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99年,这些龟甲和兽骨上的刻痕,引起了谁的注意?( )
A.王懿荣 B.司马迁 C.唐伯虎 D.仓颉
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登时就没了气。(立刻)
B.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了。(饭量)
C.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一声连着一声)
D.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古时对男童的称呼)
3、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昼出耘田夜绩麻(绩麻:把麻搓成线。)
B.也傍桑阴学种瓜(傍:依靠。)
C.山衔落日浸寒漪(漪:水中的波纹。)
D.草满池塘水满陂(陂:池岸。)
4、根据音节写汉字,把词语补充完整。
chéng (______)认错误 (______)实守信
jí 手(______)眼快 紧(______)情况
5、下面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请写出来。
1、老大爷说:“没有发过。倒是因为雨水太少,这里年年闹旱灾。”()
2、她在心里盘算着,那鬼保准正在墓地里等着呢。( )
3、来头收回了梭镖,然后又憋足了劲,狠命朝那团怪影戳去。()
6、开怀畅饮,执意过冈
1.武松吃得口滑,只顾要吃,去身边取出些碎银子,叫道:“主人家,你且来看我银子,还你酒肉钱勾么?”
这是对武松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他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2.(武松)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1)这是对武松的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2)这句话正如俗语所说:明知山有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在旁边,你会怎样劝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查字典,填空。
“簇”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簇”的解释有:①丛聚,聚成一团;②量词,用于聚成团的东西。给下列词语中的“簇”选择正确的字义,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簇拥(______) 一簇鲜花(______) 花团锦簇(______) 簇生(______)
8、把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村庄儿女各当家。______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
2.稚子金盆脱晓冰,____________。敲成玉磬穿林响,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游子身上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古绝唱“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表达了儿女对母亲的恩惠报答不尽的感情。
9、课文片段阅读。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1】“再不回头”在文段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医家都不下药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
【2】“一声不倒一声的”点明严监生___________了,可还 “伸着两个指头”,他心里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
【3】“大侄子”“二侄子”上前去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画“_____”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人物什么样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严监生因为两茎灯草不肯断气,其作用是( )
A.表现了严监生有极强的求生欲望。
B.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严监生的吝啬。
C.说明严监生害怕侄子们瓜分他的财产。
D.表明只有赵氏才真正了解严监生。
【6】假如严监生还能说话,他可能会对两个侄子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最佳路径
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士尼乐园,经过三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怎样连接还没有确定最后的方案。施工部打电话给正在法国参加庆典的格罗培斯,请他赶快定稿,以便按计划(竣 峻)工和开放。
格罗培斯是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的院长。他从事建筑研究四十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七十多处精美的杰作。然而,建筑学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点——路径设计却常让他大伤脑筋。对迪士尼乐园景点之间的道路方案,他已修改了五十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接到催促电话,他心里更加焦(燥 躁)。巴黎的庆典一结束,他就让司机驾车带他去了地中海海滨。他想清理一下思绪,争取在回国前把方案定下来。
汽车在法国南部的乡间公路上奔驰,这儿是法国著名的葡萄产区,都是(漫 蔓)山遍野的葡萄园。一路上,他看到许多葡萄园主把葡萄摘下来提到路边,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叫卖,人和车却很少有停下来的。
当他们的车子拐入一个小山谷时,却发现那儿停着许多车子。原来这儿是一个无人看管的葡萄园,你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五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据说这是一位老太太的葡萄园,她因年迈无力料理葡萄园而想出这个办法,起初她还担心这种办法是否能卖出葡萄,谁知在这绵延上百里的葡萄产区,总是她的葡萄最先卖完。她这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大师深受启发。他下车摘了一篮葡萄,就立即返回了巴黎。
