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霎时(shà) 漆黑(xi) 归巢(cáo)
B.羞涩(se) 风俗(xú) 拥有(yòng)
C.叶柄(bǐng)浑浊(zhuó)搜索(sōu)
D.住宅(zái) 返回(fán) 惩罚(chèng)
2、下面各诗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骚人/阁笔费/评章
B.一道/残阳/铺水中
C.横看/成岭/侧成峰
D.不识/庐山/真面目
3、下面哪个词语或成语填入括号中最恰当?请你把它找出来。
一本好书须要深入地研读,切不可( )
A.不甚了了
B.浅尝辄止
C.寻根问底
D.熟能生巧
4、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率领 效率 死亡率
B.执着 衣着 着陆
C.感觉 自觉 睡觉
D.载人 记载 承载
5、下面哪个词语或成语填入括号中最恰当?请你把它找出来。
解放军和群众们( ),终于解救出洪灾中被困的灾民。
A.众志成城
B.含辛茹苦
C.舍死忘生
D.救死扶伤
6、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溃败 僵硬 恢复 横贯
B.模仿 障碍 程控 奥密
C.嫩红 痕迹 严历 滋润
7、下面这题中,哪一个词语填入括号里最恰当?请你把它找出来。
“这是一场十分( )的排球赛,最终中国女排取得了胜利,夺得了冠军。”
A.猛烈
B.激烈
C.剧烈
D.壮烈
8、日积月累
1._________, 唯有蜻蜓蛱蝶飞。这句诗出自____(朝代)_____(作者)的《_______ 》,诗人采用了________的描写方法。
2.罗隐《蜂》中描写蜜蜂勤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读到诗,朱光潜说:“ _____________ ”
9、课外阅读。
黄 鹂
徐志摩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1】根据前面提示的背景,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渴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节的五行描写黄鹂飞来,只两句是实写。一句是_____,写出了黄鹂的色彩和动感;一句是__________,以瞬间之形写其瞬间之静。一动一静,生动地刻画出黄鹂_______而来___________于树的神采。
【3】第一节中第_____句鲜活地点染出黄鹂飞来时所激起的__________之情。而第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渐渐由实而虚,倾诉着由眼前黄鹂所激荡起的_________。
【4】诗人眼前所见的是一只匆匆飞来又匆匆飞走的黄鹂,而胸中所藏的却是一种__________与__________交织的情怀。这是一种感情的反差和逆转。两节的最后一句重复,词语相同而情怀各异,前一句写充实感,后一句却写__________感。
【5】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诗人表露出了在牢笼般的时代欢乐仅仅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更为持久的还是痛苦的情怀。
B.诗中的反复不是一般的感情升华,而是感情的逆转。这是本诗的独到之处。
C.诗中动与静的结合、形与神的交融、实与虚的转化都鲜活地点染出瞬间的情景变化。
D.诗人以黄鹂自比,不但“冲破浓密”,而且能“照亮浓密”,这既是一种渴求,也是一种自信。
10、课外阅读
牙签鸟和鳄鱼
一天,森林里的鸟儿们在议论:世界上的飞禽走兽数不清,究竟谁的心肠最好?恰巧牙签鸟打头顶飞过,凑上去说:“依我看呐,要数鳄鱼心最善。不信,你们跟我来!”
牙签鸟领着众鸟来到河边,只见鳄鱼像条大壁虎似的趴在河滩上,样子非常吓人,谁都不敢上前。
牙签鸟劝道:“别看鳄鱼外表长得丑,心肠可好着呢!”牙签鸟说完,轻快地钻进鳄鱼的大嘴巴里。突然,鳄鱼的嘴巴闭上了。树上的鸟儿们吓得惊叫起来。就在鸟儿惊慌的时候,鳄鱼张开大嘴,牙签鸟不慌不忙地飞了出来。
鸟儿们立即围上去,七嘴八舌地问牙签鸟是怎样脱险的。牙签鸟嘿嘿一笑,说:“这有什么,在他的牙缝里剔食吃,鳄鱼感到怪自在的,不在意打个盹儿,把我关在嘴里,我张开翅膀拍拍他的上颚,唤醒他,他就让我出来了。”说着牙签鸟抖抖身子给大家看:“喏,他没伤我一片羽毛,这不会假吧。”
这下,鸟儿们都相信了牙签鸟的话,认为鳄鱼是最善良的。于是,鸟儿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争着上前去拜访。
贪婪、凶残的鳄鱼早张开大嘴巴等着这群天真烂漫的来访者了。一只小花雀刚飞到鳄鱼的嘴边,就被他一口吞进肚里。小花雀凄厉的惨叫声,鳄鱼得意的狂笑声,使得逃生的鸟儿们醒悟了:原来,牙签鸟是鳄鱼的帮凶!
