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红河州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意思或情境写诗句。

    如今诗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银河,同黄河一起去牛郎织女家中做客。

    _______________

  • 2、查字典填空,并选择恰当字义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丸”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再查音节___;用数笔画查字法应查___画。“丸”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小而圆的东西。②专指丸药。③量词,用于丸药。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散膏丹____   B.一次吃两____ C.肉____

  • 3、读拼音,写词语。

    shū shì______  gē bǎn ______  bào yuàn______ dǎo méi______ shén shènɡ______

    xīn jīnɡ ròu tiào______ zì yán zì yǔ ______   dà chī yì jīnɡ ______

  • 4、古诗词默写。

    (1)常恐秋节至,______

    (2)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3)在《石灰吟》中,诗人借石灰来表达自己持身清白、坚贞不屈心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古诗传递着节日的意趣。《寒食》中“____________”写出了寒食节宫中传赐新火的习俗,《十五夜望月》中“____________”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在中秋节望月怀远的意思。

  • 5、把下面的成语或习惯用语补充完整。

    兵来将挡——__________________ 成也萧何——__________________

    谋事在人——__________________ 精诚所至——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广场。

    (一)天净沙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 天净沙是 ,秋是  

    2. 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副 图。

    3. 文中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二)陆游教儿子作诗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

    一天,他的小儿子杜子聿正坐在书房里,专心致志地读父亲的诗作。读着读着,他忽然停下来想:父亲从12岁开始写诗,至今84岁,他老人家三天不写诗,心里就觉得不好过(“无诗三日却堪忧”)。70多年来,他写了9000多首诗,他是多么辛勤啊!可是自己一向听从父亲教导,勤奋写作,怎么写不出好诗来呢?想到这里,猛抬头看到了父亲墙上的题诗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仿佛使他找着了做诗的诀窍。他高兴地一边读着,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自己诗做得不好,还是书读得太少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哩!

    正在这时候,陆游拄着拐杖来到了书房。他看见儿子高兴的样子,便问:子聿,什么事使你这么高兴?

    子聿说:阿爸,我读了你在墙上的题诗,对做诗有了新的体会。我觉得诗要做得好就得多读书。你说我算不算找到了做诗的诀窍?

    陆游摇着头说:你的想法是片面的,九年前我写给你的一首诗,你忘了吗?你再背给我听。

    子聿点头答应着,背诵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说:你看,对于做诗的诀窍,你只体会到读书一面,这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一面是向生活学习,身体力行,你却忽略了。这样是永远写不出好诗来的。

    我早年写诗,偏重于炼字炼句,生硬模仿李白、杜甫的作品,虽然文辞华美,但内容缺乏血肉。后来我在选定诗稿时,将42岁以前写的18000多首诗,只留了94首,其余的都扔掉了。

    啊!扔掉这么多,太可惜了!子聿惊讶地说。

    不可惜。我到汉中南郑任职后,往来于抗敌前线,听到了老百姓收复失地的呼声,参加了阅兵、饮宴、雪中刺虎的种种火热的斗争生活,我的视野广阔了,写作素材丰富了。我真正学到了李白、杜甫的写作精神。于是我用诗揭露卖国媚敌的罪行,喊出百姓收复中原的呼声,表达驱逐敌人的决心,书写心头的悲愤。这个时期是我生活的高潮,也是我做诗的高潮。没有这种火热的生活,我的诗是不会转变的。这种生活,是书本上看不到的啊!

    子聿听了,心中豁然开朗,说:阿爸,你说得真好,使我真正懂得了做诗的诀窍。我一定按你说的去做。阿爸,你把你的体会写下来吧,我以后经常学习。

    陆游拿起笔,写了一首诗给子聿,最后两句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说:你果真想学写诗,应该在诗本身以外的生活中多下功夫)

    1. 理解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 谈谈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句诗对你今后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 本文引用了陆游的一首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的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课内外积累。

    冬夜读书示子聿

    年代:宋 作者: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1《冬夜读书示子聿》讲了读书的心得,其中最能给人以启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的意思。

    2读书全在自用心, 。初读好书,   ;重读好书,  

    3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   成就了一片绿阴。由这株柳树,你想到了 (谁),还想到这样一句话:

