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焦作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辨字组词。

    桐________        稍________        擦________      蜒________

    铜________        梢________        察________      蜓________

  • 2、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积累填空。

    (1)操千曲而后晓声,________。  

    (2)________,再而衰,________。  

    (3)成语“________”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4)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很多,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让人想起温馨而幸福的春节;杜牧的“__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让人忆起清明节;香喷喷的粽子不禁让人想起屈原以及他的名句“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皮日休的诗句“玉颗珊珊下月轮,________”让人想起中秋佳节;重阳节登高又吟出了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________”。  

    (5)《桃花心木》的作者是台湾作家________,文章借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 

    的深刻道理。

  • 3、《赤壁之战》是根据中国古典长篇小说________有关章节删改而成的,它生动地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________针对曹军的弱点,采用________的办法大败曹军于________的故事。

  • 4、读拼音,写词语。

    duàn liàn    fěi cuì     suàn bàn      dǎo ɡào

    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_

    shènɡ dàn     dǎ jiǎo      chōu       juān zènɡ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 5、文学常识填空。

    鲁迅(1881——1936),现代著名( )家、( ) 家和( )家。原名 ( ),字 ( ),浙江( ) 人。1918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外阅读。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②一枝一叶:用竹子枝叶来比喻百姓们的各种小事。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A.署:衙门。

    B.萧萧:形容草木凋零。

    C.吾曹:我们。

    D.关情:牵动情怀。

    【2】给诗句中的划线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疑是民间疾苦声。( )

    A.指(人民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

    B.憎恶,厌恨。

    C.因病引起痛苦;患病的痛苦。

    (2)些小吾曹州县吏。( )

    A.细小;微小。               B.稍许;略微。             C.少许。

    【3】“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人关情的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题画诗,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

  • 7、美文来欣赏。

    沁园春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注释】①北国:指我国北方。

    ②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③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④风骚:本指辞藻。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诗经国风》和屈原的《离骚》),泛指文学。

    ⑤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汉朝人称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1】这首词上阕描写了________,下阕抒发了________

    【2】找出词中的比喻句,抄写在下面。

    ________

    【3】你喜欢毛泽东的这首词吗?说一说理由。

    ________

    【4】如何理解词中最后两句话?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

    【5】把你知道的毛泽东的词再写下一首。

    ________

  • 8、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月光、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_____的气氛。

    【2】诗的前两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_______”一词看出月色的 _______。这种景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 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 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 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

    【4】“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 类似的诗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3】“精兵简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4】举出采用李鼎铭的意见这一事例,是为了说明文中的哪句话?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

    【5】文段共______句话,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告诉我们,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___________;接受任何人的正确的批评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竹影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一面谈着: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呢!”“这一丛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呢!"这是《芥子园画谱》里的!”“这是吴昌硕的!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夫人的!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华明难为情似的站了起来,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后,似乎害怕爸爸责备他弄脏了我家的水门汀。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弟弟连忙拣木炭给他。爸爸也蹲在地上描竹叶了,这时候华明方才放心,我们也更加高兴,一边描,一边拿许多话问爸爸:

    ……

    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用绿颜料撇竹叶,不更像吗?”“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画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故墨画在中国画中是很高贵的一种画法。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倘然用了绿颜料,就因为太像实物,反而失却神气。所以中国画家不喜欢用绿颜料画竹;反之,却喜欢用与绿相反的红色来画竹。这叫做朱竹,是用笔蘸了朱砂来撇的。你想,世界上哪有红色的竹?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爸爸说到这里,丢了手中的木炭,立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

    (1)爸爸的到来使华明感到难为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选出中国画西洋画的不同之处。(   )

    A.中国画重神似

    B.西洋画重形似

    C.中国画像符号

    D.西洋画像照相。

    (3)试用原文的话概括回答第2段开头所提出的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中国画大都如此一句中如此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5)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这样的看法指怎样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邂逅霍金(节选)

    葛剑雄

    自从《时间简史》在中国翻译出版后,知道霍金的人越来越多。青年人争相阅读《时间简史》,一时颇有洛阳纸贵之势。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我对霍金以高度残疾之身能写出如此经典著作的精神和业绩,却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我知道霍金是剑桥大学的,想不到在来剑桥的第二周就见到了他。六时半,当我们从茶室回家又经过剑河边时,忽然,我见到前面缓缓驶来一辆轮椅车,上面坐的正是霍金——和以前在照片上见到的完全一样。

