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原文填空。
(1)_____ _____皆图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章。
(2)一畦________韭绿,________ ________稻________ ________。
(3)忠厚传________ ________,诗________继世________。
(4)夏季里,________事________,采了蚕桑又插秧。________起勤耕________,归来戴________ ________。
2、把下列的格言补充完整。
(1)人非________,孰能无惑?
(2)____________,天下物无全美。
(3)种_____者必培其根,种_____者必养其心。
(4)明日复明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事成蹉跎。
(5)________而后晓声,_________而后识器。
3、传统习俗我知道
例: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1)过年时吃鱼: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筑上雕刻蝙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秋时候吃月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诗句补充完整。
(1)盈盈一水间,_______。
(2)_______,近山识鸟音。
(3)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
(4)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5)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
5、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____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____
3.是什么吸引了树上的小鸟?是孩子们愉快的歌声。____
4.几场春雨过后,成群的笋儿探出头来。____
6、阅读理解
《七律 长征》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根据注音书写词语
wēi yí________ páng bó________
【2】根据上句填下句或根据下句填上句
1、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4、________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3】翻译“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
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磅礴——____________________。
云崖——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8】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7、小古文阅读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宋]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注释]①耒(lěi):古代一种像犁的翻土农具。
【1】这两首诗都是写________,都表达了______之情,《春夜喜雨》中表达出诗人情感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春夜喜雨》中描绘了春雨___和_____ (A.来前 B.来时 C.来后)的情形;《春雨》中描绘的是春雨____(A.来前 B.来时 C.来后)的情形,其中后两句中的一个“_____”字让人能够想象雨量的充沛。
【3】这两首诗中,杜甫认为春雨好在(_____),周邦彦认为春雨好在(____)
A.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 B.春雨水量可观
C.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 D.春雨来得及时
【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春夜喜雨》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如诗句“好雨知时节”;而《春雨》中采用了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如全诗不见一个“喜”字。 (________)
(2)《春夜喜雨》采用了拟人和想象的写法,写出了春雨的润物无声和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_______)
(3)《春雨》在写作手法.上也采用了想象的写法,写出了春雨把池塘涨满了。(_____)
8、古诗阅读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中写到了庭院、________、树、鸦、露珠和________等景物。
【2】下面赏析不正确的是( )
A.前两句诗描写的是赏月的环境。
B.诗句中没有“月”字,却暗含着月色,“地白”二字给人以澄静空明之感。
C.“冷露无声湿桂花”写出了中秋之夜的繁华热闹场景。
9、课外阅读。
寻找生活乐趣
我喜欢寻找,喜欢寻找自己想做的事,因为在我的辞海里,这叫做乐趣!
我迷恋于一切晶莹透亮的东西,就连一个小小的玻璃珠,在阳光穿透它的一刹那,我也会看得发呆,这对我来说似乎是一种乐趣。我喜欢把水滴在手指上,静静地看着这个能通过手的不断摇晃而滚动的“小家伙”。一切发生得那么平凡,那么安静,但又那么迷人!
我从冰箱里拿出冰格,取下几个不很规则的小正方体冰块,坐在床上玩弄起来。将这小小的冰块对准明亮的窗外,立刻有一种亮晶晶的视觉感受,心情也会随之明朗起来。你看这小小的冰块,它里面此时展现的是一个多么奇幻的世界呀!一栋栋高楼都有了弧度,骑车过往的行人在冰块中一时竟成了倒影。我不禁乐了起来!
冰毕竟是冰,顷刻间,它已在我的手温中化为一滩和它一样奇妙的东西——水。再次俯首,掌中的指纹清晰可见。把这冰凉的水洒在胳膊上,形成了道道水痕,顿时冰爽之感涌入心田。冰块慢慢融化,我的时间也悄然而逝。
我依然喜欢寻求自己的快乐。我认为快乐不会自己找上门来,而需要你去寻找。
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地球转动的每一个瞬间,我们都可以寻找到自己心中的快乐。不论它渺小,不论它细微,不论……它都能给心灵一份永久的慰藉。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有这种本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原来上天创造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都是它以美好的心态去创造的,只是我们还没有感悟到,还没有真正地领悟到而已!