    4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   。这句话是   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中说的。他的代表作品有   。这句话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  

     

  • 8、阅读课文 ,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结合语境给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凉月如眉挂柳湾。(  )

    A. 圆圆的月亮。 B. 新月。

    2结合语境给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越中山色镜中看。(  )

    A. 越过中间。 B. 周代诸侯国名。

    3结合语境给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兰溪三日桃花雨。(  )

    A. 桃花瓣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B. 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4根据下面的画面,写出合适的诗句。

    1)一弯新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群在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对的画“√”,错的画“×”

    1)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清新灵妙地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______

    2)首句写行舟看见的江岸边的景色,因为是雨后的春夜,因此皎洁的月色显得更加清澄。______

    3)古诗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色,从桃花雨一词可以判断出来。______

    4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一)

      人哪  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  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  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  大家都喊  野兽来了  野兽来了   就都跑了

    (1)给这段话加上标点。

    (2)“野兽”指的是__________。表达了苏联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3)小孩这样回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那个最先听到夜莺叫的凝神地站着,好像钉(dīng  dìng)在那里似(shì  sì)的。他注意数(shǔ  shù)着一声一声的鸟叫:“一、二、三、四……”一边数一边用手打着拍子。

      夜莺的叫声停止了。“32个鬼子……”那个人说。只有游击队员才知道这鸟叫的意思。接着传来两声杜鹃叫。“两挺(tǐng  tǐn)机关枪。”他又补充说。

    (1)在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上画“√”。

    (2)夜莺和杜鹃的叫声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一声夜莺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一声杜鹃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两个省略号,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一、二、三、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个鬼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仿照课文第2-6节写法,写一节小诗。

    我们爱你—— ________的________, _______的_______, _______的________,

    ________的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蘑菇转了一个弯

    ①那一年,我即将大学毕业,为了找个单位,天天出去“扫街”,但仍一无所获。我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找了几家建筑设计院,人家要的不是博士就是硕士。一位负责人看着我的简历说:“你读书时,还获过不少奖,不错!可是,我们这里暂时不缺建筑设计方面的人才,要不你先来我们这里干个保安什么的吧!等有机会再安排你。”

    ②这番话点燃了连日来积压在我心头的委屈,好歹我也是个优秀毕业生啊,让我去干保安,也太小看人了!我一口回绝了那家公司。那段时间我非常苦闷,就回了趟老家。

    ③父亲问我为什么回来,我便把找工作的遭遇向父亲说了。

    ④父亲听后笑了笑,说:“现在像你这样心态的年轻人很多。算了,别想了。哎,对了,这几天山上蘑菇正多,你不是最喜欢喝蘑菇汤吗?明天咱们去采吧。”

    ⑤父亲的话引起了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⑥这天晚上,我睡得很香,梦中又见到了满山鲜嫩的蘑菇,闻到了蘑菇汤浓浓的香味……

    ⑦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当我和父亲来到山上时,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采了。父亲说:“咱们晚了一步。”我听了很失望,今天的蘑菇汤喝不成了。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咱们摘一些山果回去吧,这里的山果没有打过农药,也是绿色食品呢!”

    ⑧于是,我和父亲就动手摘了起来,别看父亲50出头的人了,手脚还挺利索,我明显赶不上他的速度。一顿饭工夫,我们便摘了满满一麻袋山果,父亲说:“今天摘的山果太多了,咱们也吃不了,这种鲜东西,搁几天就会坏的,咱们一起背到镇上的水果店去卖给他们。”

    ⑨没想到还真卖了不少钱!这时,父亲让我在水果店等他片刻。不一会儿,父亲就拎了满满一袋子东西回来了。

    ⑩午饭时,父亲竟然给我做了一锅香喷喷的蘑菇汤,我很吃惊:蘑菇不是都让人采走了吗?

    父亲看出了我的疑惑,说:“蘑菇是我用卖山果的钱买的。如今我们这里的人都喜欢在山上采摘一些东西去卖钱。其实,当很多人都在抢同一样东西时,我们不一定能够顺利得到,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走一些弯路,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捷径并不多。可是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啊!”

    我明白父亲的用意了,父亲是用这件事来启迪我啊!

