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三沙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择优录取,选词填空。(4分)

    究竟  毕竟

    (1)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但这(   )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

    (2) 在公路上(   )谁优先?让行的应该是车还是人呢?

    着实  着重

    (3)近几年我们家乡的变化(   )巨大。

    (4)政府报告中(   )指出:2011年是民生年。

     

  •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自(zhuàn)       (yùn)       倒(yūn)          应接不(xiá)

    B.裂(guī)          集(zhào)       (qiáng)       异宝(zhēn)

    C.胆(qiè)          (shāo)       迪(qǐ)            津有味(jǐn)

    D.堡(lěi)          隔(jiàn)        落(shǔ)          以置信(nàn)

  • 3、下列对句中标点作用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破折号:表解释说明)

    B.“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要钱……”       (省略号:表话未说完)

    C.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       (省略号:表列举省略)

    D.“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 (引号:表内容引用)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照样子,写词语。

    (含一对反义词):______________;程门立雪(成语故事)______________

  • 5、诗词填空。

    (1)空山新雨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

    (2)山一程,水一程,__________________,夜深千帐灯。

  • 6、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应接不(______           千(______)一(______           众星(______

    ______)如生       ______)情(______)意           安(______)乐(______

    ______)不聊生           气(______)败(______

    (1)看到敌人鼻子都气歪了的样子,小雨来虽然身上很疼,心里却很高兴。

    画线部分可以换成词语:____________(选词填空)

    (2)车窗外,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迎面而来,令人____________。(选词填空)

    (3)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中国,人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我们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_”来形容。(选词填空)

  • 7、精彩赏析阁。

    (1)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你认为此时的毛泽东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这是毛泽东痛苦抉择后作出的决定,黯然的目光”是___________的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了毛泽东_ _____________ ,另一方面表现出毛泽东不愿让自己的悲痛感染同志的_______  ____的情怀。

     

  • 8、照样子写词语。

    ①又大又厚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②铺天盖地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理解。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入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 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实在运不走的 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1】给画“ ”的句子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

    【2】文中称赞圆明园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标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句,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4】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圆明园的毁灭在中外文化史上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B.这个事件揭露了帝国主义者野蛮的强盗本性。

    C.这个事件是英法侵略军侵略我国的罪证。

    D.这个事件说明英法联军武力强大。

  • 10、   《草船借箭》节选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商量——(______  惩戒——(______   款待——(______   拒绝——(______

    【2】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我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①周瑜问:“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是周瑜明知故问。(____         

    ②“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这句话可以看出周瑜并不想为难诸葛亮。(_____

    【4】填空。

    ①周瑜很高兴,他高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可以看出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题目中的“借”换成“取”“骗”“偷”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

    吃荤的植物

    ①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动物以植物为,人们已司空见惯,不觉为奇;而植物以捕动物为生,有人恐怕还是第一次听说。

    ②这些吃荤的植物大都生长在气温较高的沼泽地带,因为这种地方往往土质贫瘠,所以不得不捕捉昆虫以获取氮气。它们布设“陷阱”的方法很巧妙。有三种基本式样:一种用捕捉器般的夹子,器官的两半能迅速闭合,把牺牲品夹在当中;另一种像粘绳纸,用分泌的黏液把猎物粘住;第三种是生有瓶状叶,引诱昆虫陷进瓶中。就拿其中的茅膏草来说,它的叶子像小小的月牙,平时叶子张开,露出鲜艳的肉色饵细胞,看上去十分美味多汁。昆虫一旦碰到它叶子上的腺毛,叶子就会像夹子一样由两边向中间合拢,将昆虫困在其中,并分泌消化液把它消化,大约十天后,叶子重新开启,静静恭候下一个猎物。有趣的是,如果它包住石子等不能“吃”的东西,不超过24小时,叶子便会重新开启,将其吐弃。

    ③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对食虫植物进行过多次观察和试验,曾感叹地说:“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智慧!”