【1】鸟儿们相信鳄鱼善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分析牙签鸟为什么能从鳄鱼嘴里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喜欢牙签鸟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下面两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
马铃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茎。它们躲在泥土里变了模样,你不要把它们认错了。这种变了模样的茎,有一个总的名称,叫作变态茎。
变态茎分好几种。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做块茎;荸荠、慈姑和芋头长得圆头圆脑,叫作球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鳞片一样,叫做鳞茎;藕和生姜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
【1】这段话介绍的是______这种事物。它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根状茎。
【2】用“﹏﹏﹏”划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3】为什么人们会说马铃薯和藕是根?它们分别属于变态茎中的哪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吾母吾师
母亲是60多年前从中国移民泰国的。我年幼的时候,母亲说泰语很别扭,常常被本地人取笑。
我上四年级之后,有一天,母亲翻出我的旧笔记本、旧书本,开始学习泰文。那时候,我不但没有以她的学习精神为荣,反而觉得这是我有生以来最可恼的日子。我被迫做了母亲的教师。当时她36岁,我还未满10岁,而她对字母、发音、语法、字义等等无所不问。有些难字我要不是没学过,就是还不能理解。 通常晚饭之后我做功课,母亲则学泰文。我们坐在饭桌两边,桌下蚊香的毒烟把人熏得昏头昏脑。母亲拿着我的旧课本来读,碰到不懂的字就大声拼出来给我听。有时她拼错了,我就得站起来,看看究竟是什么字。我说出读音、字义,母亲就用简单泰文或中文记下来,不久,我那些旧课本都密密麻麻满是她草草写下的笔记了。
她在求学的路上进步之速令人难以置信。不过5年她就什么都可以读了,不论是小说、史书或报纸。泰语娴熟了之后,她又学英语。
母亲现在还做了我几个孩子的教师。这又是个奇迹。我得工作,没有太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母亲于是毫不犹豫给我代劳,把孩子照顾得妥妥贴贴。她把自己过去的艰苦经历归纳成为宝贵经验,传给外孙。她会告诉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最初看来总是困难的,你尽了力还是觉得似乎永远不可能成功;但是只要锲(qiè)而不舍,总会有得心应手的一天。
母亲发奋求学,对我的影响也很大。我明白求学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和母亲一样,我36岁才开始修学一些从前没机会学的科目。求学需要的只是努力和恒心。
【1】母亲从_____时开始学习泰文,那时我才____,便做了___的教师。每当晚饭之后,__做功课,____则学泰文。不过_____年她就什么都可以读了,不论是_____、____或报纸、泰语娴熟之后,她又学______。现在她又做了____的教师。
【2】找出含有下列意思的成语。
(1)形容坚持不懈。(____)
(2)心里怎样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记忆纯熟,心手相应,运用自如。(____)
【3】从下面的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无论做什么事,最初看来总是困难的,你尽了力还是觉得似乎永远不可能成功;但是只要锲而不舍,总会有得心应手的那一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明白求学是没有年龄限制的,求学需要的只是努力和恒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奋发求学这件事,你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践题:你的母亲有什么值得你学习,请简单地写出几点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认真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爬山烧刚长出来的叶子是( ),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 )。爬山烧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 ),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cháo zhāo)下,在墙上铺得那么( ),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kōng kòng)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虑,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①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②爬山虏的脚长在茎上。③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成是有脚的。④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这就是爬山庞的脚。
【1】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 》。
【2】将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横线。
【3】将选文内容补充完整。
【4】从选文第一段中你了解到爬山虎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选文第二段中①—④句的顺序混乱了,请按照一定的顺序正确排列。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蚂蚁和玻璃杯
两只蚂蚁非常不幸地掉入了玻璃杯中。刚开始时他俩慌慌张张地在玻璃杯底四处触探,想寻找一个缝隙爬出去。不一会儿,他们便发现,这根本不可能。于是,他们开始沿着杯壁向上攀登。看来,这是通向自由唯一的路径。然而,玻璃的表面实在太光滑了,他们刚爬了两步,便重重地跌了下去。
他们揉揉被摔疼了的身体,爬起来,再次往上攀登。很快,他们又重重地跌到杯底。三次,四次,五次……有一次,眼看就快爬到杯口了,可惜,最后一步却失败了。而且,这一次比哪一次都摔得重,比哪一次都摔得疼。
好半天,他们才喘过气来。一只蚂蚁对另一只蚂蚁说:“咱们不能再冒险了,否则,会摔得粉身碎骨的。”
另一只蚂蚁说:“刚才,咱们离胜利不只差一步了吗?”说罢,他又重新开始攀登。一次又一次跌倒,一次又一次攀登,它终于摸到了杯口的边缘,用尽最后一点儿力气,翻过了这玻璃的围墙。
隔着透明的墙壁,杯子里的蚂蚁羡慕地问:“你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杯子外的蚂蚁回答:“谁在最困难的时候不丧失信心,谁就可能赢得成功。”
【1】文中画“——”句子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说话时断断续续
B.列举的省略
C.语意未尽
【2】比较一下这两只蚂蚁的性格特点。
留在杯里的蚂蚁:_________________
爬出杯子的蚂蚁: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生活中的语文。
阅读某小学2017年、2018年学生近视率统计表,写出你的发现。
| 2017年 | 2018年 |
一年级 | 14.2% | 15.3% |
二年级 | 16.4% | 17.9% |
三年级 | 21.4% | 23.1% |
四年级 | 28.6% | 29.4% |
五年级 | 37.5% | 39.8% |
六年级 | 42.3% | 44.1% |
发现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1个错别字,3个病句)
我非常喜欢酷爱书法。无论是刚劲有力的大字,还是清秀玲珑的小楷,我对它们都有特殊的感情。炼笔挥毫已成为必不可少我生命中的内容。家里人都希望我能在这方面有所成就,我绝不会辜负他们的失望。
17、修改病句。
(1)爷爷给我讲了许多过去的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的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病句。
①教室里传来了雷鸣般的掌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山川、河流、森林把朝霞染得一片通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姑姑买了香蕉、梨子、茄子、苦瓜等水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表达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和感受,他们各自也往往有着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美好的愿望或远大的理想。有的人想遨游太空,有的人想快快长大……请你以“我好想 ”为题,展开丰富的想象,说真话,叙真情,写一篇作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书写工整。