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德州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裂开)         半信半(不信,因不信而猜度)

    B.犯(侵犯,夺取别人的权利) 头十足(作风,风度)

    C.然(驱逐,赶走) 面朝天(脸向上,与“俯”相对)

    D.活(独一无二的,无人能及的)   三抓两(搔,抓)

  • 2、下列哪个人物的出身与吸取天真地秀、日精月华的仙石有关?(  )

    A.贾宝玉 B.石秀 C.孙悟空 D.张飞

  • 3、“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中的“故臣”说的是(        

    A.文天祥

    B.史可法

    C.郑板桥

    D.范仲淹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读拼音,写汉字。

    yǐn bì___   cōng huì___  dù jì___)     yí tài duān zhuāng____

    jì sù___      hóu long___   qī fu___  yǎng zūn chǔ yōu___

  • 5、根据拼音组成词语。

    jiè 国(     警(       )绍     )问

    mù:  屏(     薄(       )标     )童

     

  •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梅花魂》围绕梅花一共写了________________件事。

    ①第一件写: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件写:________________

    ③第三件写:________________

  • 7、将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下面的练习。

    __________ 精神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推拉____)(____ 蹦来____)(____

    1.描写外貌的词:_______________

    2.描写神态的词: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动作的词:_________________

    4.任选一个词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

  • 8、有趣的字谜,我们来猜一猜。

    (1)哥哥一半大,莫作可字猜。( )

    (2)田里跑到田外,不能当作古字猜。( )

    (3)林字多一半,不当森字猜。( )

    (4)一只狗,两个口,谁遇它,谁发愁。( )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

    人桥

    一个初冬的夜晚,解放军某部奉命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他们经过50多公里的急行军,快要追上敌人了,却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这条河只有10米多宽,水流很急。河里没有桥,我军过不去,连长命令三班架桥,二班负责掩护。

    三班战士接到命令,立即行动。他们找不到架桥的器材,就利用仅有的两架木梯架桥,班长和战士们跳下寒冷的急流,把木梯扛在肩膀上,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一班班长看到还不稳,就说:还缺桥腿,咱们一班来当!战士们纷纷跳进急流。两个班的战士合在一起,有的用胳膊抬,有的用肩膀扛,一座平稳的人桥架成了。架桥的战士们向岸上的战士喊:放心过吧!同志们,过吧!

    机枪连迅速踏上这座人桥。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同志们浸在11月的寒流里,冻得牙齿咯咯地响,桥面渐渐低下去了。一班班长大声喊:同志们,咬紧牙,挺起胸,保证完成任务!有的战士唱起来:野战军什么也不怕,艰苦和困难吓不倒咱……”大家也跟着唱起来。

    进攻的部队踏着这座人桥,冲上对岸,消灭了敌人。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奉命:________

    迅速:________

    【2】从文章画横线的句子中摘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________

    【3】写出文中的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战士们为什么要“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

    ____________________

  • 10、片段阅读练习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zhǐ zhī)很多,他操纵自如,(豪 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急转(zhuǎn zhuàn)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dào dǎo)退,我们的眼(晴 睛)忙极了,不知看(哪 那)一处好。

    【1】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3】选文按___来写。先写___。然后分别从这三方面来说:①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丽风光。

    2﹏﹏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对最后一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草原上的牛马懂得欣赏美景,也陶醉了。

    B. 作者借物喻人,间接赞美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C. 草原上的牛马多,突出了草原景色的特点。

  •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阳光下的守望

    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正值高考,母亲就站在六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母亲脸上满是豆大的汗珠,汗水早就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发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了一尊雕像。

    树阴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阴下,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了浅浅的笑,小声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人再劝她。

    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半个小时,也许是一个小时,母亲就像一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见呼唤多声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我常常把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1】文中刻画母亲的形象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如第①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和动作描写。第⑦自然段主要使用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描写。

    【2】第①自然段中“盯”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 ”画出一处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4】家长们“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人再劝她”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

    A.母亲不肯听从大家的劝告。

    B.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们都有着同样的心情,母亲对孩子的爱,家长们都能理解。

    C.其他人都牵挂着自己的孩子,根本没有注意到母亲。

    D.大家被母亲长久伫立的行为感动了。

    【5】文中的母亲的守望令人感动,但是也有人认为孩子已经长大了,母亲应该学会放手。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联系本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

