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填空。
万古(____)青 一(____)千里 (____)色欲流 天涯(____)草
这四个词语都是写“绿”的,但表达的主要意思不同。其中______是描写“绿”的颜色,______是写“绿”的广漠,______是写“绿”的神态,______是写“绿”的生命。
2、根据积累填空。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西江月”是__________,从内容来看,写的是__________(季节)的景色,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锺子期死,伯牙_______________,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_______________。”伯牙和子期的故事记载在古书《_______________》中,后人常用“_______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
3.老舍笔下的草原“空气是那么__________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_________”;展开想象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月下美景:“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_______________……”
3、辨字组词。
篮(______) 滥(______) 涯(______) 资(______)
蓝(______) 槛(______) 崖(______) 姿(______)
4、请你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2)________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3)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朱熹《春日》)
(4)穿花蛱蝶深深见,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曲江》)
(5)杜牧在《江南春》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江南烟雨迷蒙的朦胧美感。
(6)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描绘了狂风、湖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烈”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入句子的括号里。
中日足球赛刚开始,我的心就(__________)地跳起来。比赛开始,球队双方展开了(_________)的对抗,特别是日本队(_________)的强攻,中国队精彩的防守,赢得了现场观众(_________)的掌声。此时,一种(_________)的爱国心使中国观众齐声高喊:“中国队,加油!”
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日暮客愁新。 ,江清月近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清风半夜鸣弹。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路转溪桥忽见。
【1】将两首诗词补充完整。
【2】《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结合相关诗句加以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除“明月”外,作者还选取了哪些景物进行描写?请你选取一种景物说说景物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再按要求答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大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他在兄弟举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2】诗人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
【3】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积累。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鬓毛衰。
__________________,笑问客从何处来。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
【3】“笑问客从何处来”中的“客”指的是( )。
A. 家乡的亲人 B. 村中的小孩 C. 诗人自己 D. 诗人的朋友
9、阅读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③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⑦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⑧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短文中的语句,哪些是描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描写由事物引起的联想?请把相应的语句序号填在横线上。
实实在在的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
事物引起的联想: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通过描写兄妹俩的联想和想象表现了《月光曲》的音乐变化,请根据文意连线。
第②③句描写 表现了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转折。
第④句描写 表现了琴声悠扬、舒缓。
第⑤⑥句描写 表现了乐声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巴黎街头看阅读
冯雁军
去巴黎逗留的几天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闻名世界的埃菲尔铁塔和巴黎圣母院,也不是流光溢彩的红磨坊和香榭丽舍大街,而是随处可见的街头阅读。
