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择优录取,选词填空。(4分)
究竟 毕竟
(1)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但这( )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
(2) 在公路上( )谁优先?让行的应该是车还是人呢?
着实 着重
(3)近几年我们家乡的变化( )巨大。
(4)政府报告中( )指出:2011年是“民生”年。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传(zhuàn) 红晕(yùn) 晕倒(yūn) 应接不暇(xiá)
B.龟裂(guī) 召集(zhào) 勉强(qiáng) 奇珍异宝(zhēn)
C.胆怯(qiè) 树梢(shāo) 启迪(qǐ) 津津有味(jǐn)
D.堡垒(lěi) 间隔(jiàn) 数落(shǔ) 难以置信(nàn)
3、下列对句中标点作用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破折号:表解释说明)
B.“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要钱……” (省略号:表话未说完)
C.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 (省略号:表列举省略)
D.“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 (引号:表内容引用)
4、照样子,写词语。
转悲为喜(含一对反义词):______________;程门立雪(成语故事):______________
5、诗词填空。
(1)空山新雨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
(2)山一程,水一程,__________________,夜深千帐灯。
6、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应接不(______) 千(______)一(______) 众星(______)
(______)如生 (______)情(______)意 安(______)乐(______)
(______)不聊生 气(______)败(______)
(1)看到敌人鼻子都气歪了的样子,小雨来虽然身上很疼,心里却很高兴。
画线部分可以换成词语:____________(选词填空)
(2)车窗外,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迎面而来,令人____________。(选词填空)
(3)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中国,人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我们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_”来形容。(选词填空)
7、精彩赏析阁。
(1)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你认为此时的毛泽东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这是毛泽东痛苦抉择后作出的决定,“黯然的目光”是指___________的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了毛泽东_ _____________ ,另一方面表现出毛泽东不愿让自己的悲痛感染同志的_______ ____的情怀。
8、照样子写词语。
①又大又厚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②铺天盖地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9、阅读理解。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入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 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实在运不走的 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1】给画“ ”的句子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
【2】文中称赞圆明园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标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句,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4】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圆明园的毁灭在中外文化史上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B.这个事件揭露了帝国主义者野蛮的强盗本性。
C.这个事件是英法侵略军侵略我国的罪证。
D.这个事件说明英法联军武力强大。
10、 《草船借箭》节选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商量——(______) 惩戒——(______) 款待——(______) 拒绝——(______)
【2】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我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①周瑜问:“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是周瑜明知故问。(____)
②“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这句话可以看出周瑜并不想为难诸葛亮。(_____)
【4】填空。
①周瑜很高兴,他高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可以看出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题目中的“借”换成“取”“骗”“偷”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吃荤的植物
①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动物以植物为食,人们已司空见惯,不觉为奇;而植物以捕食动物为生,有人恐怕还是第一次听说。
②这些吃荤的植物大都生长在气温较高的沼泽地带,因为这种地方往往土质贫瘠,所以不得不捕捉昆虫以获取氮气。它们布设“陷阱”的方法很巧妙。有三种基本式样:一种用捕捉器般的夹子,器官的两半能迅速闭合,把牺牲品夹在当中;另一种像粘绳纸,用分泌的黏液把猎物粘住;第三种是生有瓶状叶,引诱昆虫陷进瓶中。就拿其中的茅膏草来说,它的叶子像小小的月牙,平时叶子张开,露出鲜艳的肉色饵细胞,看上去十分美味多汁。昆虫一旦碰到它叶子上的腺毛,叶子就会像夹子一样由两边向中间合拢,将昆虫困在其中,并分泌消化液把它消化,大约十天后,叶子重新开启,静静恭候下一个猎物。有趣的是,如果它包住石子等不能“吃”的东西,不超过24小时,叶子便会重新开启,将其吐弃。
③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对食虫植物进行过多次观察和试验,曾感叹地说:“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智慧!”