    车驶近了,我却呆滞了,是敬仰,是震惊,是凝视,是沉思;都是,或许都不是——在他经过我身边的那段时间我什么也没有做,只是目送着他静静地过去。

    这是一个弱小的身躯,稍向右侧倾斜地靠在——或者说是被安放在——轮椅车背上。除了他的目光,似乎见不到他有其他动作。他的目光显得异乎寻常,可以看成极度冷漠,也可以视为显示着超常的魅力。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地摸着照相机,但我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或许是霍金独特的形象震撼了我。对于这样一位随时面对逼近的死神却依然像超人那样奋斗的人,对他的任何干扰都是一种罪恶,更不用说任何好奇的举动或过分的热情表现。

    或许是周围的人感染了我。当霍金经过时,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人都毫无异样,就连照料他的老护士也不靠近他的轮椅,只是默默地跟随着,大家都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

    霍金的轮椅渐渐消失了,就像路上无数过往的行人一样。

    霍金是不幸的,他在风华正茂时遭遇了罕见的疾病,要不,凭着他的才华和毅力,他完全能为人类做出更杰出的贡献。霍金是幸运的,他生活在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时代,他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要不,他如何能完成他的著作,如何能继续他的生命和工作?他的轮椅上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机械和电脑,他的身前就有显示屏和特殊的键盘,这是IBM公司专门为他设计制造的,所以他才能自如地操纵轮椅,才能传达自己的思维,才能延续他的生命。

    我更庆幸霍金生活在剑桥,他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不必随时面对镜头、鲜花、握手和掌声,不用应付聚会、宴请、报告和表彰,因为大家都懂得个人的价值和时间的可贵。

    愿霍金在平静中度过他不平凡的一生,更愿世界上其他“霍金”能像他那样幸运。

    1比一比,再组词。

    撼( )憾( ) 遭( )糟( ) 延( )廷( )

    2选字填空。

    (凝 疑)   怀(   )   (   )视

    (漠 寞)   沙(   )   寂(   )

    (尊 遵)   (   )守   (   )重

    3霍金的“经典著作”指的是《_____________》。文中“___________” 表明了这一著作的经典。

     

    4用“_____”画出描写霍金外貌的句子。

    5结合全文,霍金“超常的魅力”,除目光外,还表现在_____。(填序号)

    ①以高度残疾之身写出《时间简史》。

    ②取得非凡的科学成就。

    ③以坚强的毅力战胜罕见疾病。

    ④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6文章最后一段提到了对其他“霍金”的祝愿,那么这里的其他“霍金”指的是哪些人?“幸运”又是什么意思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月光饼》

    月光饼是故乡一种特有的月饼。每到中秋,家家户户及商店都会用一根红丝带穿一个比脸盆还大的月光饼,挂在屋檐下。廊前摆上糖果,点起香烛,和天空的一轮明月相映成趣。月光饼做得很薄,中间加上一丝红糖,面上撒满了密密麻麻的芝麻。供过月亮之后,拿下来在平底锅上一烤,掰开来吃,真是又香又脆。

    月光饼面积虽大,分量却并不多,所以一个人可以吃一个。我总是能首先抢到大半个,坐在门槛上慢慢地掰开细细地嚼。家里亲朋好友送过来的月光饼很多,每一个上面都有一张五彩画纸,印的都是“嫦娥奔月”、“刘备招亲”、“西施拜月”等图画,还印有说明。我就把这些五彩画纸抽下来,要大人们给我讲上面的故事。几年的收藏积蓄,我有了一大叠。长大以后,我还舍不得丢掉,时常拿出来看,还把它订成一本,留作纪念。