    【1】上文的说明对象是( )

    A.捕食动物为生

    B.捕食植物为生

    C.以捕食动物为生的植物

    D.以捕食植物为生的动物

    【2】短文第①自然段有两个加点的“食”字,意思分别是( )

    A.吃 食物

    B.食物 吃

    C.吃 吃

    D.食物 食物

    【3】短文第②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

    【4】短文结尾处画线的句子的含义,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将序号写在括号内( )

    A.表明植物吃动物是一件让人难以接受的事。

    B.赞叹自然界的生物为了生存,所采取的令人想象不到的办法。

    C.赞叹自然界所有生物都有着令人想象不到的办法。

  • 12、 

    春天的花,是美丽迷人的;春天的云,是变幻莫测的;春天的风,是柔和温暖的。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那淅淅沥沥的春雨。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那丝丝点点的牛毛细雨,无声无息地蹦到地面上,钻到大地母亲的怀抱,滋润着干裂的泥土,给春天注入了新的活力。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植物贪婪地吮吸着大地母亲甘甜的乳汁,吐出嫩绿的叶子,绽开艳丽的花朵,装扮着春天的大地。人们赞美鲜花,赞美绿叶,可又有谁想到那名不见经传的春雨呢?但它却毫无怨言,还是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直到最后的一点一滴,为五彩缤纷的大地尽心尽力。

    听,春雨来了。它落在湖面上,哗哗沙沙,拨动了春姑娘的小提琴,打碎了小鱼儿晶莹透亮的大镜子,气得它们个个鼓起腮帮,撅起圆圆的小嘴巴,顶起一圈套一圈的水纹儿,在清亮亮的水面上随风扩散荡漾。春雨落在屋檐下,丁丁冬冬,打起了春姑娘的小腰鼓,音符从鼓中传出来,骨碌碌从房顶滚下去,马上连成一串儿闪烁五彩光芒的珍珠项链,一下子又汇成一条清澈的小溪。春雨落在树丛里噼噼啪啪,敲起了春姑娘的小铜锣,在叶心(聚成 汇成)一口小巧玲珑的小潭。哗的一声,叶儿翻了,小潭不见了,留下的是一片光洁,它带走了蒙在叶子上的尘土,使绿叶重新(焕发 散发)出青春的灿烂光彩。春雨落在花朵上,滴滴答答,弹出了春姑娘的《春之舞》,动听的乐声比银铃还要清脆,小小的花儿成了一个镂刻的水晶酒盏,春雨成了清醇的美酒。小蜻蜓喝啊喝,醉了,摇摇摆摆地随着乐声展开翅膀在雨雾中跳舞。春雨就像一个神秘的音乐家,奏出一支支交响乐。

    雨停了。太阳从云层中(探出 伸出)圆圆的脸庞,笑眯眯地注视着大地。一道五光十色、梦一般的彩色桥梁,飞架南北。杨树、柳树(舒展 伸展)着洗涤过的枝叶,笑得更欢,也更有精神了,可刚才还活蹦乱跳的顽皮春雨,却融入了大地,再也见不到这美丽的景象了……

    愿做一滴小小的雨滴。

    1用“/”划掉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变幻莫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雨贵如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表示声音的词语。

    丁丁冬冬 (   )   (   ) (   )

    4认真阅读第3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这一自然段作者分别写了春雨落在(   )、(   )、(   )、(   )时的情景。

    (2)用“———”画出一个联想的句子。

    5你认为小作者为什么愿意做一滴小小的雨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权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 )足够( )。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 )又( )。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狭窄_____)(_____ 遮蔽_____)(_____

    2选择: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广阔  坚实  舒适  安稳 B.宽广  结实  舒畅  安全

    C.广阔  结实  舒畅  安稳 D.宽敞  坚实  舒适 安全

    3短文第二句话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从作者运用的一系列动词中,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性文章语言风格多样。通过阅读发现,《太阳》一文语言__________,《松鼠》一文语言____________

  • 14、我来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我爱水,所以我爱大海,爱长江,也爱小溪流。但是,我最爱的还是湖。

    静静的湖,像是一块无( )的翡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 )着美丽的光泽。

    我喜欢独自一个人坐在湖畔,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我想,湖中一定有一个明亮的水晶宫,那是鱼儿的家园,不然它们为什么会整天那么欢快?水晶宫里一定有一块巨大的发光的翡翠。不然湖水为什么会绿的这样美?我( )视湖面,偶尔投一枚小石子,让它激起一道道波纹,或是放一只纸船,让它随着湖波飘荡。

    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动人。

    细丝般的春雨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织出湖——这块绿色的“绵”。“绵”上无穷无尽的圆环,像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