【1】上文的说明对象是( )
A.捕食动物为生
B.捕食植物为生
C.以捕食动物为生的植物
D.以捕食植物为生的动物
【2】短文第①自然段有两个加点的“食”字,意思分别是( )
A.吃 食物
B.食物 吃
C.吃 吃
D.食物 食物
【3】短文第②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
【4】短文结尾处画线的句子的含义,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将序号写在括号内( )
A.表明植物吃动物是一件让人难以接受的事。
B.赞叹自然界的生物为了生存,所采取的令人想象不到的办法。
C.赞叹自然界所有生物都有着令人想象不到的办法。
12、春 雨
春天的花,是美丽迷人的;春天的云,是变幻莫测的;春天的风,是柔和温暖的。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那淅淅沥沥的春雨。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那丝丝点点的牛毛细雨,无声无息地蹦到地面上,钻到大地母亲的怀抱,滋润着干裂的泥土,给春天注入了新的活力。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植物贪婪地吮吸着大地母亲甘甜的乳汁,吐出嫩绿的叶子,绽开艳丽的花朵,装扮着春天的大地。人们赞美鲜花,赞美绿叶,可又有谁想到那名不见经传的春雨呢?但它却毫无怨言,还是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直到最后的一点一滴,为五彩缤纷的大地尽心尽力。
听,春雨来了。它落在湖面上,哗哗沙沙,拨动了春姑娘的小提琴,打碎了小鱼儿晶莹透亮的大镜子,气得它们个个鼓起腮帮,撅起圆圆的小嘴巴,顶起一圈套一圈的水纹儿,在清亮亮的水面上随风扩散荡漾。春雨落在屋檐下,丁丁冬冬,打起了春姑娘的小腰鼓,音符从鼓中传出来,骨碌碌从房顶滚下去,马上连成一串儿闪烁五彩光芒的珍珠项链,一下子又汇成一条清澈的小溪。春雨落在树丛里噼噼啪啪,敲起了春姑娘的小铜锣,在叶心(聚成 汇成)一口小巧玲珑的小潭。哗的一声,叶儿翻了,小潭不见了,留下的是一片光洁,它带走了蒙在叶子上的尘土,使绿叶重新(焕发 散发)出青春的灿烂光彩。春雨落在花朵上,滴滴答答,弹出了春姑娘的《春之舞》,动听的乐声比银铃还要清脆,小小的花儿成了一个镂刻的水晶酒盏,春雨成了清醇的美酒。小蜻蜓喝啊喝,醉了,摇摇摆摆地随着乐声展开翅膀在雨雾中跳舞。春雨就像一个神秘的音乐家,奏出一支支交响乐。
雨停了。太阳从云层中(探出 伸出)圆圆的脸庞,笑眯眯地注视着大地。一道五光十色、梦一般的彩色桥梁,飞架南北。杨树、柳树(舒展 伸展)着洗涤过的枝叶,笑得更欢,也更有精神了,可刚才还活蹦乱跳的顽皮春雨,却融入了大地,再也见不到这美丽的景象了……
愿做一滴小小的雨滴。
【1】用“/”划掉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变幻莫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雨贵如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表示声音的词语。
丁丁冬冬 ( ) ( ) ( )
【4】认真阅读第3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这一自然段作者分别写了春雨落在( )、( )、( )、( )时的情景。
(2)用“———”画出一个联想的句子。
【5】你认为小作者为什么“愿意做一滴小小的雨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权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 )足够( )。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 )又( )。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狭窄—(_____)(_____) 遮蔽—(_____)(_____)
【2】选择: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广阔 坚实 舒适 安稳 B.宽广 结实 舒畅 安全
C.广阔 结实 舒畅 安稳 D.宽敞 坚实 舒适 安全
【3】短文第二句话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从作者运用的一系列动词中,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性文章语言风格多样。通过阅读发现,《太阳》一文语言__________,《松鼠》一文语言____________。
14、我来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湖
我爱水,所以我爱大海,爱长江,也爱小溪流。但是,我最爱的还是湖。
静静的湖,像是一块无瑕( )的翡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 )着美丽的光泽。
