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标下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宫殿(gōng) 残渣(chá) 教授(shòu) 屏住(píng)
B. 纸屑(xiè) 喜鹊(què) 配合(pèi) 典雅(yǎ)
C. 忠心(zhōng) 蔓延(màn) 暂时(zhàn) 结婚(hūn)
2、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不厌(厌:满足)
B.余尝谓(谓:说)
C.诲人不倦(诲:教诲)
D.却只漫浪诵读(漫浪:浪漫)
3、“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它同时也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着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你觉得下面( )句古诗形容上述内容很贴切。
A.一片冰心在玉壶
B.要留清白在人间
C.不拘一格降人才
D.咬定青山不放松
4、读拼音,写词语。
qū chē cōnɡ lǜ hé xié wán zhuǎn zhuó shí xī xì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横渡”是指 。这句话介绍了 的方法,两个“当作”写出松鼠不仅知道以 为船,而且还会用尾巴“ ”“ ”,乖巧不言而喻。
6、家族聚会(在括号里准确地写出同音字)。
ling( )珑 ( )敏
( )晨 ( )羊
huái( )念 ( )河
洋( ) 徘( )
wǎn ( )救 傍( )
饭( ) ( )如
7、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不要重复)
(______)的螺壳 (______)的田野
8、看拼音写词语。
ài mù dǎn qiè piāo fú jīn bì huī huáng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líng lóng jūn liè diàn táng yī zhī bàn jiě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9、阅读理解。
外婆和鞋
①我有一双塑胶的拖鞋,是在出国前两年买的,出国后又穿了五年。它的形状很普通,浅蓝色,前端镂空成六个圆带子,已经由浅蓝色变成浅灰色,鞋底也磨得一边高一边低了。
②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掉它吗?
③这是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的回忆。
④大学快毕业时,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课的早上,大屯山腰上的美丽简直无法形容,最让我快乐的是在行走中猛然回过头,山坡下面,哪一幢是我的家。
⑤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样了。不过,我没时间管它。直到有一天,放学回家,隔着矮矮的石墙,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花园里的水泥小路上。带着刚和同学分手后的那一点(猖狂 嚣张),我就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花园那没有动静。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看着我笑呢。
⑥“今天下午,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拖鞋洗了,刚放在太阳地里晒晒就干了。多方便!多大的姑娘啦!穿这么脏的鞋给人笑话。”
⑦以后,外婆每次上山时,总会替我把拖鞋洗干净,有时甚至给我放到床前。然后在傍晚时分,她就会(安详 安静)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着我们回来。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不知道是院里下午的太阳呢,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
⑧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所有能够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比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都在(号啕大哭 泪眼盈盈)中好好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边,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柔 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那么遥远,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1】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画“√”。
【2】写写这双拖鞋给你留下的印象。
初读第①自然段时,我觉得这是一双_______、_______的拖鞋。
读完全文,我觉得这是一双_______、_______的拖鞋。
【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回忆中最令“我”难忘的两个场景。
场景一: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景二:___________________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场景_____,从中感受到_____________。
【4】第⑦自然段中说穿上外婆洗好的拖鞋,“我”觉得有一股暖和与舒适的感觉,不知是院里下午的太阳呢,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谈谈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5】“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这双鞋是亲情的象征,所以它使得回忆变得温暖,生命变得温柔。
B.这双普通的拖鞋,给了作者一生都难以忘怀的回忆,而这一切终将会过去。
C.遥远的是儿时的时光,温柔的是外婆对“我”的关爱,但时光流逝,作者通过拖鞋缅怀往昔。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秋 思