回到住地,他给施工部拍了封电报:撒上草种,提前开放。没多久,小草出来了,整个乐园的空地被绿草所覆盖。在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道,这些踩出的小道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第二年,格罗培斯让人按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1971年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士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1】用“√”选出文中括号内正确的字。
【2】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
【3】乐园提前开放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以格罗培斯的身份和所获得的成就,就能保证他设计出来的路径是最好的。________
(2)格罗培斯在法国的经历,与后面获得设计路径的灵感相对照,丰富了情节。________
【5】将下列思维过程补充完整,然后写出你受到的启发。
老太太卖葡萄——自由选择——最先卖完
景点之间的路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受到的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为格罗培斯写一段颁奖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父亲的爱
爸爸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有一次,我给了一块糖果。爸爸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荡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妈。爸爸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爸爸听了便叫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在我生日会上,爸爸总是显得有些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妈。
我翻阅照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妈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我记得妈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妈妈跑过来扶我,爸爸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而且是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妈写的。他除了寄支票外,还寄过一封短柬给我,说因为没有我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
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妈来接。”
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妈。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涕,便走出房间。
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爸爸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
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1】“爸爸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妈。”文章开头的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
A.总领全文
B.总结全文
C.承上启下
D.点明中心
【2】“爸爸听了便叫嚷道”,“叫嚷”一词表现了( )
A.爸爸嗓门大。
B.爸爸性格暴躁。
C.爸爸对“我”摔断腿的不满。
D.爸爸送“我”救治时的急切心情。
【3】“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给他点颜色看”指的是( )
A.“我”十分生气。
B.“我”决心教训爸爸。
C.“我”决心让爸爸生气。
D.让爸爸知道没有他,“我“照样行。
【4】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说明妈妈认为孩子偶尔犯错可以谅解。
B.对于爸爸总是不用语言表达爱。“我”很不满,因此文中充满“我”抱怨的话。
C.本文中的爸爸比较不善言辞,他对孩子的爱是通过一些不易发现的言语、行动来表达的。
D.文章用疑问的方式结尾,意在告诉读者,爸爸已用种种不易察觉的方式表达爱。只要细细体会就能感觉到。
【5】第7自然段中面线句子含蓄地表达了爸爸对“我”的思念。爸爸内心真实的想法可能是什么样的呢?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下来。
___
【6】第2自然段写“我”偷了一块糖,爸爸不但让“我”送回去,而且还要“我”帮助卖糖人拆箱卸货作为赔偿,爸爸这样做是否有点小题大做?为什么?
___
12、阅读。
童年的夏夜
我的故乡是个小山村,全村三十几户人家族居在五六栋大屋里。这些老屋的历史都很长,那些用夏布和糯米裹好的大柱也已斑驳脱落。屋门口是一个用板石铺平的大庭院,四周是低矮的简易厨房,犹如北京的四合院。我的童年就是在这院中度过的。
那时候,村子里没有电,只能用煤油灯照明,冬闲无农事,夜晚吃过饭,为了节省灯油,大人们早早地把我们喊进屋里,栓上门闩,在呵斥声中无奈地睡去。
只有在夏夜,我们这群小精灵才可以在大院里玩好人捉坏人的游戏。等到大人们收拾妥了碗筷,我们便停止了游戏,搬个小板凳像看电影似的摆好位置,中间摆个靠背椅,这是特意为讲故事的大人准备的。
那时最擅长讲故事的是住在中厅的四婶,她有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但每晚似乎总在厨房忙着,①总要我们几次三番去推推操操,她才乐颠颠地姗姗来迟。