从下一秒开始吧,寻求自己的快乐,让自己能乐观地面对挫折,能在摔倒之后又坚强地站起来。用细致入微的心去寻找生活的乐趣,要对生活充满信心。
在小小的冰块中,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份乐趣,一份真正的人生感悟!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慰藉 ——( ) 领悟 ——( )
【2】读第三自然段并思考:作者主要是借助什么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乐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六自然段中加点的短语“这种本领”是指什么?在文中用“____”画出来。
【4】作者在文末说找到了“一份真正的人生感悟”,这里的“感悟”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七月的天山(节选)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
……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1】仿照“斑斑点点”写两个词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选文主要写了七月天山的( )
A.森林
B.日影
C.水声
【3】文中的“巨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骑马的声音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学步(节选)
儿子,你居然会走路了!我和你母亲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在这之前,你还整日躺在摇篮里,只会挥舞小手,将明亮的大眼睛转来转去,有时偶尔能扶着床沿站立起来,但时间极短,你的腿脚还没有劲孩订粉寡莠干疯吮弗经,无法支撑你小小的身躯。这天,你被几把椅子包围着,坐在沙发前摆弄积木,我们只离开你几分钟,到厨房里拿东西,你母亲回头望房里时,突然惊喜地大叫:“啊呀,小凡走路了!”我回头一看,也大吃一惊:你竟然站起来推开了包围着你的椅子,然后不倚靠任何东西,自已走到了门口!我们看到你时,你正站在房门口,脸上是又兴奋又紧张的表情。看见我们注意你时,你咧开嘴笑了,你似乎也为自己
能走路而感到惊奇呢。
从沙发前到房门口不过四五步路,这几步路对你可是意义不凡,这是你人生旅途上最初的几步独立行走的路。我们都没有看见你如何摇摇晃晃走过来,但你的的确确是靠自己走过来了。当你母亲冲过去一把将你抱起来时,你却挣扎着拼命要下地。你已经尝到了走路的滋味,这滋味此刻胜过你世界里己知的一切,靠自己的两条腿,就能找到爸爸妈妈,就能到达你想到达的地方,那是多么奇妙多么好的事情!
【1】文中画线句子:我们看到你时,你正站在房门口,脸上是又兴奋又紧张的表情。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你怎么理解“靠自己两条腿,就能找到爸爸妈妈,就能到达你想到达的地方,那是多么奇妙多么美好的事情!”一句的含义?
【3】文章通篇采用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第一段中,有三个句子用了感叹号,请联系前后文内容,说说感叹号所包含的意义。
【5】你从《学步》这篇寄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2、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我爱春雨
①我爱春雨,在我家乡,人们常用“春雨贵如油”来比喻春雨是多么宝贵。
②细雨如丝。透过一条条的银线,看到远处的建筑物和高山,朦朦胧胧的,就像含羞的少女披上了银色的面纱。
③地里的麦苗看见春雨来了,高兴得欢呼起来。春雨热情地对她们说:“喝吧,麦苗妹妹,喝得饱饱的,长得壮壮的.你们就能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
春雨悄悄地钻进了泥土里。麦苗喝足了雨水,立刻感到浑身添劲。她们使劲往上长,似乎已经悄悄地抽出了两片嫩绿的叶子。一阵风吹来,麦苗发出轻微的声音,好像说:“春雨,我们决不辜负你对我们的希望。”
④春雨,也给树木带来了变化。看,在春雨的浇灌下。桃花妹妹皱巴巴的脸儿舒展了,杨树阿姨碧绿的叶子上被春雨洗得没有一点灰尘,从远处看,就像换上了一身新装。
⑤春雨,虽然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但是它从来没有向人们炫耀过自己的功劳。我想,我们辛勤的老师,正像春雨一样,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工作着。他们付出了多少心血,终于闻到了桃李的芬芳。
1.根据文意解释加红的词语。
(1)辜负——
(2)炫耀——
2.请用一句话概括②—④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后面的括号里写出下面的修辞方法。
(1)地里的麦苗看见春雨来了,高兴得欢呼起来。( )
(2)透过—条条的银线,看到远处的建筑物和高山,朦朦胧胧的,就像含羞的少女披上了银色的面纱。( )
4.这篇短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邓稼先<节选>
抗战开始前的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后来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同住一室。50年的友谊,_______。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了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包括奥本海默在内,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所以他和我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_______——甚至可以说是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下面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已经是_______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不时出现,不过比起以前要较少出现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_______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1】将下面的四字词语恰当地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截然不同 引人注目 妇孺皆知 亲如兄弟