    雷雨到来时的湖真热闹。你看,天空中一道亮闪,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你听“轰隆”,礼炮响了,大会就要开始了,等大雨一落,联欢会立刻开始。你看见湖面上竞相开放的雨花了吗?那正是翩翩起舞的金鱼姑娘头上的玉花。你想知道节目是否精彩吗?那“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会把一切告诉你。

    湖是美的……

    【1】给画线的字注音。

    【2】联系文章内容,解释词语。

    竞相开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翩翩起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文章为了突出表现“湖”之美,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喜欢哪种状态下的湖?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本文的过渡句。

    这个过渡句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5】用波浪线画出第六自然段的中心句。

  • 15、课外短文。

    一千张糖纸

     那是小学一年级的暑假里,我去北京外婆家做客。正是“七岁八岁讨人嫌”的年龄,加之隔壁院子一个名叫世香的女孩子跑来和我做朋友,我们两个人的种种游戏使外婆家不得安宁了。笑呀,闹呀,四合院里到处充满我们的声音。

    表姑在外婆家里养病,她被闹的坐不住了。一天,她对我们说:“你们知不知道什么叫累呀?”我和世香相互看看,没名堂地笑起来。是啊,什么叫累呢?我们从没想过。累,离我们多么遥远啊。有时听大人们说,“噢,累死我了。”他们累是因为他们是大人呀。当我们终于笑得不笑了,表姑又说:“世香不是有一些糖纸么,为什么你们不花些时间攒糖纸呢?"我想起世香的确让我参观过她(  )的一些糖纸,那是几十张美丽的玻璃糖纸,被夹在一本薄薄的书里。可我既没有对她的糖纸产生过兴趣,也不觉得糖纸有什么好玩。世香却来了兴致,“您为什么要我们攒糖纸呀?”“攒够一千张糖纸,表姑就能换给你一只电动狗,会汪汪叫的那一种。”

    我和世香惊呆了。电动狗也许不让今天的孩子稀奇,但在二十多年前中国玩具匮乏的时代,表姑的允诺足以使我们激动很久。那该是怎样一笔财富,那该是怎样一份快乐?更何况,这财富和快乐将由我们自己的劳动换来呢。

     我迫不及待的问表姑糖纸攒够了找谁去换狗,世香则细问表姑关于糖纸的花色都有什么要求。表姑说一定要玻璃透明糖纸,每一张都必须平平展展不能有(  )皱。攒够了交给表姑,然后表姑就能给我们换。

     从此我和世香再也不吵吵闹闹了。外婆的四合院也安静如初了。我们寻走街串巷,找被遗弃在犄角旮旯的糖纸。那时候糖纸并不是随处可见的。我们会追逐着一张随风飘舞的后我们突击吃糖,也不顾糖纸在胡同里一跑半天的;我和世香的零花钱都买了糖——我们的钱也仅够买几十颗,然糖把嗓子齁得生疼;我们还守候在食品店的糖果柜台前,耐心等待那些领着孩子前来买糖的大人,等待他们买糖之后剥开一块放进孩子的嘴,那时我们会飞速捡起落在地上的糖纸,一张糖纸就是一点希望呀!

    我们把那些皱皱巴巴的糖纸带回家,泡在脸盆里把他们洗干净,使它们舒展开来,然后一张张贴在玻璃窗上,等待着它们干了后再轻轻揭下来,糖纸平整如新。暑假就要结束了,我和世香终于每人都攒够了一千张糖纸。

     一个下午,我们跑到表姑跟前,献上了两千张糖纸,表姑不解地问:“你们这是干什么呀?”“狗呢,我们的电动狗呢?”表姑愣了一下,接着就笑起来,笑得没完没了,上气不接下气。待她笑得不笑了,才擦着笑出的泪花说:“表姑逗着你们玩哪,嫌你们老在园子里闹,不得清静。世香看了我一眼,眼里满是悲愤和绝望。我觉得还有对我的藐视——毕竟这个逗我们玩的人是我的表姑啊。

     这时,我忽然有一种很累的感觉,我初次体味到大人常说的累,原来就是胸膛里的那颗心突然加重吧。

    我和世香走出院子,把那精心整理过的糖纸奋力扔向天空,任他们像彩蝶随风飘去。

      我长大了,每逢看见“欺骗”这个词,总是马上联想起那一千张糖纸——孩子是可以批评的,孩子是可以责怪的,但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欺骗是最深重的伤害。 11我们已经长大成人,但所有的大人不都是从孩童时代走来的么