    《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节选)

    这大圣拨转云头,径回东路,霎时按落云头,立在红砖壁下。八戒见了欢喜道:“师父,师兄来了!来了!”三藏即与本庄老者同沙僧出门接着,同至舍内。把芭蕉扇靠在旁边道:“老官儿,可是这个扇子?”老者道:“正是!正是!”唐僧喜道:“贤徒有莫大之功,求此宝贝,甚劳苦了。”行者道:“劳苦倒也不说。那铁扇仙,你道是谁?那厮原来是牛魔王的妻,红孩儿的母,名唤罗刹女,又唤铁扇公主。我寻到洞外借扇,他就与我讲起仇隙(仇恨),把我砍了几剑。是我使棒吓他,他就把扇子搧了我一下,飘飘荡荡,直刮到小须弥山。幸见灵吉菩萨,送了我一粒定风丹,指与归路,复至翠云山。又见罗刹女,罗刹女又使扇子,搧我不动,他就回洞。是老孙变作一个蟭蟟虫,飞入洞去。那厮正讨茶吃,是我又钻在茶沫之下,到他肚里,做起手脚。他疼痛难禁,不住口的叫我做叔叔饶命,情愿将扇借与我,我却饶了他,拿将扇来,待过了火焰山,仍送还他。”三藏闻言,感谢不尽,师徒们俱拜辞老者。

    【1】文中“行者”指的是,他是怎样借来芭蕉扇的,用自己的话简要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读过的《西游记》简要回答:这次借来芭蕉扇,过了火焰山吗?如果没过,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过《西游记》,你知道铁扇公主与“行者”有什么仇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李广巧计退兵

    西汉时期,北方匈奴势力逐渐强大,不断兴兵进犯中原。飞将军李广任上郡太守,奉命抵挡匈奴南进。

    一天,有三名匈奴兵又来侵扰,李广大怒,亲自率领一百名骑兵前去追击,一直追了几十里地,终于追上三名匈奴兵,杀了两名,活捉一名。

    李广的队伍正准备回营时,忽然发现有数千名匈奴骑兵正向他们这边前进。匈奴队伍也发现了李广,但看见李广只有百名骑兵,以为他们是为大部队诱敌的前锋,不敢攻击,急忙上山摆开阵势,观察动静。

    李广沉着地对部下说:“我们只有百余骑,离大营还有几十里远。如果我们逃跑,匈奴部将必定追杀我们。如果我们按兵不动,敌人反倒疑心我们有大部队埋伏在附近,他们就不敢轻易进攻。所以我们只能进,不能退。”

    部将们听了李广的话,依计而行,跟着李广继续前进。

    到距离敌阵仅二里地光景的地方,李广又下令:“全体下马休息。”李广的士兵卸下马鞍,悠闲地躺在草地上休息,战马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草。

    匈奴部将感到十分奇怪,派了一名军官出阵观察形势。李广立即命令士兵上马,冲杀过去,一箭射死了这个军官。然后他们又回到原地,继续休息。

    匈奴部将见此情形,更加恐慌,料定李广胸有成竹,附近定有伏兵。天黑以后,李广的人马仍无动静。匈奴部将怕遭到大部队的袭击,慌慌张张地领兵逃跑了。

    李广的百余骑兵安全返回大营。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闲适—(   )    察看—(   )   有滋有味—(    )

    2部将们听了李广的话,依计而行,跟着李广继续前进。这句话中的依计而行指的是哪一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李广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军神》(节选)

    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 )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

    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hēng( ) 叫。”

    病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zhōng( )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miǎn( )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正确的字。

    【2】病人拒绝麻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用“______”画出描写病人手术中动作和神态的句子;用“﹏﹏”画出沃克医生手术中神态和语言的句子。这两处描写烘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最后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把_________比喻成_________

    【5】沃克医生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

    留守儿童近半因父母外出打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精神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某校团委开展了“走近留守儿童”的主题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结对子的形式,帮助留守生走出心灵阴影,使康快乐成长。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学生拟写的活动主题词,作为主持人,你选用哪一个更贴切?请简要说明理由。

    A让世界充满爱 B.明天更美好 C手拉手,心连心

    选项:_________。(只填序号)

    【2】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某高校研究机构对我省留守儿的情况调查表,请你仔细阅读并从中提炼两则信息。

    留守儿童抑郁情绪

    抑郁频度

    经常

    有时

    很少

    没有

    百分比

    5.9%

    52.9%

    35.5%

    6.7%

    解决方式

    对父母说

    对同学说

    老师说

    不说

    百分比

    23.6%

    35.5%

    5.9%

    35%

    我得到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请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给留守生集体过生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送报的少年

    ①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是邮递员老张的儿子。老张不小心把腿摔了,需要休息一段时间,小张就替爸爸来送报纸了。

    ②我家住在六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准能听到一阵轻捷的脚步声。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您的报纸来了!”