梁 衡
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去,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时装。这山,原该是披着一件绿裳的吧,而这时,却铺上了一层花毯,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拼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你看那殷红的橡树,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的闪着红光。最好看是荞麦,、从根到梢一色娇红,齐刷刷地立在地里,远远望去就如山腰里挂下一方红毡。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镜中又映出那些松柏林,在这一派暄热的色彩中泛着冷绿,更衬出这酽酽的秋色。金风吹起,那红波绿浪便翻山压谷地向天边滚去。登高远望,只见紫烟漫漫,红光蒙蒙,好一个热烈、浓艳的世界。
我奇怪,这秋色为什么红得这样深浓。林业工作者告诉我,这万山一片在春之初本也是翠绿鹅黄,一色新嫩。以后栉风沐雨,承受太阳的光热,吸吮大地的养分,就由浅而深,如黛如墨;再渐黄而红,如火如丹。就说这红枣吧,春天里繁花满枝,秋时能成果的也不过千分二三,要经过多少场风吹雨打、蜂采蝶传,才得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枣。这其中浓缩了造物者多少的心血。那满山火红的枫叶则是因为她的叶绿素已经用完,显红色的花青素已经出现。这是一年来完成了任务的讯号,是骄傲与胜利的标志。
本来,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小姐葬花之悲;秋色似火,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充实。我站在秋的山巅,遥望那远处春天曾走过的小路,不觉想起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我想,不管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人,都请来这大自然的秋色中放眼一望吧,她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并解释。
①点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憧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山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要求填空。
①文中的保尔指的是苏联作家________________的名著《 》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
②将文中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中空缺的部分填写完整。
(3)作者笔下的秋色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4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描绘了春和秋的特点及带给人的不同感受,请你仿照划线句子的句式,写一段描绘“夏”或“冬”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爱管闲事的丹麦人
丹麦人喜欢“管闲事”。这是在丹麦工作多年的一个朋友极深的印象。在公共场所,你的车子没有准确地停进划定的位置,或者你停车后没有及时熄火,从路上走过的任意一个人,或者一直在远处长椅上发着呆的一个什么人,便会走到你的身边来,请你把车子按规矩停好,或是请你让车子安静下来,停止排气。你在钓鱼,一些毫不相干的人会走过来。你以为他来给你助兴,他其实是来看你的鱼桶。如果你钓的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标准,他就会要求你把这些鱼放回到你钓鱼的水里去。并且,提出这些要求的时候,他们不只是提醒一下,说说而已,而是一直要在旁边监督着,直到你完全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他们才欣然地跟你道一声谢谢,然后继续他们的路或去发他们的呆。邻里之间更是管得紧。哪家的房子油漆好久没刷了,屋顶上的草发黄了,别人就会来敲你的门:“你的房子该修修了,要不要帮忙?”你如果说眼下没有工夫,或是要出门旅行,别人就会帮你请来油漆工或检修工。等你回来,把账单给你,你如数付账就是了。
丹麦很开放,许多方面可以说自由得不得了。然而一个人倘没有或缺乏维护公共生活准则的自觉,便会处处受制,颇不自由。丹麦是禁止养鸟的,但丹麦的鸟食市场却又大又兴旺。人们买了鸟食,便悬挂在自己的庭院里,专供自然界的鸟群食用。吃完了,他们又再去买。庄子说过“族与吾同类”的话,丹麦人乃至北欧人,对自然的崇尚,对与自然万物达到融洽相处的追求,大有一点庄子理想的境界的意思。
在丹麦生活了几年的中国人,自然也会受到这风气的影响。中国驻丹麦大使馆,常有一只狐狸来光顾。使馆几位爱好者每天为它备好食物,狐狸吃完,抹嘴就走,来亦无影,去亦无踪。有段日子,几位狐狸之友因为出差而未能及时备食,狐狸竟然对中国使馆有了意见,悄悄溜到台球室,把台球叼到院子里,掏个洞埋起来。但打台球的人并没有把台球的失踪同狐狸联系起来,甚至压根儿就不往狐狸头上想。狐狸看看人们这么缺心眼,意识到自己的恶作剧太过复杂,弯子绕得太大,让人不懂,便又把那些台球从土里刨出来,让它们滚得满院子都是。总算使馆人们开了窍,开始用心思,找原因。分析来分析去,终于分析到狐狸头上。在那几位狐狸之友回来之前,恢复了对狐狸的供给。大使馆这才天下太平。
【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准确________(zhǔn zǔn) 符号________(fǔ fú)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喜欢——________ 准确——________
安静——________ 开放——________
【3】丹麦人喜欢“管闲事”,文中举了哪些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这是在管闲事吗?谈谈自己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书架
十一岁时,我到一个同学家里去玩,见到这同学的爷爷。他的房间里四壁都是书架,书架上整整齐齐排满书籍,我感到这房间又神秘又安静,而且莫测高深。这老爷爷一边轻轻捋着胡须,一边笑嘻嘻地和我说话,不知为什么,我这张平日挺能讲话的嘴巴始终紧紧闭着,不敢轻易地张开。是不是在这位拥有万卷书的博知的老者面前,任何人都会自觉轻浅,不敢轻易开口呢?
