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是 ( )。
A.初闻涕泪满衣裳。( 鼻涕,眼泪 )
B.青春作伴好还乡。(春天)
C.孔君平诣其父。(拜访)
D.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刺破)
2、“隼”(sǔn)的意思最可能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
A.鸟类
B.人类
C.数字
D.器具
3、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童孙未解供耕织。( )
A.准备
B.从事
C.奉献
4、比一比,再组词。
辨________ 纽________ 窈________ 尊________
辩________ 扭________ 窃________ 遵________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1.写近义词
进犯—(_________) 沉着—(__________) 坠落—(________)
2.写反义词
英勇— (________) 崎岖—(________) 胜利—(________)
6、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银( )素( ) 废( )忘( )
不( )而( ) 严( )以( )
始( )不( ) ( )水( )薪
7、汉字知识我知道。
1.我国的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_____)→隶书→(_____)→草书→(_____)”的演变过程。
2.汉字的种类有象形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的书法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完成填空题。
(1)写出两个描写人物外貌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 __________
(2)写出两个描写人笑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上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里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1】这一段文字是写 的场面。“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 、 、 ,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 ,这样的好处是 。
【2】文中的“闪”字能换成“躲”字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1】选段中的亲人为志愿军做了哪几件事?请写出小标题。
【2】“雪中送炭”比喻________。文中的“雪中送炭”是指________。
【3】用“雪中送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fù)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毛主席的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表现了他________心情。
【2】加点的句子中,“这种念头”指的是________。
【3】朗读毛主席说的话时,应该用( )的语气。
A.沉痛
B.焦急
C.悲愤
【4】联系课文,假如你是秘书,看到毛主席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的一瞬间,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对视
有一天,萌萌望着我,突然说:“妈妈,你的眼睛里有我。”
接着,他又问:“妈妈,我的眼里有你吗?”
于是,我望着他说:“在我看你的时候,你的眼睛里也有我。”
“你知道我在你的眼里是什么样子吗?”他又问。
“知道。”我说,“你聪明,顽皮,又听话,又不听话,有时又做鬼脸儿……”
“那你知道你在我眼里是什么样子吗?”他又问我。
我一下子回答不上来,但我却由此想到: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有别人,都注视别人。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时时处处注意到自己在别人的眼中究竟是什么样子。
如果每个人都能注意到这一点,那该多好。
【1】短文中不少句子里用了“眼中”“眼里”“眼睛里”。这些词语有两种意思:A.就是视觉的眼睛里;B.有“心目中”的意思。请你联系上下文,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解释。
(1)妈妈,你的眼睛里有我。____
(2)妈妈,我的眼里有你吗?____
(3)在我看你的时候,你的眼睛里也有我。____
(4)你知道我在你的眼里是什么样子吗?____
(5)那你知道你在我眼里是什么样子吗?____
(6)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有别人,都注视别人。____
【2】短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母子对话;第二部分写由对话引起的联想,点明中心;第三部分表达作者真诚的希望。请根据提示,用“//”在原文中划分出来。
【3】作者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注意到这一点,那该多好。”句中的“这一点”是指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含义深刻的小散文,我明白了什么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桂林的岩洞
桂林的岩洞以芦笛岩、七星岩、冠岩最为有名,而且各有各的特色。
走进芦笛岩,就好像走进了一座用宝石、珊瑚、翡翠装饰起来的宫殿,各种各样的石笋、石幔、石花琳琅满目,惟妙惟肖,摸上去还滑溜溜的。在这座美如仙境的“宫殿”里有很多景点,如“盘龙宝塔”“水晶宫”“瓜果丰收”等,最吸引人的应该算“瓜果丰收”,你看,这儿的果类有紫色的“葡萄”、红色的“柿子”、黄色的“梨”、浅绿色的“蟠桃”;瓜类有青色的“哈密瓜”、绿色的“西瓜”、黄色的“南瓜”,真是一派丰收的景象啊!
七星岩又是另外一种风格。刚走进洞口,一阵阵冷气就迎面扑来,还有许许多多的燕子在空中盘旋,一边飞一边叫,仿佛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到冠岩可不容易了,必须先爬到半山腰,然后乘观光电梯往下走,只见很多钟乳石上照着五颜六色的灯光,让人觉得好像 进入了一个晶莹透亮的童话世界。走出观光电梯,耳边响起“轰隆隆”的声音,这可不是打雷,而是水流声,这里有一条闻名中外的“地下河”。坐船渡过这条地下河,可以乘火车观赏形形色色、五彩缤纷的钟乳石。
一个岩洞,里面地电梯,有船,有火车,真是少见,难怪有人称赞说“冠岩是天下第一洞天”哪!
【1】解释下列词语。
琳琅满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惟妙惟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彩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句话概括芦笛岩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人们称赞冠岩是“天下第一洞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童年的发现(节选)
又过了三四年,我上了六年级。老师开始给我们上生物课。有一次,年轻的女教师板着面孔一本正经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有的科学家认为,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费奥多罗夫!……你笑什么?再笑就从教室里出去!”