    我有一个比我只大两岁的表姑,她时常到我家过中秋节,她特别喜欢吃月光饼。有一次,她拿了三张五彩画纸要跟我换一个月光饼,我跟她要五张。两个人就吵了起来。她的脸很大很扁,面颊上还有一些雀斑。我指着她的脸说:“还吃!再吃,脸上的雀斑就跟饼上的芝麻一样多了!”这句话真伤了她的心,她掩面哭了起来,把一大叠画纸撕成了碎片片,一阵风刮过,满天飞舞,我也气得把月光饼扔在地上,用脚一踩踩得粉碎,看到一地的碎饼,我又心疼又后悔,也就“哇”地一声哭起来,母亲发现了严厉地训了我一顿,又捧了一个刚烤好的月光饼给表姑,表姑抹去眼泪,看看饼,又抬头望着母亲问:“我脸上的雀斑长大以后会好吗?”母亲拍着她的肩说:“你放心吧,女大十八变,变张观音面,长大后,雀斑就没有了。”母亲又笑了笑说:“你多拜拜月亮菩萨,保佑你长得美丽,月光饼供过月亮,吃了也会让你越来越漂亮的。”表姑半信半疑地摸着月光饼上的芝麻,呆愣愣地和我对望了一会儿,突然掰下半个饼递给我说:“我们分了吧。”我看看地上撕碎的画纸和踩烂的饼屑,感谢万分地接过饼,跟表姑手牵手悄悄去后院,恭恭敬敬地向着天上的月亮拜了三拜——我们都希望自己长大以后能有一张观音面。

    表姑长大后,脸上的雀斑不但没有隐去,反而更多了。可是婚后夫妻极为恩爱,她生的两个女儿,都如出水芙蓉一般。我们再见面时谈起幼年抢月光饼和拜月亮的事情,她笑笑说:“月亮菩萨还是听了我的祝愿的,我的脸上的雀斑虽然越来越多,可我的两个女儿却越来越漂亮。”

    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

    中秋节,一年又一年,来了又过去,什么时候再回家吃月光饼啊!

    【1】用“严”字组词填空。

    ______的态度 ______的要求 ______的组织

    ______的形势 ______的纪律 ______的表情

    【2】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从_______、制作原料、________描写了月光饼。

    【3】贯穿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最后一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时隔多年,作者为什么会对家乡的月光饼还能记忆犹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用“∥”将这段话分两层。

    2分两层的根据是什么?选择一种恰当的方法(   )

    A.先总体写中心,再具体叙述除夕热闹的活动。

    B.先交代时间,再具体写活动。

    C.先说节日名称再说节日活动。

    D.先说在家的人如何过除夕,再说在外的人回家过年。

    3文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分别是                

    4文中画线句子表明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方面细腻描写了人们欢庆除夕,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红火热闹。

  • 14、阅读《重阳随想》,完成下面小题。

    重阳随想

    二月河

    ①中国的年节,大致上说的是三件事:祀神、祭祖、放松吃喝。神仙祖宗不说,我们农业国,几千年如一日,劳作耕耘从土地里“刮金”,加上诸多的社会人文原因,从上到下的人们,可以说都累得可以。平日积攒一点好吃的,舍不得吃;好用的,下地锄禾舍不得用。到节日期间,除了求神祖保佑“越过越好”,所有平日郁结在心的欲望,统统都释放出来。所以,与神祖无涉的节是没有的,与吃喝无关的节也是没有的。但有一个节似乎这三方面都很淡,三件事也都做,但俎豆香烟不盛,珍馐美食呢,也似乎做得不认真,这就是重阳节。

    ②“两个太阳重叠”?不是的。九月九是两个“阳极”之数重叠在了一起,因此有这名。这个节是个游兴节——我们过去说的“游兴”,说白了就是今日的“旅游”。没有现代的交通工具,也没有柏油路,就自己一家人做短途的随喜。自己带吃的和“饮料”——酒,走上山去,登高去,看碧云黄花去,看枫叶去!在山上玩,玩累了,回家,这个节也就过罢了。

    ③中国人做事的认真诚敬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人能比,外国人过节要去教堂,你有事或心情不对没去,谁也不会计较,耶稣天主不计较,神父牧师和教中会友也都不会计较。在中国,到祠堂祭祖你敢不来?那肯定族中就有人“收拾”你。真正自由放松的节日也只有这个重阳节。

    ④“重阳将至,盲雨满城,凉风四起,亭亭落叶,陇首云飞。”就这么几句话,可以说是形容这个重阳的极致之语,我在不少笔记文章中见到,几乎都一字不易地引用。这个时气,不下滂沱大雨,然而也不是毛毛雨,很细腻柔和如烟似雾那样的雨,重阳节也没有。盲雨的“盲”怎么讲,我没有考究过,想想见到的那雨的样子,该是不大不小的中雨,更确切地说是“中雨偏小”的那种雨,这个雨,出门登高做一日游,怎样说都是偏大了一点。但人,人啊,只要有心情,高兴,带着雨具,挑上酒食点心,也就上山了。