我回家后,就把走廊那闲置已久的大书架硬拖到我房间里,擦抹得干干净净,放在小屋最显眼的地方,然后把自己的宝贝书也都一本紧挨着一本立在上边。一时我觉得自己有点像同学家那老爷爷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快感。遗憾的是,这些书总共不过十多本,放在书架上显得可怜巴巴,好比在一个大院子里只栽上几棵花,看上去又穷酸又空洞。我就到爸爸妈妈、姐姐妹妹的房间里去搜罗,凡是书籍,不论什么内容,一把拿来放在我的书架上,惹得他们找不到书就来和我吵闹。
我呢,就像小人国的仆役,急于要塞饱格列佛的大肚囊那样,整天费尽心思和力气到处找书。大概最初我就是为了填满这大书架才去书店,遛书摊。逛书市的。我没有更多的钱,就把乘车、看电影和买冰棒的钱都省下来买了书。
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在为了充实书架而买书,记不得了。我有过一种感觉:当许许多多好书挤满在书架上,书架就变得次要,甚至没什么意义了。我渐渐觉得还有一个硕大无比、永远也装不满的书架,那就是我自己。
此后我就忙于填满自己——这个“大书架”了。
书是无穷无尽的,它像世界一样广阔无际和丰富多彩。甚至比现实世界还宽广,还迷人。一本本书就像一个个潮头,一页页书就像一片片浪花,书上的字便是一颗颗晶莹的水珠。它们汇成了海洋吗?那么你最多只是站立滩头的弄潮儿而已。大洋深处,有谁到过?有人买书,总偏于某一类,我却不然。两本内容完全是两个领域的书,看起来毫无关系,就像各自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两滴水珠,没有任何关联一样,但不知哪一天出于一种什么机缘和需要,它俩也会倏然地溶成一滴。
这样,我的书就杂了。还有些绝版的、旧版的书。参差地竖立在书架上,它们带着不同时代的不同风韵气息,这一架子书所给我的精神享受是无穷无尽的。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短文,说说围绕“书架”,作者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中“大书架”为什么加了引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写一句话。
一本本书就像一个个潮头,一页页书就像一片片浪花,书上的字便是一颗颗晶莹的水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的文字,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看看冯骥才先生的读书方法对你有没有启发。
有人买书,总偏于某一类,我却不然。两本内容完全是两个领域的书,看起来毫无关系,就像各自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两滴水珠,没有任何关联一样,但不知哪一天出于一种什么机缘和需要,它俩也会倏然地溶成一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我会一朵云一朵云地找你
翩翩3岁多的时候,忽然开始关心生死问题。
那一天,我正开着车,翩翩问我:
“妈妈,人死了,躯体会去哪里呢?”
“躯体入土,灵魂上天。”
“妈妈,你死了先上天,等我死了也上天,就可以找到你了。”
“好吧。”
“妈妈,你是一朵灰色的云,我呢,是一朵白色的云。我们手拉手在天上玩,看鸟飞。”
“可是,妈妈上天后,你要过很久很久才上天,怎么才找到我呢?”
“我会一朵云一朵云地敲门问:‘你是我的妈妈吗?’你要是听到了,肯定不忍心不理我。”
我听得眼泪都要下来了,差点把不住方向盘,只得含糊地应着:“真好!”
可是这家伙还意犹未尽:“妈妈,要不我是白云,你是蓝天吧。蓝天很大很大,我一上去就在你怀里了!”
