材料三】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封十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歌剧《江姐》主题歌《红梅赞》)
【1】“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对比
【2】材料一《梅花》中加点的“独自”突出了梅花凌寒而放的形象。材料二中哪一个词语有同样的表达效果? ( )
A.犹有
B.已是
C.争春
D.待到
【3】结合上述材料,你觉得梅花具有哪些品格?
__________
【4】材料三《红梅赞》中写道:“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封脚下踩。”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各有一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与这个句子一样。请写出这两个诗句。
材料一:_____
材料二:_____
【5】“梅、兰、竹、菊”并称四君子,它们的品格历来为人们所赞美,留下了不少诗文名句,请你在“兰、竹、菊”中任选一个,写一句诗文名句。
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最后一壶水
这是爷爷给我讲的他遇着的一个真实故事。
我爷爷曾在国民党部队里呆过,那一年内战,爷爷所在的排,30来人,艰难地行走在一片杳无人烟的大沙漠中。爷爷是这个排的排长。顶头上司让他们横穿沙漠,将一被捕的共产党员押送至另外一座城市。
他们押送的这位共产党员,是学医的,曾经在外国留过学。国民党在一次扫荡中。接到密报,抓住了他。
爷爷还说,这个共产党员是条硬汉子,在国民党的严刑逼供中,始终紧咬牙关,一声未吭,当然也没有在他的口中捞到任何秘密。气急败坏的国民党,残忍地将他的舌头割了下来,使这位共产党员再也不能从嘴里说出一个字来。爷爷有一副好心肠,每次在沙漠中几十号人喝一壶水时,爷爷首先让这位共产党员喝。然后大家再依次喝一点,润润喉咙。应该明白,人在沙漠中行走,水就是生命。
也不知爷爷他们就这样在沙漠中走了多少天。带的几十壶水也日渐减少,最后,仅剩下一壶了。爷爷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他知道,自己手下几十号人和这位共产党员的生命都系在这壶水上。
强忍着干渴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向前又走了一段路程,终于撑不住了,望着大家干裂的嘴唇。爷爷用脏得不能再脏的大手从行囊中拿出了最后一壶水。
爷爷望着手上的这个与其他水壶不一样的水壶,心颤抖了。这壶水等于是几十条生命啊。
爷爷小心翼翼地打开这个与众不同的水壶,看了看,眼睛潮湿了。爷爷还是像往常一样,将水壶递到这位共产党员面前,让他先喝第一口。
这些日子来,已与爷爷和爷爷的手下人渐渐熟悉的这位共产党员,睁着一双干枯但又有神的眼睛,看看爷爷,又看看爷爷手下的兵。忽然。他的一双大眼睛________水壶上的外国文字。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从眼神露了出来。
停顿,短暂的停顿。猛地,这位共产党员接过爷爷手上的水壶,嘴对着水壶的嘴。咕咚。咕咚,咕咚,眨眼之间,一壶水让这位共产党员喝了个底朝天。
惊愕,愤怒的惊愕。在这沙漠地带,水是生命,比金子还珍贵。
就在爷爷的手下对这位共产党员的做法纷纷指责时,只见站着的这位共产党员的双腿软了下来,嘴里吐出肥皂沫状的泡泡,不一会儿,他倒了下去,闭上了双眼。
一脸惊讶的爷爷,发现这位共产党员的嘴角挂着一丝安详的微笑。
爷爷和他手下的人安葬了这位共产党员。
在以后的几天中,爷爷带领手下的几十号人克服种种困难,终于走出了死亡地带。
一直对共产党员喝水一幕念念不忘的爷爷,拿着那个水壶找到一位懂外文的大夫询问。
大夫接过水壶一看上面的外文,很吃惊地问爷爷,用这壶装过什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爷爷说装过水喝。大夫直摇头,连声说,不可能,不可能。大夫还说,壶上面写着外国一种剧毒药的名称,显然是装过毒药的,如果喝用这壶装过的水,人畜只要喝一小口,也会没命的。
