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我们的李老师(_______)年过半百,(______)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朝气。他讲起课来,(______)清楚,(_______)生动形象。他(______)有空,(______)和我们谈心,特别是对后进生,(______)批评一下了事(______)耐心做思想工作。因此,同学们十分尊敬他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诗中有志向:“不要人夸好颜色,________________。”词中有美景:“________________,桃花流水鳜鱼肥”;文中有韧性:“在______________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__________里,看不出________________,也看不出_______________,无日不迎风吐艳。
3、唐国强、邓亚萍、杨澜参加全国政协会议,这三个人的姓按姓氏笔画排列依次为________,按音序排列依次为_____。
4、填空。
1.《迢迢牵牛星》选自________。此诗借民间传说中_____、_____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______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______。
2.《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_____的诗作。全诗前两句_____,后两句抒发了诗人____。
3.《寒食》是一首___诗,诗中的名句是:____,____。
5、小小书法家(看拼音,写词语)。
léi zhuì yǐn mán tuí sàng
(______) (______) (______)
biān cè ān jū lè yè
(______) (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读划横线的句子,我们知道,这首词是词人游蕲水__________(填地名)时所作。
【2】对这首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七字既点出了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
B.次句写漫步溪边,“松间沙路净无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苏轼将“润”改为“净”,更加突出了兰溪的洁净和一尘不染。
C.“潇潇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沉郁、悲凉的羁旅之情。
D.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
【3】______________这几句中,我们能体会到词人苏轼不服老、乐观奋发的精神。
8、课内阅读。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吟”是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用“/”表示朗读中的停顿,这首诗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烈火/焚烧/若/等闲。
C.粉骨/碎身/浑/不怕。 D.要留/清白/在/人间。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_;第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决心。
【4】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物”是____________,“志”是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最优秀的人是谁
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绝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总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了。
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病入膏 (肓 盲)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肯 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举荐给您。”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这个世界。
(1)从选文的括号中选择正确的字。
(2)文中画线句子中的第一个“蜡”比喻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蜡”比喻_________________。与句子相对应的成语是____________。
(3)从助手“很温顺很尊重”“语气沉重”,你体会到这个助手是个_____________ __的人
(4)苏格拉底在死前才明确地说:“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在这之前,他对助手有所暗示吗?请你找出相关的语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助手努力寻找最优秀的人,结果最优秀的人却是他自己。聆听苏格拉底临终前的一番话,助手一定如梦初醒,后悔莫及。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那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可种植的铅笔
①这是一支可种植的铅笔,把它埋在土里,用不了多久,它摇身一变,就会华丽变身为薰衣草、太阳花,甚至青椒、西红柿……
②发明这支铅笔的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三个学生。他们震惊于“全球每年生产150亿支铅笔,却有几十亿铅笔头或断笔被扔进垃圾箱里”的状况。
③“这简直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为了减少这种浪费。他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在铅笔顶端加一个可降解的胶囊,里面放入植物的种子。这样在铅笔快用尽,或者发生断笔的情况下,就可以直接将铅笔带胶囊那一端插入土壤里。
④“奇妙”就此发生,废弃的铅笔有了新的生命,而且用不了多久,就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⑤这一绿色、绝妙的发明,很快被在丹麦从事可持续研究工作的迈克尔盯上,“我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发明,可持续很难跟消费者解释,但‘发芽铅笔’完美诠释了什么是可持续”。他当即找到三位发明者,跟他们合伙,说服他们在丹麦出售这种铅笔。
⑥仅2013年春天,他们就卖出了70000支铅笔。2014年,他们在欧洲卖出了100万支,并且迈克尔买断了专利和产权,成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如今,这支可种植的铅笔卖到了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每个月售出45万支,收入超过1800万美元。
⑦无独有偶,一个克罗地亚始娘将这种绿色、可持续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⑧这个细心的姑娘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她身边的不少朋友都对使用铅笔写作和绘画情有独钟。而看到奶奶将剩下的咖啡渣和茶叶渣喂养植物,更是让她受到了极大的启发。她突发奇想:能不能用茶叶渣、咖啡渣和凋谢的花瓣做原材料。替代铅笔所使用的木材?在将这三种原材料压缩塑型后,她发现这种想法完全可行。更令她欣喜的是,一家咖啡店每月生产的30千克咖啡渣,可以制成3000支铅笔!而且“种铅笔”的步骤也完全一致。但这支铅笔的神奇之处不仅在于它用废渣来替代木材,而且削下的铅笔屑可以作为土壤的肥料,真正实现了从头到尾100%绿色可持续。