    ③我与小张闲聊过,得知他每天穿街过巷,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得上下近万级台阶。为了把报纸按时送到,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一大早,汗水就浸湿了他的脸庞,短袖衬衣湿透了一大截。我曾开玩笑似的跟他说:“你这可真算是闻鸡起舞呀!”小张也爽朗地笑着说:“就算是吧!”

    ④看着这个送报的少年,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儿子。他和小张一样大,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蜷缩在空调呼呼作响的卧室里。自从接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就更过分了,几乎每天都是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靠在沙发上,一边喝着牛奶,一边不停地滑动着手机的屏幕……我说:“你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就看他能不能珍惜大好时光!你看看那送报的小张……”

    ⑤儿子却不屑地说:“您这观念早过时了!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考上大学了,还要攻读硕士、博士……”儿子学习成绩的确很好,但是他的回答仍然让我心里不是滋味。

    ⑥一个大雨瓢泼的日子,小张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湿透了,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吞吞吐吐地说:“对不起,我……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不能骑了,报纸……也弄湿了……”

    ⑦我急忙安慰他,赶快接过他手里的报纸。他笑笑说:“今天我是最后一次给您送报纸了,从明天起,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我随口问:“那你呢?”他说:“我被大学录取了,明天去报到。”

    ⑧我惊讶了,心里真为小张高兴!看着他那满脸的笑容,我也笑着说:“这段时间辛苦你了,以后就不用闻鸡起舞了。”小张却摇摇头说:“不,进入大学,我要开启全新的学习生活,更要闻鸡起舞了!”

    ⑨听了他的话,我不知说什么好。他又补充道:“我爸爸的腿伤刚刚好,行动可能会慢一点儿,以后送报迟到了,您多包涵!”

    ⑩他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我为这个送报的少年竖起大拇指,我也要为你鞠上一躬,你让我见到了一个真正的少年。

    我关上门,一转身,看见儿子呆呆地站着,仿佛有了什么心事……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放暑假的时候,邮递员老张的腿摔了,他的儿子小张_________。小张每天要为________,可是给“我”送报纸从不迟到。一天,下着大雨,他送报晚了,原来________。不过,这也是他最后一次给“我”送报纸,因为__________

    【2】第③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少年外貌的描写,透过这个描写我能体会到:____________

    【3】第⑥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少年语言的描写,透过这个描写我能体会少年的内心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阅读第⑧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内容填空:

    (1)“我”,说的“不用闻鸡起舞”,指的是_____________

    (2)少年说的“更要闻鸡起舞了”,指的是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内容想一想,送报的小张是个怎样的少年呢?并结合短文内容简单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第④自然段,对“我”儿子的生活进行了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1】解释下列画线词。

    (1)旁无人( )            (2)某等之见( )

    (3)必弃城而( )        (4)吾兵有二千五( )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两个部分的大意。(各不超过10个字)

    第1、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

    第3、4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请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分析这三次“笑”的不同内涵。

    (1)笑容可掬:__________________

    (2)抚掌而笑:__________________

    (3)拍手大笑:_________________

    【4】上文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请指出下列两组对比的作用。

    (1)司马昭与司马懿的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官“无不骇然”与孔明“抚掌而笑”的对比: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中,孔明计策为何能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对文中故事里的人物各有怎样的认识?请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 )的诸葛亮                    ( )的司马懿

    【7】请给故事拟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 19、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是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

    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段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水是最珍贵的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画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我会按要求写句子。(13分)

    (1)我们不能忘记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  (改为反问句)

    (2)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改为字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作文。 

    题目:《________》观后感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写影视作品、书画作品、文艺节目等。②内容具体,条理清楚。③感受要真实具体,语言生动形象。④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