    后来,我还是去那家公司做了保安,一个偶然的机会,领导发现了我的才能。当时领导很惊诧地问我:“原来你还是个专业人才,怎么愿意做保安呢?”我告诉他:“我不来公司做保安,你就不会发现我的才能。”

    父亲已经使我学会了,让蘑菇转了一个弯。

    【1】第①段“扫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

    【2】按事情发展顺序填一填。

    ___→父亲提议上山采蘑菇→____→改摘山果,卖了不少钱→____→父亲解惑,我去公司做保安

    【3】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

    【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挫折,不要气馁,只要坚持,就会有成功的一天。

    B.走弯路同样能够取得成功。

    C.如果善于发现,生活中就有一条捷径等你去走。

    D.有时候换一种方式,打破思维定式,也许离成功更近。

    【5】请你根据上下文的情节进行合理想象,适当运用描写,再现第⑤段中儿时生活的情景。

    _______

  • 12、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②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③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1】选文主要表达的观点是:________。作者是从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表达出这个观点的。

    【2】第②段中加点的“至少”能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概括地写出了地球的两大特征:________________。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

    【4】我们要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请你针对破坏环境的现象设计一条不超过15个字的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种瓜小唱

    种瓜,有花有叶有实,很诱惑人。春天,孩子找来几粒种子,颜色土黄,状如小指甲,表皮网络凸起,全不似冬瓜、西瓜、南瓜的籽儿。它到底能结什么瓜,是一个迷离的梦。不管!想想来日瓜棚下收获的喜悦,我就赶忙在院角播种了。

    瞧,小生命伸开油绿的巴掌,拱破地皮儿了!我的心也随着膨胀起来。那些日子,在潇(xiāo)潇春雨里,我谛听它细长身肢舒展的声音;在盛夏的薰(xūn)风里,我观察它伸出卷须时,感受到生命的颤动。浇水呀,施肥呀,松土呀,搭架呀,小心侍候到夏末,见到小黄花儿了!看,它擎(qínɡ)着黄亮的铜喇叭,吹着收获的序曲。我想入非非了,想到瓜儿的硕大、沉重和甜味…… 

    万万没想到,赶到纽儿(指瓜果等刚结的果实)长大,却是几个苦瓜!我播种(     ),收获了(     );我渴望(     ),得到了(     )。我叹息,我懊恼,我自责。但我转念一想,苦瓜毕竟也是收获呀!南方人不是很喜欢吃苦瓜吗?它的样子挺特别:好似披了青蛙皮的纺锤。颜色是绿中透黄,黄里含橙。剖开表皮,裹着种子的是血红的瓤子。是不是它浸了我的辛苦,吮了我的心血,才生得这般模样呢?也许是的。

    忽然我的思绪飘远了:大自然有苦瓜、苦茶、苦菜、苦杏仁;人世间,一辈子在事业上苦斗,但未尝过庆捷甜酒的人,总是有的罢?他们为后人在岔路口插了若干此路不通的木牌。失败者生命的轨迹,为成功者提供了捷径。失败使后人变聪明。还有,谁能断言,苦后不甜?你瞧,在漫长的航程里,苦海、苦船,可远方总有彼岸。蜜蜂在哪采了苦粉,别歇翅,定会找到甜香四溢的花园。而且,有趣的是,苦瓜瓤竟是甜的。看来,苦中有甜艰辛的劳动中有甜滋味,这话不是没有根据吧?

    噢,仔细尝尝自己种的苦瓜吧,苦瓜配上姜、辣椒,别是一番滋味。苦味入心,清心明目,使人冷静地回味思索,也促人盼望明春那播种的季节早来,跃跃欲试。是的,人不嫌弃苦味,它是甜的陪衬。吃着苦的,想着的,生命就有了希望,活着就有了力量。

    赶明年,我想种甜瓜了。

    也许,秋后又收获了苦味,那么,我还是要嚼碎它,咽下去。前面还会有播种的季节。生命有限,只要还有时间,就不要让土地撂荒了。

    1选择下面合适的词填入第3自然段的括号。(每词只用一次):

    希望  苦涩  失望  香甜

    2判断下列句子说法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对的打“√”错的打“×”

