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景成语专练
___蒸霞___ 良___美___ 钟______秀
______台楼___ 月___风___ 斜___细___
2、我会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完毕——(________) 斩钉截铁——(________) 疲倦——(________)
沮丧——(________) 类似——(________) 惊天动地——(________)
3、写出近义词
矜持—________ 舒畅—________ 永不磨灭—________ 格外—________
4、查字典。
“鼎”字是(_____)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部,再查(_____)画,它的第六画名称是(_______);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字母(____),再查音节(____),请写出两个带“鼎”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
5、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七律·长征》中的总起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
(2)古人表达誓死捍卫国家领土的名言是: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从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4)刘禹锡《浪淘沙》中直接赞美黄河气势雄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人辛弃疾听着田野中的阵阵蛙鸣,想象秋天的丰收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6)地球只有一个,我想借用一句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我保护环境的心声。
6、按要求完成练习。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他还写过《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山村的自然风光;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视角从窗外转入屋内,写出了农家生活的情趣。
【4】诗中自然的风光、普通的农院、平凡的生活场景、醇厚的友谊都深深地吸引了作者,所以最后作者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7、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1】请从诗句中找出两个动词,分别填在横线上。
一个“______”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一个“______”字,生动地再现了鲁迅先生给亿万人民当牛马的崇高形象。
【2】诗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人联想到鲁迅先生写的诗句:“横眉冷对________,______甘为孺子牛。”
【3】选一选。
这节小诗运用______手法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批判了反动统计者凶暴的本质。
A. 烘托 B. 对比
8、阅读理解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给下列句子中标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解释。
烈火焚烧若等闲( )
A. fén B. lín
【2】给下列句子中标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解释。
粉骨碎身浑不怕( )
A. 全身 B. 全
【3】给下列句子中标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解释。
要留清白在人间( )
A. 高尚的节操 B. 青色和白色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古诗内容及你的积累填空。
(1)“粉骨碎身浑不怕”这一句借石灰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精神。
(2)“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一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追求,由此我想到了王冕《墨梅》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从石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表现了诗人不怕“________”,不怕“________”的意志和节操。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第一段中有一个词充分表现了班长做出决定的果断与坚定,这个词就是________,描写战士们态度的词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五位战士准备转移时面前有哪两条路?他们选择了哪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战士们明明知道正在走向绝路,为什么还热血沸腾地“紧跟在班长后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用词句形容此时的战士们,我会想到________这个词,我会想到曹植的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
【5】第二段中把石头比作_________,说明石头砸下非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心中的桥
故乡的木桥,实在朴实无华。倾斜的桥身,标志着它的古老;粗大的桥墩铺满厚厚的青苔,流水冲得它们伤痕累累;圆木柱搭成的桥面,高高低低,留着很多的空隙,几根锈黑的长条钉子紧紧咬着它们。桥下的江水悠然东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唱着一曲单调古朴的歌谣,像摇响了老祖母破旧的纺车。
第一次走到桥头,看到急急而过的江水,听到“哗哗”喧腾的水声,我就吓得闭上了眼,赖着要母亲背我过桥。母亲没有答应。她拉我上了桥,教我一步步踩着她的足迹走。我的脚特别不听使唤,哪儿有洞,偏偏往哪儿踩。就这样闭着眼,不知过了多久,费了多大周折,我才号啕大哭过了桥。母亲也累得汗水淋淋,但她终究也没背我。
到了学龄,母亲要我足迹上学,每天都要路经这座桥。我先是绕大弯从小路走。一天,小路堵了,我只好战战兢兢走上了桥头。看见母亲正站在桥的另一头,朝我招手,我放心了,蹲在地上,等母亲来抱。可过了好久,母亲仍没有过桥,我知道——她不会来接我了。我只好慢慢向前探出一只脚。桥面的空隙像童话里的老虎的血盆大口,模板松动的地方,在我的脚下“吱吱”直响。我一边哭喊着“妈妈”,一边一点点地移动。就这样,我几乎是挪着过了桥,扑进母亲的怀抱,委屈地抽泣着。母亲搂着我,擦干我的眼泪。她的脸漾开了一丝淡淡的笑意,眼里闪烁着母亲的柔光。我静静地沐浴在爱的柔波中。
长大了,忆及童年过桥的往事,妈妈说:“哪有母亲不疼儿女的,但生活之路是靠你自己走的。”是啊,当告别生我养我的母亲,扬起生命之帆时,我要只身一人去闯险滩、过恶浪,去遍尝失败的苦涩,去领略成功的欢欣……每想到这些,我就会想到母亲让我过桥的往事,我为儿时对母亲小小的怨恨而羞愧,我为母亲深沉的爱而感动。家乡的木桥,它是引我走上最初的人生之桥,我的面前一定还有更为艰险的桥,但家乡的木桥——那指引我蹒跚学步的桥,将给我温存的抚慰、无穷的力量。啊,架在我心中的“母亲桥”,将伴我一生,将引我走向成熟。
【1】读句子,理解加点的词语。
(1)一天,小路堵了,我只好战战兢兢走上了桥头。
“战战兢兢”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有母亲不疼儿女的,但生活之路是靠你自己走的。
“哪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一自然段中“几根锈黑的长条钉子紧紧咬着它们”一句中“它们”指( )。
A.故乡的木桥
B.倾斜的桥身
C.圆木柱搭成的桥面
【3】细读第四自然段,理解画“_____”词语的意思。
(1)“险滩”“恶浪”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为艰险的桥”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桥”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中叙述两次过桥时都写到了自己的哭,如“号啕大哭”“哭喊”“抽泣”,请再写出几个与哭有关的词语。(至少写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主要内容是( )。
A.写木桥的外形特点及作用
B.主要写了“我”小时候两次过桥的经历,以此说明人生之路需要自己亲自去走,去探索,只有经过险滩、恶浪的洗礼,才能领略到成功的喜悦
C.主要写了小时候“我”过桥时,母亲不管“我”,因此,“我”长大后,回忆往事,对母亲的行为感到一丝怨恨
【6】本文抒发了作者( )之情。
A.对家乡木桥的喜爱
B.对家乡木桥的怀念和对母亲的感激
C.对家乡木桥的喜爱和对母亲的赞美
1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室内无风,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些许的光散布开来,朦胧依稀地勾勒出周边的事物。没有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乐更好的伴侣——思考。
可是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做“年根儿”,多么真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拮据与深浓……
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不管这些事情怎样庞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从春天落英缤纷的京都小院到冬日小雨中的雅典德尔菲遗址;从重庆荒芜的红卫兵墓到津南那条神奇的蛤蜊堤;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中,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
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正直对着我。目光冷峻锐利,逼视而来。这原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他何以穿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年,锐不可当、拷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他瞧上一眼的人?显然,是由于八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工传神的本领、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注入其中。
如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了无踪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
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么?