在埃菲尔铁塔检票口前,游客排起两列近百米的蛇阵,令我意外的是,队伍里有几十个一边排队一边阅读的金发碧眼男女,显然都是当地人。他们手中拿着一本书或是一张报纸,脚步跟着队伍缓慢向前移动,恬然静雅的神情让那些烦躁不安的其他游人侧目。后来,在凡尔赛宫、巴黎圣母院、荣军院等游人较多的入口处,我同样目睹了这样的情景。
圣母院广场,每天游人如织,除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还有许多巴黎市民喜欢在这里小憩。树荫下、台阶上、地摊旁、亭棚边,到处都可以见到看书读报的巴黎人。他们心无旁骛,像中国古代圣人那样“一心只读圣贤书”,目光在书刊上流连。广场南侧的花坛旁,有位一条腿残疾的姑娘在埋头看一部砖头似的著作,显然不是刚刚买来消遣的闲书,那根磨得发亮的拐杖放在另一条腿上,悠然忘我。
在人流较多的公交车候车亭或书报亭旁,大都有一两个报刊架,上面放满了最新的免费报刊,行人随手可取。穿行在城里的公交车上,有些拥挤,有些摇晃或颠簸,可仍然不妨碍也不影响巴黎人的阅读热情。无论是座位上的时尚女郎,还是手拉吊环的健壮男子,甚至是顽皮可爱的孩童,都有可能正在阅读。同样,乘坐地铁的时候,喧闹的月台上,流动的车厢里,一样可以看见此番情景。
露天咖啡屋是巴黎的别样风景。无论是热闹繁华的大街,还是逼仄(zè)幽深的小巷,精致小桌有三三两两。这些比面盆大不了多少的或藤条或木头的小桌,贴在小巷的墙角或是毫不显眼的窗下。午后的阳光,暖暖地照耀着,人们头也不抬地轻松阅读。打扮入时的巴黎姑娘和小伙,就着半杯透亮的红酒,面前摊着一本印刷精美的时尚报刊,慵懒地阅读,好久才优雅地翻过一页,任时间在指间流淌。
最痴迷的阅读者莫过于地摊上的淘书者。在香榭丽舍大道、蒙帕纳斯大街这些看似与阅读无关的地方,居然不可思议地能见到摆满图书的地摊。最令我震撼的是塞纳河南岸的旧书摊,从圣母院北侧巷口出来,河边一字排开的书摊近百米,防洪的水泥堤坝上安装了一排有些锈迹的铁柜书架,塞满了各种各样的旧书刊。这里淘书的人很多,有巴黎人,有外地客,有些淘书人干脆坐在地上,忘情阅读。婆娑的树影映照在书架上,也映照在淘书人的身上。即使灯火阑珊时,地摊周围依然人头攒动。
一座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也是一座大众喜欢阅读的城市。巴黎即是。
(选自《人民日报》)
【1】联系上下文理解第2自然段带点词“侧目”,其中最准确的含义是( )
A.从人的侧面看
B.侧着脸看人
C.斜着眼敬畏地看
D.吊着眼鄙视地看
【2】第4自然段作者讲述了他在( )见到的巴黎街头阅读景象。
A.公交车候车亭或书报亭
B.公交车上
C.公共交通上
D.乘坐地铁的时候
【3】第3自然段有两个相互呼应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除了第4自然段,作者还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四个方面描写了自己见到的巴黎街头阅读景象。
【5】“点面结合”是场面或活动描绘中最常应用到的写法,也是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方法。现在请你应用所学,试从文中找出一处,详加分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非雪天不能读书
读书不分四时。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别具一番风情;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也令人神往。而我半生读书,都似乎与杏花、春雨、莲叶无缘,飘满记忆中的是山乡茅屋的一天风雪。
我年少时即插队山区,那里地旷人稀,劳动很紧张,每年繁忙的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常常是忙得两头摸黑。虽然有时雨天不出工,但能够留给我读书的时间毕竟太少,也太零碎。
只有冬天,对我来说是奢侈(shē chǐ)的日子,会有整把整把的时日供我闭户读书,我可以在火炉里煨上几只红薯,让书香伴着薯香。书读足了,就从灰烬里拨出几只又香又烫的红薯来吃,吃饭后又翻开喜爱的书来读。这种时日,我往往将平日里想读而无暇读的书堆满一床,逐本读过去,或者将一年中零零散散读过的书全翻出来,恣意地重读一遍。
雪夜读书在我也是欢乐的事。一炉红火,满室雪光,四野静谧(mì)的落雪声,我时而默诵,时而低吟,一直到雄鸡初啼才恋恋不舍地吹灯睡觉。现在回想起来,我生平所读的书,在那些雪天里读的最多,也记忆最深。
我常常思忖:为什么我一回忆起读书的生活,总是想到那些苦寒的雪天?难道我就没有杨柳岸边书相伴的日子吗?难道我今天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读书不值得留恋吗?可是近年来我的读书成了消遣,早期的锐志没有,更常常禁不住灯红酒绿的诱惑。许多书买来,一堆一堆还没翻过,有些只看了开头的几页就再也没有碰过。现在我似乎懂了:人的一生,可用来读书的日子数来不少,但真正用在读书上的时间却不多。读书,是需要一点生存压力的。清人袁枚在《黄生借书说》里道,年轻时因家贫,他如饥似渴地借书读,做官后,生活安顺,书也“俸去书来”容易得到了,反而“素蟫灰丝,时蒙卷轴”,读书的时间反倒不多了。
袁枚说的是书非借不能读,而我则想说书非雪天不能读。寒冬□是时令的雪天□艰难逆境□是人生的雪天□清静寡欲□是情志的雪天□雪天读书,正如旅人在风雪之夜里对家园的思念,更有一番神思的投入和彻骨的深味。
【1】请在短文第六自然段空格里打上标点符号。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零零散散—— 静谧——
【3】综观全文,题目中的“雪天”既指( )的雪天,也指( )的雪天和( )的雪天。
【4】“奢侈”的本义是花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它在第③段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短文中的哪句话?请在文中划上横线,并在下面说明喜欢的原因。
喜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你是运用什么阅读方法体会到的?请你至少说出一种运用的阅读方法。
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的阅读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概括介绍你最喜欢看的一本书。(提示:可以从书名、作者、内容、启示等方面来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题文)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国著名革命作曲家冼星海,24岁时离开祖国去巴黎学音乐。由于穷困,他在巴黎做过各种各样的下役,像餐馆跑堂、理发店杂役、看守电话的佣人及各种被人看不起的听差。A.冬天冷得没法时,他就到马路上去跑步取暖。因又冷又饿,有几次病倒在街上,被人救助回家里。尽管饥饿、贫困,他还是坚持在困境中学音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冼星海后来考上了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学业优异,名列前茅,是应享受公费待遇的。B.学校出具了证明,连巴黎市长赫里欧也出示了证明文件,可是国民党政府,对这样一位有才华的音乐家竟不同意资助公费。他( )生活极度困难,( )没有动摇过学成归国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他在巴黎创作的一些有影响的作品,就是在这样生活走投无路的时候写出的。C.他曾住在一间七层楼上的破旧房间里,门窗破了,冬天的夜晚,寒风长驱直入,他没有棉被,冻得睡不好,就索性点灯写作。冷风打着墙壁,穿过门窗,触动着这位音乐家的感情。他不能自已,借风述怀,写了成功的作品《风》和思念祖国的《游子吟》。