“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
教室里ー阵笑声。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气得脸色苍白,大步朝我走来。
“费奥多罗夫!……你立刻从教室里出去!
我的脸由于困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1】“我”的脸涨得通红的原因是( )
A.老师当着同学们的面把我轰出教室。
B.我为自己的发现兴奋得脸发红。
C.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2】给下列句中的省略号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①表示话未说完 ②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③表示想说的话被打断
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_________)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请写出“我”和同学们笑的不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我”为什么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选文中最后一句话,你能解释它的含义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碗清汤荞麦面(节选)
对于面馆来说,生意最兴隆的日子,就是大年除夕了。
北海亭每逢这一天,总是从一大早就忙得不可开交。不过,平时到夜里12点还熙攘热闹的大街,临到除夕,人们也都匆匆赶紧回家,所以一到晚上10点左右,北海亭的食客也就骤然稀少了。当最后几位客人走出店门就要打烊的时候,大门又发出无力的“吱吱”响声,接着走进来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妇人。两个都是男孩,一个6岁,一个10岁的样子。孩子们穿着崭新、成套的运动服,而妇人却穿着不合季节的方格花呢裙装。
“欢迎!”女掌柜连忙上前招呼。
妇人嗫嚅地说:“那个……清汤荞麦面……就要一份……可以吗?”
躲在妈妈身后的两个孩子也担心会遭到拒绝,胆怯地望着女掌柜。
“噢,请吧,快请里边坐。”女掌柜边忙着将母子三人让到靠暖气的第二张桌子旁,边向柜台后面大声吆喝,“清汤荞麦面一碗——!”当家人探头望着母子,也连忙应道:“好咧,一碗清汤荞麦面——!”他随手将一把面条丢进汤锅里后,又额外多加了半把面条。煮好盛在一个大碗里,让女掌柜端到桌子上。于是母子三人几乎是头碰头地围着一碗面吃起来,“咝咝”的吃、吸声伴随着母子的对话,不时传至柜台内。
“妈妈,真好吃呀!”兄弟俩说。
“嗯,是好吃,快吃吧。”妈妈说。
不大功夫,一碗面就被吃光了。妇人在付饭钱时,低头施礼说:“承蒙关照,吃得很满意。”这时,当家人和女掌柜几乎同声地回答说:“谢谢您的光临,预祝新年快乐!”
一年很快过去了,转眼又是大年夜。过了晚上十点,店门又被拉开了,一个女人带着两个男孩走了进来。
老板娘看那女人身上那件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短大衣,就想起去年大年夜最后那三位顾客。
“……这个……清汤荞麦面一碗……可以吗?”
“请,请到里边坐,”老板娘又将他们带到去年的那张二号桌,“清汤荞麦面一碗——”
“喂,孩子他爹,给他们下三碗,好吗?” 老板娘在老板耳边轻声说道。
“不行,如果这样的话,他们也许会尴尬的。”老板说着,抓了一份半的面下了锅。
“今年又能吃到北海亭的清汤荞麦面了。”
“明年还能来吃就好了……”
【1】文中划线的内容可以换成______这个成语。
【2】以下哪一项的省略号与例句用法一样?( )
妇人嗫嚅地说:“那个……清汤荞麦面……就要一份……可以吗?”
A.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
B.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认错了。”
C.“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D.“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3】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画横线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
【5】善良的老板和老板娘为什么不干脆给母子三人下三碗面?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
【6】想象“躲在妈妈身后担心会遭到拒绝的两个孩子”在等待回答时,心理的想法。
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亲第一次说害怕
我一直都觉得父亲是这个世上最胆大的人。
我刚上小学时,父亲在一所学校的食堂里做饭。晚饭一做好,父亲便急匆匆地往回赶。冬天天黑得早,走夜路。山路两旁全是黑森森、遮天蔽日的茂密松树林。我曾问过父亲摸黑走山路害怕吗,父亲(神气十足 底气十足)地回答说:“不害怕,我胆大!”
从我10岁起,每年的暑假都要陪父亲去30多里外卖熟山芋。那时,乡下夜晚的路上永远都是见不到一丝灯光的,且两旁总是有很多坟墓,这一座,那一座,胡乱地堆着。特别是一些新坟,坟头上的白幡都没有被撤掉,总会在夜风中发出哗哗的声音,让人不寒而栗。但父亲还是不怕,每次带着我走过坟旁,他都像什么也没看到一样,“我胆大”,他总是这样告诉我。
后来,父亲怕影响我学习,便不让我陪他去了。母亲不放心,每次都要和我出去送送他。黑夜中,我和母亲站在村口的高地处,父亲则独自打着手电筒上路。每隔几分钟,我就大声地喊父亲,父亲听到后会回应一下。没走多远,他便会隔着(寂静 平静)的夜空,对我和母亲大声喊道:“你们回去睡觉吧!