爷爷听到这儿,彻底明白了那位共产党员为什么要抢着把一壶水喝完。压在心头的疑惑是解开了,但心头却又像压了什么东西似的沉重起来。
后来,爷爷率领他的几十号手下,起义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队伍。
再后来。爷爷也加入了共产党。
【1】文中短语“脏得不能再脏的大手”,表明了当时人们处在怎样的恶劣环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 “停顿,短暂的停顿”。作者为什么在此作这样的强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文中________处填入的短语应是(____)
A.看了看 B.望了望
C.盯住了 D.看过了
【4】面对最后一壶水,文中那位共产党员从眼神流露出“恐惧”,也有过“短暂的停顿”,为什么牺牲后嘴角却挂着“安详的微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爷爷明白那位共产党员为什么那样做后,“心头却又像压了什么东西似的沉重起来”,结合最后两段,请你说说爷爷在思考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四季之美(节选)
[日本]清少纳言
①秋天最美是黄昏。②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③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④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1】这段话主要通过写( )表现了秋天的黄昏之美。
A.看到的和想到的 B.听到的和想到的 C.看到的和听到的
【2】在作者眼中,“点点归鸦”之所以美,是因为( )
A.乌鸦像人一样充满感情。 B.乌鸦很多,很壮观。
C.乌鸦自由自在。
【3】阅读这段话时,恰当的节奏是( )
A.第②句要适当加快节奏,第③④句可以读得舒缓一些。
B.第②③句可以读得舒缓一些,第④句要适当加快节奏。
C.第②③句要适当加快节奏,第④句可以读得舒缓一些。
【4】《四季之美》一文展现了春天的_____、夏天的_______、秋天的黄昏、冬天的______的景色,营造了美的氛围。
12、课外阅读。
抗日英雄赵一曼
九一八事变不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赵一曼舍子从戎,奔赴东北。她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抗日的活动,而后带领一支游击队驰聘于白山黑水之间,其“红枪白马”的英姿令日寇闻风丧胆。
一次激战中,赵一曼受伤被俘。负责审讯她的日本军官大野,为了获取所需情报,一边以药物治疗以维持赵一的生命,一边软硬兼施,使用非人的酷刑和“心理战术”进行逼供。但无论是肉体上的摧残还是精神上的折磨,赵一曼崇高的革命气节和无畏的民族气概始终让日寇一无所获。
在无声的教育和感召下,董警官和韩护士暗中帮助赵一曼越狱,但在半路上地不幸再次被捕。穷凶极恶的日寇最后对赵一曼动用了电刑,企图通过破坏神经系统达到让地开口的目的。残忍的电刑下,赵一曼终于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因为她的幻觉中,出现了她至爱的儿子、人民和祖国……
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对地执行死刑。在赴刑场的列车上,赵一曼提笔给儿子写下了遗书:
我的亲爱的可怜的宁儿,妈妈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什么是牺牲?就是在今天以前,你一直在妈妈的怀抱里;画在今天以后,妈妈却只能留在你的记忆里了。
我亲爱的儿子,妈妈对得起你,因为妈妈是慷慨赴死的;我苦命的儿子,妈妈又对不起你,因为你还要艰难地活着。赶快长大成人吧,我的宁儿。长大成人之后,你要自豪地告诉所有的人,你的母亲叫赵一曼。
1936年8月2日,带着对儿子的无限深情,赵一曼从容就义,年仅31岁。
【1】短文按_____顺序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2】“你要自豪地告诉所有的人,你的母亲叫赵一曼。”从这一句话你觉得赵一曼有什么让儿子自豪的?