我实在忍不住,当即把车停靠在路边,一把把这个小丫头紧紧抱在怀里——我觉得我听到的是天籁……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如释重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犹未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一朵云一朵云地敲门”,句中的“我”指的是__________,“你”指的是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女儿的眼中,母亲就是______________,自己就是______________。正如一首歌里唱的一样,“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4】“我觉得我听到的是天籁”中“天籁”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为什么觉得是“天籁”。( )
A.因为女儿的话让“我”感受到女儿对“我”的深深的爱。
B.因为女儿的话太美妙了,就像是天上飘来的声音。
【6】文中说,妈妈是一朵灰色的云。“我”是一朵白色的云。你将用什么来比喻母亲和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赏析佳句,并完成练习。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1】句子写出了太阳_________的特点。
【2】作者把我们生活的地球和太阳进行__________,更通俗易懂。请用这种方法把句子补充得更具体:小区的广场很大,相当于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孙悟空一调芭蕉扇
一天他们感到天气炎热,觉得奇怪,唐僧让悟空前去了解情况。悟空来到一座庄院,打听到这里叫火焰山,山上八百里火焰,无人能过。
唐僧师徒决定在这座庄院里过夜,顺便想了解过山的办法。庄主告诉他们,西南方一千里处有个翠云山芭蕉洞,洞主铁扇公主有把芭蕉扇,扇一下火就灭了,扇二下则刮风,扇三下即下雨。这里的老百姓每隔十年拜求她一次,请她施法降雨才能种些粮食糊口。
悟空听他这样一说,就驾着云来到翠云山,向一位樵夫打听铁扇公主的住处,那个樵夫告诉悟空说:“我们这里的人把铁扇公主叫罗刹女,她是牛魔王的妻子。”悟空一听,心想:“坏了,当年我收伏她的儿子红孩儿,现在她肯借扇子给我吗?”
悟空果然猜对了,罗刹女听说孙悟空来了,立即拿着青锋宝剑,走出洞门叫道:“孙悟空在什么地方?”悟空连忙上前行礼说:“嫂嫂,我是牛魔王当年在花果山结拜的兄弟。”罗刹女一听这话更生气,指着孙悟空就骂,怪他当年不该收服红孩儿。
悟空为了借到宝扇,就让罗刹女在头上连砍了十几下也不还手。罗刹女见一点也伤不到他,吓得扭头就走。悟空见罗刹女不肯借宝扇,从耳朵中掏出金箍棒,拦住她的去路,两个人在翠云山上打了起来。
罗刹女和悟空一直打到晚上,见悟空越打越有劲,知道不是他的对手,就取出芭蕉扇一扇,立刻一阵狂风,把悟空吹得一个跟头接一个跟头地翻了一夜,直到天亮,总算抱住一块峰石,落到小须弥山上。悟空想起灵吉菩萨就住在这里,决定去向他请教。
【1】以上文字是“孙悟空三调芭蕉扇”中的“第一调”。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个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
【2】《西游记》作为一部神魔小说,最大的特点是充满非凡奇特的想象。请摘抄或概括地写一处来证明。_____
【3】第三段中画线句子是对孙悟空______的描写,所起作用不是______
A.突出孙悟空胆小怕事;
B.反衬出孙悟空为助师傅过火焰山迎难而上;
C.为下文“罗刹女听说孙悟空来了,立即拿着青锋宝剑叫道”做了铺垫。
【4】读完这段故事,你觉得悟空的特点是______。
16、读下面短文,然后做题。
不用搀扶
十月二十三日晚,我走进人民大会堂时,对帕尔曼还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世界杰出的小提琴家,将与世界杰出的指挥家梅塔和世界杰出的以色列爱乐乐团合作。我对音乐完全是外行,我只是想看到三个世界杰出合在一起是怎样的一种景观。
当帕尔曼出现时,我怦然心动!他拄着双拐,从容自信又有点艰难地走上了台,拐杖加上小提琴。这就是帕尔曼的独特形象吗?从他出现的那一刻起我的眼睛就像被磁铁吸引,再也没有离开过他。
济济万人的大会堂如此安静,我还是第一次经历。只有琴声,只有帕尔曼那无与伦比的琴声。
最让我意外而感动的是帕尔曼站起来的那一刻。一曲终了,他用手杖支撑着自己试图站起来。
起来——跌坐在椅子上;
再起来——又没有成功;
又试了一次——又失败了;
帕尔曼笑了笑,平静谦和,甚至带一点儿歉意。他的同伴,他的观众热切地望着他,大会堂里静极了。他又试了第四次,这一次他终于站了起来!