我工作后,父亲一直在外打工,我非常不解。直到跟我生活在一起的母亲告诉我,父亲本来是打算留在老家的,养点儿鸡,带来给我补补身体。可是,当他回到多年不曾回去的老家时,却发现屋边上居然新葬了一个坟。父亲对母亲说,他怕,晚上不敢一个人睡在空荡荡的三间老屋里,于是决定(继续 连续)外出打工。
那是我30多年来第一次听见父亲说怕。我也一下子清醒过来当年父亲走山路,过坟堆,一定也是怕的,只是他将这种怕深深地了(隐蔽 隐藏)在心底,不让孩子和妻子知道。因为他深知,肩头上的家庭重担不允许他胆小,所以他用“我胆大”将一切恐惧轻描淡写掉,完成一个父亲和丈夫的责任。
现在父亲老了,他放下挑了几十年的重担这才承认自己也是胆小的。
【1】选出文中括号里使用恰当的词语。
【2】本文是依据______和______的先后顺序来记叙的。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了_______的场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________。
【4】“我”工作后,父亲为什么还一直在外打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哪处细节描写最让你感动?并说说你对这处细节描写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大圣道:“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佛祖道:“你除了长生变化之法,再有何能,敢占天宫胜境?”大圣道:“我的手段多哩!我有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会驾筋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如何坐不得天位?”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
【1】该文段选自_______,作者_______,大家都喜欢“大圣”,请概括他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
【2】生活中,我们会常常听到有人用此段中的两句话来振作自己,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选文一:民国元年,一位打山东来的摔跤手成了无敌手。那摔跤手个子大赛面墙,肩厚似牛臀,臂粗如大腿,光头圆脸冒红光;浑身的肌肉一使劲,好比上上下下到处肉球,再动两下,肉球满身乱滚。这小子拿手的本事是摔跤时,两手往对手肩上一搭,就紧紧抓住,腰一给劲,就把对手端起来。你两脚离地使不上劲,他胳膊长你踢不上他,你有再好的跤法也用不上。他呢?端着你一动不动,你再沉再重也没他劲大。等你折腾够了,他把你往地上一扔,就赛给他玩够的小小狗,扔在一边。据说他这手是从小练的一个怪招:端缸。
选文二:这怪人在街头站了一会儿,忽然打腰里掏出一个小纸盒,从里边抽出一根一寸多长的小细木棍儿,棍儿一头顶着个白头。他举起小木棍儿,从上向下一划,白头一蹭衣褂,嚓地生出火来,把木棍儿引着,令街上的众人一大惊,不知怪人这小棍儿是嘛奇物。怪人待手里的小木棍儿烧到多半扔在地上,跟着从小盒再抽一根,再划,再生火,再烧,再扔。就这么连划了十多根,表演完了,嘛话没说,扬长而去。
从此天津人称怪人这种“一划就着”的玩意儿叫“自来火”。呵呵,其实就是咱们用的“火柴”而已。
【1】借助表格梳理文章内容。
片段 | 选文一 | 选文二 |
主要人物 | 山东小子 | _____ |
主要描写方法 |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 _____ |
“奇怪”之处 | _____ | 怪人点“自来火” |
【2】选文一中,“肩厚似牛臀”“________”等词句是对“山东小子”的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等词是动作描写。这样写表现出“山东小子”________的特点。
【3】选文二中,“表演”一词极具深意。请你联系选文,说一说它的深层含义。
_____________
【4】下列对两篇选文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东小子”之所以能成为称霸一方的“无敌手”,是因为他有一身的蛮力。
B.“自来火”就是火柴,只是当时未普及使用,因此人们称之为“奇物”。
C.“怪人”表演结束后扬长而去,作者对此持批判态度,讽刺了当时社会的愚昧无知。
D.两段选文选用不同的描写方法,目的在于表现不同人物的特点,突显主旨。
19、课外阅读。
居里夫人的故事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动 惊动)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奖金的女科学家。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希望 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 愿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中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轮椅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播 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1】画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2】选择一个最正确的答案,在括号内写上序号。
(1)短文是通过( )来表现居里夫人的高尚品质的。
A.一件事 B.两件事 C.四五件事
(2)“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老人流下了“热泪”是因为( )。
A.老人能参加开幕典礼,上了主席台,很激动,所以流下热泪
B.老人被居里夫人的这种成名不忘老师的美德所感动,所以流下了热泪
C.老人看到会场的热烈场面,感动得流下热泪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湖面上溅起了涟漪。(扩句)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为陈述句)
21、甜甜想要写一首有关童年的诗歌放在校报的特刊栏目中,请你仿照格式帮她续写。
童年
童年, 是一首动听的歌, 我用细嫩的小手, 将一个个音符串联成一首歌;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写句子。
(1)难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改为陈述句)
(2)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为肯定句)
(3)她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改写成比喻句)
(4)楚国的大臣们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缩句)
23、下面是一些同学的心里话,看后你肯定会想到与这些心里话有关的人或事。请选择其中一句,把你想的写成一篇400字左右的习作,题目自拟。
(1)与其嫉妒别人,不如用实际行动超越别人。
(2)沙堆是一粒一粒积成的,学问是一点一点积累的。
(3)拥有父母的关心,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