    1】给带点的字在括号里注音

     

    2】照样子,写一写。

    安静如初   平整如新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用列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我们搜集糖纸的方法。

    寻找遗弃糖纸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先读第6自然段再填空。

    这一段主要描写了清洗糖纸的过程。其中,泡(洗) 、_________________ 这几个动词用得特别生动传神。从这几个动词可以体会到

     

  • 16、阅读

    烙饼里的爱与温柔

    作者:肖遥

    ①在这个春天,我按要求jìn jǐn)量少出门,买不了馒头,就只能烙饼。开始我不得窍门,烙的是死面饼,后来竟然无师自通地烙出了金黄色的发面饼。这一定是缘于姥姥的熏陶。

    ②10岁那年的暑假,我在姥姥家,每天最期待的事就是开饭。那段时间,姥姥天天换着花样烙饼——烫面饼、发面饼、油旋饼、葱花饼、菜盒子、肉馅饼……多年后的今天,我回忆起来才明白,当时姥姥已经知道自己病了,知道给我们做饭的时间不多了,便使出浑身解数,那些各式各样的烙饼、煎饼、菜饼、肉饼,其实是她最后的创作。姥姥虽然不识字,但她的这个举动,令我在多年后仍然感到震撼:这种拼尽全力的绽放,有种壮丽的诗意,简直是一场用生命创作的行为艺术。我这样一个“口粗”的、懵懂混沌的小孩,在她作品的zhāo zhào)唤、启迪下,意识到了人间烟火之美。她用爱和付出,述说着自己对世间的留恋和对家人的不舍。

    ③然而,这样的爱越浓烈,越有很多求全之毁和不虞之隙。母亲一家人都讷于言,有事不说,也许是不屑于说出来,也许觉得情绪外露是不体面的,也许是觉得说出来也没什么用,只能令自己的处境更加尴尬,于是忍着忍着就习惯了。总之,从姥姥,到舅舅,再到我妈,都不爱说话。这也使得姥姥对舅舅虽然颇多怨言,却从不当面说出口,只是偶尔把我当成“树洞”,抱怨舅舅跟他的同事有说有笑,对自己的亲娘反而冷着脸;抱怨舅舅在她这里从来待不到两分钟。“算了算了,还不如不来,反正来了也无话可说……”

    ④我从8岁开始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姥姥对舅舅的抱怨大多被我写进了日记。有一天,舅舅来到姥姥住的窑洞说事,母子俩待在一起不知该说啥的时候,不识字的姥姥没话找话,把我的日记本拿出来,递给舅舅说:“这孩子写作业用功得很,跟你小时候一样,你给孩子检查一下,看看写得好不好。”没想到姥姥竟然把我的日记拿给舅舅看,我尴尬得几乎要找条地缝钻进去,可一转念,又隐隐有所期盼,或许我的日记能改变些什么……之后便开学了,我离开了姥姥家,没有亲眼看到日记所起到的效果。再接下来,就听说姥姥被查出患病之后,舅舅像疯了似的,天天背着人哭。他冬天蹲在结冰的水沟里找蛤蟆——据说蛤蟆是一味中药的药引子,能治好姥姥的病。那本我小时候的日记,记录了姥姥和舅舅年复一年住在一起,日日相见,相爱相杀,用很多极端方式才能表达和明了的感情。

    ⑤我现在才明白,那本日记谁也没有说服,舅舅不会只因看到我的日记就自责愧疚,从此变得口吐莲花、斑衣戏彩;不识字的姥姥一辈子生活在她狭小的世界里,更没有机会变得乐观通达。那本日记只说服了我自己,提醒我在这个特殊时期,珍惜与父母子女日日相处的时光,不要变成让孩子惶恐的妈妈、让老人畏惧的女儿。

    ⑥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就去做饭吧,用生涩的厨艺、诚挚的美食,表达我们的深情。就像那些热騰腾出锅的烙饼,正是姥姥对我们无尽的爱与温柔。

    (选自《读者》)

    【1】用“√”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无师自通:_______

    口吐莲花:_______

    【3】短文二、三、四自然段分别写了关于姥姥的三件事,试着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1)姥姥得知自己的病情后天天换花样给我们做饼吃。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4】短文第三自然段中姥姥偶尔把我当成“树洞”,联系课文,你认为姥姥还会抱怨什么?不合理的一项是( )。