    ⑤其实,就人们的心理,人们盼着有雨。满山的秋叶艳色杂陈,斑驳陆离,如果在艳阳之下,那就太真切了,不够朦胧,不够含蓄,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多少有点不合。在太阳底下喝酒,看山也少了点“秋凉”意味。但还有一层更真切实惠的想法,“重阳无雨则冬无雨雪”,这会影响来年的收成,所以雨下起来,敲击着所有人的兴奋点,敢情是雨下得多点大点,人们会更高兴。

    ⑥插茱萸、饮重阳酒、吃糕、登高,寄托了人们两种心情,希望远方的亲人平安,希望自己的子女和生活“步步登高”,这实在是个吉庆有余的欢乐节。

    ⑦我们现在一年要过很多节,我看有两个节是挺好的,一个是儿童节,那是“六一”;一个则是重阳节,是老人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优良传统。你找个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说,他们不能懂——凭什么我要像尊敬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别的老人,像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别人的孩子?——他不行,因为他那个“学问”里头没有这个“理”。

    ⑧于是,在连吃带玩中,我们心中的爱薪火相传,重阳节的意思就大了。

    【1】本文的体裁是(    

    A.小说

    B.散文

    C.戏剧

    D.诗歌

    【2】把“九月九”叫作“重阳节”是因为(    

    A.两个“阳极”之数重叠。

    B.两个太阳重叠。

    C.九是大数,代表长辈。

    D.艳阳高照。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是(    

    A.是人都会老,都有年幼的时候。

    B.我是老人别人也是老人,我年幼别人也年幼。

    C.像尊敬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别的老人,像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别人的孩子。

    D.我家有老人,别人家也有老人,我家有幼童,别人家也有幼童

    【4】重阳节这天,人们不做的事情是(    

    A.插茱萸

    B.拜年

    C.吃糕

    D.登高

    【5】第③段中的“收拾”在文中的意思是

    A.整顿、整理

    B.修理、修补

    C.整治、惩罚

    D.打击、消灭

    【6】第⑤段中,不属于人们盼雨的原因是(    

    A.下雨能洗净尘埃。

    B.下雨显得朦胧含蓄

    C.下雨能带来好收成。

    D.雨中看山增添“秋凉”的意味。

    【7】第⑦段中的“理”加引号的作用是(    

    A.表示否定

    B.表示讽刺

    C.表示引用话语

    D.表示着重指出

    【8】第④段中的“盲雨”指的是(    

    A.滂沱大雨

    B.毛毛雨

    C.如烟似雾的雨

    D.中雨偏小

    【9】第⑥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A.开门见山

    B.承上启下

    C.点明中心

    D.前后照应

    【10】第③段中将外国人去教堂过节与中国人到祠堂祭祖进行对比,请写出这样对比的好处,至少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今年的重阳节,你准备为长辈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照样子,写句子。

    例: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一个小孩说,他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1)冯至说:“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玛琪说:“我可不想让一个陌生人到我家来教我功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们家。”他指了一下,可并没有抬起头,因为他正在全神贯注地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要求改写句子。

    (1) 王华说:明天妈妈带我去图书馆借书。(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的事迹表明,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们在水边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你们看见过这么劳苦、这么简朴的总理吗?

     陈述句:

    (2)北京是我国的四大直辖市。

    修改病句:  

    (3)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

    缩句:  

    (4)你们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总理。

    反问句:

    (5)造句:

    浏览:

     

  • 18、按要求写句子。 

    ①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离开自己的祖国。(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告诉我们:当时,我让你们传看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你们根据错误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支钢笔是他的,不是我的。(改动标点,使句子的意思相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你这样做,岂不是太糊涂了吗?(不改变句子原意,给句子换个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黄山的松树挺秀坚劲。(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瀑布挂在岩壁上。(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山的松树也许是吃石髓而长大起来的吧?(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这株松树长在悬崖旁边,一面靠近岩壁,一面向着空中,那么它的枝条全部向空中生长。(用带点的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写作。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会有一些抹不去的东西留在记忆深处。请以“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字数5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