_______________
【3】赵一曼说的“牺性”指什么?谈谈你对“牺性”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
【4】从赵一曼给儿子的遗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每当约翰·施特劳斯那首风靡全球的《蓝色多瑙河》在我耳边响起的时候,我就在想:世界上恐怕没有任何一条河流的幸福能与多瑙河相比,因为它是一条音乐之河。
多瑙河流经9个国家,全长2850公里,发源于德国的黑林山东麓。虽然它在奥地利只有350公里,但这一段的多瑙河由于孕育( )了一大批伟大的音乐家而具有了非同寻常的魅力。奥地利全境96%的面积都属于多瑙河流域,在奥地利人的眼睛里,我们只能找到两样东西:多瑙河和音乐。这两样东西也可以说成是一样东西,因为有时候我们确实( )无法分清是多瑙河激起了奥地利人的音乐灵感,还是奥地利人惊人的音乐天赋为多瑙河带来了无穷的浪漫。
(1)解释下面的词语。
风靡全球:
(2)在文中( )处填上一个与加点词意思相近的词语。
(3)“多瑙河流经9个国家,全长2850公里,发源于德国的黑林山东麓。”这句话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
(4)在奥地利人的眼睛里,我们只能找到两样东西。分别什么,作者怎样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很快,小筏子就到了大船的跟前。划竹筏的, 是一个年轻的母亲,她神色镇定,平静的目光注视着前方。她身后的红包裹,原来是一个襁褓。她是抱着自己的孩子在江上赶路。我向她挥手,她朝我微笑了一下,脸上泛起一片红晕,马上又将目光投向江面,双手奋力划桨,继续在急流中探寻安全的通道。我发现,襁褓中的孩子将脑袋靠在母亲的肩膀上,正在酣睡,筏子上的颠簸和江上的惊险,他居然一无所知。
(1)选择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中。
a 竟 b 竞
写出了作者 的心情。
(2)在片断中,用横线画出描写年轻妈妈神态的句子。
(3)在文中用“﹋”画出描写母亲动作的词语。
(4)只见她双手不停地划桨,驾驭着筏子,灵巧地避开险滩和礁石,在湍急多变的江水中曲折前行。
a.这句话是( )描写。
b.通过这句话, 让我们体会到: 虽然 ,但她仍然通仍然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在江水中曲折前进。这可以看出划桨人不但 而且相当 。
(5)这段主要是描写这位年轻母亲的。在段末又写了作者的发现。些襁褓中正在酣睡中的孩子。在这里运用了 的写法。突出了母亲的 。
15、按要求完下列句子。
(1)她大眼瞪着 很委屈地说 别羞 大姐姐 我也是女孩儿(给句子加上标点)
(2)他的小嘴撅起来。(改为比喻句)
(3)火辣辣的太阳晒红了高粱,蒸黄了枫叶,烤焦了盘山公路。(仿写排比句)
(4)啊,真是菊花茶,甜甜的,带着一股花的馨香。
(改为感叹句)
(5)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
(改成第三人称)
(6)把原句改成下面的句子行吗?为什么?
原话:该要的钱,一分不能少;不该要的钱,一分不许多。这是找你的 4 角钱。每碗茶 1 角 5 分钱。
改后:这是找你的 4 角钱。每碗茶 1 角 5 分钱。
16、按要求写句子。
(1)汉斯接过笛子,说:“亲爱的父亲,请去铁匠铺给大公鸡钉上掌子,我要骑着它出门,不再回来啦。”(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国王,你答应的事不能反悔。(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汉斯出发了。(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汉斯就在树上呆了许多年,一边吹着笛子,一边照看着他的猪。(用带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花园的花“红、香、多”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夏天是悠闲的。夏天是有趣的。(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
(3)表示“说”的意思的词语有很多,请把下列句子中的“说”换一个说法。
小明一家去桂林游玩,看见美丽的桂林山水,情不自禁地说“真美呀!”
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跟我学:陈述句改感叹句,首先要在句中加入“真是、好、真、多么、太”等字词;然后在句尾加“啊、呀”等表感叹的字;最后加上感叹号!
1.安塞腰鼓深深震撼了我。(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用带点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续写句子)
5.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训练营
1.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些战士灰心了,撅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开满丁香花的校园
要求:请你虚构几个人物,以“开满丁香花的校园”为题,编写一个故事。注意故事内容要完整,情节能吸引人,字数在45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