⑨也难怪克罗地亚姑娘荣获世界最大型设计比赛的大奖。“我知道这支铅笔并不能拯救地球,但它至少能让我们意识到:我们身边的事情,是可重复利用、可持续的。”
【1】省略号的作用有多种,文中“它摇身一变,就会华丽变身为薰衣草、太阳花,甚至青椒、西红柿……”一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说活断断续续 B. 表示语意未尽 C. 表示列举内容的省略 D. 表示话未说完
【2】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②和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你选择其中一处说说使用这种说明方法所达到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⑧段中说:“‘种铅笔’的步骤也完全一致。”这里的“步骤”具体指的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第⑦段中说:“一个克罗地亚姑娘将这种绿色、可持续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文中哪句话体现了克罗地亚姑娘把绿色、可持续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短文,你意识到了什么?用你从本文中学到的知识联系我们的生活,说说我们的身边哪些事物是可以重复利用、可持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当我起床时,已经来不及从从容容地走大路去上学,我气急败坏地抄近路赶往学校。河上的冰看上去还没融化,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冰面。刚刚走到河中央,“扑哧”一声,一处冰面塌落了,我的两条腿踏进了冷入骨髓的河水里。
②教室供暖不足,平常就十分阴冷,我穿着湿透的棉裤坐在椅子上,全身仿佛都麻木了,我沉默地挺着,脸和唇都变成了青紫色。
③中午回到家,母亲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只是让我围着被褥坐在烧得热热的炕头上暖和,她蹲在火炉前为我烘烤棉裤。炉火灼灼,不时爆出响声来,而母亲却始终一言不发。当母亲把烘干的棉 裤交给我时,眼圈有些红肿,不知是被炉火烤的,还是刚刚哭过。
④那以后,有一两个月我没抄近路去上学。日子一天天过去,高考迫在眉睫。有一夜下了暴雨,清早上学时盼望母亲能关照几句,诸如 要走大路千万别抄近路趟河之类,可母亲不停地忙前忙后,根本不理会跟随她转来围去的目光。于是我赌气地再一次来到那条河边。突然我发觉有什么人早在暴涨的河水里放了一些大石头,那石头一块块紧密地挨着,水深的地方甚至是用好些石块垒起来的,石面高出水面数厘米,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简陋的石桥。我踏石而过的时候,心里淌过一股莫名的感激。那天晚上回到家,我无意中看到母亲手上缠着白纱布,血透过来,红红的一片,惊问她为什么会受伤,母亲淡淡地回答道:“不小心碰的。”站在一边的妹妹抢着告诉我:“妈妈的手是搬石头碰伤的。”“妈搬石头干什么 ”我不解地追问。“搬石头搭桥呀!”
⑤那一瞬间,我的心轰响着,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⑥那年九月,我踏过“母亲桥”去远方上大学。独在异乡漂泊,仍是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我度过每一次的疲惫和寂寞。渐渐地我知道,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还执著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
⑦如今,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变得残旧不堪,但在我成长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
【1】请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____上。
【2】除了“迫在眉睫”外,你还知道哪些四字词语也是形容情况很紧急的呢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
【4】文中两次写“我”抄近路上学,但两次的原因不同,第一次是因为什么?第二次是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第三自然段写道“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眼圈有些红肿,不知是被炉火烤的,还是刚刚哭过。”请你发挥想象把母亲此时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怎样理解“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还执著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这句话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匆匆(节选)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②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③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jiān jiàn),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nuó nuò)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把文中的“ _”地方,补充完整。
【2】请用“√”划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3】“复”字的解释有:①重复 ②恢复 ③再,又 ④答复。在“一去不复返”中应选第____解释。
【4】第①段中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请用“___”划出有关的句子,并在下面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
【6】由于时间是这样的来去匆匆,自古有志者都很珍惜时间,请你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送给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与死神抢时间 卧病榻攀高峰
一位身患绝症的高级知识分子,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国际计算学习界引起(轰动 震动)的论文和国内机器学习理论的开拓性专著。1997年2月,在做完这一切之后,洪家荣神态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洪家荣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国际著名机器学习专家。他的名字被美国传(zhuàn chuán)记出版社作为杰出的计算机科学家和认知科学家列入世界名人录。
1996年洪家荣被确诊为癌症。这时,他首先想到的是没有完
成的论文,对他来说,论文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994年他在美国参加过一次计算学习理论会议。洪家荣后来谈到当时的感受:“会场上外国专家趾高气扬的傲慢态度,给我很大的刺激。坐在冷板凳上,我就痛下决心:一定要赶上他们,超过他们。”
手术后不久,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洪家荣就迫不及待地在病床上开始了工作,妻子流着泪劝(qiàn quàn)他:“看你都病成啥样子了,有什么东西比生命还重要吗?”洪家荣说:“这件事不做完,我不甘心。”
为了节省有限的时间,他(谢绝 拒绝)一切亲朋好友的探视。忍着难以想象的病痛折磨,他把最后一点力气全部倾注到一页页的书稿上。1997年洪家荣终于为书稿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
洪家荣在遗书中写道:“能够在临死前把《归纳学习——算法 理论 应用》献给祖国,我总算可以瞑目了。遗憾的是我不能亲眼看到这书出版,请烧一份复印的手稿陪我去吧!”