全场寂静着,继而是雷鸣般的掌声。
乐队的百双眼睛,大会堂的万双眼睛,电视机前的几亿双眼睛,都注视着帕尔曼站起来的过程:他不用搀扶。
这位音乐家的动人之处、杰出之处,不仅在他的琴声里,更在他的人格力量上。人们为他的琴声鼓掌,也为他的“不用搀扶”鼓掌。
面对着帕尔曼,我似乎不能不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曾多么频繁地使用“扶”这个字啊!扶持、扶助、扶危;扶持高雅艺术,扶助弱者,扶持贫困地区经济……一个“扶”字,关系着搀扶者和被搀扶者。
搀扶固然能体现搀扶者的良知和爱心。但不用搀扶,何尝不是在体现着被搀扶者的自尊、自信、自强呢?人们伸出手去搀扶时,是出于同情;而面对着不用搀扶者,唤起的是尊敬。
与不用搀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期望被搀扶,请求被搀扶,等待被搀扶,这是多么不同的心理状态和人生态度啊!漫漫岁月里,我也会遇到需要被搀扶一下的时候,但愿那时,帕尔曼会给我力量,使我有勇气说:不用搀扶。
帕尔曼走了,他留下的不仅仅是那冬日里的琴声。为这个,让我这个不懂音乐的人对音乐大师说:谢谢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谦和(________) 扶助(________)
反义词:寂静(________) 热切(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怦然心动:________________
无与伦比:________________
【3】将文中划“——”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意思。
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我”走进人民大会堂,只是想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个世界杰出合在一起是怎样一种景观。
(2)当帕尔曼出现时,“我”怦然心动,是因为__________。大会堂如此安静又是因为_____________。
【5】让作者意外感动的“那一刻”的情景是怎样的?为什么让作者感动?
________________
【6】读短文的最后一段,说说帕尔曼留下的是什么?作者应该感谢他什么?
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秃鹤的烦恼
曹文轩
秃鹤在读三年级之前,似乎一直不在意他的秃头。这或许是因为他们村也不光就他一个人是秃子,又或许是因为秃鹤还太小,想不起来自己该在意自己是个秃子。秃鹤一直生活得很快活,有人叫他秃鹤,他会很高兴地答应,仿佛他本来就叫秃鹤,而不叫陆鹤。
秃鹤的秃,是很地道的。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瘢(bān)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地亮,让他的同学们无端地想起夜里,它也会亮的。由于秃成这样,孩子们就会常常出神地去看,并会在心里生出要用手指头醮了一点唾沫去轻轻摩挲它一下的欲望。事实上,秃鹤的头,是经常被人抚摸的。后来,秃鹤发现了孩子们喜欢摸他的头,就把自己的头看得珍贵了,不再由着他们想摸就摸了。如果有人偷偷摸了他的头,他就会立即掉过头去判断,见是一个比他弱小的,他就会追过去让那个人在后背上吃一拳;见是一个比他有力的,他就会骂一声。有人一定要摸,那也可以,但得付秃鹤一点东西:要么是一块糖,要么是将橡皮或铅笔借他用半天。桑桑用一根断了的格尺,就换得了两次的抚摸。那时,秃鹤将头很乖巧地低下来,放在了桑桑的眼前,桑桑伸出手去摸着,秃鹤就会数道:“一回了……”桑桑觉得秃鹤的头,跟他在河边摸一块被水冲洗了无数年的鹅卵石时的感觉差不多。
秃鹤读三年级时,偶然地,好像是在一个早晨,他对自己的秃头在意起来了。秃鹤的头现在碰不得了,谁碰,他就跟谁急眼,就跟谁玩命。人再喊他秃鹤,他就不再答应了,并且,谁也不能再用东西换得一摸。
秃鹤不再快活了。那天下大雨,秃鹤没打雨伞就上学来了。天虽下雨,但天色并不暗,因此,在银色的雨幕里,秃鹤的头,就分外的亮。同打一把红油纸伞的纸月与香椿,就闪在了道旁,让秃鹤走过去。秃鹤感觉到了,这两个女孩的眼睛在那把红油纸伞下正注视着他的头,他从她们身边走了过去。当他转过身来看她们时,他所见到的情景是两个女孩正用手捂住嘴,遮掩着笑。秃鹤低着头往学校走去,但他没有走进教室,而是走到了河边那片竹林里。
他感到有点凉了,但直到上完一节课,他才抖抖索索地走向教室。
【1】默读短文,秃鹤对自己秃头的心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的变化?_____→_____→不再快活了
【2】从修辞手法或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桑桑觉得秃鹤的头,跟他在河边摸一块被水冲洗了无数年的鹅卵石时的感觉差不多。
_____
②当他转过身来看她们时,他所见到的情景是两个女孩正用手捂住嘴,遮掩着笑。
_____
【3】默读文章划线的句子,结合语境,说一说秃鹤为什么会“抖抖索索”,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_____
【4】下列选项最符合本文主题的一项是
A. 同学们对秃鹤的秃头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表扬了同学们的求知欲。
B. 我们身边的每个同学每个师长都有自己的缺点或缺陷,作者要呼吁大家与人交往的时候不要以貌取人,懂得保护他人的自尊。