我喜欢独自一个人坐在湖畔,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我想,湖中一定有一个明亮的水晶宫,那是鱼儿的家园,不然它们为什么会整天那么欢快?水晶宫里一定有一块巨大的发光的翡翠。不然湖水为什么会绿的这样美?我凝( )视湖面,偶尔投一枚小石子,让它激起一道道波纹,或是放一只纸船,让它随着湖波飘荡。
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动人。
细丝般的春雨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织出湖——这块绿色的“绵”。“绵”上无穷无尽的圆环,像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
雷雨到来时的湖真热闹。你看,天空中一道亮闪,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你听“轰隆”,礼炮响了,大会就要开始了,等大雨一落,联欢会立刻开始。你看见湖面上竞相开放的雨花了吗?那正是翩翩起舞的金鱼姑娘头上的玉花。你想知道节目是否精彩吗?那“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会把一切告诉你。
湖是美的……
【1】给画线的字注音。
【2】联系文章内容,解释词语。
竞相开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翩翩起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文章为了突出表现“湖”之美,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喜欢哪种状态下的湖?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本文的过渡句。
这个过渡句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5】用波浪线画出第六自然段的中心句。
15、课外短文。
一千张糖纸
①那是小学一年级的暑假里,我去北京外婆家做客。正是“七岁八岁讨人嫌”的年龄,加之隔壁院子一个名叫世香的女孩子跑来和我做朋友,我们两个人的种种游戏使外婆家不得安宁了。笑呀,闹呀,四合院里到处充满我们的声音。
②表姑在外婆家里养病,她被闹的坐不住了。一天,她对我们说:“你们知不知道什么叫累呀?”我和世香相互看看,没名堂地笑起来。是啊,什么叫累呢?我们从没想过。累,离我们多么遥远啊。有时听大人们说,“噢,累死我了。”他们累是因为他们是大人呀。当我们终于笑得不笑了,表姑又说:“世香不是有一些糖纸么,为什么你们不花些时间攒糖纸呢?"我想起世香的确让我参观过她攒( )的一些糖纸,那是几十张美丽的玻璃糖纸,被夹在一本薄薄的书里。可我既没有对她的糖纸产生过兴趣,也不觉得糖纸有什么好玩。世香却来了兴致,“您为什么要我们攒糖纸呀?”“攒够一千张糖纸,表姑就能换给你一只电动狗,会汪汪叫的那一种。”
③我和世香惊呆了。电动狗也许不让今天的孩子稀奇,但在二十多年前中国玩具匮乏的时代,表姑的允诺足以使我们激动很久。那该是怎样一笔财富,那该是怎样一份快乐?更何况,这财富和快乐将由我们自己的劳动换来呢。
④我迫不及待的问表姑糖纸攒够了找谁去换狗,世香则细问表姑关于糖纸的花色都有什么要求。表姑说一定要玻璃透明糖纸,每一张都必须平平展展不能有褶( )皱。攒够了交给表姑,然后表姑就能给我们换。
⑤从此我和世香再也不吵吵闹闹了。外婆的四合院也安静如初了。我们寻走街串巷,找被遗弃在犄角旮旯的糖纸。那时候糖纸并不是随处可见的。我们会追逐着一张随风飘舞的后我们突击吃糖,也不顾糖纸在胡同里一跑半天的;我和世香的零花钱都买了糖——我们的钱也仅够买几十颗,然糖把嗓子齁得生疼;我们还守候在食品店的糖果柜台前,耐心等待那些领着孩子前来买糖的大人,等待他们买糖之后剥开一块放进孩子的嘴,那时我们会飞速捡起落在地上的糖纸,一张糖纸就是一点希望呀!
⑥我们把那些皱皱巴巴的糖纸带回家,泡在脸盆里把他们洗干净,使它们舒展开来,然后一张张贴在玻璃窗上,等待着它们干了后再轻轻揭下来,糖纸平整如新。暑假就要结束了,我和世香终于每人都攒够了一千张糖纸。
⑦一个下午,我们跑到表姑跟前,献上了两千张糖纸,表姑不解地问:“你们这是干什么呀?”“狗呢,我们的电动狗呢?”表姑愣了一下,接着就笑起来,笑得没完没了,上气不接下气。待她笑得不笑了,才擦着笑出的泪花说:“表姑逗着你们玩哪,嫌你们老在园子里闹,不得清静。”世香看了我一眼,眼里满是悲愤和绝望。我觉得还有对我的藐视——毕竟这个逗我们玩的人是我的表姑啊。
⑧这时,我忽然有一种很累的感觉,我初次体味到大人常说的累,原来就是胸膛里的那颗心突然加重吧。
⑨我和世香走出院子,把那精心整理过的糖纸奋力扔向天空,任他们像彩蝶随风飘去。
⑩我长大了,每逢看见“欺骗”这个词,总是马上联想起那一千张糖纸——孩子是可以批评的,孩子是可以责怪的,但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欺骗是最深重的伤害。 11我们已经长大成人,但所有的大人不都是从孩童时代走来的么?
