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侵略(qīn nüè) 汛期(xùn qī) 削弱(xiāo ruò)
B.嫉妒(jì dù) 叮嘱(dīn zhǔ) 迟延(cí yán)
C.颓败(tuí bài) 着力(zhuó lì) 殿堂(diàn táng)
D.梳理(shū lǐ) 眼睑(yǎn liǎn) 龟裂(guī liè)
2、下面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繁值 躲藏 B.千真万确 玲珑剔透
C.预仿 煤炭 D.不拘一格 兴高采列
3、给同学讲笑话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下面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准备的笑话最好是别人没有听过的,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B.讲笑话时,如果自己沉不住气,可以先笑出来。
C.尽量表现出笑话中人物的神情和语气。
D.要熟记笑话的内容,克服口头禅、重复等不良口语习惯。
4、经典能给人心灵的滋养。请赏读下面的书法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1)作品中的古诗出自宋代诗人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请把这首诗的后两句写在田字格内,做到正确、规范。
(2)读这首诗的后两句,我的眼前浮现出了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
5、默写《七律·长征》。(4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情境填诗句。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诗中,描写农村初夏时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军行》一诗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戍边将士的胸怀和壮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饱含遗民百姓企盼收复失地的愿望。
7、根据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从下列词语中选出能反映“我”思想感情变化全过程的三个词语,依次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得意 | 信任 | 醒悟 | 悔恨 | 失望 |
思想感情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组词。
诫( ) 钓( ) 沮( ) 附( )
械( ) 钩( ) 咀( ) 付( )
9、课内阅读。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 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 。
【1】按课文填空。
【2】这个片断选自课文《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的感情。
10、阅读《鸟的天堂》片段,回答问题。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 靠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shǔ shù)目不可计数(shǔ shù)。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chuí shuí)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 表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fèng féng)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īng 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ìng xī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1】请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或读音,在其下面用“ ”标出。
【2】下列与“不可计数”相近的词语有( )
A.不计其数
B.如数家珍
C.区区可数
D.数不胜数
【3】用“ ”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意思的句子。
【4】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上文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向我们描述了“鸟的天堂”。( )
(2)前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傍晚时分静态的大榕树很茂盛、很美。( )
(3)后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鸟儿们休息的情景。( )
(4)朗读后两段时要由慢到快,语调应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通过轻快的节奏突出鸟的自由和欢乐。( )
【5】第三自然中,作者用“起初……后来……接着……”这样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把变化的过程写得很清楚。请你也用上这些词语尝试描写一段景物变化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忆读书(节选)
①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②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③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④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⑤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⑥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⑦《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1】“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第②-⑦段主要写了作者三个时间段读书的情况,表示这三个时间段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⑥段,作者对《水浒传》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对《荡寇志》的评价是__________。
【4】文章结尾作者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包含三层意思:“读书好”指________,“多读书”指___________,“读好书”指_____________。
【5】我们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自己种的菜味道好
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天的黄昏,母亲叫正读小学的我去村前的菜地里摘些辣椒,我提着篮子来到自家的地里。夏季的菜园里有豆角、丝瓜、苦瓜等上架蔬菜,葱郁无比。高大的竹木架撑起藤蔓,像一座座绿色的欧式楼房,很容易藏人。
我在自家菜地里摘了一些辣椒,瞅见邻地的几个丝瓜很诱人。我知道那菜地的主人是母亲在村中唯一的仇人,她经常找母亲的茬儿。更何况她的小儿子是我的同班同学,还打过我。
我向四周张望了一下,见没有人,便伸手想去摘那些丝瓜。手刚触及,身后忽然传来严厉的声音:“住手,孩子!”
我转身一望,是母亲。
母亲说:“我是怕你摘错了别人的菜,才跟来的。”
我说:“妈妈,这丝瓜可是我们仇人的,现在没有人看见,就摘几个吧?”
母亲接过我手中的篮子,拍了拍我的头,说:“孩子,偷别人的东西,这种行为不好,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总担心半夜有鬼敲门。还是自己种出来的菜味道好,吃了以后,可以睡安稳觉!”