《风》特别受人们的欢迎,世界著名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对此也给子很高的评价。《风》《朔拿大》等作品曾在巴黎播音和公开演奏,获得法国音乐界的好评。由于祖国的灾难,他放弃了在巴黎的学习和创作活动,于1935年归国,投身于抗日救亡的音乐创作活动,在延安创作了著名的《黄河大合唱》。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带点的词语。
名列前茅:
走投无路:
2.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因为……所以…… 尽管……也……
只要……就…… 不是……而是……
3.从文中A、B、C三句中,我体会到
。
4.给短文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题目,填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只写序号)
①一心救国的冼星海
②冼星海在困境中求学
③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5.冼星海身上最值得我敬佩的东西是
1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飞入寻常百姓家
材料一:
材料二: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它是中国人花了二十多年时间建设的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将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和欧洲的Galileo达成兼容,共同为地球村村民提供定位、授时等服务。
生活中不少人习惯了用GPS导航,但其实,我们国家入网的智能手机里,70%以上的手机提供了北斗服务,可以说;北斗离你并不远,当你骑着单车出门赴约,北斗可能正密切关注着你有没有“停车入栏”;当你坐上无人驾驶的京张高铁,依靠北斗的精准定位,列车时速350千米,从一次制动到停车,最后停车的误差能控制在10厘米少内;如果你戴上北斗手表,“表不准”就不再是迟到的借口。
一般来说,卫星导航系统只能告诉你什么地点、什么时间,而北斗除了这些,还可以将你的位置信息发出去,这就是短报文功能。举个例子,假加有一天,你漂流到了孤岛上,使用GPS你只知道自己的位置,但通过北斗定位终端,你不仅可以知道自己的位置,还能把位置信息发出求救。2003年汶川地震时,北斗就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所有通信设施几乎被摧毁了,先行进入震区的救援人员正是依靠随身携带的北斗定位终端,才与外界取得了联系。
2020年初,因为有了北斗,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时,工地大部分放线测量工作一次完成,为两座医院的施工争取了时间;前段时间给珠穆朗玛峰测“身高”,北斗也上阵了……正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所说:“北斗无所不能,无所不在。没有做不到,就怕你没想到,所以大胆去想,你想到了就有用了”。
【1】下列关于“北斗三号”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斗三号”具有两大功能,可为人类提供七类服务。
B.“北斗三号”首创三种轨道构成混合星座,实现星星互联与星地互联。
C.“北斗三号”是目前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航天系统。
D.“北斗三号”将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和欧洲的Galileo达成兼容。
【2】下面内容说明的观点正确的一项是:( )
戴上北斗手表,“表不准”就不再是迟到的借口;骑着单车出门赴约,北斗可能正密切关注着你有没有“停车入栏”;无人驾驶的京张高铁,时速350千米,从一次制动到停车,停车的误差能控制在10厘米之内。
A.北斗能定位位置
B.北斗离你不远
C.北斗能准确控制时间
D.北斗搭建了“天罗地网”
【3】“飞入寻常百姓家”,对于这个题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借用诗句说明北斗是一种很普通的东西。
B.借用诗句说明北斗和所有的事物都有联系。
C.借用诗句表达对北斗的惊叹和赞扬。
D.借用诗句说明北斗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4】材料二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写2种)。这样写的好处是(任选其一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北斗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结合文本,写一写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新年礼物》,完成习题。
①在小镇最阴暗湿冷的街角,住着任浩和他的妻子曾尚美。任浩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曾尚美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以贴补家用。生活是清贫的,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
②有一天,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曾尚美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得哆哆嗦嗦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您好,女士。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街。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曾尚美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① 。“要啊,”曾尚美微笑着递过几个硬币,“胡萝卜很新鲜呢。”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② :“谢谢您了。”