    A.抱怨舅舅每次回来临走时,连声“再见”都不说。

    B.抱怨舅舅在外工作遇到不顺心的事,回来只字不提。

    C.抱怨舅舅回来总是空着手,不知道帮她干活。

    D.抱怨舅舅有喜事,回家不跟她说。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中的舅舅是一个不善言语,却深爱着姥姥的人。

    B.姥姥总是抱怨舅舅讷于言,对舅舅有很大的看法,母子关系不融洽。

    C.姥姥十分勤劳,爱家里每一个人。

    D.姥姥对舅舅的抱怨大多被我写进了日记。

    【6】短文为什么以“烙饼里的爱与温柔”为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题)

    A.烙饼是全文的线索,烙饼是我们与姥姥之间情感联系的纽带。

    B.姥姥十分爱做烙饼,而且做烙饼时十分温柔,她是做烙饼的能手。

    C.烙饼承载着姥姥对我们的爱,也承载着她对世间的留恋和对家人的不舍。

    D.烙饼里藏着我们对姥姥的爱,虽然一家人都不善言语,但是对姥姥都很温柔。

    【7】日记给予“我”的启示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联系短文内容或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

  • 17、阅读乐园。

    蚂 蚁

    一位朋友向我讲述了在南美洲一片森林边缘发生的故事:那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游走着的火舌活像一条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这时,明眼的巴西向导向我们叫道:”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我们随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火舌缩小着的包围圈里已经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葬身火海了。”我心里惋惜地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蚁团在火舌游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身体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随着向对岸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小层薄薄的烟雾……

    我听着这则蚁国发生的真实故事,像听着一曲最悲壮的生命之歌。小小的蚂蚁,其重不足毫克,真正是比毫毛还要轻上十倍、百倍。然而,在人类往往也要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牺牲自己,以求得种族的生存。其斗争的韧性,其脱险方式的机警,又是如此感人,怎能不发人沉思让人油然生出敬慕的情感来

    逐渐地,我自感到原先那种认为蝼蚁之命,何足挂齿的想法,实在是太无知、太浅薄了。

    1.第一自然段的横线上,原文有以下几句话,你认为怎样排列才恰当?

    可万万没有想到

    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

    火神肆虐的热浪里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

    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

    突然向河岸的方向滚去

    恰当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 、____、____。

    2.读短文,判断对错。

    (1)这则蚁国发生的故事,是作者亲眼所见的真实的事。   (  )

    (2)”'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葬身火海了。'我心里惋惜地想。这里的指的是作者。 (  )

    (3) ”顺着风势游走着的火舌活像一条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

    3.第一自然段中说外层蚂蚁被烧焦了,可蚁团却不见缩小,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自然段中又是如此感人,怎能不发人沉思,让人油然生出敬慕的情感来?这句话是____句。请准确回答蚂蚁为什么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回忆《冀中的地道战》,回答问题

    句1:

           在(宽大     广阔     宽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旧   照常   照样)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

    句2:

           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1】用“√”标出括号中的正确词语。

    【2】我提炼的信息。

    地道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____”勾画出两处相照应的地方。这两处都在说明地道(   )的特点。

  • 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蔺相如听说了,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用一个成语,作为这个片段的小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蔺相如躲着廉颇,是因为( )

    A.廉颇不如秦王厉害,自己不怕秦王,当然不怕廉颇。

    B.怕两人闹矛盾,而削弱赵国的力量。

    C.自己之所以位置比廉颇高,凭的不是指挥战斗的本领。

    【3】蔺相如是怎样躲着廉颇的?

    _________

    【4】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各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1.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那样不会被人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松鼠有时也捕捉鸟雀。松鼠不是肉食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鸟在笼子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寿阳山形状宛如含苞待放的莲花。 人们称之为碧莲山。(加上关联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小娃娃当作礼物送给妹妹。(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独秀峰是桂林市内的一座奇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班被评为课外阅读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生活实践习作表达。

    亲爱的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令自己敬佩的人:有的品行高尚,有的勤奋好学,有的勤劳善良……请拿起笔来,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写出人物特点,把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向身边的朋友介绍这个让你最敬佩的人。

    要求:①通过一件具体事例来写,题目自拟。②内容具体,写出人物特点,感情真实,文从字顺。③书写正确、规范、美观,不少于400字。④文中不可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