她讲的大都或神或鬼、什么门神、帐神、水精鬼的迷人术等。虽然荒诞离奇,但总能娓娓动听。故事讲到悲凉处,全院人都掩面而泣,笼罩在一种绮丽的哀愁中;讲到精彩处,大大小小个个神情激奋,摩拳擦掌;听到鬼怪要来害人时,人人神情紧张,偷偷斜视四周,厨房的阴影处似乎正隐藏着眯着蓝眼的幽灵。屋后山中又不时传来一二声乌鸦的哀鸣,我们要是默然不响,缩着脖子往人群中挪。月亮也似乎害怕,躲在云史,只隐约露出个身影,一副似听非听的模样。
故事讲完时,月儿偏西,暑气已退,②我们便一窝蜂地逃进屋里,央求摇着蒲扇、眯着眼养神的大人牢牢拴上门门,放下蚊帐,这才肯安稳地睡去。
在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中,我渐渐长大,后来进了学校,尽管不大相信,可仍乐此不疲,直到去外地求学,参加工作,才和这些故事彻底告了别。现在每当夏夜,端个靠背椅坐在阳台上纳凉时,常忆起儿时的夏夜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耳熟能详:_________________
【2】读画“ ”的两个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
(1)从句子①中“乐颠颠、几次三番、推推搡搡”等描写可以体会出四婶内心的_________。
(2)从句子②中“一窝蜂地逃、央求”等动作和神态描写可以体会出“我们”当时内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的句子中既有静态描写,也有动态描写,作者通过这些描写要表现的是什么(这样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画“ ”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作者表达的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像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这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原来那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 ,劲儿先就自泄了一半。那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楸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1】根据意思写词语。
高声大叫,发出洪亮有力的回荡的声音。( )
又急又响的雷。( )
【2】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划波浪线中“扑”、“掀”、“剪”三字描写了老虎怎样的特点?这对刻画武松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第1自然段中武松三个“一闪”,你体会到什么?“闪”能不能改成“躲”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觉得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①有个男孩子特别爱撒谎。( )父母和老师给了他很多惩罚 ,( )收效甚微。
②班上的实习老师要走了,大家商量着每人要送许老师一件礼物。男孩很喜欢许老师,他想送一件 (和大家不一样)的礼物。当他无意中听说许老师属兔的时候,他知道他要送的那个东西是什么了。
③他先在冰箱里做好一块冰,到了晚上,等爸爸妈妈都睡着了,他把空调开得很低,再把冬天的棉袄穿在身上,然后开始做冰雕兔子。男孩用了三个晚上,终于完成了他的作品。这真是一只晶莹别透的兔子,它趴在地上,竖着两只长长的耳朵。男孩用三颗红樱桃给它安上眼睛和嘴巴后,它就更有生气了,好像随时要跳起来的样子。
④男孩把它装在塑料袋里,放进冰箱的冷冻室里。过两天就是交礼物的日子,男孩很兴奋,他相信自己的礼物是最有创意的:谁会想到大热天里做冰雕呢?
⑤这天,许老师要走了,男孩大汗淋漓地跑回家,打开冰箱的冷冻室,傻眼了:冰雕兔子不见了,它变成了大半袋子的清水和三粒红樱桃,还有几块玲珑的冰片。
⑥男孩必须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停电了!男孩万分沮丧地捧着大半袋子的水朝学校走去。他当然不是要把这个送给许老师,但他必须向许老师说明,他是做了礼物的,而且他的礼物很有创意。
⑦每个同学都像献宝一样把自己的礼物拿了出来,轮到男孩了,男孩拿出了自己的礼物,并做了生动的说明,当然没人会相信。
⑧□又撤谎□骗子□
⑨男孩捧着大半袋子的水愣愣地站着: 。他睁大眼睛望着许老师,黑亮的眸子里透着坚定与执拗。许老师看着男孩子,柔声地对男孩说:“我相信你的话,那些水原来是一只很可爱的兔子,三颗樱桃分别是它的一双眼睛和嘴,我在心里看见了它,你的礼物是最有创意的!谢谢你。”
⑩男孩的眸子慢慢地溢满了亮晶晶的湿润的东西……从这以后,男孩没有再撒过谎,因为许老师相信了水是兔子变成的。
【1】给文章第①自然段的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在文章第①②自然段的“ ”上填入合适的词语,在第⑧自然段“□”处填入合适的标点。
【3】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4】男孩子在为许老师准备礼物的过程中,他的心情随着情节的发展出现了波动,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情节发展和心理变化图。
想送礼物(期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动
【5】“男孩捧着大半袋子的水愣愣地站着”,此时的男孩会想些什么
呢?请在横线处补写男孩的心理活动。
【6】“男孩的眸子慢慢地溢满了亮晶晶的湿润的东西……”你怎么理解这句话?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体会。
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好妖精,按落阴云,在那前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个老妇人,年满八旬,手拄竹杖,一步一声的哭着走来。八戒见了,大惊道:“师父!不好了!那妈妈儿来寻人了!”唐僧道:“寻甚人?”八戒道:“师兄打杀的,定是他女儿。这个定是他娘寻将来了。”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说!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的,等老孙去看来。”好行者,拽开步,走近前观看,那怪物:
假变一婆婆,两鬓如冰雪。弱体瘦伶仃,脸如枯菜叶。颧骨望上翘,嘴唇往下别。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见,惊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十分疼痛难忍,滚将来哀告道:“师父莫念了!有甚话说了罢!”