③关上门,曾尚美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
④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傍晚的时候,曾尚美提着一罐热汤,踏着厚厚的积雪,敲开了对街的房门。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每天傍晚,当任浩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曾尚美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⑤新年快来时,曾尚美与任洁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衣:“他穿得太单薄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任浩点头默许了。
⑥曾尚美终于在除夕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铺着厚厚的棉絮,针脚密密的。除夕那天,曾尚美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处理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趁着老人出门卖菜,放到了他家门口。
⑦两小时后,任浩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曾尚美一边说着“新年快乐”,一边快乐地打开门。然而,这回老人却没有提菜篮子。
⑧“你好,尚美。”老人③ 地微微摇晃着身子,“新年快乐!平时总是接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送给任浩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老人略带④ 地把一枝玫瑰递到曾尚美面前,“还有,这个给你。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娇艳的玫瑰上,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水滴。
【1】短文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曾尚美家的经济状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将“兴奋、羞涩、感动、黯然”四个词语填入文中四处横线上,恰当地顺序是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说明你这样填的理由。
词语:(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被送了两次的“新年礼物”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曾尚美一家送“新年礼物”给老人,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送“新年礼物”给曾尚美一家,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老人卖菜回来,见到门口的棉衣和玫瑰时,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呢?请将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曾尚美收到礼物后,会怎么做呢?以下两种假设,你赞成哪种?请结合故事内容说明理由。
假设一:曾尚美说明真相,然后让老人把棉衣带回去。
假设二:曾尚美收下礼物,然后再给老人置件棉衣送过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画线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他那个儿报名。(改为老汉自己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那个渔民的儿子把埋在沙里的琥珀挖了出来。(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正是炎夏,天气酷热,地上的草木都被晒得枯焦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的操场很小,怎能踢球呢?(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鸟儿放开嗓子鸣叫起来,好听极了。(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头上的那一摞碗突然摇晃起来。(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师笑着对我说:“我教你毛笔字的写法。”(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战士们冒着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步前进。(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式转换。
1. 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有事不在家,你放学后到阿姨家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一把抓去了我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竹节人。
(1)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走之前,我不得不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外书可以读,但要有选择地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漫步句子关。
第二天,正太郎把小狐狸要了回来。
“被”字句:________
21、表达与习作。
晓艳给好朋友小雅写了封信,在信中倾诉她的烦恼:成绩退步了,希望能得到小雅的帮助。请你替小雅写一封简短的回信帮助并鼓励她。要注意信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