【2】抗战开始前,“我”和邓稼先曾在________同学一年;抗战时期,“我”和邓稼先在________又是同学。
【3】为什么奥本海默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眼中的奥本海默和邓稼先有哪些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那一年的江水
四年前,父亲因病去世,我听从母亲的安排,报考了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边陲小村任教。昔日的凌云壮志在繁琐的工作中被消磨得所剩无几。生活条件差,学生们不听话,领导的批评,让我倍感孤寂和怀才不遇。在这里,我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常一个人骑着自行
车到不远的江边去看浪花,因为只有浪花才能感受到我的无助和伤感。
那次是星期天,我没回家,蹬上自行车去看浪花。就是这一次,让我心头豁然一亮,影响了我的一生,甚至改变了我的一生。
从学校往北走,五分钟便到了江边。江水生生不息地流淌了千百年,江边的泥沙便也日积月累地淤积了千百层,岸边便成了肥沃的土地。可很少有人来这江岸边垦荒播种,倒不是人们粮仓里不缺这些米,口袋里不缺这些钱,而是因为每逢夏季江水都有可能漫到岸边,把庄稼连根拔起,冲得无影无踪,让你起早贪黑白忙乎一场却颗粒无收。因此,江边总是静静的,只听得见浪花的喃喃细语。我放好自行车,慢慢地走在沙滩上。望海鸟飞过,看浪花逝去。我已习惯了这样。
我稍微抬了一下头,却看见不远处有一片地,禾苗长得枝粗叶大壮实无比,油油的亮光灼得我眼痛,野草疯长得满地都是。更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在烈日下,竞还有一位瘦矮的农民微曲着身子在锄草。我就这样看着,看着那忙碌的背影发呆。
也不知过了多久,那位农民在一片空地上坐下来休息。我举目四望,岸滩不远处是一片葱葱茏茏的生机,习习江风不时让这醉人的绿摇着头,或欢笑或歌唱。而空气中也氤氳着江水、泥沙和草儿的清香,偶有一艘帆船向蓝天深处驶去。昔曰对这一切感到窒闷的我竟感染出了些生气来。
我带着满脑的疑惑同老农聊了起来。我不解地问:“您在这里种庄稼,水涨上来了咋办,那不是白忙了一年吗?”
老农听后,嘿嘿地笑着说:“谁知道今年水会不会涨上来?我也没去想。你想想看,你要有收成就必须流汗,可流汗了不一定有收成。今年淹了,说不定明年不会淹,希望总是有的嘛!”
听完老农这番平凡朴实而饱含深厚哲理的话,我脑中像点燃了一团火,像拨亮了一盏灯,让我对前方不再感到迷惑。以前,我总认为我努力工作了一定会得到成绩;我付出了,一定会得到回报。看来,我想错了。老农的话让我明白了对学生的爱是无条件的付出。
那天,天蓝,云白,心爽。我悠悠地骑着自行车唱着歌回到了学校。之后,讲台上是我深入浅出的讲解,下课时教室里是我悉心辅导的身影。夜晚,星星作伴,我睡得很晚,月亮作证,我起得很早。
江水那年并没有漫上岸滩,老农的庄稼获得了好收成。而我在人生路上也迈出了很大的一步。
【1】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哲理——( ) 悉心——( )
反义词:孤寂——( ) 坚硬——( )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无影无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积月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里,我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常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到不远的江边去看浪花,因为只有浪花才能感受到我的无助和伤感。”这句话表达“我”_____________的心情。
【4】短文用________和________比喻那位老农的话对我的启迪。
【5】老农为什么在经常被水淹的江边垦荒播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听了老农的话“我”有什么变化?请用“_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7】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中断通讯联系。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听说他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1.我只有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都喜欢王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个星期天,妈妈要带我去西湖划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句子改成直述句。
1.总理对我说,他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我送来的稿子,他放在最后。叫我到隔壁 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傅对鲁班说,他要考考鲁班的木工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改写句子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班长摸摸嘴说:“我早就吃过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1.这个问题不能不讲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起地道战,谁也不能不承认是个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能不遵守交通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照样子,改句子
例:这只白鸽是爸爸拾到的。
爸爸拾到了这只白鸽。
省力安全水壶提手是小明同学发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为了崇高的理想,多少先烈付出生命的代价;为了实践理想,多少英雄抒写着动人的篇章。理想是人生导航的灯塔,是催人奋进的风帆。你的理想是什么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你准备怎样去实现理想?请以“理想”为话题,写一篇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