C. 对文中秃鹤同学的丑恶行为进行无情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欺凌同学这种校园不和谐现象的极度愤怒。
D. 每个人都有自己个性和不可碰触的一点,如果碰触到一点,那人就会爆发。
【5】下面的一段文字是对《草房子》第二章里的主人公纸月的一段评论。读了短文,请你也给秃鹤写一则评论(60字左右)。
纸月正如她的名字,是一个易碎品,纸月的一手好字,纸月的掉眼泪,纸月的笑声,纸月的温柔,纸月的倔强……都给桑桑带来了莫名的感觉,不由间有了自卑和对抗的情绪。这一切在作家的笔下描写的是如此的真实,又如此的唯美。孩子的世界是纯真的,从孩子的行动中,我体验到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力量。
_____
18、阅读理解题
《搭石》(节选)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 难道)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稳 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______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______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xíng háng)人走搭石的时侯,动作是那么协调(tiáo diào)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用“√”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2】在文中空白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解释下列四字词语。
协调有序:___________
人影绰绰:___________
【4】文中画“﹏﹏﹏”的语句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看到的画面:___________体会的情感:___________
【5】本学期的学习中你学会了哪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请选你认为最有效或最常用的三个写下来吧!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圆明园的毁灭》片段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村乡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 、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要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的殿堂 __________的山村乡野
__________的亭台楼阁 __________的“买卖街”
【2】圆明园的景观大致包括这几类: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二是根据___________建造的,三是____________。
【3】如果时间可以倒流,你来到了昔日辉煌的圆明园,你可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小明被我一口气背到了医院。(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天燕子整天坐在王子的肩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孩子们叫道:“我们现在有面包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再没有比贫穷更不可思议的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难道小燕子不想飞到埃及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
1.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缩句)
2.鱼鳃翕动。(扩句)
23、习作。从以下两个话题中选择一个写一篇习作。
(1)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一些物、一本书、一处景……明媚了我们的生活,装点了我们的世界,成为了我们的最爱。请以《我最喜爱的 》为题,写一篇习作,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00字。习作中不能出现学校、班级、姓名等需要保密的信息。
(2)选择一种你最了解的数码产品(手机、电视、电脑、平板、冰箱、电饭煲……)向读者作个介绍,用恰当的说明方法,选择它的外型(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等作全面介绍,重点写写你最喜欢它的某一方面的功能和操作方法。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习作中不能出现学校、班级、姓名等需要保密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