【1】给带点的字在括号里注音
【2】照样子,写一写。
安静如初 平整如新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用列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我们”搜集糖纸的方法。
寻找遗弃糖纸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先读第6自然段再填空。
这一段主要描写了清洗糖纸的过程。其中,泡(洗) 、________、 _________ 这几个动词用得特别生动传神。从这几个动词可以体会到。
16、阅读
烙饼里的爱与温柔
作者:肖遥
①在这个春天,我按要求尽(jìn jǐn)量少出门,买不了馒头,就只能烙饼。开始我不得窍门,烙的是死面饼,后来竟然无师自通地烙出了金黄色的发面饼。这一定是缘于姥姥的熏陶。
②10岁那年的暑假,我在姥姥家,每天最期待的事就是开饭。那段时间,姥姥天天换着花样烙饼——烫面饼、发面饼、油旋饼、葱花饼、菜盒子、肉馅饼……多年后的今天,我回忆起来才明白,当时姥姥已经知道自己病了,知道给我们做饭的时间不多了,便使出浑身解数,那些各式各样的烙饼、煎饼、菜饼、肉饼,其实是她最后的创作。姥姥虽然不识字,但她的这个举动,令我在多年后仍然感到震撼:这种拼尽全力的绽放,有种壮丽的诗意,简直是一场用生命创作的行为艺术。我这样一个“口粗”的、懵懂混沌的小孩,在她作品的召(zhāo zhào)唤、启迪下,意识到了人间烟火之美。她用爱和付出,述说着自己对世间的留恋和对家人的不舍。
③然而,这样的爱越浓烈,越有很多求全之毁和不虞之隙。母亲一家人都讷于言,有事不说,也许是不屑于说出来,也许觉得情绪外露是不体面的,也许是觉得说出来也没什么用,只能令自己的处境更加尴尬,于是忍着忍着就习惯了。总之,从姥姥,到舅舅,再到我妈,都不爱说话。这也使得姥姥对舅舅虽然颇多怨言,却从不当面说出口,只是偶尔把我当成“树洞”,抱怨舅舅跟他的同事有说有笑,对自己的亲娘反而冷着脸;抱怨舅舅在她这里从来待不到两分钟。“算了算了,还不如不来,反正来了也无话可说……”
④我从8岁开始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姥姥对舅舅的抱怨大多被我写进了日记。有一天,舅舅来到姥姥住的窑洞说事,母子俩待在一起不知该说啥的时候,不识字的姥姥没话找话,把我的日记本拿出来,递给舅舅说:“这孩子写作业用功得很,跟你小时候一样,你给孩子检查一下,看看写得好不好。”没想到姥姥竟然把我的日记拿给舅舅看,我尴尬得几乎要找条地缝钻进去,可一转念,又隐隐有所期盼,或许我的日记能改变些什么……之后便开学了,我离开了姥姥家,没有亲眼看到日记所起到的效果。再接下来,就听说姥姥被查出患病之后,舅舅像疯了似的,天天背着人哭。他冬天蹲在结冰的水沟里找蛤蟆——据说蛤蟆是一味中药的药引子,能治好姥姥的病。那本我小时候的日记,记录了姥姥和舅舅年复一年住在一起,日日相见,相爱相杀,用很多极端方式才能表达和明了的感情。
⑤我现在才明白,那本日记谁也没有说服,舅舅不会只因看到我的日记就自责愧疚,从此变得口吐莲花、斑衣戏彩;不识字的姥姥一辈子生活在她狭小的世界里,更没有机会变得乐观通达。那本日记只说服了我自己,提醒我在这个特殊时期,珍惜与父母子女日日相处的时光,不要变成让孩子惶恐的妈妈、让老人畏惧的女儿。
⑥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就去做饭吧,用生涩的厨艺、诚挚的美食,表达我们的深情。就像那些热騰腾出锅的烙饼,正是姥姥对我们无尽的爱与温柔。
(选自《读者》)
【1】用“√”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无师自通:_______
口吐莲花:_______
【3】短文二、三、四自然段分别写了关于姥姥的三件事,试着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1)姥姥得知自己的病情后天天换花样给我们做饼吃。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4】短文第三自然段中姥姥偶尔把我当成“树洞”,联系课文,你认为姥姥还会抱怨什么?不合理的一项是( )。
A.抱怨舅舅每次回来临走时,连声“再见”都不说。
B.抱怨舅舅在外工作遇到不顺心的事,回来只字不提。
C.抱怨舅舅回来总是空着手,不知道帮她干活。
D.抱怨舅舅有喜事,回家不跟她说。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中的舅舅是一个不善言语,却深爱着姥姥的人。
B.姥姥总是抱怨舅舅讷于言,对舅舅有很大的看法,母子关系不融洽。
C.姥姥十分勤劳,爱家里每一个人。
D.姥姥对舅舅的抱怨大多被我写进了日记。
【6】短文为什么以“烙饼里的爱与温柔”为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题)
A.烙饼是全文的线索,烙饼是我们与姥姥之间情感联系的纽带。
B.姥姥十分爱做烙饼,而且做烙饼时十分温柔,她是做烙饼的能手。
C.烙饼承载着姥姥对我们的爱,也承载着她对世间的留恋和对家人的不舍。
D.烙饼里藏着我们对姥姥的爱,虽然一家人都不善言语,但是对姥姥都很温柔。
【7】日记给予“我”的启示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联系短文内容或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
17、阅读乐园。
蚂 蚁
一位朋友向我讲述了在南美洲一片森林边缘发生的故事:那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游走着的火舌活像一条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这时,明眼的巴西向导向我们叫道:”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我们随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火舌缩小着的包围圈里已经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葬身火海了。”我心里惋惜地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蚁团在火舌游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身体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随着向对岸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小层薄薄的烟雾……