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
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母与子的生命的转换不就在延续着整个人类吗?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而此中,艺术家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种。惟有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小说家再造的是代代相传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们那个可以听到的迷人而永在的灵魂。
此刻,我的眸子闪闪发亮,视野开阔,房间里的一切艺术珍品都一点点地呈现。它们不是被烛光照亮,而是被我陡然觉醒的心智召唤出来的。
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应是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足磨成的浅坑。我的时光只有被安顿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成一个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入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甚至有时属于自己的时光反成了别人的恩赐。检阅一下自己创造的人物吧,掂量他们的寿命有多长。艺术家的生命是用他艺术的生命计量的。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是不是?
迎面那宋代天王瞪着我,等我回答。我无言以对,尴尬到了自感狼狈。
忽然,电来了,灯光大亮,事物通明,恍如更换天地。刚才那片幽阔深远的思想世界顿时不在,惟有烛火空自燃烧,显得多余,再看那宋代的天王像,在灯光里仿佛换了一个神气,不再那样咄咄逼人了。
我也不用回答他,因为我已经回答自己了。
【1】给加横线字注音。
衣袂 (________) 咄咄逼人(________)
【2】第6段用“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写出了生命的延续,请你试着仿写表达这一主题的一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9段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是不是?”请你谈谈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2句关于古人对“时光”有感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欢乐的校园
我们的校园四季都充满了欢乐。
春天,同学们一大早就来到学校,老远就能听见琅琅的读书声;夏天,大家在树下一边乘凉,一边讲着有趣的故事;秋天,大家一起跳皮筋、打球;冬天,雪花飘飘,大地披上银色的衣裳,同学们一起打雪仗、堆雪人。
我们的校园处处都有欢乐。校园像录音机一样,录下了我们的读书声和笑声;校园又像摄像机一样,拍下了我们天真、可爱的样子。
我们爱我们的校园,它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1】根据短文内容连一连。
琅琅的 故事
银色的 读书声
有趣的 衣裳
【2】我会根据短文内容来填空。
“我们”的校园一年四季都________。春天,同学们在校园里________;夏天,同学们在校园里________;秋天,同学们在校园里________;冬天,同学们在校园里________。“我们”爱“我们”的校园,它是“我们”________。
【3】文章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的校园充满了欢乐,你的校园是怎样的呢?请用几句话描写一下你的校园吧。
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①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②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1】画“横线①”的句子中的“祸”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②”的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映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突然”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咱们”可以换成“我们”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来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节选自六年级上册课文《狼牙山五壮士》
【1】联系短文解释词语。
居高临下: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使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这句以及“屹立”这个词语让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样的语句文中有许多,请你找出其中一到两处谈谈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训练营。
1.我和小精灵聊天。(扩句)
2.小精灵果然在里面。小精灵是个有着温柔嗓音的女子。(两句合成一句)
16、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你在横线上改写。
我对晓彤说:“对不起。我生病了。不能和你去滑雪了。”
___________:“对不起,我生病了,不能和你去滑雪了。
17、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1)狼牙山五壮士身上那种英勇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秋天的田野就像金色的海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乐园。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被字句)
变为“被”字句:
2.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
缩句:
3.花生具有这么多可贵品质,难道不值得赞美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一个小蜜蜂展开柔嫩的翅膀,在阳光里快乐地飞舞。(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詹天佑修筑铁路。(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河大合唱》真让中华儿女骄傲,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惨痛的相持阶段。(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渺小的。(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25分
题目:我尝到了创造的乐趣
提示:你是一个“追新族”吗?在游戏活动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课堂学习中、在劳动中……总有一点新点子、新做法、小创造、小发明吧?我想你一定会有的,因为你是一个聪明的、爱动脑筋的、会学习、会玩又能从学与玩中找到乐趣的孩子。请以《我尝到了创造的乐趣》为题,写一篇作文,要写好“创造”给你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