(有删节)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选自《西游记》中的哪个故事片段?( )
A.奇缘女儿国
B.三打白骨精
C.大战黄袍怪
【3】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怪物”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后,你认为唐僧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课外阅读
悠悠寸草心
日本一名牌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大公司。社长审视着他的脸,出乎意料地问:“你替父母洗过澡擦过身吗?”“从来没有过。”青年老实地回答。“那么,你替父母捶过背吗?”青年想了想:“有过,那是我在读小学的时候,那次母亲还给了我10元钱。”
在诸如此类的交谈中,社长只是安慰他别灰心,会有希望的。青年临走时,社长突然对他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刚才你说从来没有替父母擦过身,明天来这里之前,希望你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能做到吗?”这是社长的吩咐,因此青年一口答应。
青年虽然大学毕业,但家境贫寒。他刚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了,从此,母亲为人做佣拼命挣钱。孩子渐渐长大,读书成绩优异,考进东京名牌大学。学费虽然令人生畏,但母亲毫无怨言,继续帮佣供他上大学。直到今日,母亲还去做佣。青年到家时,母亲还没回来。母亲出门在外,脚一定很脏,他决定替母亲洗脚。
母亲回来后,见儿子要替她洗脚,感到很奇怪:“脚,我还洗得动,我自己来洗吧。”于是青年将自己必须替母亲洗脚的原委一说,母亲很理解,便按儿子的要求坐下,等儿子端来水盆,把脚伸进水盆里。
青年右手拿着毛巾,左手去握母亲的脚,他这才发现母亲的那双脚已经像木棒一样僵硬,他不由得搂着母亲潸然泪下。在读书时,他心安理得地花着母亲如期寄来的学费和零花钱,现在他才知道,那些钱是母亲的血汗钱。
第二天,青年如约去了那家公司,对社长说:“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了我受了很大的苦,你使我明白了在学校里没有学过的道理,谢谢社长。如果不是你,我还从来没有握过母亲的脚,我只有母亲一个亲人,我要照顾好母亲,再不能让她受苦了。”
社长点了点头,说:“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诸如此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心安理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青年为什么要给母亲洗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年在给母亲洗脚时,是什么使他“潸然泪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天,青年如约去了那家大公司,社长聘用了他,你从中知道青年应聘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悠悠寸草心》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母亲为自己的孩子付出了全部的爱,那个青年也懂得感恩,回报母亲的爱。读着文章,不禁让你想到了哪句关于母爱的诗?请把它写下来。如果想不出诗句,写一两句自己读后的感受也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 )似的。鸟飞了,就像( )似的。虫子叫了,就像( )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选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作者是______。选文他的的长篇小说《______》。
【2】把选文内容补充完整。
【3】“蝴蝶随意地飞”中“随意”的意思是______,还能用______一词替换。
【4】第二自然段中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
【5】在“我”的眼中,园子里的一切都是______的。从中可以体会到“我”怎样的感情?
______
【6】作者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园子里是自由的?
______
18、课外阅读
泰山上的挑夫
子夜,我和爸爸来到岱宗坊,开始了对五岳之尊泰山的攀登。
天是墨蓝色的,那镶嵌在墨蓝色天幕上的闪烁的繁星是那么明亮。刀劈斧削般的岩石竟然有那么多奇形怪状。而山石上耸立的松柏更是云雾般的朦胧。什么美妙的乐曲能同山涧里潺(chán)潺的溪水声相比呢?更何况还有蛙鸣,蝉唱,不知名的昆虫的低吟……爸爸拿着手电边走边指点,有时停在一个地方,一讲就是老半天。我饶有兴味地看着、听着。红门、王母池、斗母宫、经石峪、回马岭……都被我们甩在身后了。我脑子里萦(yínɡ)绕着唐槐、汉柏、金刚经以及各种各样有关泰山的神话、传说,走在这夜幕笼罩下的山路上,果然是别有一番情趣!‖
当红日出山、天色大亮的时候,我们已坐在中天门熙熙攘攘的茶社里了。也许是太疲劳的缘故吧,我仰看那白云缭绕的泰山主峰上的南天门,对攀登泰山极顶简直有些失掉信心了。
忽然,爸爸指着攀登在山路上的一队挑夫让我看。 “那是干什么的?”我问。
“挑夫!泰山上的挑夫!”爸爸激动地大声说。我很奇怪,爸爸为什么这样激动!