我只好缩回了手。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我始终忘不了那个黄昏。在多年来颠沛流离的工作中,我多次遇到与那丝瓜相似的“瓜”,有些“瓜”味道可能会更好,看起来更诱人。然而,每当我抉择时,总会想起母亲那天的话。
【1】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把 比作 。这句话写出了 。
【2】“我”准备摘邻地的丝瓜是因为:
【3】用“ ”画出母亲对作者教育最深的话。
【4】“我多次遇到与那丝瓜相似的‘瓜’”,后一个“瓜”指的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 训)良,很讨人喜欢。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 清)快。玲(珑 拢)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晾)。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 座)着,(像 象)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用“√”选出括号里正确的字。
【2】这段话是围绕松鼠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这段话中打比方的句子。
【4】为什么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
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明末清初,浙江出了一位史学家谈迁。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竞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
经过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 ),广泛( )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 )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 )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1】在选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用“________”画出选文第二自然段中具体描述《国榷》的句子。
【3】“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这句话中的“竟”字能不能去掉?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表现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数据,你能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全面地谈一谈主人公谈迁能名垂青史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照样子,写一写。
(1)面对一袭破衫的谈迁,我要对他说:生活的困苦动摇不了您经历了20多年风雨洗礼的信念。
面对________的谈迁,我要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428万4千字的新《国榷》,我要对它说:你是谈迁用生命撰写的。
面对________的新《国榷》,我要对它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 )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 )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 )秋天最美是黄昏。
【1】回忆课文内容,将上面的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把序号写在题前的括号内。
【2】“四时景物皆成趣”。请从上面语段中选取一个事物说说作者是如何写出其独特韵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象自己看到过的“月迹”的画面,运用动态描写的方法,将下列句子写具体。
夜,月亮的影子出现在了深蓝色的纱帘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直通车。
骆驼耐饥耐渴、性情温顺、不畏风沙、善走沙漠,被世界公认为“沙漠之舟”,是沙漠地区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
骆驼有单峰、双峰两种。我国所产的骆驼是双峰驼,身高2米,重约450公斤,寿命可达35~40岁。骆驼原为野生,四千多年前被驯化,现野生骆驼在世界上几乎绝迹,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沙漠环境恶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很大,水源植物稀少。骆驼长期在沙漠生活,身体机能具有一系列的适应能力。它的眼有两排又长又浓的睫毛,耳壳内有密生的耳毛,鼻孔内有挡风瓣膜,可以阻拦风沙的侵袭。它的足底有约0.5厘米厚的肉垫,可耐受沙漠70℃~80℃的高温或冬季的严寒,骆驼全身披有约10厘米长的褐色绒毛,冬天可以用来抗寒,夏季在绒毛与皮肤间形成降温的间隙,能防止高温辐射热。骆驼有惊人的耐力,在气温50℃、失水达体重的30%时,还能20天不饮水;它还能负重200公斤以每天75公里的速度连行4天。骆驼的驼峰是用来储存脂肪的,最多时能储存50公斤脂肪,约占体重的1/5。骆驼的胃和肌肉能贮存一定量的水,它的胃一次可贮存水近百公斤。因而,在一时找不到食物和水的情况下,它可以动用贮存的脂肪和水维持生命。另外,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三里内辨察和感觉到远处的水源,在茫茫的沙漠里,这个本领可谓至关重要。
野骆驼生活于极端干旱的戈壁滩和沙漠之中,由于无水,天敌也无法生存。自卫能力不强的野骆驼,为了避开天敌的侵害,凭着独特的生理机能,选择了在不毛之地栖居生息、繁衍后代。
1.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给短文添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用简短的话概括一下每个自然段所讲的内容。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误的打“×” )
(1)把骆驼称作“沙漠之舟”,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 ( )
(2)骆驼利用驼峰贮存水,利用胃和肌肉贮存脂肪,所以能耐饥耐渴。( )
17、阅读理解。
《松鼠》选段
松鼠的窝很讲究。它通常搭在树枝分叉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松鼠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 ),足够( )。这样,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 )。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松鼠搭窝
B.松鼠窝的形状
C.松鼠的窝
D.松鼠
【2】文中“搬、放、编扎、挤、踏”这些动词有什么作用?说法有错的是( )
A.表现松鼠的机灵乖巧。
B.表现松鼠的精明能干
C.表现松鼠很有智慧。
D.表现松鼠的淘气狡猾
【3】依序填入文中括号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宽敞 坚实 既舒适又安全
B.宽广 结实 既舒适又安全
C.宽敞 坚实 既舒畅又安全
D.宽广 坚实 既舒适又安全
【4】本段文字的结构关系是( )
A.总——分——总
B.总——分
C.分——总
D.并列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松鼠》是一篇语言生动传神的说明文。
B.《松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布封。
C.布封用40年的时间写出了36册巨著《自然史》。
D.《自然史》这部作品对自然界作了详细而科学的描述,并因其文笔优美而著称于世。
18、课内阅读。
珍珠鸟(节选)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地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颤动——(______) 细腻——(______)
【2】“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中“流泻”的意思是_______,“流泻”的内容是:_______(用原文回答)。
【3】“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中加点字“再三”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
【5】对选文主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B.主要表现珍珠鸟的淘气和贪玩。
C.关爱、尊重、宽容、理解、平等、自由等产生信赖,信赖创造美好、和睦的境界。
19、阅读理解。
白鹭(节选)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精巧——______ 生硬——______ 忘却——______
【2】画“ ”句子中的“________”一词概括出了白鹭颜色大小的匀称,和谐之美。
【3】选文第3自然段运用对比的手法,拿白鹤,朱鹭,苍鹭与白鹭对比,从而突出表现了白鹭_________的外形以及_____________的美。
【4】用“﹏﹏﹏”在选文中画出一处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句子。
【5】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缩句)
2.湖面飘来小船。(扩句)
3.英法联军摧毁了艺术瑰宝圆明园。(改写成“被”字句和“把”字句)
“被”字句:
“把”字句: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湖面上溅起了涟漪。(扩句)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为陈述句)
(3)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缩句)
(4)妈妈的手紧紧地抱着生病的孩子。(缩写句子)
(5)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修改病句)
(6)中国的汉字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写成打比方的句子)
22、按要求写句子。
(1)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马上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要过问。(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病人对沃克医生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例句写出了景物的静态之美。请你仿照例句,写写“刚刚结束营业的游乐园”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习作题目: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习作要求:把你最喜欢的一本好书推荐给同学。要把书名、作者等信息介绍清楚。重点写清喜欢的理由。理由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但一定要写充分。既可以介绍书的内容,也可以描述书中吸引人的情节或者评价个性鲜明的人物。注意分段写出理由。语句通顺,字迹工整,不要写错别字。字数4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