    1)瞧,小生命伸开油绿的巴掌,拱破地皮儿了!_____

    2)看,它擎(qínɡ)着黄亮的铜喇叭,吹着收获的序曲。______

    3)它的样子挺特别:好似披了青蛙皮的纺锤。_____

    4)春天,孩子找来几粒种子,颜色土黄,状如小指甲,表皮网络凸起,全不似冬瓜、西瓜、南瓜的籽儿。______

    3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作者从种瓜中得到了那些乐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黑夜里的小灯笼

    ①还记得第一次看见萤火虫时的情景。那是数年前的一个下午,在某个果园的山坡上,我看见一只艳丽的甲虫,正在草丛中拼命向高处爬。在最高处,它突然弹开鞘(qiào)翅,甩出了半透明的柔软翅膀,飞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到,它有着漆黑的甲壳,橙红的背板,细长的触角,就像一个戴着红色头盔的武士。它背后不时扇动的翅膀,使它看起来更像一个神话中的角色。

    ②我顾不得身边的东西,像着了迷一样,跟着它跑,凭着直觉追踪着天空中的那一个小点。终于,在它笨重地降落时,我赶到了它的附近。几乎所有甲虫,在结束飞行时,都会重重地下坠一下。这个艳丽的小东西也不例外,它看起来有点力不从心的样子,栽落到草地上,使我得以细细打量它。老实说,它躲在红色盔甲下,灵活地伸来伸去的头,贼亮的眼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③当晚,我翻阅昆虫的书籍,为它验明正身。原来,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萤火虫,不过,算是萤火虫中比较好看的,叫窗萤。我略感惊异,没想到萤火虫会如此漂亮。因为我过去从书上看到的都长得比较朴素,一副不起眼的样子。

    ④后来,我有很长的时间没有再看到窗萤。

    ⑤有一次郊游,在农家小院,我看到一只小灯笼冉冉上升,又突然下降,最后停在农家的窗台上。我跟过去,看到一种毫不起眼的萤火虫。感觉它的灯笼,比它自己身体的实际大小还要大得多。虽然没有窗萤漂亮,但它的萤光却相当迷人。

    ⑥说到萤光,萤火虫的发光很有意思。每个萤火虫的腹部,都有数千个发光细胞,共同组成一个发光车间,依靠有限的某种物质的氧化作用,高效率地产生出萤光。

    ⑦一只萤火虫成虫,能照亮周围的一小块黑暗。成千上万的萤火虫,能把一座夜色里山峦,装点成水晶一样透明的庞大建筑。这样的奇观,多次被萤火虫爱好者观察到。天,那该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

    【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力不从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名鼎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目中的“小灯笼”指的是__________,它给作者的第一印象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是__________,后来它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自然段中“验明正身”在文中指的是(     

    A.检验身份确是本人,而不是冒名顶替的人

    B.通过书籍,查找这只甲虫到底是什么昆虫

    C.查阅书籍,详细了解萤火虫的种类与特点。

    D.翻阅有关昆虫的书籍,阅读了解窗萤的知识

    【4】萤火虫为什么能够在夜间发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奇观”指的是什么?作者把这“奇观”称作“水晶一样透明的庞大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联系本文内容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把下面的长句改成三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

    文学批评是文艺学中最活跃、最经常、最普遍的一种以文学鉴赏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深化和提高文学鉴赏的研究形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嘎羧要走的消息传遍全寨。(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嘎羧凝视着江面。(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学习了“鲁滨逊漂流记”这篇课文,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修改病句)

    __________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仿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用例句所用的修辞改写下面的句子)这辆车开得太慢了。

    __________

    (4)根据下面的情境续写句子,通过动作描写表达人物的感情。

    放学了,同学们都走了,我一个人孤独地走在操场上,__________

  • 18、那位黑大哥就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改为双重否定句)

     

  • 19、通过上述措施,使全校学生深刻认识到此类事件所带来的后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

  • 20、我能按要求写句子。

    (1)鱼儿在池塘游着,荷花随风摆动。(采用比喻或拟人修辞手法扩句)

       

    (2)晴朗的夜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缩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题目:我真

    要求:从自己的亲身经历的典型事例中选取一件,或烦恼、委屈、幸福、伤心、快乐……,选择词语,补充题目。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突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字数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