(有删改)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和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2】从画线句子中我们能够读出__________________。
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合适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洪家荣说:“这件事不做完,我不甘心。”“不甘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洪家荣身上你看到了哪些可贵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亲的歌声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口不离曲的歌迷。
其实,父亲唱的歌并不动听。他没文化,不识“哆咪”,也没有天生一副好嗓子。他只是随意地哼些俚曲俗调,或是从戏台上学来的零碎唱句,别人是很难听出他唱的内容的。但父亲唱歌时派头十足,有板有眼,有顿有挫,有时还摇头晃脑,扬扬自得,显出愉悦惬意的神情,街坊邻里、亲戚朋友都称父亲唱的无字曲是“开心曲”。
说是“开心曲”,倒是十分贴切的。那时日,父亲的生活过得很是艰辛。他一人独撑着十口之家,像驾着一叶扁舟在人生的大海上漂流,随时有风暴的惊扰。他每天到街市摆小摊,赚个一元八角,晚上回家如数交给我母亲,作为柴米油盐的资用。如若父亲一天不出去,家中便可能无米下锅。母亲常常为这种困境烦恼愁闷,父亲却十分坦然。他相信天无绝人之路,从不为生活的艰难怨天尤人,总是唱着歌迎接生活的挑战。
他唯一的爱好就是看戏听曲。没有钱买票进戏院,就在街头看宣传剧,听民间艺人演奏。
记得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像往日一样从睡梦中醒来。窗外电闪雷鸣,风呼雨啸。我寻不到父亲那熟悉的音调,心头顿时感到不安。茫茫黑夜,风狂雨骤,父亲该不会有什么意外吧?我看见母亲也睡不着,她怀抱小妹坐在床头守着小煤油灯,也在焦急地等待。壁钟已敲过十二下,又敲了一下、两下,夜深了。我心中默默祷告:天公啊,你保佑父亲平安归来吧!蓦然,我听到了父亲的歌声。它透过风声雨声,伴着小木车的“咿呀”叹息,从巷口那边悠悠飘来。父亲的歌声仍是那样脆亮,那样欢快。
从此以后,我一想起父亲那晚唱着歌顶风冒雨推着小车的情景,心中便感动不已,我好像从中领悟到一种人生的况味,明白了不少做人的学问。
父亲没进过学堂□也不懂什么人生哲理□但他却能做到不为生活的艰辛而气馁□不为遭遇的困苦而哀叹□总是那样开心□笑迎人生风雨□这是多么不容易呀□
【1】在文中的方框中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给下列句子中的引号选择正确的用法。
(1)街坊邻里、亲戚朋友都称父亲唱的无字曲是“开心曲”。 (____)
(2)它透过风声雨声,伴着小木车的“咿呀”叹息,从巷口那边悠悠飘来。(____)
【3】下列句中加点的“风”“雨”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记得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像往日一样从睡梦中醒来。
B.茫茫黑夜,风狂雨骤,父亲该不会有什么意外吧?
C.它透过风声雨声,伴着小木车的“咿呀”叹息,从巷口那边悠悠飘来。
D.笑迎人生风雨,这是多么不容易呀!
【4】用“____”画出第三自然段中最能反映父亲积极的生活态度的句子。
15、将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体会哪种句子语气更强。
大王不能说齐国没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老师带病工作,我很受感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1.我只有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都喜欢王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个星期天,妈妈要带我去西湖划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变换下列句子的句式:
(1)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很不喜欢体育锻炼,算不上好学生。(用关联词语把句子连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改为陈述句。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的时候。
21、习作。
我国有许多神话传说,比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哪吒闹海……选择一个你最熟悉、最喜欢的神话传说来写一篇习作。
要求:1.以神话名称为题,然后按题习作;2.以“传说……”开头,写成小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神话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具体;3.书写端正,重点突出,感情真挚,语句通顺;4.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