那一队挑夫在茶社门前停下来休息。爸爸迎上前去和为首的一位中年汉子攀谈起来。我端详着那位中年挑夫:古铜色的脸上布满风刀霜剑刻下的皱纹,眼睛里闪着坚毅的光芒;一件对襟布褂没有系扣,裸露着胸脯,结实而丰满;胳膊上、肩头上以及腿部的肌腱,鼓得高高的。我想,即使最好的体操运动员,也不一定会有这样健美的肌体吧!
“当天能来回吗?”爸爸问道。
“能。一天至少一趟!”他平静地回答。 “您不累吗?”我脱口而出。
“哈哈!”他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小朋友,你想,肩上百把斤的担子,脚下百把里的山路,能不累吗?”
“那您为什么非干这活儿?”
“傻孩子!和你上学念书一样,这是我们的工作。”他严肃起来,一板一眼地说:“现在国家在奔四化,发展旅游事业,不光国内,许多外国朋友也慕名来逛泰山。要是山上没有旅馆,没有饭店,那住在哪里?吃什么?要吃、要住,就离不开咱这挑担子的。不错,这活是累,是苦,可你不干,我不干,谁干呢?”
“要是用机器运输就好了。”
“对,这样就省劲多了!所以,你们从小得好好念书,长大了搞出机器来。
可是你记住,就是机械化了,也得干。不花力气,图省劲,干什么也不行……好,你们歇着吧,俺们该走啦。”说着,就招呼同伴们去挑担子。‖
他们又上路了,踏上了攀登东岳之巅的最艰难的旅程!他们迈着坚定的步子,用不急不缓的稳健动作换着肩,走着“之”字形,奋力地攀登。我望着他们的背影,耳边又响起那位中年挑夫的话,心里不禁翻腾起来……泰山上的挑夫啊!您的运输工具和方式是落后的,您的工作是平凡的,但是,您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人格是多么高尚啊!您坚毅、勇敢、无私无畏,任何困难都不能把您挡住。我们的祖国,是多么需要这种挑夫精神啊!……我猛然想起自己,我不也应该做一名祖国的挑夫,挑起革命重担,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伟大祖国的腾飞而献身吗?……
想到这里,我再也沉不住气了,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我放开喉咙大声喊道:“爸爸,走啊!追挑夫去!”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熙熙攘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猛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文中“‖”划分的段落,写出段落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泰山看到的中年挑夫是什么样子?请用“~~~~”画下来。
【4】“挑夫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到这里,我再也沉不住气了,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大巴。
12岁的那年春天,屋前的车前草蓬起绿叶的时候,小河融融的,田野香香的,爸爸来接我们了。
我们要到南山那边去了,小屋。车轮卷起一股烟儿,泪扑噜噜掉。窗子方方的“眼睛”愣愣地望着我。小屋,小了。瘸腿儿的大门还在傻傻地踮着脚。小屋,远了。
【1】根据文段填空。
( )的小河 ( )的田野 ( )的眼睛
【2】超级模仿秀。
扑噜噜
愣愣地
【3】文中的“眼睛”指的是 ____________ 。
【4】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小屋的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新天地。
1.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你也来挖苦我吗?(变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他突然瞅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枪声低回在角落。(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掩埋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改写“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改变句式。
哪有这么大的伞!(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30分)
童年生活常常给我们有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都是令我们难忘的。请你选择印象最深刻的写下来,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书写工整。题目自拟,字数在4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