我听着这则蚁国发生的真实故事,像听着一曲最悲壮的生命之歌。小小的蚂蚁,其重不足毫克,真正是比毫毛还要轻上十倍、百倍。然而,在人类往往也要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牺牲自己,以求得种族的生存。其斗争的韧性,其脱险方式的机警,又是如此感人,怎能不发人沉思,让人油然生出敬慕的情感来?
逐渐地,我自感到原先那种认为”蝼蚁之命,何足挂齿”的想法,实在是太无知、太浅薄了。
1.第一自然段的横线上,原文有以下几句话,你认为怎样排列才恰当?
①可万万没有想到
②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
③火神肆虐的热浪里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
④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
⑤突然向河岸的方向滚去
恰当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 、____、____。
2.读短文,判断对错。
(1)这则蚁国发生的故事,是作者亲眼所见的真实的事。 ( )
(2)”'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葬身火海了。'我心里惋惜地想。”这里的”我”指的是作者。 ( )
(3) ”顺着风势游走着的火舌活像一条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
3.第一自然段中说”外层蚂蚁被烧焦”了,可”蚁团却不见缩小”,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自然段中”又是如此感人,怎能不发人沉思,让人油然生出敬慕的情感来?”这句话是____句。请准确回答蚂蚁为什么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回忆《冀中的地道战》,回答问题
句1:
在(宽大 广阔 宽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旧 照常 照样)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
句2:
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1】用“√”标出括号中的正确词语。
【2】我提炼的信息。
地道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____”勾画出两处相照应的地方。这两处都在说明地道( )的特点。
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蔺相如听说了,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用一个成语,作为这个片段的小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蔺相如躲着廉颇,是因为( )
A.廉颇不如秦王厉害,自己不怕秦王,当然不怕廉颇。
B.怕两人闹矛盾,而削弱赵国的力量。
C.自己之所以位置比廉颇高,凭的不是指挥战斗的本领。
【3】蔺相如是怎样躲着廉颇的?
_________
【4】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各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
20、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1.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那样不会被人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松鼠有时也捕捉鸟雀。松鼠不是肉食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鸟在笼子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寿阳山形状宛如含苞待放的莲花。 人们称之为碧莲山。(加上关联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小娃娃当作礼物送给妹妹。(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独秀峰是桂林市内的一座奇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班被评为“课外阅读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3、生活实践习作表达。
亲爱的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令自己敬佩的人:有的品行高尚,有的勤奋好学,有的勤劳善良……请拿起笔来,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写出人物特点,把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向身边的朋友介绍这个让你最敬佩的人。
要求:①通过一件具体事例来写,题目自拟。②内容具体,写出人物特点,感情真实,文从字顺。③书写正确、规范、美观,不少于400字。④文中不可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